13第十九章抗生素第一节文档资料.ppt
《13第十九章抗生素第一节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第十九章抗生素第一节文档资料.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本概念:,抗生素:是某些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或用化学方法合成的相同结构或结构修饰物,在低浓度下对各种病原性微生物有选择性杀灭、抑制作用而对宿主不产生严重毒性的药物。,抗生素作用机制:,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损伤细菌细胞膜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第一节-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二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第三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第四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第五节 其他抗生素,本章主要内容:,指分子中含有由四个原子组成的-内酰胺环的抗生素。-内酰胺环是该类抗生素发挥生物活性的必需基团,而同时由于-内酰胺环是由四个原子组成,分子张力比较大,易发生开环导致失活。,第一节-内酰胺类
2、抗生素,基本概念:,第一节-内酰胺类抗生素,一、基本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二、青霉素类三、头孢菌素类四、非经典的-内酰胺抗生素和-内酰胺酶抑制剂,主要内容:,一、基本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1、-内酰胺抗生素的分类,-内酰胺抗生素的基本母核:,小环通路,大环通路,桥头,特点:不稳定?,临床上-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常见药物的基本结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单环-内酰胺类,1、-内酰胺抗生素的分类,2、-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特点,分子内有一个四元的-内酰胺环,除了单环-内酰胺外,该四元环通过N原子和邻近的第三碳原子与另一个五元环或六元环相稠合。除单环-内酰胺外,与-内酰胺环稠合的环
3、上都有一个羧基。所有-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内酰胺环羰基-碳都有一个酰胺基侧链。,-内酰胺环为一个平面结构,但两稠环不共平面,2、-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特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母核上有3个手性碳原子,8个旋光异构体中只有绝对构型为(2S,5R,6R)的具有活性。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母核上有2个手性碳、4个旋光异构体,绝对构型是(6R,7R)。-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不仅与母核的构型有关,而且还与酰胺基上取代基的手性碳原子有关,旋光异构体间的活性有很大的差异。,2、-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特点,3、-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粘肽转肽酶,从而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4、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粘肽,是一些具有网状结构的含糖多肽,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G)和N-乙酰胞壁氨酸和多肽线型高聚物经交联而成。,-内酰胺类药物的结构与粘肽D-丙氨酸-D-丙氨酸的末端结构类似,空间构象也相似,使酶识别错误,所以-内酰胺类药物可抑制粘肽转肽酶的活性。,3、-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短肽,网状的细胞壁结构,PBPs酶催化的交联反应,酶:粘肽转肽酶,催化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与青霉素结合,被青霉素酰化的转肽酶,结构相似不可逆结合,3、-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许多细菌的细胞壁上存在一些能与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相结合的特殊蛋白质分子,称为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事,在细菌生长、繁殖中发
5、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是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主要靶点,不同细菌的细胞膜上PBPS的数量和组成不同,不同的青霉素有不同的PBPS结合部位,因此造成各种药物的抗菌敏感性不同,产生不同的抗菌作用。,3、-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4、-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1)某些耐药菌产生一种-内酰胺酶,使-内酰 胺环开环降解,失去抗菌活性。2)由于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使药物亲和力降 低。3)细菌细胞壁通透性改变,使抗菌药物无法进入 细胞内,或使抗生素主动泵出细胞壁而使药物 不能产生活性。,5、过敏反应,一、基本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过敏原有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过敏原主要来自-内酰胺类抗生素在生物合成时带入
6、的残留量的蛋白多肽类杂质。内源性:来自于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内酰胺环开环自身聚合,生成包括青霉噻唑蛋白、青霉噻唑多肽和青霉噻唑聚合物的高分子聚合物。,第一节-内酰胺类抗生素,一、基本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二、青霉素类三、头孢菌素类四、非经典的-内酰胺抗生素和-内酰胺酶抑制剂,主要内容:,二、青霉素类,1、天然青霉素2、半合成青霉素 3、青霉素的构效关系4、半合成青霉素的方法,1、天然青霉素 Penicillin,发现 结构 作用机制 化学性质及作用特点,青霉素的结构,化学名:(2S,5R,6R)3,3二甲基6(2苯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1、天然青霉素 Penic
7、illin,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得到7种成分,只有青霉素G的含量最高,抗菌作用最强,具有临床价值,供药用的是其钾盐和钠盐。,1、天然青霉素 Penicillin,青霉素G,青霉素的作用机制,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s,PBPs,是位于细菌内膜的一组催化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1、天然青霉素 Penicillin,青霉素的作用机制,短肽,网状的细胞壁结构,PBPs酶催化的交联反应,酶:转肽酶、羧肽酶、内肽酶,催化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与青霉素结合,被青霉素酰化的转肽酶,结构相似不可逆结合,1、天然青霉素 Penicillin,青霉素的化学性质及作用
8、特点1)、不耐酸(不口服),青霉醛,青霉胺,青霉噻唑酸,强酸加热时:,1、天然青霉素 Penicillin,青霉素的化学性质及作用特点(1)、不耐酸(不口服),稀酸室温时:,青霉二酸,分子内重排,1、天然青霉素 Penicillin,青霉素的化学性质及作用特点(2)、不耐酶(耐药性),青霉醛,青霉胺,-内酰胺酶,1、天然青霉素 Penicillin,青霉素的化学性质及作用特点(3)、抗菌谱窄,短肽(肽聚糖),网状的细胞壁结构,PBPs酶催化的交联反应,酶:转肽酶、羧肽酶、内肽酶,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 肽聚糖含量 高,细胞壁 肽聚糖含量 低,细胞壁 脂质双层 屏障,抗菌效果好,抗菌
9、效果差,1、天然青霉素 Penicillin,青霉素的化学性质及作用特点(4)、易过敏,原因:开环产物 青霉噻唑、侧链等与蛋白结合物 青霉醛、青霉胺、青霉烯酸 青霉素药物开环后自身聚合物蛋白及药物与蛋白的结合物,来源于生产工艺,1、天然青霉素 Penicillin,优点:强效的抗生素,缺点:不稳定 不耐酸 不口服 不耐酶 耐药性 抗菌谱窄 易过敏,1、天然青霉素 Penicillin,天然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结构改造,(1)耐酸青霉素,不耐酸,青霉素V,非奈西林,丙匹西林,阿度西林,青霉素,6位侧链酰胺基上的苯氧基具有吸电子作用,降低酰胺羰基氧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对酸稳定,抗菌活性较低,可口服
10、。,6位侧链苯氧甲基的碳上,引入甲基,耐酸性更强,6位侧链苯氧甲基的碳上,引入乙基,口服比青霉素V吸收快。,6位侧链引入电负性原子叠氮基,对酸稳定,口服吸收良好。,吸电子,2、半合成青霉素-青霉素结构改造,(2)耐酶青霉素,不耐酶,甲氧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青霉素,增加位阻,解决抗药性问题,第一个耐酶青霉素,苯环上两个甲氧基,可阻止药物与青霉素酶的相互作用。,应用电子等排原理,以杂环异恶唑 取代苯环得到。5位甲基非常靠近-内酰胺环的羰基,立体效应可保护不酶解。吸电子,耐酸。,引入氯氟原子,提高了血药浓度,抗菌活性增强,且利于口服。耐酶、耐酸性提高。,2、半合成青霉素-青霉素结构改
11、造,(3)广谱青霉素,抗菌谱窄,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替卡西林,磺苄西林,青霉素,6位侧链羰基的位引入极性大的取代基,由于改变了分子极性,使药物容易透过细菌细胞膜,故可以扩大抗菌谱。,2、半合成青霉素-青霉素结构改造,提示广谱,抗阳 弱抗阴 强,(3)广谱青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2、半合成青霉素-青霉素结构改造,能迅速穿透多种格兰阳性菌的细胞膜,作用强而迅速,更广谱,氨基上引入杂环取代的酰胺基,2、半合成青霉素-青霉素结构改造,氨苄西林,2位羧基亲水性强,导致这些药物口服吸收效果差,为了改善口服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运用前药设计方法,将羧基酯化,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口服吸收较好。如:匹氨西林,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 第十九 抗生素 第一节 文档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85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