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感动中国人物卢仁峰先进事迹观后感.doc
《2021感动中国人物卢仁峰先进事迹观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感动中国人物卢仁峰先进事迹观后感.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1感动中国人物卢仁峰先进事迹观后感 卢仁峰先进事迹1卢仁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焊接技师,一个为坦克缝制保护伞的人。一辆坦克的车体由数百块装甲钢板焊接而成,长短焊缝多达800多条。当穿甲弹击中车体的时候每平方厘米会产生数十吨到数百吨的高压,如果焊接不牢的话,这些焊缝就会成为最容易被撕裂的开口。所以说,焊接质量是坦克装甲强度的重要保障。作为厂里技术最好的焊接工人,卢仁峰专门负责焊接坦克的驾驶舱,这是坦克最关键也是最复杂的部位。一次意外遭遇工伤几十年来,卢仁峰在焊接岗位上交出的一直是百分之百合格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却是他靠着一只手来完成的。1986年,那时卢仁峰进厂工作已经7年了,靠着平时勤学
2、苦练,他的焊接技术在一同进厂的同龄人当中已是名列前茅。然而正当他鼓足心劲儿想大干一番时,一次意外却险些断送了他的前程。那时候的机器是没有感应器的,卢仁峰正在机器旁 边量尺寸,左手往前一探,脚碰到了机器的开关,这个时候想抽出在机器中的左手已经来不及了。那一刻,卢仁峰没有惊慌失措,叫同事送他去医院。他右手拿着焊把试了试,并没有影响,这个时候才去机器后面把切掉的左手捡回来。经过24小时的手术,虽然接回一部分,但由于神经部分损坏严重,手的功能基本丧失了。在医院里住院的卢仁峰让他的妻子把所有的书全都搬到病房里来,病房成了他学习的图书室。在别人看来是难熬的住院时间倒成了他工作之外学习充电的宝贵机会。一年的
3、时间卢仁峰看了三本和焊接技术有关的书籍,正好弥补了他理论知识的不足。老卢的口头禅:办法总比困难多出院后卢仁峰重新回到焊接岗位,让他没想到的是一只手工作的难度超乎想象。最难的是装配每一个零件的时候,总是达不到精准度,而且稍微一不注意就把受伤的手给碰了。这只受过伤的手稍微碰一下就疼痛难忍。虽然受伤,卢仁峰骨子里却带着军工人的坚韧与乐观精神。对他来说面对的挑战越大,迸发的能量就越强。尤其是接图纸和接工程的时候,他很少针对别人的图纸提要求。在卢仁峰看来,但凡他能解决的,就不提要求。缺少工具他自己创新,焊接材料也是他自己研究。“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老卢的一句口头禅。他的左手没有神经,没有知觉,总容易被
4、烫到。后来他就想办法,到冬天冷的时候,里头加一个手套,外边再加一个,这样就在高温下焊接也不怕。另外焊接常备的手持焊帽,别人拿手操作很灵活,对卢仁峰来说却是很难使用。经过尝试,卢仁峰在这个焊帽里加了一个卡子,这样他就可以用嘴叼住,不影响右手正常干活儿。热心公益热爱生活这天下午,卢仁峰来到包头市某技校,为即将毕业的学生们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让学生们全方位认识焊接行业,并实地为他们指导操作。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卢仁峰也非常热心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在他看来,让学生们及早地融入社会,少走弯路,也是他工作的一部分。自从受伤以后,家务事基本上由妻子一人包办,卢仁峰则全身心扑在工作上。除了逢年过节时做几个拿手菜,
5、柴米油盐的事他很少过问。卢仁峰喜欢唱歌,在一些热闹欢庆的场合,他从不吝惜自己的歌喉。对一些经典老歌他更是偏爱有加,卢仁峰说,老歌唱起来有味道,更有劲儿。卢仁峰先进事迹2卢仁峰是中国兵器内蒙古一机集团大成装备公司的一名电焊工。他从16岁进厂学徒到现在,37年来凭着勤学苦练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成为兵器工业集团首席技师、自治区劳模。20XX年,他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栏目播出。前不久,他又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评为20XX年全国十大最美职工。“从拿起焊钳的第一天起,我就给自己树立了目标,当工人就当一个最优秀的工人,干电焊就要干成最有水平的专家。”卢仁峰说。为实现这个目标,他上班
6、时跟着师傅认真学习焊接技术,牢记操作要领,不懂就向师傅请教;下班后,他按照要领一遍遍地练习。在吃饭的时候,他都把筷子当成焊条,把桌子当成练习试板。他利用业余时间研读了金属学焊接工艺等书籍,记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正当卢仁峰准备在焊接岗位上大显身手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造成他的左手功能丧失。8次手掌修正手术,没有让卢仁峰放弃自己的理想。“回到工作岗位后,由于左手不太灵活,我焊上去的零件很难保持垂直与精准,别人一次能完成的活儿,我要两三次甚至数次才能完成。为了达到焊接要求,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天至少焊50根焊条。”卢仁峰说。凭着这股较真劲,他掌握了单手进行电弧焊、氩弧焊等十几种
7、焊接方法。1994年,卢仁峰参加了兵器集团举办的首届技能大赛。在比赛中,他用一只巨大的手套,将残疾的左手掩饰起来,用另一只手同正常人的双手去竞争,获得了焊工比赛第2名的好成绩。实践中,他总结出了金属材料与焊接材料的选用匹配法短段逆向带压操作法特种车辆焊接变形控制等多项创新方法,其中HT火花塞异种钢焊接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卢仁峰把大量的心血花费在了带徒弟和团队建设上。名师出高徒,十几年来,他先后带出了全国劳动模范王文山等100多名徒弟,个个都成了技术骨干。近年来,一机集团成立的卢仁峰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完成了23项技术难题的攻关。其中,解决轮式车辆焊接变形和焊缝成型项目,有效控制了轮式车辆的焊接
8、变形和焊缝成型问题,创造经济价值500万元以上;新型民品科研项目“铝摇枕”焊接攻关填补了兵器集团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为彻底解决高速列车枕梁完全依靠进口的问题奠定了基础。“面向未来,我决心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在焊接人才培养、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等方面继续发挥传帮带作用,为兵器工业发展再立新功。”卢仁峰说。卢仁峰先进事迹3焊接,也称熔接。焊接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军事紧密相连。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现代武器尤其是坦克的出现,对金属焊接工艺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埋弧焊、药芯焊丝电弧焊、电渣焊等自动或半自动焊接技术先后问世。“不学好一门技术,你一辈子将一事无成。”刚接
9、触焊接时,老师傅的话让卢仁峰深受触动,他不想碌碌无为度过一生,希望干出一番事业。老师傅干活时,他盯着看,默记操作要领;吃饭时,他甚至把筷子当成焊条,把桌子当成试板,反复摸索操作技巧。然而,就在他逐步成为技术骨干时,一次意外事件,让他的焊接人生一度跌入低谷左手被剪板机切掉。经过抢救,虽然保住了手,但小手指和无名指被切除,中指、食指彻底丧失功能,只有大拇指第二节保留了部分功能。当时,别说是辅助焊接,就连端杯水都很困难。那是卢仁峰最迷茫的时候。厂领导和工友们都劝他换个工种。要离开心爱的装甲战车,他舍不得;要告别让他痴迷的焊接事业,他更不甘心。“一定要战胜这些困难!”这时,一种信念强有力地支撑着他继续
10、从事焊接。出院后,卢仁峰第一次试着举起焊枪。结果让他很失望,左手根本起不到辅助作用,焊上去的零件很难保持垂直、精准。他不得不反复割下来、焊上去,别人一次能完成的焊接,他要两三次甚至十次。卢仁峰的心情五味杂陈。这时,他在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小提琴家第一次登台演出,当乐曲进入高潮时,小提琴的G弦突然断了。他并没有停止演奏,而是不动声色地接上了另一首曲子,听众沉浸在优美的乐曲中,没有人注意到断了的G弦,演出最终获得成功。卢仁峰明白,现实生活中也有“断弦”的时候,演出中断弦,换新弦不过耽误几分钟,人生中的“断弦”却未必还有“新弦”可换。如果想要成功,自己只能尝试用“剩下的琴弦”继续演奏。卢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感动 中国 人物 卢仁峰 先进事迹 观后感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8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