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精选文档.ppt
《02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精选文档.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章要求,掌 握:1.单纯扩散、易化扩散的概念、形式和特点;2.原发性主动转运的概念和转运机制;3.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4.动作电位、局部反应的特点;5.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的形式及特点;6.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及其耦联物质。,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一、细胞膜的结构概述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极少量的糖类物质。,液态镶嵌模型学说:细胞膜是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细胞膜化学组成及意义,脂质双分子层:屏障作用 保持细胞内容物的相对稳定细胞膜蛋白质:膜通道蛋白,载体蛋白,酶 细胞内外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细胞膜糖类:糖蛋白
2、,糖脂 作为膜蛋白受体识别部分 参与免疫反应,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一)单纯扩散概念:是一种简单的物理扩散,没有生物学的转运机制参与。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取决于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和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影响扩散量的因素:浓度差:是物质扩散的动力;通透性:通透性愈大,扩散量也愈大。,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除了极少数脂溶性物质能够直接通过脂质层迸出细胞外,大多数物质(从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到蛋白质等大分子,以及团块性固形物或液滴)都与镶嵌在膜上的某些特殊的蛋白质分子有关。,1.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概念:一些脂溶性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
3、运的过程,是物质完全以物理扩散的方式所作的跨膜运动,是物质分子随机热运动的结果。,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2.单纯扩散的条件(1)浓度梯度(电-化学梯度)(2)膜通透性(3)脂溶性物质 O2 CO2 N2 NH3 乙醇尿素,单纯扩散的特点(1)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2)顺浓度梯度(电-化学梯度)(3)物质转运方向是由高到低(4)结果是物质在膜两侧浓度平衡,(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概念:一些非脂溶性的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的过程。,特点(1)顺电化学梯度,不耗能(2)膜蛋白对转运的物质具有选择性(膜 蛋白分子
4、本身有结构特异性)(3)膜通透性可变,类型(1)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2)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载体(carrier)与葡萄糖和某些氨基酸等物质易化扩散有关的膜蛋白质,不具有离子通道那样的结构。,经载体的易化扩散,转运的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亲水物质,特点:结构特异性 饱和现象 竞争性抑制,2.经通道的易化扩散,离子通道(ion channel)一类与离子易化扩散有关的膜蛋白质分子,经通道的易化扩散,转运的物质:各种带电离子,离子通道的特性,(1)离子的选择性:即每种通道只允许一种或几种离子通过,而其他离 子则不易通过或完全不能通过 Na+通道,K+通道,Cl-
5、通道,Ca2+通道(2)离子转运速度快 108-109/S(3)门控性:即通道的开放或关闭由通道结构中的一个或两个闸门控 制,由闸门控制通道开或关的过程称过门控 化学门控:膜外侧化学信号控制 电压门控:膜两侧电位差控制机械门控:机械变化控制,A.化学门控通道B.电压门控通C.机械门控通道,(三)主动转运,概念: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分类: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二者区别: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能量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TP能量,钠-钾泵(sodium-potassium pump),简称钠泵,也称Na+-K+依
6、赖式ATP。作用: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浓浓度差将细胞内的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2个K+移入膜内,因而保持了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均衡离子分布。意义: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过程的必需条件;钠泵将Na+排出细胞将减少水分子进人细胞内,对维持细胞的正常体积有一定意义;钠泵活动最重要的在于它能逆浓度差和电位差进行转运,因而建立起一种势能贮备。这种势能是细胞内外Na+和K+等顺着浓度差和电位差移动的能量来源。,维持Na+o高、K+i高原先的不均匀分布状态,2K+泵至细胞内;3Na+泵至细胞外,分解ATP产生能量,当Na+i/K+o激活,钠-钾泵:,通道转运与钠-钾泵转运
7、模式图,继发性主动转运,(4)入胞和出胞 出胞:指细胞把成块的内容物由细胞内排出的过程。,入胞:指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或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包括吞噬和吞饮。,分泌物排出,融合处出现裂口,囊泡向质膜内侧移动,膜性结构包被=分泌囊泡,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合成蛋白性分泌物,出胞:,囊泡膜与质膜的某点接触并融合,囊泡的膜成为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出胞:,细胞膜上的受体对物质的“辨认”,发生特异性结合=复合物,复合物向膜表面的“有被小窝”移动,“有被小窝”处的膜凹陷,凹陷膜与细胞膜断离=吞食泡,吞食泡与胞内体的膜性结构相融合,入胞:,入胞:,第二节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跨膜信号转导方式分为三类:G蛋白耦
8、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介导的信号转导。每类都通过各自不同的细胞信号分子完成信号转导。,由膜受体-G-蛋白-膜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传递系统和第二信使类物质的生成,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生物电(bioelectricity):是指一切活细胞无论处于静息状态还是活动状态都存在的电现象。两种表现形式:安静时具有的静息电位和受刺激时产生的动作电位。,(一)静 息 电 位,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是指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意义: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基础。,静息电位测定示意图,A:电极A与B均置 于细胞外表面,B:电极A置
9、于 细胞外,电 极B插入细 胞内,记录 到细胞内外 的电位差,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产生条件主要有两个: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不均,即存在浓度差;在不同状态下,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膜电位几种状态,极 化:安静时存在于膜两侧的稳定的内负外正的状态。超极化:膜内负电位增大。去极化:膜内负电位减小。复极化:细胞发生去极化后,膜电位有恢复到极化状态。,(二)动 作 电 位,概念: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是指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意义:是细胞处于兴奋状态的标志。,单一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动 作 电 位 的 产 生机制,动作电位的
10、产生条件与阈电位,阈电位: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阈电位大约比正常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小1020mV。动作电位的产生条件: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动 作 电 位 的 特 点,动作电位呈“全或无”现象: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就达到它的最大值,其变化幅度不会因刺激的加强而增大;不衰减性传导:动作电位一旦在细胞膜的某一部位产生,就会立即向整个细胞膜传布,而它的幅度不会因为传布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可迅速扩布到整个细胞膜;脉冲式:由于绝对不应期的存在,动作电位不能重合在一起,动作电位之间总有一定的间隔而形成脉冲式图形。,局 部 兴 奋,局部兴奋的基本特性,(1)不是“全或无”的,而是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
11、而增大;(2)不能在膜上作远距离的传播;(3)局部兴奋是可以互相叠加的,包括 空间性总和 时间性总和,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A静息时,B发生兴奋后,C传导过程中,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本节主要以骨骼肌为例讨论以下内容:运动神经的兴奋如何传递给骨骼肌细胞而使它产生兴奋;骨骼肌细胞的兴奋如何引发它收缩;肌细胞的收缩机制;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一)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骨骼肌的神经-肌接头处的结构:接头前膜:是运动神经末稍嵌入肌细胞膜的部位;接头后膜(运动终板或终板模):是与头前膜相 对应的肌细胞膜;接头间隙:间隔约50nm,充满了细胞外液。,神经-肌接头处的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2 第二 细胞 基本功能 精选 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84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