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望课件精选文档.ppt
《中医诊断学望课件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诊断学望课件精选文档.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4/28,1,即研究诊察疾病,辨别证候的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查方法。,诊法,2023/4/28,2,对于疾病诊断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对疾病有所认识,才能对疾病进行防治。要正确地认识疾病,首先要注意三大原则。,2023/4/28,3,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原则,审察内外,辨证求因,四诊合参,2023/4/28,4,一 审察内外,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天人合一),生理上互相联系,病理上互相影响,一般情况,特殊情况,2023/4/28,5,以五脏为中心,经络,经络,皮肉脉筋骨,四肢九窍,生理上,五脏之间的平衡与协调,是维持机体内在环境相对平衡的重要环节,
2、同时,通过五脏与形体诸窍的联系、五脏与精神情志的关系 来沟通体内外环境的联系,维系着体内外环境之间的相对平衡与协调。,2023/4/28,6,病理上,局部,全身,外部,内部,精神活动,脏腑功能,2023/4/28,7,自然环境,一般情况,能够适应,不能适应,发病,不发病,特殊情况,2023/4/28,8,提示一:诊察疾病,既要把人看成一个统一 的整体,又要结合自然环境。这种内外结合,统一审察的方法,是中医诊断学的第一大原则。,2023/4/28,9,二 辨证求因,证,因,2023/4/28,10,因(病因),外因(六淫):风寒 暑湿燥火,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饮食劳倦 金刃创
3、伤 虫兽咬伤,病理产物:气郁、瘀血、痰饮、虫积之类,2023/4/28,11,症、征、证、病的区别,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含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证,症,病,疾病发展的全过程病之总者为病,而一病总有数证。,指病人自己主观体会到的痛苦或不适感 既异常现象,为一个个散在的点。,征,征 即 体征,指医生或病人自己可以发现的客观病理征象。,2023/4/28,12,提示二:仔细地辨证,就可以对疾病具有真切的了解,诊断也就能更为确实,而在治疗上更可以达到“审因论治”的较高境界。通过“辨证”来了解病情,求得病“因”,这是中医诊断学的第二大原则。,2023/4/28,13,三 四诊合参
4、,望诊 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的变化。,闻诊 医生凭听觉和嗅觉以辨别 病人的声音和气味的变化。,问诊 医生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现在症状及其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切诊 医生切按病人脉搏和按抚病人的脘腹、手足以及其它部位。,2023/4/28,14,提示三:诊断要根据审察内外和辨证求因的原则进行,诊断的方法,便要求对病人作周密的观察与全面的了解。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四诊合参。四诊合参是中医诊断学的第三大原则。,2023/4/28,15,课后思考:,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原则,1、审察内外,2、辨证求因,3、四诊合参,(1)何谓内外?(2)人体在生理上和病理上 是怎样联系
5、和影响的?(3)人体和自然界有何联系系?,(1)何谓证?(2)症证病的联系与别?(3)病因包括那些内容?,(1)四诊的概念?(2)四诊合参的义?,2023/4/28,16,四诊即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是搜集临床资料的主要方法。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全身的病变也可以反映在局部。从诊察疾病反映在各方面的客观症状、体征,可以帮助了解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诊 法,2023/4/28,17,医 生,视,觉,运用,观察,病人,神 色 形 态,1.望诊,2023/4/28,18,望诊,全身望诊,神色形 态,局部望诊,望头面望躯体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望舌,2
6、023/4/28,19,神的概念,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 动的外在表现,可以 说神就是生命。,狭义的神:乃指人体的精神活 动,可以说神就是精神。,1.1 望神,2023/4/28,20,1.1望神,望 神 的 意 义,可知 正气存亡脏腑盛衰病情轻重预后善恶,2023/4/28,21,1.1望神,望 神 的 内 容,得神(有神)少神(神气不足)失神(无神)假神,2023/4/28,22,1.1望神,望 神 的 观 察 点,神志语言动作 体态面色目光呼吸肌肉,2023/4/28,23,得 神,表现: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 亮,精彩内含;面色荣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反应灵敏,动 作灵活,体
7、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提示: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在病 中,则虽病而正气未伤,属于轻 病。,1.1望神,2023/4/28,24,表现:精神不振,健忘,嗜睡,声低懒言 倦怠乏力,动作迟缓等等意义:是轻度失神的,常见于虚证患 者是正气不足的缘故。如多属 心脾两亏,或肾阳不足,以致神 气不旺。,少 神,1.1望神,2023/4/28,25,表现:神志昏迷,或言语失伦,或循衣 摸床,撮空理线;目暗睛迷,瞳 神呆滞;面色晦暗,表情淡漠呆 板;反应迟钝,动作失灵,强迫 体位;呼吸异常,大肉已脱。意义:是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病到如 此程度,已属病情严重阶段。,失 神,1.1望神,2023/4/28
8、,26,表现: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言语不休,想见亲人;或病至语声低微断续,忽而清亮起来;或原来面色晦暗,突然颧赤如妆;或原来毫无食欲,忽然食欲增强。意义:由于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以致虚阳外越,暴露出一时“好转”的假象。古人比喻做“残灯复明”,“回光反照”。这是阴阳即将离绝的危候假神是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是临终前的预兆,并非佳兆。,假 神,1.1望神,2023/4/28,27,1.1望面色,望面色,是医生观察病人面部颜色与光泽。颜色就是色调变化,光泽则是明度变化。通过望面色能了解脏腑功能状态和气血盛衰情况。,2023/4/28,28,面色,常色,主色
9、:属于个体特征,其面色、肤 色一不变者。客色:受生活条件、季节、运动、气 候的化,而产生相应变化。,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色泽,可以认为除上述常色之外,其他一切反常的色泽都属病色。五色变化为青、赤、黄、白、黑。主要反映主病、病位、病邪性质和病机。,病色,1.2望面色,2023/4/28,29,五 色 主 病,主病:主热证,赤甚属实热,微赤为虚热。病机:气血得热则行,热盛而血脉充盈,血色上荣,故面色赤红。病性:满面通红,多为阳盛之外感发热,或脏腑实热;若两颧潮红娇嫩,则 属阴虚火旺的虚热证。,赤色,1.2望面色,2023/4/28,30,五 色 主 病,主病:主虚证,寒证,失血。病机:白为气
10、血不荣之候。阳气虚衰,气血运行迟滞,或耗气失血,气血不充,或寒凝血涩,经脉收缩,皆可导致面呈白色。病性:苍白多为阳虚。突然苍白,伴冷汗淋漓,多为阳气暴脱。淡白,多为气虚,白而无华,为血虚。,白 色,1.2望面色,2023/4/28,31,五 色 主 病,主病:主虚证,湿证。病机:乃脾虚湿蕴之征象。脾失健运,则 水湿内停,气血不充,故面色发黄。病性:面色淡黄,枯槁无光,称“萎黄”。常见于脾胃气虚,湿邪内阻所致。若面目一身俱黄,称为“黄疸”。黄 而鲜明如橘子色者,属“阳黄”,为 湿热熏蒸之故;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属“阴黄”,,黄 色,望面色,2023/4/28,32,五 色 主 病,主病:主寒证、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诊断 课件 精选 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82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