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论藏象PPT文档.ppt
《中医基础论藏象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论藏象PPT文档.ppt(1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4/28,1,第二章 藏象,第一节 概说第二节 五脏第三节 六腑 第四节 奇恒之府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2023/4/28,2,第一节 概说学习要求 1、掌握藏象的概念、藏象学说的特点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地位;2、掌握脏腑的概念、分类及其生理特点;3、了解藏象的来源。,2023/4/28,3,一、藏象的概念及其来源,(一)藏象的概念“藏”,是指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指藏于体内的脏器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张景岳在类经藏象类中说:“象,形象也。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2023/4/28,4,(二)藏象的来源,藏象学说的形成,
2、以内经的成书为标志,历代医家不断有所补充与发展。其形成的基础,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早期的解剖实践藏象理论的形态学基础,并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2、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和总结是藏象学说形成的主要依据。3、反复医疗实践的验证藏象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充实和修正完善。4、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藏象理论的说理工具。,2023/4/28,5,中医脏腑与西医脏器的区别,藏象学说中的脏腑名称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病理的含义中,却不完全相同。“藏象”以生理病理征象为主的概念,藏象学说中的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着现代解剖学中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脏器”是纯粹的解剖学概念而现代解剖
3、生理学中的一个脏器的生理功能可能分散在藏象学说的某几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中。中医学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重要的则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2023/4/28,6,二、藏象与藏象系统,藏象系统指的是以五脏为中心组成的五大系统,藏象概念中的五脏,分别代表着五个子系统。心系统:心小肠脉舌手少阴心经手太阳 小肠经 肝系统:肝 胆 筋目足厥阴肝经足少阳 胆经 脾系统:脾 胃 肉口足太阴脾经足阳明 胃经 肺系统:肺大肠皮鼻手太阴肺经手阳明 大肠经 肾系统:肾膀胱骨耳及二阴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2023/4/28,7,藏象学说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五脏为中心的系统整体
4、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以心为主宰)1、以脏腑分表里,一阴一阳相为表里,脏与腑是一个整体。2、五脏与形体官窍联结成一个整体。3、五脏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素问宣明五气有“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4、五脏生理功能的平衡协调,是维持机体内在环境相对恒定的重要环节。,2023/4/28,8,三、脏腑的分类与区别,2023/4/28,9,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灵枢本脏“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故五脏又有“五神脏”之称。,2023/4/28,10,第二节 五脏,学习要点1、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2、
5、熟悉五脏的生理联系3、了解五脏的生理特性,2023/4/28,11,一、心,“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2023/4/28,12,(一)生理功能,心主血脉 心藏神,2023/4/28,13,1、心主血脉,含义:主,有主持、管理之意;血,指血液,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脉,指经脉,为气血运行的通路,中医又称其为“血府”。心主血脉是指心与脉相连,心气与脉气相通,心具有推动和化生血液,使之在脉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作用。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主要包含心主血和心主脉两个方面。,2023/4/28,14,(1)心主血,含义:心能推动和调控血液的运行及生成,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心主
6、血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行血作用指的是心具有推动血液循行的功能;二为生血作用指的是心具有化生血液的作用。血证论“火者,心之所主,化生为血液以濡养周身。”黄帝内经素问直解五脏生成“心为君主,奉心化赤,故诸血者皆属于心。”,2023/4/28,15,(二)心主脉,含义:心能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运行,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营养物质输送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血液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心气充沛(动力)血液充盈(物质)脉管通利(通道),2023/4/28,16,心主血脉是否正常,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观察,面色舌色脉象胸部的感觉神志活动(有的教材没有此点),2023/4/28,17,心主血脉正常的生理
7、表现,面色面色红润光泽;舌色舌体红活荣润,其色淡红光泽;脉象节律均匀,和缓有力,一息45至;胸部感觉胸部舒适,感觉正常;神志活动养神,则神志清晰、精神振奋,心情愉快,喜乐有常,思维敏捷,记忆力强。,2023/4/28,18,心主血脉异常的病理表现,面色、舌色淡白无华(气血不足);青紫晦暗或灰黑(血液瘀滞)脉搏细弱无力,或节律不匀(气血不足);脉迟无力(偏心阳虚);脉细数无力(偏心阴虚);脉涩滞或结代(气虚血瘀或气滞血瘀)胸部感觉惊悸、怔忡 神志活动失眠,2023/4/28,19,面色淡白无华,2023/4/28,20,面唇舌晦暗(灰黑),2023/4/28,21,(二)心藏神,1、神的概念 在
8、中医学中,神的基本含义有二:即广义之神和狭义之神。广义之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对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可以通过人的眼神、语言、表情、动作等反映于外,又称为“神气”,属于望诊的重要内容。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即神志。2、含义 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简单的说就是心具有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及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功能。,2023/4/28,22,3、心主神志的理论依据,整体观念 心为神志活动产生的场所 血液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2023/4/28,23,心主血脉和心藏神的
9、关系,心主血脉和心藏神两种功能是密切相关的。心主血脉为心藏神提供了物质基础。心藏神则能主宰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和血的正常循行。所以在病理情况下两者常相互影响。心血不足则心神失养,会出现心神异常如紧张惊恐等,而心神异常又可影响心主血的功能如心跳、脉搏加快,面红或面白都是血行异常的表现。,2023/4/28,24,二、心的生理特性,1、主通明:通相通、相应。明光明。是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心主通明的 生理特性主要体现在:显明可见。心生智慧,明察宇宙万物。心明则为“五脏六腑之大主”。2、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3、心与夏气相应,2023/4/28,25,三、心的生理联系,1、在志为喜 2、在液为
10、汗 3、在窍为舌 4、在体合脉 5、其华在面,2023/4/28,26,附:心包络,心包络,简称心包,又称“膻中”。是指裹护在心脏外面的包膜。心包为心脏的外围组织,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在经络学说中,手厥阴经属于心包络,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为表里,故心包络亦称之为脏。在生理上,心包络具有保护心脏、“代心行令”的功能。在病理上同样具有“代心受邪”的作用。在临床上心包络受邪所出现的病证,多表现为心神病变,且多属热证、实证。在温病学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把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高热、神昏、谵语等神志异常的病理变化,称为“热入心包”。但治疗心包络病症,则多从心论治。,2023/4/28,2
11、7,膻中穴,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2023/4/28,28,二、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2023/4/28,29,2023/4/28,30,吸烟人的肺与不吸烟人的肺,2023/4/28,31,(一)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 主,主持,管理之意。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肺主气,指肺有主持、调节各脏腑经络之气的功能。具体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2023/4/28,32,(1)主呼吸之气(司呼吸),含义:肺主气,与呼吸功能有关,即肺主呼吸之 气。(肺主管呼吸运动,为体内外清浊之气 交换的场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气通于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
12、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2023/4/28,33,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分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2023/4/28,34,动脉血血液含氧较多,颜色鲜红。,静脉血血液含氧较少,颜色暗红。,小资料,2023/4/28,35,主动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下腔静脉,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房室瓣,左心室,动脉瓣,左侧,右侧,左心房的肌肉壁最厚,2023/4/28,36,血液循环,2023/4/28,37,(2)主一身之气,含义: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不但主呼吸之气,而
13、且还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以及气机的调节两个方面。素问五脏生成篇“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主要是宗气的生成。肺对气机的调节。肺的一呼一吸运动,就是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其呼气的过程即是气的升、出过程;而吸气的过程也即是气的入、降过程。,2023/4/28,38,2、主宣降,含义:宣即宣发,降即肃降。所谓宣发,即指宣布和发散。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布散的生理功能;所谓肃降,即肃清、洁净和下降。肺主肃降,是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生理功能。,2023/4/28,39,(1)肺主宣发的生理功能
14、,宣发卫气于体表,以防御外邪,温养肌表;调节腠理之开合,控制汗液排泄,维持体温恒定。宣散脾上输于肺的水谷精微和津液。排出体内代谢后产生的浊气,完成气体交换。通过肺气向外运动,将汇聚于肺的血液经清浊之气交换后布散至全身。,2023/4/28,40,(2)肺主宣发的病理变化,卫气和水谷精微以及津液不能及时布散于体表周身,皮毛失于温养、润泽则憔悴枯槁不泽,汗孔开合失度,卫外功能降低而见自汗出,易感外邪。津液不能及时布散而停留于局部。停于肺则为痰饮,停于肌肤则见颜面周身水肿。体内浊气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呼吸不利而见胸闷咳喘,呼吸困难。,2023/4/28,41,(3)肺主肃降的生理功能,吸入自然界之清气
15、,并向下布散。向下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肃清呼吸道。通过肺气向内运动,使周身含有浊气的血液流经于肺并加以清除,使血液保持洁净。肺气肃降有利于大肠向下传导糟粕。,2023/4/28,42,(4)肺主肃降的病理变化:,清气不得下行反而上逆,可见胸闷、咳喘、呼吸 急促表浅。水津不能及时向下输布,则易于停留于局部,可 见小便不利、痰饮水肿 肺内异物不能肃清,可见咳嗽、吐痰、呼吸不 畅。大肠传导障碍,可见大便困难,甚或闭结不通。,2023/4/28,43,(5)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两者共同的生理效应,维持呼吸运动正常 辅助心脏推动血行 输布水谷精微于全身 布散卫气于体表 促进水液输布排泄 肺气的宣发肃降运动是
16、肺进行一切生理活动的基础,肺失宣降是肺脏功能障碍的基本病机,宣降肺气就成为治疗肺病的主要方法。,2023/4/28,44,3、朝百脉,主治节,(1)肺朝百脉 朝,有朝会、聚会的意思。百脉,在古代全身之脉称为百脉,因此指的是全身经脉。肺朝百脉,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朝会于肺,经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并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朝向全身百脉,输布到全身。肺朝百脉的生理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气体交换。助心行血。,2023/4/28,45,(2)肺主治节,治,治理;节,调节。肺的治节作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治理调节呼吸运动;治理和调节全身气机;治理和调节气血之运行;治理和调节水液代谢。,20
17、23/4/28,46,4、通调水道,通,疏通;调,调节。水道,是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道路。肺主通调水道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对人体水液代谢具有疏通和调节作用。也称作“肺主行水”。肺主通调水道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2023/4/28,47,通过肺气宣发,将水液布散于皮毛和周身,发挥其滋养作用。肺的宣发还可以将卫气布散于皮毛。到达皮毛的部分水液,在卫气功能调节下,部分生成汗液,排泄于人体外部。此外,肺的呼气中也可以带走部分水液。通过肺气肃降,将上焦水液向下布散,其中部分水液经肾的气化作用下输到肾和膀胱,生成尿液排泄出人体外部。此外,肺的肃降,推动大肠传导,通过粪便也可带走部分水液。,202
18、3/4/28,48,(二)生理特性,1、肺为娇脏;2、以降为顺;3、肺喜润恶燥;4、肺与秋气相应,2023/4/28,49,(三)生理联系,1、肺在志为忧、藏魄2、肺在窍为鼻3、肺在液为涕4、肺在体合皮5、其华在毛,2023/4/28,50,三、脾,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2023/4/28,51,2023/4/28,52,(一)生理功能,1、主运化 运,运输、转输;化,变化,包括对饮食的消化,使之变成精微物质,以及将这些精微物质逐渐地转化为人体的气血津液。脾主运化,就是将水谷消化成为精微物质并将其运输、布散到全身。运化水谷:水谷,泛指各种饮食物。运化水谷,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布散
19、、转化等作用,即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精微物质的转运输布及其转化为气血津液等一系列生命过程。,2023/4/28,53,脾运化水谷具体过程,食物,食糜,经胃的受纳腐熟,清,浊,下传小肠,经脾气作用,精微部分,之,经脾气的激发、转输,小肠的吸收输送至其它四脏。,精气血津液,2023/4/28,54,(2)运化水液(水湿),水湿,即人体内的水液。运化水湿,是指脾在消化饮食物的基础上对其中水液的吸收、转输布散和排泄的作用。摄入到人体内的水液,需要经过脾的运化转输,气化成津液,进而通过心肺而到达周身脏腑组织器官,发挥其濡养、滋润作用。代谢后的水液及某些废物,也要经过脾转输而至肺、肾,通过肺、肾的气化作用
20、,化为汗、尿等排出体外,以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2023/4/28,55,2、主统血,含义: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脾主统血是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地在脉内循行而不逸出脉外。脾气固摄血液,使其在脉管内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作用。难经称“脾裹血”。脾运化水谷精微化生血液的功能。,2023/4/28,56,3、脾主升,脾主升的生理作用作用包括升清和升举两个方面。脾主升清“升”有上升、升举之意;“清”,指清阳,为轻清的精微物质。脾气的功能特点以向上升腾为主,脾主升清,是指脾气具有把轻清的精微物质上输于头目、心、肺的生理功能。脾主升举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2023/4/28,57,(
21、二)生理特性,1、脾宜升则健2、脾喜燥恶湿3、脾之气与长夏相应,2023/4/28,58,(三)生理联系,1、脾在志为思、藏意2、在窍为口3、在液为涎4、在体合肉5、其华在唇四白,2023/4/28,59,附:胰,2023/4/28,60,四、肝,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2023/4/28,61,2023/4/28,62,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023/4/28,63,(一)生理功能,1、主疏泄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所谓“疏泄”,即指疏通、畅达、宣散、流通、排泄等综合生理功能。所谓肝主疏泄泛指肝脏疏通、宣泄、条达升发的生理功能。
22、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畅气机:促进气的升降出入的有序运动。(2)促进脾胃的消化 促进脾胃的升降。分泌胆汁,以助消化。,2023/4/28,64,(3)调畅情志(4)促进和调节生殖功能 女子胞月经的排泄和胎儿的孕育;可影响男子的生殖功能。,2023/4/28,65,2、主藏血,肝主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作用。贮藏血液:人体的血液由脾胃消化吸收来的水谷精微所化生。血液生成后,一部分运行于全身,被各脏腑组织器官所利用,另一部分则流入到肝脏而储藏之,以备应急的情况下使用。调节血量:可根据生理需要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防止出血:肝气充足,能固摄肝血;阴血充足,肝阳被涵
23、,阴阳协调,防止出血。,2023/4/28,66,素问五脏生成篇说:“故人卧血归于肝。”唐代医家王冰注释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由于,肝有藏血的功能,故中医学称“肝为血海。”(出处是王冰所说)。“冲为血海”是公认的。,2023/4/28,67,(二)生理特性,1、体阴而用阳2、肝为刚脏3、肝主升发4、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5、肝与春气相应,2023/4/28,68,(三)生理联系,1、在志为怒,藏魂2、在窍为目3、在液为泪4、在体为筋5、其华在爪,2023/4/28,69,五、肾,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2023/4/28,70,2023/4/28,71,(一
24、)生理功能,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精的概念:精,精微、精华之意。中医学中的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形体官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所藏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后天之精是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后天之精依赖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先天之精依赖后天之精的培育充养。先天激发后天,后天充养先天。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同归于肾,密切结合构成肾中精气。,2023/4/28,72,(2)肾中精气的生理功能,肾主生长发育:人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均和肾中精气的盛衰存在着极为密切的
25、内在联系。肾主生殖:生殖,即生育繁殖。人体的生殖机能包括两个方面,即性功能和生殖能力,它是繁衍后代、代代相传的根本保证。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殖机能,主要和肾有关:一方面,肾藏精,肾精是人体胚胎发育的基本物质,是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肾精又能促进生殖器官发育,使生殖机能成熟并维持生殖机能旺盛不衰。,2023/4/28,73,2、肾主水和气化,含义:肾主水,主要是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肾主水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升清降浊;(2)司膀胱开合;(3)对肺、脾、肝、三焦等脏腑的功能活动有促进作用,2023/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基础 论藏象 PPT 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81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