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基本理(文字理论)PPT文档.ppt
《中医养生学基本理(文字理论)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养生学基本理(文字理论)PPT文档.ppt(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养生学继承了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和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以“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的整体观为出发点。主张从综合分析的角度去看待生命和生命活动。养生方法以保持生命活动的动静互涵、平衡协调为基本准则。主张“正气为本”,提倡“预防为主”,强调辨证思想。要求人们用持之以恒的精神,自觉地、正确地运用养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自养自疗,提高身体素质和抗衰防病的能力,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养生总则,黄帝第一问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素问上古天真论 岐伯回答黄帝第一问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
2、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第一,食饮有节。上古的人懂得养生之道,饮食是有规律,有节制的。第二,起居有常。起居不仅是起床、睡觉,还包括日常的活动。起居要有常规,是不能搞乱的。第三,不妄作劳。就是说劳动、运动应不过分,也就是要守常规,要适度,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第四,形与神俱。形体和精神是合在一起的。前面三条主要讲的是形,这里主要讲神,讲形神合一,神离不开形,形也离不开神。形是神的依托,神是形的主导。,“以酒为浆”,喝酒像喝米浆、喝汤一样。“以妄为常
3、”,把不正常的东西当做正常。“妄”就是不正常。比如说在饮食方面,把不正常的饮食当做很正常,这是把不正常的生活方式当成了生活习惯,这是最可怕的,是最有害身体健康的。比如说有的人把吃得很饱、喝得很多当做一种习惯,每吃必撑,每喝必醉,这就必然会出问题了。“醉以入房”,入房表面上指入房休息,睡觉,实际上是指行房事。不少人必定是喝醉了之后再进行男女交合、夫妻行房事。这不仅不利于夫妻的健康,而且对由此怀孕而来的孩子也是有害的。,“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有了各种各样的贪欲之后,就会慢慢地耗散其“精气”“真气”。看一看我们现在的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当然这与我们现实生活、社会的竞争、社会节奏的加快是有关系
4、的,但最关键还是欲望。欲望是耗散真气的罪魁祸首。“真”这个字特别重要,黄帝内经第一篇就叫上古天真论。大家都听说过一个词“天真”。天真烂漫,这一般都是指小孩子的行为,小孩子保持着“真”,“真”实际上是真气,真气就是从父母那里遗传下来的先天元气。保持元气是养生的关键。可是现在的人却不是这样,都在耗散人本来的那种真气,都不再“天真”了。,“不知持满”,不知道保养精气,不知道使精气充满,一味地按照自己的喜好,纵欲泄精。这也是很危险的。进一步就是不知满足,总是贪多,欲望越来越膨胀。“不时御神”,不按时驾驭自己的精神,有悖于生活的节度。按时御神,就是要顺应不同季节、不同月相、不同时辰来调节心神、调节神气。
5、“务快其心”,只是追求自己心里一时的痛快,只要心里痛快,什么事都可以去做。“逆于生乐”,对自己生命的快乐给它搞反了,跟黄帝所说的古代人的生活习惯根本不一样,违背了养生之道。“起居无节”,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平常的作息、劳逸,日常生活都没有节度,没有规律。,让我们回到黄帝的时代,听一听黄帝和岐伯教导我们的养生总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岐伯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按照“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总原则去做,我们就能够健康长寿,能活到一百岁。那么这八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法于阴阳”,就是效法阴阳。什么叫阴阳?阴阳有外在的阴阳和内在的阴阳,这是我们古代的古圣先贤给我们提出来的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阴
6、阳的思想,阴阳之道。外在的阴阳就是宇宙自然的阴阳,内在的阴阳就是人体内的阴阳。两者是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的。就养生来说,是指内在的阴阳要效法外在的阴阳,也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要按照宇宙自然的阴阳规律来做。,“和于术数”,这里提出一个“和”字,这句话字面的意思阴阳天地是说要符合术数。术数就是方法、技术,方法和技术都可以用数字来表示。这里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和字。实际上,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可以归结为一个和字。人只要和了就能健康,就能长寿。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和的思想。和字在黄帝内经里有大量的描述。这四个字表面上看是要跟术数相和。其实术数只是天地阴阳的具体体现,真正的和是跟阴阳的和。阴阳和
7、是总原则,包含了精和神要和,身和灵要和,人与天要和。,我将这个和字分成四个层面。第一,人跟自然要和。也许我们会说:这一点很容易,我怎么会与自然作对?可是仔细想一想人们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在破坏大自然、破坏生态平衡,这样的事我们还做得少吗?第二,人和社会要和。生活在这个社会,不要什么事都看不惯,总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这样的人怎么能快乐起来。第三,人跟人要和。我们总是要与具体的人打交道的,每个人的性格、个性都是不同的,加上每天遇到不同的事,可能经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心情烦躁,那你和他打交道时,可能会不顺利,不顺心。这时如果你心平气和,如果能为他人想一下,你就不会生气。至少你要想一下:我不能以别人
8、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样久而久之,你就做到了人与人的和。第四,人的心和身、形和神要和。心和身、形和神是不可分的,互相影响的,这一点不仅黄帝内经,中国其他经典里几乎都是反复强调的。,这四点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具体表现。和了就能健康,和了就能长寿。当然如果不和,就不会健康快乐,也不会延年益寿。故宫文化解读:太和中和保和现在我们来简单地看一看一个充分体现和文化的建筑-故宫。很多人都去过故宫,在故宫的中轴线上,建有前三殿后三宫。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有一个和字。太和、中和、保和,实际上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养生文化的精髓,养生说到底就是要达到这三个和。,所谓太和就是大和,就是
9、要最大的和,最大的和就是达到上节所说的四个层面的和,这样才能叫太和。太和是目标,是最高境界。中和保和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要做到太和,就必须按照两条来做:第一要中和;第二要保和。中和,就是要守中道。中医为什么要叫中医?很多人认为中医就是中国的医学,实际上不对。中医是什么意思?就是中和的医学,要把阴阳调成平衡、中和的状态,中是与邪相对的。一个人感受邪气了,就有病了。调到平衡、中和状态了,就没病了。我们人都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它们的关系呢?也要中和。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我们要把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放在一个中庸的状态下,不要过激也不要不及,那就达
10、到了中和。还有更重要的是要保和,要保持住这个和。一个人一天两天做到中和,并不困难。难的是始终保持中和。如果说今天按照中和去做了,而明天没有这么做,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同样达不到太和的境界,达不到养生的效果。我们要把中和变成一种习惯,养生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活的习惯,按照这个和来做,我们都可以达到顺应自然,调和阴阳的目的。所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养生的总原则。黄帝内经中的中国式养生,第一节 生 命,生命是具有生长、发育活力,并按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过程。“生、长、壮、老、死”,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探索生命的规律,对于中医养生学来说,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一、生命的起源 内经认为,生命物质是宇宙
11、中的“太虚元气”,在天、地、日、月、水、火相互作用下,由无生命的物质演变化生出来的。天地之间所以有无限多样的物种,都是物质自己的运动和变化,在时间进行中形成的。人是最高等的动物,但也不过是“物之一种”,是从万物群生中分化出来的。所以素问宝命全记沦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二、生命的形式庄子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这就是说,生命活动是自然界最根本的物质-气的聚、散、离、合运动的结果,生命是物质运动的形式。活着的人体,是一个运动变化着的人体。素问六微旨大论进一步指出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这就说明,只有运动,才能化生万物,宇宙间的一切物质,尽管有大
12、小和生存的时间长短不同,但运动是一致的。,三、生命的维持和死亡素问生气通天论里说:“生之本,本于阴阳”,这就是说,生命的根本,就是阴阳。究其原因,是由于“阳化气,阴成形”,而生命过程就是不断的化气与成形的过程,即有机体同外界进行不断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化气与成形,是生命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两个对立面是不断斗争的,又是统一的。化气与成形,互为消长;任何一方的太过或不及,均可导致另一方受损。但二者又结合于生命的统一体内,互相依存,互相转化。阳气化为阴精,阴精又化为阳气,否则“孤阳不生,独阴不长”。,人之所以有生命,在于构成人体的“气”具有生命力。人体生命力的强弱,生命的寿夭,就在于元气的盛衰
13、存在;新陈代谢的生化过程,称之谓气化生理;生命的现象,本源于气机的升降出入等等,这都反映出气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是人体的生命动力。正因为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和动力。圣济总录提出:“万物壮老,由气盛衰”的观点,并认为“人之有是形也,因气而荣,因气而病”。张景岳则反复强调气在防病延年中的重大意义,指出气是人体盛衰寿夭的根本。他说;“盖以大地万物皆由气化;气存数亦存,气尽数亦尽,所以生者由乎此,所以死者亦由乎此,此气不可不宝,能宝其气,则延年之道也”。同样,精、血、津液亦是构成人体及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如灵枢经脉篇说:“人始生,先成精血,精血成而脑髓生,骨为长、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
14、肤坚而毛发长”,这就说明人体的产生必先从精始,由精而后生成身形五脏,皮肉筋骨脉等。不仅如此,人出生之后,犹赖阴精的充盈,从而维持人体的正常的生命活动,故素问金匮真言论说:“精者,身之本也”。若阴精充盈,则生命活动旺盛,身健少病;若阴精衰虚,则生命活动减退,早衰多病。还有,生命的维持还依赖于神的健康,灵枢天年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从人体来说,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无不属于神的范围。它包括精神意识,运动、知觉在内,以精血为物质基础,是气血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产物。,综上所述,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体内脏腑阴阳气血为依据的。脏腑阴阳气血平衡,人体才会健康无病
15、,不易衰老,寿命才能得以延长。这就是素问生气通天论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的理论。但有生必有死,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恩格斯说:“生命首先就在于:生命在每一瞬间是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所以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自行产生和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亦即停止,于是死就来到”。,第二节 天 年,一、天年的概念“天年”,是我国古代对人的寿命提出的一个有意义的命题。天年,就是天赋的年寿,即自然寿命。人的生命是有一定期限的。古代养生家、医家认为在百岁到百二十岁之间。如素问上古天真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如尚书洪范篇:“寿、百二十岁也”
16、,此外,老子也认为天年为120岁。西德著名学者H.Franke在1971年提出:“如果一个人既未患过疾病,又未遭到外源性因素的不良作用,则单纯性高龄老衰要到120岁才出现生理性死亡”。事实上,120岁的天年期限与一般的长寿调查资料相符,自古至今超过这一生理极限的例子,也是不多的。,二、寿命 寿命是指从出生经过发育、成长、成熟、老化以至死亡前机体生存的时间,通常以年龄作为衡量寿命长短的尺度。一般计算年龄的方法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时间年龄,又称历法年龄,是指人出生以后经历多少时期的个体年龄,我国常配以生肖属性,以出生年份来计算其岁数,一般由虚岁或足岁计算年龄。另一种是生物学年龄,是表示随着时间的推
17、移,其脏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演变和衰老情况。,国外在确定退休准则时,设想应用生理年龄作为指标,可能比时间年龄更胜一筹。因为时间年龄和生物年龄是不完全相同的,前者取决于生长时期的长短,而后者取决于脏器功能及结构的变化过程。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性遗传因素与后天性环境等因素不同,因此时间年龄和生物学年龄有时不完全相同。此外,还有“心理年龄”,所谓“心理年龄”是指由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所造成的人的主观感受的老化程度。即主观感受年龄,也称“社会心理年龄”,用以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机体结构和功能的衰老程度。,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寿命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比较某个时期、某个地区或某个社会的人类寿命时,通常采用平均寿命。平
18、均寿命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医学发展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寿命不断增长,但人类的寿命值究竟是多少?还是一个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因为它与先天禀赋的强弱,后天的给养、居住条件、社会制度、经济状况、医疗卫生条件、环境、气候、体力劳动、个人卫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关。,三、健康人的生理特征 迄今为止,人们发现,影响人类尽终其天年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有两个是非常重要的,其一是衰老;其二是疾病。那么,推迟衰老的到来,防止疾病的产生是延年益寿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健康人的生理特征,就显得很有必要。一般地说,一个健康无病,没有衰老的人,应该具备下列生理特征:,(一)生理健康特征1 眼睛有
19、神 眼精是脏腑精气汇集之地,眼神的有无反映了脏腑的盛衰。因此,双目炯炯有神,是一个人健康的最明显表现。2 呼吸微徐 微徐,是指呼吸从容不迫,不疾不徐。难经认为:“呼出心与肺,吸入肝与肾”,说明呼吸与人体脏腑功能密切相关。3 二便正常 素问五脏别论说:“水谷不得久藏”,是说经过肠胃消化后的糟粕不能藏的太久,久藏则大便秘结。而大便通畅则是健康的反映。小便是排除水液代谢后糟粕的主要途径,与肺、肾、膀胱等脏腑的关系极为密切。小便通利与否,直接关系着人体的功能活动。,4 脉象缓匀 此指人的脉象要从容和缓,不疾不徐。“脉者,血之腑也”,气血在脉道内运行,所以脉象的正常与否,能够反映气血的运行。5 形体壮实
20、 指皮肤润泽,肌腠致密,体格壮实,不肥胖,亦不过瘦。因为体胖与体瘦皆为病态,常常是某些疾病带来的后果。6 面色红润 面色是五脏气血的外荣,而面色红润是五脏气血旺盛的表现。7 牙齿坚固 因齿为骨之余,骨为肾所主,而肾为先天之本,所以牙齿坚固是先天之气旺盛的表现。8 双耳聪敏 若听力减退、迟钝、失听、是脏器功能衰退的表现。,9 腰腿灵便 肝主筋、肾主骨、腰为肾之腑、四肢关节之筋皆赖肝血以养,所以腰腿灵便、步履从容,则证明肝肾功能良好。10 声音宏亮 声由气发,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声音宏亮,反映肺的功能良好。11 须发润泽 发的生长与血有密切关系,故称“发为血之余”。同时,又依赖
21、肾脏精气的充养。素问六节胜象论说:“肾者其华在发”。因此,头发的脱落、过早颁白,是一种早衰之象,反映肝血不足,肾精亏损。12 食欲正常 中医学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饮食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脾胃的盛衰。食欲正常,则是健康的反映。,(二)心理健康特征1 精神愉快 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可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健康的重要标志。七情和调、精神愉快,反映了脏腑功能良好。现代医学亦认为,人若精神恬静,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作用就能保持正常状态,从而发挥对整体的主导作用,自能内外协调,疾病就不易发生。2 记忆良好 肾藏精、精生髓,而“脑为脑之海”。髓海充盈,则精力充沛,记忆力良好;反
22、之肾气虚弱,不能化精生髓,则记忆力减退。,第三节 衰 老,衰老是人类正常生命活动的自然规律,人类的机体在生长发育完成之后,便逐渐进入衰老(或称衰退)的过程。探讨衰老的概念、原因和衰老时的生理、病理改变,以至防止衰老的措施,是十分重要的。衰老可分为两类,即生理性衰老及病理性衰老。生理性衰老系指随年龄的增长到成熟期以后所出现的生理性退化,也就是人体在体质方面的年龄变化,这是一切生物的普遍规律。另一类为病理性衰老,即由于内在的或外在的原因使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使衰老现象提前发生,这种衰老又称为早衰。,一、衰老的原因 中医学在对衰老原因的认识上,非常重视脏腑功能和精气神的作用,又很强调阴阳协调对人体健
23、康的重要意义。1 肾阳亏虚 肾为先天之本,人的生长发育衰老与肾脏的关系极为密切。肾属水,主藏精,为元气之本,一身阴阳生化之根。肾的盛衰影响着元气的盛衰和生化功能的强弱,肾虚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生化功能弱,人的衰老就会加速到来。,2 脾胃虚衰 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若脾胃虚衰,饮食水谷不能被消化吸收,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得不到及时补充,便会影响机体健康。从而加速衰老,甚至导致死亡。脾胃属土,为一身气机升降之中枢,脾胃健运,能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成天地交泰。若脾胃虚损,五脏之间升降失常,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病变,从而影响健康长寿。,3 心脏虚衰 心藏神,主血脉,素问灵兰秘
24、典论称其为“君主之宫”。心为生命活动的主宰,协调脏腑、运行血脉。心气虚弱,会影响血脉的运行及神志功能,从而加速衰老,故中医养生学尤其重视保护心脏。认为“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宫危”。4 肝脏衰惫 肝藏血,主疏泄,在体为筋,关系到人体气机的调畅,具有贮存和调节血量的作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肝气衰,筋不能动”,即说明人体衰老的标志之一活动障碍,是由肝虚而引起的。,5 肺脏衰弱 肺主一身之气,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肺者,气之本”。肺气衰,全身机能都会受到影响,出现不耐劳作,呼吸及血液循环功能逐渐减退等衰老表现。6 精气衰竭 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人的四肢、九窍和内脏的活动以及人
25、的精神思维意识,都是以精气为源泉和动力的。因此,尽管人体衰老的因素繁多,表现复杂,但都必然伴随着精气的病变,精气虚则邪凑之,邪势猖獗则精损之,如此恶性循环则病留之。,7 阴阳失调 阴阳的盛衰是决定寿命长短的关键,保持阴阳运动平衡状态是延年益寿的根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明确指出人的衰老同阴阳失调有关,即“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可见,阴阳失调能导致衰老,而调节阴阳就有抗衰老的作用,人到中年以后,由于阴阳平衡失调,机体即可受到各种致病因严的侵袭,从而疾病丛生,出现衰老。,二、早衰的原因(一)社会因素 素问疏五过论指出:“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由于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养生 基本 文字 理论 PPT 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81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