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精选文档.ppt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精选文档.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定义: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它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子宫内膜出现和生长在子宫肌层,称为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定义,曾产生过一些混淆和改动。过去习惯上把一切超过子宫腔范围的内膜生长均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把子宫内膜长入肌层的称为“内在性内膜异位”;把子宫以外的内膜生长,称为外在性内膜异位症。随着认识的深化,发现这两种“异位症”虽然在组织起源上相似之处,但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几方面看,均有所不同,因此,近年来多倾向取消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
2、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近来有明显增高,是常见妇科疾病之一。在妇女人口中的确切发病情况仍不清楚,文献报道的发病率多数是在住院手术病例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在妇科剖腹手术中,约5%15%患者发现有此病存在。以3040岁生育年龄妇女居多。异位子宫内膜可出现在身体不同部位,绝大多数位于盆腔内的卵巢,约占80%,还可侵及宫骶韧带,子宫下部后壁浆膜等。,一、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仅在妇科范围内,就是在整个人体当中,也是一个奇特的病理生理现象。为什么一种组织,形态上完全是良性的,却可以离开原属的器官,在盆腔甚至全身各个部位生产发展?50多年来对这个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组织发生学的问
3、题,学者们提出的假说不下十余种,经过时间和实践的验证,主要有以下学说:,1.子宫内膜种植学说:于1921年Sampson最早提出,又称为经血逆流学说,认为妇女行经时,经血从宫腔中倒流至输卵管,通过伞端进入盆腔,使得混杂在经血中的子宫内膜碎片种植在盆腔、腹腔的器官和腹膜表面,继续生长,以致形成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一学说经历了几个必须的关键的验证。1).经血逆流“必须”确实发生;2).子宫内膜细胞“必须”能够通过卵管;3).从子宫腔输送出去的内膜细胞“必须”能够存活,如剖宫产切口及分娩时会阴切口出现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从而目前内膜种植学说已为人们所公认。,2.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经血倒流的方式只能
4、解释出现在腹腔的内膜异位症,而不能解释偶见的,发生在腹腔以外的,如胸腔,脐部及四肢等部位病变,不少学者在盆腔淋巴管和淋巴结中和盆腔静脉中发现子宫内膜组织,因而提出子宫内膜细胞可通过淋巴和静脉播散。,3.体腔上皮化生学说:人体的一些组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某种因子如炎症,激素等的刺激下,一种细胞可以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甚至产生相应的生理功能,这就叫做化生。卵巢生发上皮,盆腔腹膜都是由胚胎晚期具有高度化生潜能的体腔上皮分化而来。Meyer提出由体腔上皮分化而来的组织,在反复受到经血、慢性炎症和持续卵巢激素刺激后,均可被激活而衍化为子宫内膜样组织,以致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此学说提出很早,至今尚无足够的
5、事实支持证明其说。,有人反驳:1).如果体腔上皮可以化生为子宫内膜,则男性也应有同样的现象,可至今却从无这样报道。2).胸腔及腹腔均来源于体腔上皮,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系化生而来,则胸腹腔亦应常见,但实际上极少发生。3).异位症从不发生先天性无子宫内膜的妇女,甚至青春期的女性虽有内膜,但因其没有功能,也从无异位症发病。,4.免疫学说:目前已知多数妇女在月经来潮时均有经血经输卵管逆流至腹腔,但极少数发生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且此病有遗传倾向,推测此病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免疫力异常有关。实验资料提示:异位症患者血清中,IgG及抗子宫内膜自身抗体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其内膜中的IgG及补体C3沉积率亦高于正常
6、妇女,故认为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人认为妇女免疫功能正常,但若局部细胞免疫功能不足或逆流至盆腹腔内的内膜细胞数量过多,免疫细胞不足以将其杀灭时,也可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目前认为异位症患者既可有体液免疫即B细胞应答增强,也可有细胞免疫即T细胞免疫功能不足。免疫功能异常是原因,还是异位症的结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5.LUFS学说即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表现为月经规律,体温双相,内膜有分泌期变化,但在排卵期后天内腹腔镜下未能观察到排卵裂孔。研究发现正常情况下排卵后腹腔内的E2、P激素水平升高,约为血浆浓度的520
7、倍,可防止内膜种植生长,而LUFS者由于卵泡未破例,腹水中的17雌二醇和孕酮较正常为少,失去对子宫内膜的抑制力,而致镜下种植。据报道正常妇女LUFS发病率为4.9%7.0%,而异位症发病率为29%79%,推测LUFS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致病因素之一。,二、病理,主要病理变化为异位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伴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形成,这种异位的内膜没有一个自然引流的通路,因此在局部形成一个内容为经血的大小不等紫褐色斑点和囊性肿物。,大体观:,除卵巢最多见之外,其次为宫骶韧带、直肠子宫凹、子宫后壁下段,这些部位处于盆腔后部低处,与经血中的内膜接触机会多,也是异位症好发部位。早期可见散
8、在紫褐色出血点或颗粒状散在结节,也可发生直肠前壁与子宫后壁粘连,甚至穿透直肠粘膜,误诊为直肠癌。异位内膜可累及宫颈、卵管等部位。,镜下检查:在病灶中可见到子宫内膜上皮、内膜腺体或腺样结构、内膜间质及出血。有的仅在卵巢囊壁中发现红细胞、含铁血黄素和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等出血证据,亦应诊为子宫异位症。,三、临床表现,因人而异,因部位不同症状不同。20%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 1.痛经和持续下腹痛 痛经是异位症患者的典型症状,多随局部病变加重而逐年加剧。痛的特点:从经前开始,经期第一日最剧,逐渐减轻至经后 消失。痛的部位:多在下腹正中及腰骶部,或放射至会阴、肛门及 大腿。痛的程度:与病灶大小并不一定成
9、正比,而与病变部位有一定关系。如有的很大巧克力囊肿却不一定引起痛经,相反如病灶位于神经纤维丰富的致密组织中,子宫直肠窝和宫体韧带,有时几个小的结节就可能引起十分严重的临床症状。,2.月经失调 月经过多是异位症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约占15%)。但对其原因却一直没有满意的解释。月经失调可能与卵巢无排卵、黄体功能不足或同时合并有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有关。3.不育 约1/3不明原因的不育患者的腹腔镜检见到异位灶。而异位症患者中则有半数左右伴发不育。重度异位症不孕的原因可能与盆腔内器官和组织广泛粘连和输卵管蠕动减弱,以致影响卵子的排出、摄取和受精卵运行。但轻度异位症伴不孕的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从病理、生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子宫 内膜 异位症 腺肌病 精选 文档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81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