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流变学PPT课件PPT文档.ppt
《血液流变学PPT课件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流变学PPT课件PPT文档.ppt(1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流变的概念:流动与变形之意流变学(rheology):流动与变形或形变规律的科学生物流变学(Biorheology):生命现象中的流变学;血液流变学:研究血液及其有形成分流动与形变规律的学科称为血液流变学,一、基本概念,【概念】是研究有关血液流动与变形的科学。【研究分类】宏观血液流变学:研究血液表观黏度、血浆黏度、血沉、血细胞压积、凝血与血栓形成等。细胞流变学:细胞水平上的研究,研究红细胞聚集性、变形性,红细胞与血小板表面电荷,白细胞流变性、血小板粘附、聚集性。分子血流变学:分子水平上的研究,研究血浆蛋白成分对血液黏度影响,介质对细胞膜影响。,【研究意义】,生理意义:血液流变性质的改变,直接
2、关系着人体组织血液供应的减少与增加,从而影响人体组织器官的代谢及功能状态。另一方面,对出血后止血有重要生理意义。病理意义:当人体患某些疾病时或在某些疾病发生之前,血液流变性质会发生改变,导致所谓“血液粘滞异常综合征”。这种综合征是多种病理过程的中间过程或者是“桥梁”,提示疾病的发生或程度。因此,血液流变学研究是疾病诊断、预后的辅助手段之一,也是疾病预防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1.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形式血液在血管中的运动是一种表现为中央流速快,周边流速慢的套管式流动。,套管式流动实际上是一种分层运动,又称层流,二、血液的流变学特性:,血液在血管中是一层一层流动的,靠近中央的液体层流速快,靠近周边的
3、液体层流速慢。这样就在快慢两层液体之间形成了流速差,快的一层给慢的一层以拉力;而慢的一层给快的一层以阻力。因而在流速不同的两液层的接触面上产生了摩擦,称内摩擦力,内摩擦力黏滞性(黏度),血液在血管中的层流,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血液在血管中的流速,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剪切应力:既然液体是一个层面,在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切 变应力称为剪切应力,用t表示。其计量单位是达因/平方厘 米,用Pa表示,1Pa=10达因/平方厘米。切变率:既然快慢两层之间运动速度不一样我们就可以找出 它们之间的速度差和距离差,用一个参数表示,就是切变率,用g表示。单位是1/秒(s-1)计算公式是:切变率是液体(血液)
4、内部运动(流动)的重要因素。切变率反映了液体层间流动速度的变化一般来讲,切变率高,液体流速快;反之,液体流速慢。,二、血液的流变学特性:,速度差(cm/s)切变率(g)=距离差(cm),L,V,(二)血液的流变特性,血液黏度血液的黏弹性血液的触变性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变形红细胞的沉降,血液的黏滞性(黏度),概念:血液的黏滞性是血细胞及血浆蛋白分子间摩擦的结果。全血黏度主要决定于红细胞的数量血浆黏度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的含量正常值:血液黏度:45 血浆黏度:1.62.4,二、血液的流变学特性:,3、血液的粘度衡量物质粘稠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粘度。血液的粘度来自于血液内各种成分之间的内摩擦力,血液愈粘稠,愈
5、不易流动。全血黏度主要决定于红细胞的数量血浆黏度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的含量正常值:血液黏度:45 血浆黏度:1.62.4,3、血液的粘度在低切变率下,切应力必须达到某一临界值,血液才开始流动,这个切应力的临界值称为屈服应力。血液的屈服应力值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比容和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粘度:可以想象的到,液体流速快,其粘度一定相对较低;而液体流速慢,其粘度相对较高。因此,粘度就成为反映液体,包括血液的一种流动性(或称流变性)的物理参数。牛顿将粘度定义为也就是衡量液体流动时的内摩擦力或阻力的度量。牛顿的粘度定律是:剪切应力(t)帕斯卡(Pa)粘度(h)=-=-=帕斯卡.秒(Pa S)切变率(g)秒
6、-1(S-1)这就是说,一种液体的粘度和当时液体所处的剪切应力和切变率有关,粘度与剪切应力成正比,而与切变率成反比。,二、血液的流变学特性:,牛顿在研究黏度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液体的粘度符合上述规律,黏度随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另一些液体的粘度不符合上述规律,它的粘度是一个常数,不随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牛顿把前者称为非牛顿液体,后者称为非牛顿液体。我们的血液,全血是非牛顿液体,也就是说全血的粘度是随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而血浆被看作是牛顿液体,它的粘度与切变率无关。,二、血液的流变学特性:,切变率,粘度,0,液体的非牛顿粘度曲线,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剪切稀化 全血),非牛顿流体(剪切稠化),血液黏
7、度是反映血液流变性的综合指标,凡能影响血液流变性的各种因素都能使血液黏度发生变化。生理情况下,血液黏度与许多因素都有明显的依赖关系。,血液黏度与切变率的依赖关系,在一定的切变率范围内(200s-1以下),血液黏度随切变率增高而降低,表现出非牛顿型流体的黏度特性,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切变率增高、流速加快,聚集的红细胞团块在不断增大的切应力作用下逐渐分散、变形和向轴集中,这些变化都能减小流动阻力,使血液黏度降低 当切变率超过200s-1时,血液黏度不再降低,而接近一定恒定值。呈现出牛顿型流体的黏度特征。血液黏度这种性质有利于血液的加速,也有利于血液的减速乃至止血。,血液黏度与血管管径的依赖关系,血液流
8、经不同管径的血管时,不仅流速不同,而且黏度也随之改变。,血管越细,血液黏度越低,这有利于血液顺利通过微血管。,小血管(1mm)血液流动形式轴流,当管径小到一定程度时,黏度不仅不再降低,反而急骤增高,这种现象称为逆转现象,此时的血管半径为临界半径。血管临界半径不是固定不变的,受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性的影响。在病理情况下,红细胞变形性降低或聚集性增高,均可导致临界半径显著增大,甚至高达正常的几十倍。此时,由于多数微血管内血液黏度急骤增高,必将导致微循环的严重障碍。,4.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变形性是指红细胞在流动过程中的变形能力。变形的大小和取向的一致性随切变率的增加而增加,从而致使血流阻力降低,全血粘
9、度下降。,二、血液的流变学特性:,二、血液的流变学特性:,红细胞的变形性:静止时。红细胞为直径8m的双凹面圆盘形,但受外力时很容易变形。外力除去后又易于恢复原状。在显檄镜下观察毛细血管床,可以发现呈伞状、弹丸状等各种形状的红细胞。红细胞的变形性在血液循环中,特别是在微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呈伞状,由于红细胞的这种显著的变形性,使它能够通过比它本身直径还小的毛细血管。脾脏的毛细血管最窄,它的平均直径仅有3m左右。红细胞的变形性对因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的非常狭窄的血管中的循环,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则引起粘度的增加,因而血流量亦减少。结果会导致切变率减小,因血液的
10、非牛顿粘性又使血液粘度增加,血流量减少,从而引起恶性循环。,二、血液的流变学特性:,Fasher等人(1978)发现了红细胞膜的坦克履带式运动。他把红细胞悬浮于高粘度的葡萄糖溶液中,红细胞在切应力影响下变形形成椭球体。随着切应力的增加,其延伸率接近最大值,同时,红细胞作坦克履带式运动,其转动频率随切变率而直线地增加。由于红细胞膜的这种坦克履带式转动,能将所受切应力向细胞内传递,引起红细胞内容物的运动,这样可使O2或CO2分子与血红蛋白更好地混合,促使气体分子与血红蛋白结合,使红细胞能更有效地发挥其输运气体的功能。,二、血液的流变学特性:,红细胞履带式运动,红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是决定红细跑
11、变形性的重要因素。红细胞膜的面积对于体积来说相对过剩,使红细胞能变成各种形态,而不必增加表面积。在表面积和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正常红细胞可拉伸至原长的230%,如果要使红细胞膜表面积增加2-3%,就可使红细胞膜破坏。,二、血液的流变学特性:,红细胞变形性还决定于红细胞膜的粘弹性质,而粘弹特性又与细细膜的成分及其在膜中结构和排列有关。Blank和Evans等人提出了红细胞膜的物质结构模型。他们认为红细胞膜外层由脂双层形成阻止膜表面积变化的紧密内聚性结构,由于这种结构的液体特性而易于产生变形。膜表面下的骨架蛋白结构使脂双层具有稳定的力学结构,膜表面下的血影蛋白网状结构又使红细胞具有抗高剪切的能力,确
12、保红细胞维持原形或变形后再恢复弹性,而且还要考虑膜内的粘性损耗过程,因为这一过程限制了红细胞变形后的恢复率。,二、血液的流变学特性:,红细胞细胞质的粘度称为红细胞的内粘度,它是决定红细胞变形性的又一重要因素。内粘度又决定于细胞内血红蛋白的浓度和理化特性。影响红细胞变形性的外部因素,有血液的切变率、毛细血管直径、血细胞的浓度血浆蛋白的成分与含量、血浆的渗透压、温度、PH值、电解质的成分与含量、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ATP水平以及氧化剂的作用等。不再详述。,二、血液的流变学特性:,红细胞的聚集性:在血液静止或切变率很低时,红细胞会聚集成网络状空间结构,导致血液具有屈服应力。红细胞具有能形成聚集体的
13、性质称为红细胞的聚集性。红细胞的聚集性是血液非牛顿流变性的主要原因。红细胞聚集体的形成和解聚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剪应力和红细胞表面电荷三个因素。,二、血液的流变学特性:,3.白细胞的流变特性:主要见于毛细血管网和小静脉病理条件下的趋边(壁)性黏附功能变形性:能动变形 非能动变形,二、血液的流变学特性:,4.血小板的流变性:血小板是组成血液的最小细胞,它具有聚集、黏附、释放、收缩和吸附等功能。这些功能在止血、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血小板主要的流变特性。血小板聚集性: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发生相互粘着、聚集成团的现象称为血小板聚集。血小板的这种特性称为聚集性。聚集性是血小板重要的流变特
14、性。,二、血液的流变学特性:,引起血小板的聚集有两大因素:一是剪切作用可诱导血小板聚集;二是许多物质可诱导血小板聚集,如二磷酸腺苷,在高剪切力作用下,红细胞会发生破裂,会释放出二磷酸腺苷,促进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血小板黏附性:血小板黏附于异物、血管内皮损伤处或粗糙表面的现象,称为血小板黏附。血小板的这种特性称血小板的黏附性。当血管损伤后,流经此处的血小板被血管内皮下组织激活,黏附于暴露出来的胶原纤维上,形成一个附壁栓子,起到止血作用。,二、血液的流变学特性:,血小板收缩功能:血小板所含微丝和微管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收缩蛋白,这些蛋白具有收缩性,可使血小板聚集体收缩,凝血块回缩变固,成为坚实的止血栓,
15、堵住血管创口。血小板释放反应:血小板受刺激后,将其颗粒内容物释放到细胞外的现象。这一过程有助于止血。,二、血液的流变学特性:,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中应用,1、阐明血液流变学异常在某些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2、根据血液流变学变化预测某些疾病发生的可能性。3、血液流变学参数可做为某些疾病诊断的辅助指标。4、观察药物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评价药物的疗效,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与血液流变学相关的疾病(可用血液流变学检查的疾病),一、血管性疾病1 高血压2 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脑出血)3 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4 周围血管病(下肢深静脉血栓,脉管炎,眼视网膜血管病等)
16、二、代谢性疾病1 糖尿病2 高脂血症3 高纤维蛋白血症4 高球蛋白血症,三、血液病1.原发性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2.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白血病,4.多发性骨髓瘤。四、其他1.休克,脏器衰竭,器官移植,慢性肝炎,肺心病,抑郁性精神病。2.中医范围中的血瘀症等。,第二节 标本的采集及处理,一、标本的采集及处理二、抗凝剂,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一、标本的采集及处理,采血用具:注射器、试管等应清洁干燥 采血时间:清晨,空腹十二小时以上 采血部位:肘前静脉 采血针:内径宜大不宜小 止血带:针头进血管后即松开 抽血速度:不宜过快 标本采集后处置:及时测定;4冷藏,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第
17、七章 血液流变学检验,一、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注意事项:避免各种原因引起溶血血液加入抗凝剂管后立即混匀采血前三天停用具有溶栓抗凝作用的药物、降脂药物等妇女采血避开月经期采用固体抗凝剂或高浓度的液体抗凝剂,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二、抗凝剂,选用对红细胞无影响的抗凝剂:肝素:血液流变学检查时首选 粘度测定与细胞滤过检测则忌用 常规肝素抗凝管制备,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Thanks,(二).血液流变常用参数:实测参数:计算参数:1 全血粘度 1 全血还原粘度 全血高切粘度 全血高切还原粘度 全血中切粘度 全血低切还原粘度 全血低切粘度 2 血浆粘度 2 血沉方程 K 值 3 红细胞压积 3 红细胞
18、变形性-TK 值 4 血沉 4 红细胞刚性指数 5 纤维蛋白原 5 红细胞聚集指数 6 红细胞电泳时间 6 卡松屈服应力 7 血小板粘附率 7 卡松黏度 8 血小板聚集率 8 全血高切相对黏度 9 体外形成血栓 9 全血低切相对黏度,第三节 血液流变学常见参数测定,第三节 血液流变学常见参数测定,一、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二、血液粘度测定三、红细胞变形性测定四、红细胞聚集性测定,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红细胞沉降率ESR是指将离体抗凝血置于特制的血沉管中,观察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沉降的距离。ESR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的一项常用指标之一。血沉分三个时期:1)缗钱状红细胞形成期:约数min10min 2)
19、快速沉降期:形成缗钱状红细胞下降,约40min 3)细胞堆积期:细胞堆积在试管底部。,红细胞沉降率概述,一、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红细胞数量 数量越多,受到血浆的阻逆力越大,则血沉越慢;反之结果相反。注意:细胞数如果太少不易形成串钱状,血沉的加快并不与红细胞减少完全成比例。,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一、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一)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因素 1.红细胞因素 红细胞的形态 畸形红细胞或细胞严重大小不等时不易形成串钱状,血沉结果不定。不同类别贫血血沉结果不一定相同。大红细胞下沉速度快于小红细胞。注意:细胞大小变化只有严重病例才影响血沉结果。,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一、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一)
20、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因素 1.红细胞因素 红细胞的聚集状态红细胞在沉降过程中彼此接触与碰撞,易使细胞彼此两平面相结合而呈“串(缗)钱状”,使细胞的总体表面积减少,重量增加。随着坠体总量不断增多,也减少了每个细胞下沉时对邻近细胞下沉。,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红细胞聚集数量越多,聚集块越大,血沉加快越明显。红细胞串钱状形成是妊娠和各种疾病时血沉加快的主要原因。,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一、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一)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因素 2.血浆因素单个的红细胞是一个微小的胶体团,与水分子起水合反应形成水化膜,包裹细胞减少了直接碰撞,细胞表面的Zeta电位使细胞膜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故血沉很慢。,上
21、一页,下一页,返 回,一、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一)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因素2.血浆因素当血浆中各种蛋白成分比例发生变化时,特别是不对称的大分子蛋白质(如纤维蛋白原)能够减低细胞表面 Zeta电位,改变原电场的平衡,破坏细胞表面的双电层水化膜或者因大分子物质的“桥联”作用使细胞间的排斥力减弱,使细胞容易叠合成串钱状而导致血沉加快。,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一、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一)影响红细胞沉降率的因素2.血浆因素血浆中能使血沉加快的物质:纤维蛋白原、巨球蛋白、凝血酶原、胆固醇、核酸、尿酸、免疫复合物、第型肺炎球菌的多糖体、高分子右旋糖酐、羧基纤维素长链高分子等血浆中能使血沉减慢的物质:糖蛋白、
22、卵磷酯等。,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技术因素:1)血沉管:血沉管置血沉架上应完全垂直。内径:内径大血沉快 垂直度:垂直则下沉慢 清洁度:内壁不洁则下沉慢 2)温度:本实验要求在1825中进行。室温过高时血沉加快,反之室温过低时血沉减慢。3)抗凝剂:浓度增加使血沉减慢,实验要求抗凝剂与血液之比为14。,一、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魏氏法)【原理】将抗凝全血吸于特制的血沉管中室温直立于血沉架上1 小时,读取红细胞下沉后暴露出的血浆段高度。,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一、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魏氏法)【试剂】0.105 mol/L柠檬酸钠抗凝剂:取含二分子结晶水
23、柠檬酸钠(分子量294.12)3.09g溶于蒸馏水,加水至100 m1,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一、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器材】魏氏血沉管、血沉架,一、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魏氏法)【操作】试管(13mm100mm)+抗凝剂0.4ml+静脉血2ml;旋转混匀;用血沉管吸取血液,直至“0”刻度处;垂直竖立在血沉架上静置1小时(18一25)读取血浆凹液面底面至红细胞柱顶面的距离报告方式:x x mm/h,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一、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魏氏法)【注意事项】试剂配制和用量必须准确所用器材符合要求且清洁干燥血液与抗凝剂比例准确,混匀,无凝血、无溶
24、血标本采集时避免脂肪血血沉管垂直,管架平稳室温控制准确在1小时末观察结果,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2、血沉仪法,抗凝血静置后,红细胞下降,红细胞与血浆分离,其界面随时间而下移,血沉仪用发光二极管和光电管检测此界面的透光度的改变得到血沉值并显示红细胞沉降高度H与对应时间t相关的H-t曲线。,【方法评价】1、魏氏法:为血沉测定的标准方法 2、血沉仪法:能够得到动态血沉结果,并绘出血沉曲线,有利结果分析。【质量控制】,参考值 男15mm/h 女20mm/h,一、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魏氏法)【临床意义】正常参考值 男性15 mm/h;女性20mm/h1.生理性血沉加快 12岁以下
25、儿童 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至产后1个月 老年人 饭后、剧烈运动、热水浴后,上一页,下一页,返 回,生理性增快: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孕妇及60岁以上老年人可轻度增快。病理性增快:各种炎症均可使血沉增快,常用于结核、风湿热等病情的动态观察,有助于病情监控和预后判断;组织损伤或坏死,如大手术、创伤、心肌梗死等;恶性肿瘤;,临床意义,凡引起球蛋白增高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黑热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肾炎等;贫血:90g/L时 ESR可。故明显贫血病人测ESR时应进行贫血因素的校正,报告其校正后结果。高胆固醇血症,核酸、尿酸增高等血沉增快。,健康普查:血沉增快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液 流变学 PPT 课件 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81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