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文档资料.ppt
《WS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S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文档资料.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感染性腹泻的诊断和报告。,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腹泻diarrhea每日排便3次或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如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等。2.2感染性腹泻infeetious diarrhea 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本标准则仅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3、诊断依据,3.1流行病学史全年均可发病,但具有明显季节高峰,发病高峰季节常随地区和
2、病原体的不同而异;细菌性腹泻一般夏秋季节多发,而病毒感染性腹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腹泻等则秋冬季节发病较多。发病者常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病原携带者、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需排除致泻性的过敏原、化学药品暴露史及症状性、器官功能失调等非感染性腹泻病史。食(水)源性感染常为集体发病并有共进可疑食物(水)史;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A组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在婴儿群体中引起暴发流行。主要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参见附录A。,3.2临床表现,3.2.1每日大便次数3次,粪便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
3、、脓血便或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适。病情严重者,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主要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特征参见附录A。3.2.2已排除由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及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的腹泻。,3.3实验室检查,3.3.1粪便常规检查粪便有性状改变,常为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多见于沙门菌、侵袭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弯曲菌、耶尔森菌等细菌和某些病毒等所致的腹泻。稀便、水样便,镜检可有少量或无红、白细胞,多见于肠产
4、毒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隐孢子虫、气单胞菌等所致的腹泻。3.3.2病原检查从粪便、呕吐物、血等标本中检出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或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阳性(详见附录B)。注: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病原检测时,应遵照相关规定执行。,4、诊断原则,临床诊断应综合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 粪便常规检查等进行。病原确诊则应依据从粪便、呕吐物、血等标本中检出病原体,或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阳性。,5、诊断,5.1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32(临床表现:3.2.1每日大便次数3次,粪便性
5、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适。病情严重者,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主要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特征参见附录A。3.2.2已排除由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及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的腹泻。)、331(粪便常规检查:粪便有性状改变,常为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多见于沙门菌、侵袭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弯曲菌、耶尔森菌等细菌和某些病毒等所致的腹泻。稀便、水样便,镜检可有少量或无红、白
6、细胞,多见于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隐孢子虫、气单胞菌等所致的腹泻。病原检查:从粪便、呕吐物、血等标本中检出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或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阳性(详见附录B)。注: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病原检测时,应遵照相关规定执行。)、31(流行病学史:全年均可发病,但具有明显季节高峰,发病高峰季节常随地区和病原体的不同而异;细菌性腹泻一般夏秋季节多发,而病毒感染性腹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腹泻等则秋冬季节发病较多。发病者常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病原携带者、腹泻动物、带
7、菌动物接触史,或有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需排除致泻性的过敏原、化学药品暴露史及症状性、器官功能失调等非感染性腹泻病史。食(水)源性感染常为集体发病并有共进可疑食物(水)史;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A组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感染可在婴儿群体中引起暴发流行。主要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参见附录A。)供参考。5.2确诊病例:应同时符合临床诊断和332(病原检查:从粪便、呕吐物、血等标本中检出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或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阳性(详见
8、附录B)。)。,6、鉴别诊断,应与霍乱、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非感染性腹泻做鉴别诊断。参见附录C。,附录A(资料性附录),附录A(资料性附录),A1沙门茵肠炎,沙门菌肠炎包括除伤寒及甲、乙、丙型副伤寒以外的所有沙门菌感染。沙门菌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无荚膜,有动力,抗原结构复杂。在水、牛乳或肉类食品中能存活一年以上,加热6030min可灭活,对含0.3mg/LO.5mg/L余氯的氯化消毒饮用水及酚、阳光等敏感。传染源为病人、带菌者、患病及带菌动物。以食源性和医源性传播为主,也可通过水源、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幼儿(尤其1岁以内)更敏感。全年均可发病,夏秋季多发。沙门菌感染可呈胃
9、肠型、伤寒型和败血型。胃肠型潜伏期多为6h24h,急性起病,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婴幼儿较易发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粪便多为黄色或绿色稀水便,亦可带有黏液和血,粪便镜检可见较多的白细胞及红细胞,并可见巨噬细胞。,A2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大肠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无芽孢,多有鞭毛。主要抗原为O、H、K抗原。引起感染性腹泻的有5个病原群: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EHEC,VTEC),肠集聚性黏附大肠杆菌(EAggEC)。该菌对热的抵抗力较其他肠道杆菌强,5560min或6015min仍有部分
10、细菌存活。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温度较低的粪便中存活更久。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及带菌者,以粪一口途径为主要传播方式,人群普遍易感,但幼儿多见,5月6月为发病高峰。轻症者不发热,大便每日3次10余次,黄色蛋花样,量较多;重症患者可有发热、呕吐、腹痛、腹胀,呈黏液便,腹泻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表现。成人常急性起病,脐周腹痛伴痢疾样大便。粪便镜检可见少许红、白细胞,偶可满视野,并有大量脂肪颗粒。肠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病人和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体、食品、牛奶、饮料等传播,可散发或暴发流行,多表现为“旅游者腹泻”或食物中毒。人群对ETEC普
11、遍易感,成人、小儿均可发病。潜伏期一般为0.5d7d。症状表现为分泌性腹泻,大便呈水样。伴有腹部痉挛、恶心、呕吐、头痛、肌痛,很少发热。病情轻重不等,有的仅有轻微腹泻,有的呈重症霍乱样,重度脱水、酸中毒,甚至死亡。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可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引起暴发或流行,乜可因接触传播形成散发病例;成人、儿童均可发病。临床表现与菌痢相似,临床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EHEC/VTEC)家禽和家畜为其贮存宿主和主要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也是传染源之一;经消化道以及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但以老人、儿童为主;季节性明显,7月9月为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WS 感染性 腹泻 诊断 标准 文档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80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