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复习各章知识要点归纳-人教版[原创].doc
《高二化学复习各章知识要点归纳-人教版[原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化学复习各章知识要点归纳-人教版[原创].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二化学复习各章知识要点归纳9*注:斜体字的只要求化学班掌握第一章 氮族元素复习一、知识点:1、氮族元素包括:氮(N)、磷(P)、砷(As)、锑(Sb)、铋(Bi)主要化合价有:-3、+3、+52、气态氢化物的通式为RH3,最高价含氧酸的通式为HRO3或H3RO43、氮气:电子式 _ 结构式 _ ,由于分子内含有叁键,所以氮气的性质很不活泼。4、NO与NO2比较颜色毒性水溶性性质NO无色有毒不溶易被氧化NO2红棕色有毒溶与水反应红棕色(NO2 、Br2蒸气); 淡黄色固体(S 、AgBr、Na2O2)不能忽视:2NO2N2O4 ;5、红磷无毒,而白磷有剧毒 ;红磷不溶于水和CS2,白磷不溶于水
2、,但易溶于CS26、白磷着火点很低(40)易自燃,保存在水中 ; 白磷是4原子分子(P4),正四面体结构.7、红磷和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它们之间的互相转化是化学反应过程8、NH3无色刺激性气味,NH3的电子式为 ,结构式为 氨分子是以极性键结合的极性分子,极易溶于水,可用喷泉实验来证明, NH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氨气溶于水呈弱碱性,在氨水中含有H2O、NH3、NH3H2O等分子,有NH4+、OH-等离子,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氨的还原性体现在与氧气等氧化剂反应。实验室制氨的方程为 ,干燥剂为碱石灰,收集方法向下排气法,验满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试纸变蓝,另一种是用沾
3、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试管口,有白烟产生。(非极性分子:分子中各原子分布均匀对称的,如CO2,CH4,O2,Cl2: 极性分子:分子中各原子分布不均匀不对称的,如H2O,HCl,NH3)9、铵盐:都是易溶于水的晶体,与碱共热都产生NH3,铵盐受热分解一般会产生氨气,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加热,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块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10、硝酸酸的通性。注意向浓硝酸中滴入几石蕊试液的现象是试液先变红后褪色。特性:不稳定性,即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的方程4HNO3=2H2O+4NO2+O2,故应将硝酸保存在棕色瓶中并放在冷暗处,浓硝酸往往呈黄色是因为浓硝酸中含有NO2。而工业盐酸呈_色是
4、因为Fe3+。强氧化性;一般情况下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且浓度越大氧化性就越强。能溶解除铂金以外的所有金属;与部分非金属反应如:炽热的碳与浓硝酸反应;硫与浓硝酸反应;与强还原性物质反应如与H2S.FeO.Fe(OH)2.Fe2+ 等反应。Al、Fe常温下在浓硝酸中钝化。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1:3组成的混合物叫王水,氧化能力比硝酸强,能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Au、Pt等溶解。(3)、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硝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用于结合金属阳离子,另一部分作氧化剂生成气体(包括NO与NO2)。二、 会过量问题的计算和多步反应计算;会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三、重要
5、反应方程式:高温高压催化剂1、N2 + 3H2 2NH3(工业合成氨方法)放电2、N2 + O2 = 2NO 催化剂3、4NH3 + 5O2 4NO + 6H2O 4、2NO + O2 2NO2 5、3NO2 + H2O 2HNO3 + NO 6、4NO + 3O2 + 2H2O 4HNO3 (NO与O2的体积比为43时,恰好完全溶于水)7、4NO2 + O2 + 2H2O 4HNO3 (NO2与O2的体积比为41时,恰好完全溶于水)点燃8、Ca(OH)2+2 NH4Cl=CaCl2+2NH3+ 2H2O点燃10、2P + 3Cl2 = 2PCl3 NH4Cl+ NaOH=11、2P + 5C
6、l2 = 2PCl5 NH4HCO3=1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金属与浓硝酸反应产物为NO2)13、3Cu+8HNO3(稀)=3Cu(NO3)2+2NO+ 4H2O (金属与稀硝酸反应产物为NO)14、C + 4HNO3(浓) CO2+ 4NO2+ 2H2O (表现浓硝酸的强氧化性 )15、 NH3 + H2ONH3H2O NH4+OH-NH3H2O NH3+ H2O 16、NH4Cl NH3+ HCl 产生白烟(铵盐不稳定,受热一般易分解)17、NH3 + HCl NH4Cl 点燃(NH3与HCl气体通常情况不能共存)18、4P + 5O2 = 2
7、P2O5 强吸水性,作干燥剂19、P2O5 + H2O(冷) HPO3 (条件不同,产物不同)20、P2O5 + H2O(热) H3PO4 (条件不同,产物不同)第二章 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1、定义公式:反应速率=Ct(C浓度变化量;t反应时间)C=n /V(n物质的量;V反应容器体积)2、一个重要规律:不同物质的速率的比值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系数比。3、浓度变化量求算:Ct4、反应时间的求算:t =C5、反应方程式系数的确定:系数比等于各物质反应速率比6、影响反应速率因素:浓度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固体不能改变其浓度) 温度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注意: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
8、)压强 :增大压强(减小体积),反应速率增大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同倍数增大)二、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状态。2、化学平衡的特征:动: 动态平衡;等: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定:各物质含量保持不变;变:条件改变,平衡移动3、平衡状态的标志:V正=V逆 各成分含量保持不变 4、化学平衡的移动: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某一条件,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浓度: 增反应物浓度或减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减反应物浓度或增生成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温度: 升温,平衡向吸热方向
9、移动; 降温,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压强: 加压,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方向移动; 减压,平衡向气体体积扩大方向移动.催化剂: 对化学平衡无影响,但能缩短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练:在反应2 NH3 (g) N2 (g)+ 3H2 (g) - Q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中,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填下列空白(填增大、减小、不变、正反应、逆反应、不移动)增大N2 浓度,可使反应速率_,平衡向 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可使反应速率 _,平衡向 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可使反应速率 _,平衡向 方向移动。使用催化剂,可使反应速率_,平衡 移动。5、化学平衡计算的基本模式平衡“三步曲”例: mA + nB pC + q
10、D起始: a b 0 0变化 :mx nx px qx平衡: a-mx b-nx px qx注意:变化量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成比例;这里a、b可指 物质的量、浓度、体积等。 6、合成氨条件选择: 温度:500 (为什么? )压强:2107 5107 Pa (为什么? )浓度 :及时分离氨气,补充N2和H2催化剂:铁触媒电离平衡一、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和盐类。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非金属氧化物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强弱电解质的比较:强电解质:电离过程是完全的,如强酸、强碱和大
11、部分盐类。弱电解质:电离过程是部分电离的。如弱酸、弱碱等。 注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比较:离子浓度越大,所带电荷越高,导电能力越强。与电解质强弱无关 2、弱电解质和电离平衡:电离成离子的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的状态 例写出下列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1)NaHCO3 (2)KHSO4 (3)NH3.H2O (4)CH3COOH 二、影响电离程度的因素:(1)浓度的影响:浓度越稀,电离程度增大 (2)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电离程度增大三、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 1、水的电离: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只要有水存在,就必然存在水的电离平衡: 2H2O H3O+ + OH 简写成 H2O H+ +
12、 OH 25时,纯水中H+=OH= 1107mol/L,Kw=H+OH= 11014 注: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不论其呈酸性还是呈碱性,常温时(25)Kw=H+OH= 11014 2、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 pH=-lgH+,常温下,Kw=H+.OH=11014 测定PH值的方法是把待测试液滴在PH试纸上,试纸上显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相比 四、盐类的水解 1、盐类的水解 在溶液中盐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盐类的水解反应可以看作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酸 + 碱 盐 + 水 2、盐类水解的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1)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水溶
13、液呈中性.如NaCl、KNO3(2)强碱弱酸盐 能水解,水溶液呈碱性 如Na2S、Na2CO3(3)强酸弱碱盐 能水解,水溶液呈酸性 如NH4NO3 练习:1.书写盐的水解离子方程式氯化铝 碳酸钠 2.书写盐的水解反应方程式 硫酸铜 醋酸钠 五、酸碱中和滴定 1、中和反应中酸碱之间的定量计算: 对于中和反应: aA + bB = cY + dZ a mol b mol CAVA CBVB 2、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操作: (1)概念: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 (2)使用仪器: 酸式和碱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滴定台等。 (3)具体操作:一查漏、二洗涤、三润洗、四
14、装液、五排气、六滴定、七读数、八计算(4)误差分析 第三章 几种重要的金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占4/5.金属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只有1-3个.容易失去电子。金属的物理通性: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能导电、导热;金属活动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合金:合金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一般来说,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份金属的熔点都低.如:铝合金;硬度比各成份大第一节铝点燃一、镁和铝的化学性质 点燃1.与非金属反应:2 Mg + O2 =2MgO 4Al +3 O2 =2Al2O32.与酸的反应Mg
15、 + 2H+ = Mg2+ + H2 2Al + 6H+ = 2Al3+ +3 H2在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可以使Al、Fe钝化点燃3.与碱反应铝的特性Mg+NaOH不反应 2Al + 2 NaOH + 2 H2O = 2 NaAlO2 + 3 H24.与某些氧化物反应2Mg+CO2 =2MgO+C 2 Al + Fe2O3=2Fe +Al2O3注:铝热反应原理用于焊接钢轨,冶炼钒 铬 锰二、铝的重要化合物1.氧化铝:白色、难熔,作冶炼铝、耐火材料2.氧化铝既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以与强碱反应,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 Al2O3 + 6 H+ = 2 Al3+ + 3 H2OAl2O3 +2OH= 2
16、 AlO2 + H2O2.氢氧化铝 Al(OH)3 两性Al(OH)3:几乎不溶于水,白色胶状;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有吸附色素的性能。制法:Al3+浓氨水不能用强碱,因Al(OH)3能溶于强碱Al2(SO4)3 +6NH3H2O=2Al(OH)3+3 (NH4)2SO4 2Al(OH)3 = Al2O3 + 3 H2OAl(OH)3性质:两性Al(OH)3 + 3HCl = AlCl3 +3 H2OAl(OH)3 + NaOH = NaAlO2 +2 H2O以上反应改写成离子方程式:Al3+ +3 NH3H2O = Al(OH)3 +3NH4+Al(OH)3 + 3H+ = Al3+ + 3
17、H2OAl(OH)3 + OH = AlO2 +2 H2O将NaOH溶液逐滴滴入到AlCl3溶液中,直至过量。先产生白色絮状沉淀,当NaOH过量时沉淀消失。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总式Al3+4OH-=AlO-2+2H2O为什么Al(OH)3具有两性呢?分析如下:H2O + AlO2+H+ Al(OH)3 Al3+3 OH3.硫酸铝钾 KAl(SO4)2 复盐KAl(SO4)2 =K+Al3+ +2 SO42 溶液水解呈酸性明矾KAl(SO4)212H2O无色晶体,溶于水,水解生成Al(OH)3作净水剂。第二节 铁与铁的化合物一、铁的性质铁在
18、第四周期第族,最外层只有2e;可失去2e,或失去3eFe2e =Fe2 Fe3e =Fe3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粉末时为黑色) 能被磁体所吸引,易磁化。2化学性质:位于氢之前,比较活泼,显 +2, +3价.点燃(1)和非金属反应点燃3Fe + 2O2 = Fe3O4(装置放水或砂垫底) 2Fe + 3Cl2 =2FeCl3(燃烧,棕黄色烟黄色溶液) Fe +S =FeS (2)和水反应3Fe + 4H2O = Fe3O4 + 4H2在高温下反应。常温和一般加热都不反应。(3)和酸反应Al、Fe在冷浓HNO3 、浓H2SO4中钝化,但加热时仍可反应。硫酸厂用钢瓶贮硫酸,硝酸厂用铝容器装硝酸Fe
19、 + 2HCl = FeCl2 + H2Fe + H2SO4 = FeSO4 + H2 (4)和盐反应Fe + CuSO4= Cu + FeSO4 Fe + 2 Fe 3= 3 Fe2一、铁的重要化合物1.铁的氧化物FeOFe3O4Fe2O3俗 称磁性氧化铁铁红色、态黑色粉末黑色晶体红棕色粉末溶解性都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注:FeO在空气中加热,可被氧化成Fe3O4 。2、氢氧化物Fe(OH)2 、Fe(OH)3Fe(OH)2白色,不稳定,易被氧化红褐色Fe(OH)3制备:用可溶性的亚铁盐与碱反应。Fe2 + + 2OH = Fe(OH)2白色灰绿红褐色4Fe(OH)2 + O2 + 2H2
20、O = 4Fe(OH)3Fe(OH)3红褐色,不稳定易分解为Fe2O3制备Fe(OH)3用可溶性的铁盐与碱反应。Fe3 + + 3OH = Fe(OH)3Fe(OH)3 + 3HCl = FeCl3 + 3H2O2Fe(OH)3 = Fe2O3 + 3H2O(不稳定性) 3. Fe, Fe2与与Fe 3的相互转化(铁三角)三.Fe2 、Fe3 的检验1、试剂KSCN或NH4SCN检验与Fe3 作用溶液呈血红色,与Fe2+作用无变化加氯水变血红色Fe3 + 3SCN-= Fe(SCN)3红色2、碱溶液检验Fe2+与碱作用:白色沉淀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Fe3 +盐与碱作用:红褐沉淀色沉淀3. 溶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创 化学 复习 各章 知识 要点 归纳 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73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