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第二单元:溶解 第 1 课时内 容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目标知识1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2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情感教育3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4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 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方法合作学习课 前准 备食盐、沙、面粉、装水烧杯、玻棒、水槽、漏斗、滤纸、铁架台师 生 活 动 过 程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
2、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 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二、 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 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 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 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描述:面
3、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5.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6.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7.学生实验: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三、课后总结:四、课后作业: 1.食盐在水里化掉的现象就是(溶解)。2.溶解在水中的食盐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第 2 课时内 容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目标知识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
4、方法分离出来。情感教育2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3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方法观察法课 前准 备装水烧杯、筷子、高锰酸钾、小药勺、食盐、沙、面粉师 生 活 动 过 程 一、 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1.引导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2.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教师出示高锰酸钾。3.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4.学生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
5、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5.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吗?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二、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观察记录实验: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1)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2)在水中的分布:是否沉淀;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是溶解还是没溶解。2.小组交流:修正描述和记录。3.全班讨论交流: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分的呢?4.整理记录: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三、课后总结:四、课后作业: 1.高锰酸钾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6、2.沙子在水中溶解时颗粒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第 3 课时内 容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目标知识1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2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情感教育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3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 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重点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难点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方法合作探究课 前准 备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雪碧、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师 生 活 动 过 程 一、引入1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学生观察咖啡放入
7、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2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3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二、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1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2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3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4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5问: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6问: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三、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一)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1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
8、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2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3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二)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1这杯水里有空气吗?你是怎样想的?(生活经验的提取)2用试管装1/3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小气泡出现。3怎样解释这种现象?三、课后总结:四、课后作业:1.胶水在水中会(下沉)。2.牛奶带入水中会(溶解)。3.你能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溶解吗?请举例来说明。 第 4课时内 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目标知识1.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水
9、。情感教育2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3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方法合作学习、讲解演示课 前准 备烧杯、筷子、小勺、食盐、苏打、汽水、开瓶器、注射器师 生 活 动 过 程 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2.教师提问: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5.汇报交流:二、观
10、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参考P29)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三、课后总结:四、课后作业:1.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2.等量的食盐和小苏打分别放入等量
11、的水中,谁的溶解能力强? 第 5 课时内 容溶解的快与慢教学目标知识1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情感教育2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方法合作探究课 前准 备酒精灯、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师 生 活 动 过 程 一、哪一个溶解的快。1.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2.提问: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5ml),观察比较哪一杯
12、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3.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指导对比方法)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5.提出新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60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6.学生观察实验。(教师进一步指导实验操作)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1.出示方糖: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肥皂溶解;将肥皂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3制定实验设计。(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3)请一组演示其中一个对比实验
13、,其余学生观察评议确保每组都能正确操作。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5.整理课堂共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6.下面让我们来吃一块方塘,猜猜看,一块方糖在嘴里溶解需要多少时间?三、课后总结:四、课后作业:1.在探究物体溶解的快与慢活动中,我们采用的试验方法叫(对比实验)。2.(即加热又搅拌)能使砂糖很快溶解。 第 6 课时内 容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学目标知识1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情感教育2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溶解实验中能用观察到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制定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科
14、学探究的严谨。重点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难点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方法合作学习课 前准 备食盐、塑料小勺、筷子、烧杯、水师 生 活 动 过 程 一、引入问题1.老师桌上有盐、烧杯、水、勺子、筷子,猜猜看,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实验? 2.出示一杯清水,请一学生放一平勺盐,教师搅拌大家看到盐怎么样了?再往杯中放一平勺盐又会怎样? 3.提问:如果不停地往这杯200ml水里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 二、制定一杯水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 1.请你推测一下,这杯50ml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2.学生猜测:2勺、3勺、5勺 3.组织学生讨论:想知道谁的猜测正
15、确,该怎么做呢? 4. 组织学生汇报,完善研究计划。三、分组实验四、交流和分析研究结果1.汇报实验数据。出示一张大表收集学生数据。2.从汇报的数据看,你发现了什么?3.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同样一杯水里溶解的盐有多有少呢? 4.讨论:我们怎样回答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5.出示天平,测量1勺大约是()克,接下来换算50ml水大概溶解多少食盐。6.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摄氏度的环境下50ml能溶解18克的盐。拓展:下节课老师请你把这杯水中的食盐与水分离出来,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呢?五、课后总结: 1.在一定量的水中,物质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2.在进行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盐的实验
16、活动中,每次放盐的量要。 第 7课时内 容分离盐和水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1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情感教育2能运用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等工具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经历观察比较、描述溶解前后盐粒特征的过程。3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难点理解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进行分离盐和水。方法合作探究课 前准 备食盐、清水、蒸发皿、放大镜、石棉网1、酒精灯1、三脚架1。师 生 活 动 过 程 一、导入: 1.出示上一节课留下来的浓盐水,请学生观察后提问:为什么这杯盐水杯底
17、会有盐呢?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吗?(增加水量) 2.按照学生的说法演示实验:我们用纸条在杯壁给浓盐水的液面做个记号,然后一点一点地加水,使杯子里的食盐恰好全部溶解,把杯子放在窗台上让水蒸发,当杯子里的水面降到原来的刻度时,已经溶解的食盐会怎样? 3.继续思考:如果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继续蒸发减少,直到水全部被蒸发掉,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样?食盐会随水一起蒸发呢还是会留在杯子二、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判断是否食盐。 1.讲解:用蒸发的方法水分减少很慢,我们还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水的方法来加快水分的蒸发,看一看溶液中水分减少后食盐的变化。 2.出示实验装置,介绍各部分名称。(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 3.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 4.强调实验要点:酒精灯的构造、酒精灯的点火方法、酒精灯的灭火方法、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加热后实验器皿会很烫要注意安全。 5.分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留下的物质的形状、颜色、颗粒大小。 6.集体探讨:这些白色颗粒和食盐一样吗?它们也能溶解于水吗?它们是食盐吗?如果在蒸发皿中留下的是食盐,说明什么? 三、课后总结: 盐的水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后,盐并没有随水分一起蒸发掉,而是形成了盐的晶体留在蒸发皿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72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