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方案.docx
《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方案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达成毕业要求的首要保证。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保证,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规范课程建设和管理,推动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更新,通过一流课程建设助力一流专业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及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部关于加
2、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及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夯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质量为王、公平为要、学生中心、教师主体、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建设理念,积极推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深化课程建设工作,通过加强课程信息化资源建设,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资源、深化课程改革、规范课程管理,建设高质量课程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建设“金课”,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获得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建设原则(一)立足专业、建设课程。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的本科教育原则,对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第
3、二课堂”课程体系,有规划、有重点地分类建设不同课程类别的一流课程。一流课程分为线上“金课”、线下“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共五个类别。(二)分级建设、引领示范。依据专业定位和建设基础,打造“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五类“金课”,注重发挥各级各类“金课”的“品牌效应”和“示范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更高质量和更有特色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打造一批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三)明确标准、突出实效。按照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两性一度”要求,遵循国家、省级、校级有关课程建设标准,抓好“金课”的建、用、学、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重点
4、关注课程团队、课程内容与资源、课程教学设计、学习支持与学习效果、建设措施及效果,努力实现“金课”的建设目标,各类“金课”建设标准(见附件)。三、建设目标按照教育部一流课程“双万计划”总体部署,到2021年建设1万门左右国家级一流课程和1万门左右省级一流课程。学校紧紧围绕五类“金课”建设任务,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激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努力建成一批质量高、校本特色鲜明的三级五类“金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重要抓手,推动课堂革命,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经过35年建设时间,建成30门
5、左右校级一流课程,45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课程,力争1-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一)线上“金课”建设。坚持开放共享、建以致用的原则,以“互联网+”“智能+”等现代化教育为手段,建设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引领性强的在线开放课程。学校重点支持建设有特色有优势的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二)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坚持特色、共享、应用、创新的原则,推进现代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新,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探究式、参与式、个性化教学等多种应用模式,鼓励引进国家级“金课”在校内的应用和自建线上课程,打造线上“金课”、虚拟仿真“金课”与课堂教学相融相长、适合校本学生特
6、点和培养需要的混合式“金课”。学校重点支持建设一流、特色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三)线下“金课”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实现目标融合创新、内容融合创新、技术融合创新、模式融合创新的课堂革命。学校重点支持建设围绕新工科专业改造的“四新”课程和前沿微型课程。(四)虚拟仿真“金课”建设。推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解决真实实验项目条件不具备或实际运行困难等问题,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学校重点支持解决涉及高危或极端环境,高成本、高消耗、不可逆操作、大型综合训练等问题的项目。(五)社会实践“金课”建设。推动社会
7、实践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让更多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民情,助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学校重点支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获奖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转化为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的社会实践课程。四、建设内容(一)精心编排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基础与前沿相结合,充分体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并适当提高课程的难度和挑战度。(二)积极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开展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重视组织高质量的课堂讨论,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思考、准确表达的能力。(三)积极推动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并因时制宜利用
8、网络教学平台(*平台和*学院网络平台)开展翻转课堂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四)严格课堂教学管理,立项建设的课程应积极利用课堂教学智能管理终端等新手段辅助教学,开展课前预习、课堂测验、课后反馈等课堂教学各环节教学活动。(五)突出过程考核,采用多样化的作业设计体系和课程考核方式,加大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创造的能力。(六)开展课程建设情况调研工作,结合学生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课程建设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七)总结课程建设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学校提高课程建设整体水平。五、申报要求(-)申报范围。已列入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均可申报。(二)
9、课程负责人及团队。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在职在编教师,且原则上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特殊的可放宽到中级职称);课程组成员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师德师风、高度的教学热情,具有较为先进的课程建设理念、较为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较为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优秀,并能保证课程按期保质建设、更新、应用和推广。(三)申报数量。每个学院原则上限报2门,同一位教师原则上只能申报主持一门课程建设。(四)建设周期。每门课程建设周期为2年。六、遴选程序(-)学院组织申报,择优推荐。(二)教务处组织评审,按照各类“金课”建设要求择优立项。(三)学校根据各学院推荐上报的课程数和相关条件,确定当年的一流课程
10、立项数。“金课”分为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五大类型予以立项建设。七、建设举措与政策支持(一)专项经费支持L校级“金课”按照分级分类建设原则确定经费支持标准。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和虚拟仿真“金课”按照每门课程4万元的经费进行资助;线下“金课”及社会实践“金课”按照每门课程2万元的经费进行资助,经费资助分二期划拨,立项建设划拨50%,通过验收认定后划拨剩余的50%,经费开支应遵守学校财务管理制度。2 .获省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的,在省级资助经费的基础上,每门课程追加4万元建设经费,建设周期按照省级文件要求执行。3 .获国
11、家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的,在国家资助经费的基础上,每门课程追加10万元建设经费,建设周期按照国家级文件要求执行。(二)政策支持L对获各级一流课程建设的项目,学校将优先安排使用各类教学资源。4 .对获各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的教师,学校优先安排外出考查学习交流,促进课程教学团队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技艺,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八、课程建设管理(-)所有立项建设的校级一流课程均以项目管理的形式,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实施课程建设各项任务。原则上每位教师只能主持1门一流课程建设。(二)学校将组织力量,对立项课程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查阅档案、组织听课、访谈学生等,重点对比课程改革前后教学效果的变化情况,及
12、其实践推广应用价值。(三)校级一流课程建设周期一般为2年,学校对建设成效进行验收,验收标准按照*学院校级一流课程建设标准进行。(四)验收工作原则上在建设周期结束时完成,对于验收不合格的课程进行延期,延期1年后仍达不到验收标准的将取消项目资格并停止拨付相关建设费用。省级和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验收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及相应指标体系进行。九、附则本方案自发文之日起实施,由教务处负责解释。附件:L校级线上“金课”建设标准2 .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标准3 .校级线下“金课”建设标准4 .校级虚拟仿真“金课”建设标准附件1校级线上“金课”建设标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基本要求分值1课程1-1课程负责人具有副
13、高级以上职称,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教学水平高,积极推进基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改革,有一定影响度。5分团队1-2团队成员主讲教师师德好,教学能力强,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积极投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团队成员58人。5分2-1合理性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组织科学合理,符合教育教学规律。5分2课程教学设计2-2方向性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教与学新型关系,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培育。5分2-3创新性构建体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结构和教学组织模式,课程知识体系科学,资源配置、考核评价方式合理,适合在线学习和混合式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一流 本科课程 建设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72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