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2).ppt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2).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课 唯物辨证法的联系观,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二.第三单元基本结构:,一.第三单元的核心问题:,世界是怎么样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展、矛盾的。,总特征:,联系、发展的观点(七、八课),实质和核心:,矛盾规律(第九课),根本要求:,创新(第十课),唯物辩证法,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形而上学(综合探究),形而上学,对立,孤立,静止,片面,考向,本单元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点涉及面广,并且常与其他单元相结合,综合起来考查。1.从考查内容来看,主要有: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世界是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一分为二的观点;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
2、其相互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质量互变规律及方法论要求;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从题型来看,本单元既有客观题,也有主观题。3.从考查方式来看,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4.从命题方式来看,主要通过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问题,如古诗词、名言名句、哲学观点、漫画等。,高考考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考点1、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考点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2)联系的客观性(3)联系的多样性考点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
3、体和部分的关系(2)系统优化方法,【提示】(1)唯物辩证法是研究世界的状况的,它回答的是世界是怎么样的问题。两个总特征正是对世界状况的回答,即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2)联系构成发展;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具体说来:联系的本质内容是矛盾双方的联系,正是由于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在这三个观点中,联系和发展是表层地回答了世界的状况,矛盾观点深层地揭示了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它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考点一: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唯物辩证法既是,又是。,(2)和 是
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和基本观点。,(3)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思维拓展,只见其一、不见其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眼前、不见过去和将来,孤立的观点,静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连连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观点,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D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联系 材料中的古语大都出自教材,考查的知识也是重点内容。但
5、有的考生却对此感到陌生,再加之文学功底差,不理解其原意,从而误选。这也告诉我们要夯实基本功,即掌握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基本材料,并且要综合各科素养,全方位提高素质。,C,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是唯物辩证法的实 质与核心,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 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2)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3)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 本方法。,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观点,矛盾分析法,答案:(1)辩证法有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之分,笼统地说辩证法是正确和科学的是不准确的。(2)辩证法和唯物论相结合,就是唯物辩证法,这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思维方法;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相结合,就是
6、唯心主义辩证法,比如黑格尔的辩证法,他的辩证法有合理成份,但从根本上说是唯心主义的,因而是不科学的。故命题错误。,辨析:凡是辩证法都是正确和科学的。,这是因为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提示:普遍联系只是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必然与周围的一些事物(不是所有事物)相互联系着。世界上没有不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事物。但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着的。应明确具体要求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考点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1.联系的 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2)联系具有 普遍性,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
7、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间是相互联系的,否认联系普遍性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提示:1、联系既包括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包括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的联系。即我们所说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从内容上讲,联系包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的。2、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方法论要求,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和处理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的 客观性,(1)联系客观性含义:。(2)联系的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3
8、)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提示】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如何理解“联系是客观的”?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看,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1)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诞生之前,或在人类认识与实践活动尚未涉及的领域中,存在着纯粹自在的客观联系。(2)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人类实践活动
9、范围内由人们按照一定目的、计划或方案而形成或建立的联系(呈现“人化”的特点)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尽管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因此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3.联系的 多样性,(1)原因:。(2)表现:。(3)意义:。(4)方法论要求:。,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
10、义,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提示】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变的,会因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具体的、可变的,这就是联系的辩证法。,联系的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的是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关于联系观点的比较,提示:最容易出差错的有两点:一是认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着联系。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只有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
11、;二是把联系的客观性等同于联系不可改变。尽管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联系不可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考点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广东,40)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l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1)结合材料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9分),【解析】在回答本题是注意挖掘题目材料中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还要注意在运
12、用哲学知识回答问题时,必须密切联系材料,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相互辉映。,【答案】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点评】材料中涉及到了人自然环境经济利益的各种关系,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
13、性、多样性。,【原理内容】:(1)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2)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总)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运用说明】:1、材料语言特征:如果考题材料中出现“关系到,关系到”、“相互制约,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唯物辩证法 联系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70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