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研组数学上册整册教案.doc
《七年级数学教研组数学上册整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教研组数学上册整册教案.doc(1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备课组:三道水中学数学教研组七年级任课教师 授课人:七年级数学教师数 学 教 案七 年 级 上 册姓 名: 班 次: 2011 年 9 月第一章 有理数单元要点分析:1、 本章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有理数的运算。2、 本章的设计思路是:(1) 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自然地引入负数,让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的确源自生活的需要,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2) 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入有理数的运算。通过归纳,学生总结运算法则和运算律。教材还设计了许多利用有理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3) 探索计算器的使用,利用计算器解决复杂数据的
2、实际问题,处理好符号,运算就容易了。 3、 本章注重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注重数感的培养,注重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注重解决问题和探索规律,淡化繁杂的运算。注意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探索抽象直觉判断或类比、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培养。4、 有理数运算与小学四则运算相比,主要是符号问题,处理好符号,运算就容易多了。5、 重点、难点(1) 重点:有理数的运算。(2) 难点:对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理解。6、 教学目标(1)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意义。(2) 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表示有理数的大小。(3)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4) 经历
3、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5) 发展观察、猜想、验证等能力,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7、 课时安排(约20课时)(1)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课时(2) 数轴、相反数、绝对值 3课时(3)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课时(4) 有理数的加法 2课时(5) 有理数的减法 1课时(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课时(7) 有理数的乘法 2课时(8) 有理数的除法 2课时(9) 有理数的乘方 2课时(10)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课时(11) 用计算器计算 1课时(12) 小结与复习 3课时11具有相反意义
4、的量教学目标:、 从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学中引入正负数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在现实的情景中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通过有关正负数的来由的故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正负数的意义。难点:应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过程:(新学期开学,初中数学学习方法介绍,教师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要求)一、 创设情境,引入负数、(出示投影)教师自己的存折其中有一栏:“存入()支出()”,这是什么意思?、观察温度计二、议一议,应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你还见过带的“
5、”号的数吗?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抽象正负数的概念页特别强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故事:虚伪的零下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大量存在着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入负数完全是实际的需要。 历史上,负数曾经到非议,直到16世纪,欧洲大多数的数学家都还不承认负数,他们觉得“0就是什么也没有”,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比“什么也没有”还小呢?德国数学家史蒂芬说:“负数是虚伪的零下”,仅是些记号而已。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则认为,从0减去4是胡说八道。最早发现负数的是我们中国人,我国的“孟子”一书中就有“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其中“加少”就是减少,即加上了负数的意思。秦汉时的古代算经“九章算术”的方程里明确提出:
6、以卖为正,则买为负;余钱为正,亏钱为负。三国时魏国人刘徽在“九章算术”的注解中,则更进一步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他明确提出,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负数概念的产生,是世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的发现,也是我国人民对数学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贡献,我们应该引以自豪!另外,印度数学家在公元625年(比我国迟几百年),婆罗摩捷多已经提出了负数的概念。他用“财产”表示正数,用“欠债表示负数,并用它们解释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可参考书P6465)、 出示投影() 文具经销计算器,买进个记作“”,那么卖出个怎样表示?() 在东西向的公路上,向东走千米记作“千米”,那么向西走千米记作什么?() 报纸上
7、有时记载某某国家经济上出现“赤字”,表明什么?教师活动:师生共同讨论其正确性。教师指出:用正负数表示具相反意义的量时,谁用正数表示,谁用负数表示,是人为的,习惯上把零上温度、上升、向东、向右、收入等规定为正,而把与它相反的量记为负。并且正数都大于,负数都小于。三、做一做教师活动: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学过哪些数?(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归类)教师归纳:正整数如:、整数零负整数如:、有理数正分数如:1/2,4/5,0.12 ,0.333333分数负分数如:-2/5 ,-5/7 , -0.012345也可以这样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负有理数注:、奇数与偶数;质数(素数)与合数、分数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
8、无限循环小数,而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可以表示成分数。因此,到目前为止,对所有学过的数进行分类时没有提出小数,是因为小数就是分数。四、课堂练习书6页练习部分及组题五、小结本节课学习了正负数的概念及相反意义的量,“负数”是由于实际需要产生的,同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六、作业、练习册、思考题:()、有一座3层楼房失火了,一位消防队员搭上梯子要爬到3层上去抢救重要东西。当他爬到梯子正中一级时,二楼的窗户喷出火来,他往下退了3级,等火过去了,他又爬上7级,这时屋顶有一块砖掉下来,他又往后退了2级,幸亏砖没打着他,他又爬上了6级。这时他距离最高一层还有3级。请问,这个梯子一共几级?()两只蚂蚁在
9、相距300厘米的甲、乙两地分别以每秒28厘米和每秒22厘米的速度同时相向爬行。它们爬行1秒后,都反向掉头爬行3秒,然后又掉头相向爬行5秒,再反向依照1、3、5、7(连续奇数)秒调头行走,那么它们相遇时,已爬行了多少秒?教后反思:、 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教学目标、 通过类比刻度尺、温度计认识数轴。、 了解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数轴的画法,把已知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难点:理解“数”与“形”结合的思想。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判别对错:()最小的整数是;()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解答题:一艘潜水艇的高度是米,在其上方发现一条鲨
10、鱼,测得两者高度是米,试用正、负数表示鲨鱼的高度。)一、 创设情境,建立数轴概念教师提问:、观察带有刻度的尺子,边缘上的点是如何表示数的呢?、观察温度计上的刻度、能不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呢?、投影书8页的行程问题的图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归纳:、 教师指出: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原点),用它表示数。确定一个单位长度,从原点往右距原点个单位长度的点记作;从原点往左距原点个单位长度的点记作。规定直线向右的方向(标上箭头)称为正方向。、 引导学生与温度计作类比,理解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指出: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惟一的一个点来表示。、 组织学生画数轴,然后讨论所画数
11、轴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错在哪里?(老师可故意画几条没有三要素之一或数字顺序不对的数轴让学生判断)二、做一做投影P9、1,2题三、课堂练习1、书P10 1,22、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完成这些题目,做完后互相交流。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画数轴是否准确,有问题的地方可以师生共同讨论,促进学生理解。四、小结、你觉得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了数轴,一条直线只有具备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才能成为数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数轴的引入,使我们能用直观图形来理解数的有关概念,这就是数形的结合,它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应特别注意掌握。(注:数轴上
12、的点是否都是有理数呢?)五、作业、书13页组、及组、练习册、上本作业设计(一)填空:、数轴的三要素是。、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在原点的侧,距原点个单位的点是。(二)解答题:、一只蚂蚁从原点出发,它先向右爬行了个单位长度到达点,又向右爬行了个单位长度到达点,然后再向左爬行了个单位长度到达点,写出、这三点表示的数。、画一条数轴,把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课后反思:第二课时相反数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相反数,能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了解两个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特征,懂得相反数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相反数的概念难点:符号的简化。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相反数的概念、 出
13、示投影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在原点的侧,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在原点的侧;距原点个单位的点是。(要求学生画数轴并描点)观察上述数轴上的点的特点,并找出还有哪些点具有同样的特点。(学生可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指出:像和那样,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其中的一个数叫作另一个数的相反数,或者说它们互为相反数。例如:的相反数是,的相反数是,与互为相反数。、 我们把数a的相反数记为-a,于是“的相反数是”就可以记作()(学生自己再举几个例子)、 的相反数是、 观察第题中数轴上的点,我们可以发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两侧,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二、想一想,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相反数是()的相
14、反数是()()()学生还可以互相举例提问、回答。教师归纳:多重符号的化简,一个正数前面不管的多少个“”,可以全部省去不写;一个前面有偶数个“”号,也可以把“”一起去掉;一个正数的前面有奇数个“”号,则化简后只保留一个“”号。(注意举例说明,最好先由学生总结,老师规纳)三、随堂练习、11页说一说部分,页题、()指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2.5,a,d+g ,()填空、一个数的相反数的倒数是,则这个数是。、若x = 10, 则x的相反数是,x是。四、小结、你觉得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教师补充: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特征是什么?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两侧,并且与原点的距离
15、相等。数a的相反数记为-a的相反数是五、作业、练习册、上本练习设计(一)填空、的相反数是,的相反数是。、如果一个数的相反数是它本身,则这个数是。、若、互为相反数,则。、()是的相反数,()的相反数是。(二)解答题、任写五个数及它们的相反数。、化简下列各数的符号() ;(.)=; (7.2)= ; ()。六、课后反思:第三课时绝对值教学目标:、 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绝对值的意义,求一个数的绝对值。难点:绝对值的概念,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绝对值的概念、 在数轴上
16、描出与,与问:以上数字分别距原点有多远?(注意:距离是正数;相反数的特点)、 投影书上页说一说部分。抽象: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作这个数的绝对值。例如:的绝对值等于,记作;的绝对值等于,记作。二、 议一议,探索绝对值的性质、 求下列各式的绝对值,、 书本页题(要求列式)学生活动:解答并交流观察,研究正数、零、负数的绝对值的情况;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的情况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说出各自的见解。教师总结: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的绝对值等于;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注意每种情况都举例说明)例题讲解:书例,三、 课堂练习、 书页,;页,、 填空
17、:() 的绝对值是。() 绝对值是的数是。() 若与互为相反数,则() 绝对值小于的整数有个,其中最小的数是。四、 小结、 绝对值的意义、 绝对值的性质:五、 作业、 练习册、 上本作业设计(一) 下列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则这两个数一定相等;、 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这个数一定是正数;、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二) 填空、 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 绝对值小于.的整数是 、 绝对值是的数是 、 34= = 六、教后反思、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会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教学重、难点重点: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 级数 教研组 数学 上册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64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