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FP.doc
《[高等教育]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FP.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FP.doc(2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FP一、笔试1.计算机公共基础(30分)2.VFP的基础知识(70分)题型:1.选择题35个题,70分。10个题公共基础,25VFP。2.填空题15个空,30分,5个是公共基础,10VFP二、上机(100分)1.基本操作(30分)4个小题2.简单应用(40分)2个小题3.综合应用(30分)1个题第一大部分: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1.Visual foxpro基础2.visual foxpro系统初步3.数据与数据运算4.数据库及期操作5.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6.查询和视图7.程序设计基础8.表单设计与应用9.菜单设计与应用10.报表设计与应用第1章 Vi
2、sual foxpro基础Visual foxpro 6.0是关系型的32位的微机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1.1数据库基础知识一、计算机数据管理发展1.数据与数据处理1)数据数据是指存储在某种媒体上的能够识别的物理符号,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数据多种多样。数据不仅是指数值型数据,0-9的数字,而且包括文字、图像、视频等都是数据。2)信息 信息就是指从数据中提取的有用的数据。3)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就是指从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2.计算机数据管理 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就是数据管理。数据管理就是指对数据的组织、分类、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的手段。3.数据管理的发展阶段
3、多年来,数据管理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没有操作系统,没有专门的软件来管理数据,数据和程序放在一起,由人工统一处理。 人工管理阶段的特点:数据与程序不具有独立性,一组数据对就一组程序,数据不长期保存,数据冗余度大(重复数据过多)。数据1程序2数据2程序3数据3程序1 2)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20世纪60年中后期,出现了操作系统和各种高级语言。数据以文件的方式存储在磁盘上,通过文件系统来对数据进行读取。特点:程序与数据有了一定的独立性,程序和数据分开存储,数据长期保存,存在着大量的数据冗余,没有实现数据共享。文件系统数据文件3应用程序3数据文
4、件2应用程序2应用程序1数据文件13)数据库系统阶段最流行的一种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今,在些阶段出现了专门用来管理数据的系统软件,叫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简称为DBMS,是用来建立数据库、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的系统软件。数据库系统阶段特点:。数据具有一定的结构出现三种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大辩论模型和关系模型。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班级(班号,班名,班导师)。数据具有独立性数据独立性主要是指当数据的存储结构或全局逻辑结构发生改变时,通过映像,使之局部逻辑结构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不变。数据的独立性分为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有专门的软件来管理数据库-DBMS。实现了数
5、据的共享性。减少了数据冗余度,但绝对不能说消除了一切冗余。4)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20世纪70年代后期之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二者结合的产物。包括物理上分布,逻辑上集中的分布式。物理上分布,逻辑上也分布的分布式。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2应用程序3应用程序15)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阶段 20世纪80年代引入来的。OOP,程序设计语言目前分为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是由用户控制程序的执行过程。如C语言,使用代码堆积而成。Main()Int a,b;A=10;B=20Print(“%d”,a+b);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是以对象为其
6、他单位进行堆积而成的。特点要素:类,对象,继承,多态等。C+是一个真正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管理的发展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阶段和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阶段。二、数据库系统1.有关基本概念1)数据库 简称为DB,是指存储在计算机外存储器上的,具有一定结构的相关数据集合的。如数据库中有可以存放学生的的数据,班级的数据,课程的数据,教师的数据等。 数据库不仅存放数据,而且存放着数据之间的联系。2)数据库管理系统 简称为DBMS,是一个专门用来建立数据库、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的工作在操作系统之上的系统软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3)数据库系
7、统 是指引进了数据库技术后的计算机系统,简称为DBS,4)数据库应用系统 简称为DBAS,是利用数据库系统开发出来的,面向某一类应用的应用软件。总结:数据库系统包括DB和DBMS,DBMS管理DB,DBMS是DBS的核心。二、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主要有五个部分组成:1.数据库(DB)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3.硬件系统是指包括CPU,存储器和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的计算机硬件。4.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在内的一些工具支撑软件。5.用户分为终端用户、应用程序员、系统分析员和数据库管理员。1)终端用户应用程序的使用者。2)应用程序员应用程序的代码编写者。3)系统分析员应用程序的设计者。相当于软件公司
8、的项目经理。4)数据库管理员简称为DBA设计、维护和管理数据库的人员。三、数据库系统的特点1.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度2.采用的特定的数据模型3.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4.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四、数据模型1.三个世界1)现实世界 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各种事物,并且事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学生,电脑,图书,班级学生和班级有一定的联系。2)信息世界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在人的大脑中的抽象。就是对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抽象。3)计算机世界信息世界中实体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也就是对信息世界的数字化。2.信息世界的相关概念1)实体客观存在的并且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注意实体是一个个体,比如一个学生,实体可以是
9、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比如:一个学生,一本图书,一台电脑,一部电话等都是具体的。一次考试,一次比赛,一堂课都是抽象的。2)属性用来描述实体的特征、特性的就是实体的属性。学生实体用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图书实体用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单价,数量3)实体集同类实体的集合,如学生实体集,图书实体集。4)实体型一类实体属性的集合,称为实体型,是用来描述一种实体的类型。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实体的结构它是静态的。实体的型不变。在VFP中用表存放同一类实体,即实体集,表的结构就是实体型。5)域实体属性的取值范围叫属性的域,如性别属性的域就是男或女。月份的域就是1
10、-12。6)键实体集中能惟一标识一个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合称为实体的键。键可以是一个属性,也可以是属性的组合。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 它的键是学号图书(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单价)它的键是书号。班级(班号,班名,班导师)它的键是班号。选课(学号,课程号,成绩)它的键:学号+课程号借阅(借书证号,书号,借书日期,还书日期)它的键:借书证号+书号键在VFP中也称为主键、关系键或主码,在此列上不允许出现重复值或空值。7)实体之间的联系类型实体与实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给定两个实体必须知道实体之间的联系类型。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分为三种类型:。一对一联系 记作:1:1,表示A实体集中的
11、一个实体与B实体集中的一个对应,反之亦然。 例如:班级和班长,省和省会,国家和首都。一对多的联系记作:1:m,表示A实体集中的一个实体与B实体集中的多个对应,B实体集中的一个实体与A实体集中的一个对应。例如:班级和学生,部门和职工,系别和班级。多对多的联系记作:m:n,表示A实体集中的一个实体与B实体集中的多个实体对应,反之亦然。例如:学生和课程,教师和课程,图书和读者在此给定实体必须知道实体之间的联系。科室与医生:1:m病房与病人1:m主治医生和病人:1:m出版社和图书:1:m读者和班级:m:1图书和读者:m:n3.数据模型简介1)数据模型是指数据库中数据具有一定的结构,这种结构称为数据模型
12、。其实也就是在数据库中数据的结构。2)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数据结构(实体型,静态的)、数据操作(动态的)、数据的约束条件(数据限制,数据完整性约束)3)常用的数据模型常用的数据模型分为三种: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目前最流行的数据模型是关系模型。层次数据模型采用树形结构描述实体以及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它的典型代表是IBM公司的IMS系统。层次模型的特点:有且只有一个结点没有父结点,称为根结点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父结点,称为子结点。层次模型能表示一对一和一对多的联系,不能表示多对多的联系。根结点子结点叶子结点。网状数据模型 用网状结构(有向图)描述实体以及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它的典型
13、代表是:DBTG系统。1969年推出的。网状数据模型的特点:有至少多于一个结点没有双亲(父结点)其他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父结点。网状数据模型可以表示三种联系类型。关系数据模型采用二维表结构描述实体与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一张二维表由若干行与若干列构成。二维表也称为关系。12关系数据库Visual foxpro就是一种关系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一、 关系模型一个关系的逻辑结构就是一张二维表,用二维表结构描述实体以及实体联系的数据模型就是关系模型。1.关系术语 在VFP中,一张二维表就是一个关系。如学生表: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电话20090001张一男20090002李四女20090003赵强男2
14、0090004李娟女1)关系一个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每个关系都有一个关系名,在VFP中,关系存储为一个文件,称为表文件,扩展名为.dbf。2)元组二维表中,水平方向的行称为元组,每一行表示一个元组,也就是一个实体,在VFP的表中称为记录。3)属性二维表中,垂直方向的列称为关系的属性,在VFP的表中称为字段。每一个属性都有一个属性名,即在VFP中称为字段名。4)域属性的取值范围,如性别只能是男或女。不同的属性有不同的域。5)关键字能惟一标识一个元组的属性或属性组合称为关系的关键字,也叫键,关系键,主键,主码。6)外部关键字是指关系R和关系S,关系R中主键在关系S中不是主键,在关系S中称为S的外部
15、关键字,简称为外键。班级(班号,班名,班导师)主键:班号学生(学号,姓名,性别,班号)学号是主键,班号是外键。学生中的班号必须参照班级表中的班号值。外键是用来实现数据的参照完整性。2.关系的特点1)关系中每个属性都是不可分隔的数据项(关系必须是规范化)学号1姓名性别学号2曾用名现用名2)关系中不能出现相同的属性名3)关系中不能出现完全相同的行4)关系中元组的次序无关紧要5)关系中列的次序无关紧要3.关系模式 对关系的描述叫关系模式,格式为:关系名(属性1,属性2,)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图书(书号,书名,作者,出版社)二、关系运算关系运算的对象和结果都是一个关系。例如有学生关系(学号,姓名,
16、性别),要求查询性别为男的记录。关系运算分为两类:传统的集合运算和专门的关系运算。1.传统的集合运算分为并运算、交运算和差运算。在进行并运算、差运算和交运算时要求两个关系的结构必须是相同的。1)并运算关系R和关系S的并,结果是由R的元组和S的元组合并生成的一个新的关系,并去掉重复元组。R:ABC111222333SABC111444555R与S的并记作:RUSABC1112223334445552)差运算关系R与关系S的差,结果是在R中去掉S中也有的元组得到的一个新的关系。记作:R-S,R-S与S-R是不同的。R-S:ABC2223333)并运算关系R与关系S的差,结果是由既属于R又属于S的元
17、组构成的一个新的关系,也就是两个关系的公共元组。记作:RSABC1114)广义笛卡尔积R和S的广义笛卡尔积是由R的一个元组分别与S的所有元组组合,生成一个新的关系,新的关系的属性个数为R的属性个数加上S的属性个数,元组数为R的元组数乘以S的元组数。RABC111222333SADE167663RSABCADE1111671116632221672226633331673336632.专门的关系运算专门的关系运算分为选择、投影、连接和自然连接1)选择是指从关系中找出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所组成的一个新的关系。选择是从行的角度进行的运算,得到的关系结构不变。2)投影是指从关系中指定若干列组成新的关系称
18、为投影。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查询学生的学号和姓名。3)联接就是从关系R和关系S的广义笛卡尔积,将满足条件的元组选择出来构成一个新的关系。4)自然联接就是指去掉重复属性的等值连接。复习:1.数据管理的发展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分布式系统阶段、面向对象的系统阶段。2.数据库系统的相关概念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应用系统DBASDBS包括DB和DBMS,DBMS管理DB,DBMS是DBS的核心。3.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用户(数据库管理员DBA)4.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是结构化的三种数据
19、模型实现数据共享,减少了数据冗余有了专门的软件进行数据管理,DBMS数据具有独立性、5.三个世界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计算机世界现实世界经过抽象为信息世界,信息世界经过数字化为计算机世界。6.信息世界的相关概念实体,属性,实体集,实体型(静态的),域,键,联系的类型(1:1,1:m,和m:n)7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约束条件三种数据模型:1) 层次模型:采用树形结构,1:1,1:m2) 网状模型:采用网状结构(有向图),三种联系类型3) 关系模型:采用二维表结构常用的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visual foxpro,access,sql server,orac
20、le等。8.关系数据库的术语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在vfp中称为“表”,文件扩展名为.dbf。元组:就是二维表中的行,在VFP中称为“记录”。属性:就是二维表中的列,在VFP中称为“字段”,每一个属性都有一个名字叫属性名,在VFP中称为字段名。域:属性的取值范围关键字:键。外部关键字:班级表中的班号在班级中是主键,在学生中不是主键是外部关键字。用来联系两个关系的。9.关系的性质关系中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数据单元。关系中的每列不允许出现相同的属性名关系中行与列的顺序无关紧要关系中不能出现完全相同的行。10.关系运算关系运算的对象和结果都是关系。关系运算分为传统的集合运算和专门的关系运算。1)传
21、统的集合运算并运算,差运算,交运算和广义笛卡尔积。2)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联接和自然连接自然连接:去掉重复属性的等值连接1.3数据库设计基础一、数据库设计步骤1.数据库设计原则1)遵循概念单一化,“一事一地”的原则一个关系描述一个实体或实体之间的联系。学生(学号,姓名,性别)职工(职工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部门号,部门名,负责人)不正确的,职工只描述职工的信息,也单独建立一个关系描述部门的信息。2)避免在表之间出现重复字段必要的重复是必须的。是用来联系两个表的。班级(班号,班名,班导师)学生(学号,姓名,性别,班号)3)设计表中,表中的字段必须是原始数据或基本数据元素学生(学号,姓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等教育 全国 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级 VFP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62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