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顶板管理措施.doc
《[财务管理]顶板管理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顶板管理措施.doc(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云庄煤矿顶板管理措施云庄煤矿2012年8月8日目 录第一节 岩性概述 2第二节 影响矿山压力显现基本因素分析 3第三节 一般顶板冒落灾害的防治措施及装备 11第四节 预防冒顶的探测方法 17第五节 采煤工作面冒顶的预防措施 18第六节 顶板事故的预防 21第七节 顶板事故的应急处置 45第八节 顶板事故的自救互救 51云庄煤矿顶板管理措施第一节 岩性概述1#煤层:位于龙潭组顶部,为主要可采煤层。煤层厚(可采厚度,以下同)1.372.30m,平均1.94m。全区见煤点20个,其中,钻孔见煤点3个(703、805、902)、井巷测煤点17个,全部可采,见煤点可采率100%,面积可采指数100%,为
2、全区可采煤层,属较稳定煤层。煤层结构较简单,含夹石01层,厚0.050.30m,为炭质泥岩。煤层顶板为灰色泥质灰岩(标一),盛产动物化石,局部地段顶板为粉砂质泥岩,亦含动物化石。煤层直接底板为泥岩,含植物根部化石,其下为粉砂岩。1#煤层的厚煤地带,在南东部h5、h14、h12一带,煤厚在2.02.3m左右;由该带向NW、向SE方向,煤层均变薄,一般在1.32.0m左右。1#煤层:顶板岩性为灰色泥质灰岩,较致密坚硬,较稳固,采空区顶板经多年风化后呈大块状垮落,小煤矿开采需支护。底板岩性为灰色、浅灰色薄层状泥岩,其下为粉砂岩。顶板岩性主要为灰色泥质灰岩、灰色、浅灰色薄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煤层底
3、板为细砂岩、泥岩,岩性、厚度及其组合关系具有复杂多变性,且同一岩性的力学强度变化颇大,稳定性也具有复杂多变性。井田内煤层顶底板条件中等,顶板为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等,可能引起巷道顶板冒顶和片帮,应加强顶板管理和支护;底板为泥岩、细砂岩等,在底板管理中应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底板软岩危害。在今后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作业规程,并根据顶板矿压显现和采高调整支护密度,以便更好的保证工作面的生产安全。根据地质报告现场实际,井田内煤层顶底板条件一般。因此,在采掘过程中应加强顶板管理和支护及局部破碎带、节理发育处顶板的管理和支护。在顶板的支护和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冒顶。第二节 影
4、响矿山压力显现基本因素分析1、煤层顶板岩性、顶底板类别、物理力学性质对可能产生顶板事故的影响分析本矿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直接顶板多为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底板多为泥岩、细砂岩,各可采煤层顶、底板力学强度中等,可采煤层的顶、底板稳定性不很好,煤层开采后易于垮落,如果支护不良,可能出现顶板跨塌、片帮、底鼓、支架下陷等工程地质问题,因此,本设计采用锚喷支护,根据国内及省内支护经验,这种方式是可行的。在开采过程中应加强巷道顶、底、帮的支护管理工作,预防不良事故发生。在今后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作业规程,并根据顶板矿压显现和采高调整支护密度,以便更好的保证工作面的生产安全
5、。2、影响矿山压力显现的地质及生产技术因素分析(1)断层岩层在地质变动过程中受拉或挤压,剪切力的作用将岩层切断,形成正断层和逆断层。断层破坏了顶板的完整性,因此断层附近容易发生局部冒顶。断层也能改变初次放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步距,增加了顶板管理的复杂性。工作面遇断层时顶板冒顶的危险程度与断层走向和工作面的交角有关,交角越小越不利,倾斜断层比走向断层危险。工作面由断层下盘向上盘推进遇到倾斜断层时,过断层之前容易发生冒顶,当工作面由断层上盘向下盘推进时,在工作面过断层后一段距离内,也易发生冒顶。工作面遇走向断层时,通常断层面下方是冒顶危险区。地层在地壳运动中受挤压而形成褶曲构造。断层和褶曲等地
6、质构造形迹都必然反映着一定性质的构造应力的作用。构造应力和残余应力都将影响原岩应力场的分布和应力的大小。在一些地质构造复杂的矿区,根据地应力实测,水平应力比垂直应力要大。硬岩的塑性变形能力低于软岩,更容易在背斜和向斜区域聚集大量的弹性能,形成高应力区。高应力区积聚的大量弹性能,在开采过程中出现卸压空间的条件下,能量的突然释放将引发冲击地压,造成灾害。根据各煤层底板等高线图统计,矿区范围内共发现断层4条,其中F42、F43为正断层,F39、F40为逆断层。F39号断层落差为10m,F40、F42、F43号断层落差均大于30m对区内的1#煤层影响大,断层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煤层和顶板的完整性容易发生
7、局部冒顶或垮面,致使初步来压与周期来压步距改变,增加顶板管理的复杂性。实际生产中应注意收集揭露断层的相关资料,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小地质构造基本因素对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2)褶曲从煤矿生产实践来看,大褶曲构造只是使煤层倾角发生变化,对工作面顶板压力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对工作面生产有影响的是小褶曲。小褶曲可能使顶板局部破碎,易于发生局部冒顶。当褶曲倾向和工作面推进方向一致时,工作面忽而采上坡,忽而采下坡,也会造成顶板管理困难。在采下坡时,采空区垮落岩石可能冲向工作面,撞倒支架,引起冒顶;此时必须打斜撑加强支护。该矿没有发现大褶曲,对该矿开采影响小。(3)挤压这是指煤层受挤压作用局部变厚或变薄的地带
8、,挤压在平面图上成圆形或椭圆形,面积有十几平方米到百余平方米不等。工作面通过煤层变薄带,由于顶板岩层下压极易离层和破断,并可能发生顶板短时急剧下沉现象,这些都是造成冒顶的地质因素。(4)破碎带这里是岩石和煤层突然变得破碎的地带。破碎往往与挤压因素有关,也可自然生成。工作面经过破碎带将给顶板管理带来许多困难。(5)冲刷冲刷是成煤后水流侵蚀了岩层或煤体,而后又充填了被侵蚀的地方。冲刷对矿压的影响很大。有些顶板本来是页岩,由于冲刷作用,页岩被坚硬的砂岩所代替,岩性发生了变化,本来容易放顶的岩层成为不易垮落的顶板,采空区大片悬顶对工作面构成了威胁。此外,冲刷后先成岩层和原来顶板接触的边缘地带,由于两种
9、岩石接触面可能离层而容易冒顶,在支护上必须注意,并采取相应措施。(6)节理、裂隙常见的与局部冒顶有关的节理、裂隙有多种:如两组相对倾斜方向相交而成的人字形裂隙;圆的象一顶草帽盖在煤层上的草帽裂隙;节理、裂隙切割的岩块象大锅一样且底面光滑的锅底状裂隙。人字形裂隙切割的三角岩块,煤采出后易脱落造成局部冒顶。草帽裂隙的底面积较人字形裂隙大,其危害性与人字裂隙同。这两种节理、裂隙的长轴处于沿工作面推进方向时,离层后易整体垮落,有时把支架推倒,发生大冒顶。锅底状节理边缘顶板破碎,容易漏矸和局部冒顶。顶板被四周裂隙切割成长方形或菱形等的游离岩块,这种六面体游离岩块,特别是厚度1.0m左右的,最易脱落伤人。
10、发育的直立裂隙有时切割全部直接顶,并可能向上延深到老顶内。煤层采出后,被裂隙切割的一端的顶板下沉,裂缝变宽,易发生掉碴掉粉现象。有时直立裂隙又是岩层水的通道,使工作面产生淋水。直立裂隙不仅能改变直接顶的垮落步距,也可能改变老顶垮落步距。平行工作面的直立裂隙常常在回柱时切断工作面顶板,推倒工作面支架,发生大冒顶。直立裂隙近似直角。具有倾斜角的裂隙称为斜裂隙。斜裂隙倾向采空区时易造成片邦;倾向煤壁时易造成伞檐或探头煤。倾向煤层的斜裂隙易使顶板在控顶距内产生台阶错动,在顶板具有含水层或老塘积水条件下,回采空间淋水增大,恶化工作条件,降低直接顶岩石强度,并使支架受到侧向推力,容易造成冒顶。我国一些矿区
11、的安全经验认为,工作面线与顶板裂隙走向线的夹角不应小于1520。一项专门的研究表明,当节理面走向与工作面线接近平行且工作面推进方向与节理面倾斜方向相反时,煤壁容易片邦,顶板缓慢沉降,工作空间冒顶事故少。当工作面推进方向与节理面倾斜方向一致时,片邦不明显,顶板岩石大块错动,工作空间容易发生冒顶,顶板管理困难。节理面走向与工作面线的夹角大于45时,顶板就如悬臂梁,将沿切顶线垮落,工作空间冒顶可能性很小。在使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工作面线与节理走向接近平行时,煤壁在支承压力作用下,易于大块压出,片邦严重,并且在生产过程中顶板水将沿节理和裂隙流入工作面,使生产条件恶化。(7)陷落柱陷落柱的直径从几米到几十米
12、不等,柱内是由煤块、岩块和其它杂质胶结在一起的松散体。工作面遇陷落柱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冒顶。(8)层理层理是煤系岩层沉积过程中,由于沉积物成分、粒度和胶结物的变化而形成的岩层分界面。分层面之间的粘结力小,受采动影响容易产生离层裂隙。层理面不仅造成离层,而且在岩层弯曲下沉过程中还会出现层理面错动。错动对工作面支架产生横向推力,易引起支架的歪斜和倾倒,甚至导致冒顶事故。(9)采动裂隙采动裂隙是由煤壁前方的支承压力所引起的,也叫做“压力裂隙”。这种裂隙往往超前于煤壁515m,与工作面平行而倾向于煤壁。裂隙面的倾角与岩石性质软硬有关,软岩石中裂隙面倾角为55,硬砂岩中可达6580。当工作面对着裂隙
13、的倾向推进时,压力裂隙常与节理裂隙互相交切,使顶板中形成楔形岩块,造成局部冒顶事故。如果工作面推进方向与节理倾向一致,在采动影响下可能使节理裂隙进一步扩展,出现张开的裂缝或顶板台阶式下沉。如果不采取措施,会发生大冒顶。(10)顶、底板岩石的物理性质顶底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是影响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之一。岩石的厚度、硬度、层理、裂隙等因素决定了岩层性质,而采场覆岩的性质和各岩层的组合情况,对矿压显现起着主导作用。若老顶岩层坚硬,抗压和抗拉强度较高,开采大面积悬露而不垮落,当达到强度极限时,顶板岩层断裂即产生周期来压。若老顶岩层是强度较低的页岩或砂质页岩,随着直接顶板垮落而冒落则周期来压就不明显。
14、据现场实际观测,顶板下沉量与岩石强度关系极大,岩石强度越低,顶板下沉量越大。(11)煤层倾角煤层倾角对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也很大,实践证明,近水平煤层的矿山压力显现比倾斜和急倾斜煤层剧烈。该矿煤层平均倾角为11,煤层倾角对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较小。3、影响矿山压力显现的生产技术因素分析(1)开采深度开采深度直接影响原岩压力大小,同时也影响巷道或工作面周围岩层内支承压力值。开采深度虽然对矿山压力具有绝对的影响,但对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则不全同。开采深度对巷道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比较明显,如在松软的岩层中开掘巷道,随着深度的增加,巷道围岩的“挤、压、膨”现象更为严重。开采深度对回采工作面顶板压力大小的影响
15、并不突出,因而对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也不明显。实践证明,在一般条件下,一定的开采深度是出现冲击地压的一个必要条件。(2)采高与控顶距工作面顶底板移近量是矿山压力显现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同采高与控顶距有密切关系。在一定地质条件下,采高是影响上覆岩层破坏状况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采高越大,采出的空间越大,必然导致上覆岩层破坏严重,根据现场测定,在单一煤层或厚煤层第一分层开采时,冒落带与导水裂隙带的总厚度与采高基本上成正比关系。工作面顶板下沉量也基本如此。SL=mL式中:SLL范围内的岩层与顶板下沉量L控顶距m采高下沉系数,即每米采高每米推进度的顶板下沉量,一般取0.0250.05。显然采高越高,控顶距越大
16、,在同样位置的老顶可能取得平衡的机率越小,意味着顶板压力越大,直接顶的稳定性也越降低,而且,在支承压力作用下,工作面煤壁容易片邦。因此采高大的工作面中矿压显现严重,采高越低顶板活动越缓和,煤壁也较稳定。但是,控顶距并不是越小越好。有时放顶后,采空区顶板冒不下来,工作面支架载荷就会加大,如果支架阻力不足,支柱稳定性差,也可能造成工作面冒顶事故。最大控顶距与放顶宽度有关,放顶距小,顶板放不下来,会增加压力;放顶宽度太大,采空区垮落面积太大将易撞倒支架,引起冒顶。因此,对于某一煤层顶板究竟采用多大的控顶距和放顶距较为合理,必须通过试验,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合理地加以确定。(3)工作面推进速度与生产
17、工序许多矿压实测资料已经表明,对工作面顶底板移近速度影响最大的生产工序是落煤和放顶。可以认为,加快工作面推进度可以抑制矿山压力的显现,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落煤和放顶两工序对顶底板移近量的影响。推进速度快意味着回采工作面停滞时间短,顶板岩层下沉量小,一般来说,顶板压力也较小。反之,推进速度慢,工作面顶板下沉量大,顶板压力也会较大。所以,为了改善工作面顶板管理,缩短每一循环的间隔时间而加块工作面的推进速度是必要的。观测结果表明,单体液压支柱支护的工作面,由于支护阻力较小,顶底板移近量大,工作面日进2.0m和2天进1.0m的顶板破碎情况有明显差别,所以加快单体支柱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可在相当程度上改善顶
18、板状况,保持顶板完整性,有利于顶板管理。此外,由于落煤与放顶两工序是影响顶底板移近量的主要因素,所以在组织工作面生产时,不宜将落煤与放顶两工序同时进行,以避免顶板的剧烈活动,导致顶板下沉速度增大。如果放顶与落煤两工序同时进行时,其错距应保持1015m以上,以防发生冒顶。(4)上部煤层残留煤柱如果煤层间距较小,上部煤层开采时残留的煤柱支承着上覆岩层,形成压力集中。高压力将向底板传递,从力学上说,这是一个布兴湿克问题,可以计算。对巷道掘进及维护影响很大。该矿井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不留设煤柱。该矿可有煤层1#与17#煤层层间距较大(约114m),上层煤层留设有煤柱,对下覆煤层造成应力集中不明显。
19、(5)支护方法支架的作用是阻止直接顶离层冒落。使用初撑力小的支架易造成顶板破碎、动压强烈。使用初撑力大而又垣阻力的单体液压支柱,顶板完整,回柱后顶板延迟垮落,呈岩块绞接,煤壁不易片邦,动压显现不明显,顶板下沉量小。应当注意,不同特性,不同特征的支架应避免混合使用。(6)工作面推进方向由于裂隙严重地影响顶板稳定性,当裂隙方向与工作面推进方向平行时,极易造成严重冒顶事故。因此,工作面在过断层,过各种层理或节理裂隙时都要正确选择工作面推进方向,即与裂隙要有一定交角。第三节、一般顶板冒落灾害的防治措施及装备井田内煤层顶底板条件中等,顶板为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等,可能引起巷道顶板冒顶和
20、片帮,应加强顶板管理和支护;底板为泥岩、细砂岩等,在底板管理中应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底板软岩危害。在今后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作业规程,并根据顶板矿压显现和采高调整支护密度,以便更好的保证工作面的生产安全。根据地质报告现场实际,井田内煤层顶底板条件一般。因此,在采掘过程中应加强顶板管理和支护及局部破碎带、节理发育处顶板的管理和支护。在顶板的支护和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冒顶。一、回采工作面顶板事故安全防范措施1、初次放顶时的冒顶事故原因分析及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1)、初次放顶时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采矿方法不合理和顶板管理不善,放顶距选择过大,放顶前顶板压力大于支护阻力,易发生压垮工作面的顶
21、板事故;初次放顶面积过大,冲击力大,容易推倒支柱而造成冒顶;初次放顶后,直接顶没有完全冒落,就继续开采,使控顶面积越来越大,容易造成冒顶事故;回柱方法不合理,造成顶板压力向局部支柱集中,造成局部顶板破碎,而容易发生局部冒顶事故;缺乏有效支护。支护方式不当,不及时支护或缺少支柱,支柱的初撑力与顶板压力不相适应,造成工作面支柱撑不住顶板而发生冒顶事故;地质条件不好。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所破坏,形成破碎带,或由于节理、层理发育,破坏了顶板的稳定性,容易发生冒顶事故。检查不周和疏忽大意。由于事先缺乏认真、全面的检查,思想麻痹,没有认真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从而发生冒顶事故。2、初次放顶时冒顶事故的安全
22、防范措施选用合理的采煤方法,制定具体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确定合理的放顶步距;初次放顶时,力争一次放顶成功,使直接顶完全冒落后,才能继续开采;加强支柱的稳定性。支柱要按要求支设,使支柱都能达到设计的初撑力和支护阻力,尽量加打木垛,在不能打木垛的密集支护区,加打木撑。加强切顶线的支护强度和支护密度,保证在切顶线处切顶,同时防止冒落矸石窜入工作面推倒支柱;如果强制放顶,必须严格规定炮眼规格,装药量及放炮步骤,防止崩倒支柱,发生冒顶事故;初次放顶时,必须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操作,并且有技术人员现场指挥;搞好地质调查工作,通过地质构造带时要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工作面人员,尤其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认真
23、检查,一旦发现冒顶预兆,立即组织人员离开现场或迅速采取有效应急措施。3、老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的冒顶事故特点、原因分析及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1)、老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来压前,工作面压力较小,当使用增阻支柱时,支柱不牢,来压时极易失稳,造成切顶事故。来压前,由于支护强度不够,造成直接顶与老顶离层,来压时,老顶对直接顶形成冲击引起推垮工作面事故;工作面支护强度不够或刚性支护(如木支柱),老顶来压时,压垮工作面,造成事故;来压前,支承压力的集中,使老顶断裂线附近顶板破碎,当没有防止冒顶措施时,来压时易发生局部冒顶事故;来压时造成煤壁大量片帮,当开采厚度较大时,片帮煤容易造成埋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财务管理 顶板 管理 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62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