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色彩构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色彩构成教案.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讲 色彩原理及色彩三要素一、本次课主要内容: 对上堂课的一些问题进行复习 新课导入(提问) 新课内容 小 结 课后思考与练习二、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如下:(一)、对上堂课的一些问题进行复习:(二)、 新课导入(提问):色彩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呢?是一种物理现象还是心理现象?(三)、 新课内容:色 彩 原 理没有光源便没有色彩感觉,人们凭借光才能看见物体的形状、色彩,从而认识客观世界。什么是光呢?从广义上讲,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而不是物体),它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包括宇宙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等。它们都各有不同的波长和振动频率。在整个电磁波范围内,并不是所
2、有的光都有色彩,更确切地说,并不是所有的光的色彩我们肉眼都可以分辨。只有波长在 380纳米至 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的色知觉。这段波长的电磁波叫可见光谱,或叫做光。其余波长的电磁波,都是肉眼所看不见的,通称不可见光。如:长于780纳米的电磁波叫红外线,短于380纳米的电磁波叫紫外线。实际上,阳光的七色是由红、绿、紫三色不同的光波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我们把这红、绿、紫三色光称为三原色光(目前彩色电视所采用的是红、绿、蓝,实际上混合不出所有自然界之色,只是方便而已,但光学一直采用红、绿、蓝为三原色,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色图来表示),国际照明学会规定分别用x、y、z来表示它们之间的百分比。由于
3、是百分比,三者相加必须等于1,故色调在色图中只需用x、y两值即可。将光谱色中各段波长所引起的色调感觉在x、y平面上做成图标时,即得色图(见图2)。因白色感觉可用等量的红、绿、紫(蓝紫)三色混合而得,故图中愈接近中心的部分,表示愈接近于白色,也就是饱和度愈低;而在边缘曲线部分,则饱和度愈高。因此,图中一定位置相当于物体色的一定色调和一定的饱和度。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做了一次非常著名的实验,他用三棱镜将太阳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色带。据牛顿推论:太阳的白光是由七色光混合而成,白光通过三棱镜的分解叫做色散,虹就是许多小水滴为太阳白光的色散,各色波长如下:单位:纳米可见光谱
4、表:光的物理性质由光波的振幅和波长两个因素决定。波长的长度差别决定色相的差别,波长相同,而振幅不同,则决定色相明暗的差别。(图3)物体色人们在这个问题上争论颇大,有人认为有固有色,有人认为没有。主张没有的人说:没有光什么物体也不具备颜色,物体之所以有色,是因为不同物质对七色光中不同的色光吸收或反射不同,所以呈现色彩不同。他们又说:绿叶这种物质能反射绿光吸收其他色光,所以看上去是绿的,红花这种东西是能反射红光而吸收其他色光,所以看上去是红的。而主张有固有色的人说:为什么红花照上红光会显得更红,这是因为它本身具有红色素,它的红色已饱和,所以全部反射出来,而将红光照到绿叶上,绿叶会变成黑色,这是因为
5、绿叶中没有红色素,它全部吸收,自然会成为黑色的,而白色纸上任何色素都不具备,照上任何色光它大部分都反射出来。另外白色的棉花因为它不具备任何色素,所以反射全色光,当染上红色素后,其质地没有多大变化,因而反射红光,吸收其他色光。为了免其争论,我们称它是物体色,但要说明物体之所以反射不同色光的原理: 不同物体反射不同色光,为什么?因为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反光曲律,这种曲律,人们称为色素。比如说,红色物体,它的曲律能反射红光,也就是说它的曲律是能反射640750纳米的电磁波,如果红光照到上面,即可产生同步共振的效应,使红光反射回来,只有一部分红光在共振时消耗其能量。所以我们看到它为红色,也称该物体反射红
6、光。如果是其他色光照到上面,因为曲律不同而产生波长的干扰作用,所产生的干扰波不一定是多少,如果是550600纳米的黄光照在红色物体上,可能会产生类似600640纳米的干扰波,即类橙色,这就是所谓黄光被吸收。如果是480550纳米波长的绿光照在红色物体上,可能产生较为紊乱的干扰波,这种干扰波大部分不在可视光波之内,仅有一部分被反射出来产生视知觉,我们说这种绿光波吸收而产生黑灰色的视知觉。如果是白色光照在红色物体上面,只有白光中640750纳米的光波产生同步共振,其余的光波产生干扰,我们说,这是红光被反射出来,而其余光波被吸收。能反射不同波长的物体,因为其曲律不同而对不同色光产生同步共振,我们称它
7、能反射不同色光。如果是黑色物体,它不能纯净地反射某种色光,也就是说:不能使任何一种色光同步共振,只能反射干扰后的混合型较杂乱的电磁波,所以我们称它为黑色吸光体。黑色之所以吸光,就是因为色光照到它上面不能产生同步共振的返回,所有不同波长电磁波被干扰,干扰后即将光能消耗在干扰之中,产生热量,这就是黑色吸光的作用。而白色物体能将七色光的电磁波大部分同步共振地反射回来,仅有一小部分在共振时消耗其能量,所以,我们称它反光率高,有凉爽感。 这就是物体反射不同色光的原理。另外,我们知道,光波也是电磁波的一种,因而它同样具备电磁波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这又是与色光相同的物体色反射相同色光的又一原因之所在。
8、任何物体对光都具有吸收、透射、反射、折射的作用。在可见光谱中,红色光的波长最长,它的穿透性也最强。比如说:清晨的太阳为什么是红的?这是因为清晨的太阳光要照到我们身上需穿过比中午几乎厚三倍的大气层,而且清晨的空气中含有大量水分子。阳光穿过它时,其他色光许多被吸收、折射或反射了,只有红光以巨大的穿透力,顽强地穿过大气层、水蒸气来到地面,在此其间,大部分蓝紫色光都被折射在大气层及水蒸气里,而到达地面上的太阳光大部分是红橙色,所以太阳看上去是红的。 在卫星上看天空本来是漆黑一团,但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看天空是蓝色的呢?这就是因为太阳光照到地球上,其中蓝紫色的光因其穿透性最弱而被空气吸收、折射、反射了,这
9、些蓝光散布在空气中,看上去自然是蓝的。而海水为什么是绿的呢?水不是无色透明的吗?这也是因为阳光照入水中,大部分青绿色光折射在水中,所以看上去海水是青绿色的。在空气污染极少的天山,我们发现,近山是绿树,中景山是青蓝色,而远景山则是蓝紫色,故人称青山绿水。由于以上原因,我们绘画中就出现了色彩的透视,即:近暖、远冷,近实、远虚,近纯、远灰,此处暂不多赘。色彩的三要素视觉所感知的一切色彩现象,都具有明度、色相和纯度三种性质是色彩最基本的构成原素。(一)明度 在无色彩中,明度最高的色为白色、明度最低的色为黑色,中间存在一个从亮到暗的灰色系列。在有色彩中,任何一种纯度色都有着一中明度特征。黄色为明度最高的
10、色,紫色为明度最低的色,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色相的特征而通过黑白灰的关系单独呈现出来。色相和纯度则必须依赖一定的明暗才能显现,色彩一旦发生,明暗关系就会同时出现。在我们进行一副素描的过程中,需要把对象的有 色彩关系轴象为明暗色调,这就需要有对明暗的敏锐判断力。我们可以把这种抽象出来的明度关系看作色彩的骨骼,它是色彩构成的关键。 (二)色相 色相指的是色彩的相貌。在可见光谱上,人的视觉能感受到红、橙、黄、绿、蓝、紫这些不同特征的色彩,人们给这些可以相互区别的色定出名称,当我们称呼到其中某一色的名称时,就会有一个特定的色彩印象,这就是色彩的概念。正是由于色彩具有这种具体相貌的
11、特征,我们才能感受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如果说明度是色彩隐秘的骨骼,色相就很像色彩外表的华美肌肤。色相体现着色彩外向的性格,是色彩的灵魂。在可见光谱中,红、橙、黄、绿、蓝、紫每一种色相都有自己的波长与频率,它们从短到长按顺序排列,就像音乐中的阶级顺序,秩序而和谐,大自然偶而将这光谱的秘密显露给我们,那就是雨后的彩虹。它是自然中最美的景象,光谱中色相发射着色彩的原始光辉,它们构成了色彩中的基本色相。 在应用色彩理论中通常是用色环而不用呈直线运动的光谱表示色相的系列,处于两个可见光谱的两个极端色-红色与紫色,在色环上绝妙地连接起来,使色相系列呈循环的秩序,最简单的色环由光谱六色相之间增加一个过渡色
12、相,这样就在红与橙之间增加了红橙色,在红与紫之间增加了紫红色,以此类推,还可以增加黄橙、黄绿、蓝绿、蓝紫各色,构成了十二色环。从人眼的辨别力来看,十二色环是很容易被人分清的色相。如果在十二色相间继续增加一个过渡色相,如在黄绿与黄增加一个绿味黄,在黄绿与绿之间增加一个黄味绿,就会组成一个二十四色的色相环,它呈现着微妙而柔和的色相过渡节奏。二十四色相在色彩设计中具有很大的实用性。(三)纯度 纯度指的是色彩的鲜浊程度。它取决于一种颜色的波长单一程度。我们的视觉能辨认出的有色相感的色,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鲜艳度,比如绿色,当它混入了白色时,虽然具有绿色相似的特征,但它的鲜艳度降低了,明度提高了,成为淡绿色
13、,当它混入黑色时,鲜艳度也降低了,明度变暗了,成为暗绿色;当混入与绿色明度相似的中性灰时,它的明度没有改变,纯度降低了,成为灰绿色。纯度变化系列是通过一个水平的直线纯度色阶表示的,它表示一个颜色从它的最高纯度色(最鲜色)到最低纯度色(中灰色)之间的鲜艳与混浊的等级变化。不同的色相不但明度不等,纯度也不等,纯度最高的色是红色,黄色也较高,但绿色就不同了,它的纯度几乎才达到红色的一半左右。在人的视觉中所能感受到的色彩范围内,绝大部分是非高纯度的色,也就是说,大量都是含灰的色,有了纯度的变化,才使色彩显得极其丰富。 纯度体现了内向的性格。同一色相,即使纯度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也会立即带来色彩性格的变化
14、。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对色彩纯度的选择往往是决定一块颜色的关键,只要对色彩纯度的控制达到精妙的程度,才可以算是一个严格的、经验丰富的色彩设计家。(四)、小结:色光的分解原理,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三要素及各自概念,特点。对固有色的理解。三要素的区别及各自的层级把握。(五)、课后思考与练习:根据色彩的形成原理,运用明度推移,纯度推移,色相推移一起做出一张的才构成作业.思考个种推移对画面气氛的影响都在哪些方面?(六)、课后反思:我们生活的接触过哪些色彩三要素的直接表现形式呢?第二讲 色相对比一、本次课主要内容: 对上堂课的一些问题进行复习 新课导入(提问) 新课内容 小 结 课后思考与
15、练习二、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如下:(一)、对上堂课的一些问题进行复习:色光的分解原理,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三要素及各自概念,特点。对固有色的理解。三要素的区别及各自的层级把握。(二)、 新课导入(提问):色相对比与其他色彩要素的对比有哪些区别?又有哪些特色?(三)、 新课内容:不同颜色并置,在比较中呈现色相的差异,称为色相对比。例如,用湖蓝与钴蓝相比较,就会感觉钴蓝带紫味,在对比中,这两种色的特征更明确了。色相对比可以发生在饱和色与非饱和色之间。用美丽的、未经调和的色环纯色对比,可以得到最鲜明的色相对比效果,在古老时代里,人就学会从自然界的植物或矿物中提炼颜料,用于装饰服饰用具,或者用于巫术活
16、动中,这说明人类对鲜明色彩的喜爱。鲜明的颜色对比能够给人们视觉和心理带来满足。当纯色以光谱的秩序排列时,色相对比统一在柔和过程的波长秩序中,无比优美、和谐,呈露着宇宙的光辉。1、 原色对比红、黄、蓝三原色是色相环色上最极端的色,它们不能由别的颜色混合而产生,却可以混合出色环上所有其它的色。红、黄、蓝表现了最强烈的色相气氛,它们之间的对比属最强的色相对比。如果一个色场是由二个原色或三个原色完全统治,就会令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色彩冲突,这样的色彩对比很难在自然界的色调中出现,它似乎更具精神的特征。世界上许多的国家都选用原色作为国旗的色彩。红色与黄色并置,会发生同时作用,红色偏向玫瑰色味,黄色偏向柠檬
17、黄味,在两色相邻处,这种变化最突出,红与黄搭配,红色既不像与绿色配对时有视觉上的和谐感,也不像与橙色相邻时所具有的主动性,红色不能征服黄色,黄色亦不能征服红色。恐怕这就是来自原色的力量吧。这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黄与蓝、蓝与红的对比中。2、间色对比橙色、绿色、紫色为原色相混所得的间色,其色相对比略显柔和,自然界中植物的色彩呈间色为多,许多果实都为橙色或黄橙色,我们还经常可以见到各种紫色的花朵、像绿与橙、绿与紫这样的对比都是活泼、鲜明又具天然美的配色。3、 邻近色对比在色环上顺序相邻的基础色相,如红与橙、黄与绿、橙与黄这样的色并置关系,称为邻近色相对比,属色相弱对比范畴,这是因为在红橙色对比中,橙色
18、已带红味,在黄绿对比中,绿色已带黄味,它们在色相因素上自然有相互渗透之处;但象红、橙这样的色在可见光谱中具有明显的相貌特征,都为单色光,因此仍具有清晰的对比关系,邻近色对比最大特征是具明显的统一调性,或为暖色调,或为冷暖中调,或为冷色调,同时在统一中仍不失对比的变化。4、 类似色相对比在色环上非常邻近的色,如蓝与绿味蓝,蓝与紫味蓝这样的色相对比称为类似色相对比。是最弱的色相对比效果。类似色相对比在视觉中能感受的色相差很小,调式统一,常用于突出某一色相的色调,注重色相的微妙变化。在色相对比中,视觉的色彩补偿会使相比较的各色发生一顶的色相偏离。例如同一块黄色,放在蓝色中则偏向中黄,在对比色相交界的
19、边缘部分,这种偏离尤为明显,如在橙色与黄色交接部分,橙色向红偏离,黄向绿偏离。在蓝与黄相交的部分,蓝向蓝紫色偏离,黄向橙色偏离。 在色相的场性中,我们要记住,要想使一色的特征增强,可以用另一色的刺激来达到这样的效果。正如马蒂斯所言:“一个蓝色,被它的补色加强了。对情感的影响像一有力的钟声,对于黄与红也是一样,艺术家必须有能力,使它们发出音响,如他所需要的。”5、 补色对比在色环直径两端的色为互补色。确定两种颜色是否为互补关系,最好的办法是将他们相混,看看能否产生中性灰色,如果达不到中性灰色,就需要对色相成分进行调整,才能寻找到准确的补色。补色的概念出自视觉生理所需要的色彩补偿现象,与其看作对立
20、的色,不如看作姻缘之色,因为补色的出现总是符合眼睛的需要。一对补色并置在一起,可以使对方的色彩更加鲜明,如红与绿搭配,红变得更红,绿变得更绿。在最简单的6色相环中,每一个原色都与一个间色构成补色对,这一间色包含着另外两个原色。因此,一对补色总是包含三原色,同时也就包含了全部色相。红与绿=红与黄+蓝蓝与橙=蓝与黄+红黄与紫=黄与红+蓝补色相混、三原色相混、全色相相混,都将生产中性灰色。通常,在我们的概念中最典型的补色,是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紫色对由于明暗对比强烈,色相个性悬殊,因为成为三对补色中最突出的一对;篮橙色对的明暗对比居中,冷暖对比最强,是最活跃生动的色彩对比;红绿色对明暗对比近似,
21、冷暖对比居中,在三对补色中显得十分优美,由于明度接近,两色之间互相强调的作用非常明显,有玄目的效果。(四)、小结:色相对比的定义及其原色对比,间色对比,邻近色对比,类似色相对比,补色对比四种形式。补色对比的使用尺度的把握。(五)、课后思考与练习、色相对比练习从各种色相对比中任性强弱不同的两种对比进行构成练习。体会色相强弱对比的效果。(六)、课后反思:色相对比在室内装饰中的运用有哪些?我们平时有没有留意过?第三讲 明度对比一、本次课主要内容: 对上堂课的一些问题进行复习 新课导入(提问) 新课内容 小 结 课后思考与练习二、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如下:(一)、对上堂课的一些问题进行复习:色相对比的定
22、义及其原色对比,间色对比,邻近色对比,类似色相对比,补色对比四种形式补色对比的使用尺度的把握。(二)、 新课导入(提问):明度对比在我们室内设计中常见于哪些地方?(三)、 新课内容:每一种颜色都有自己的明度特征。饱和紫色和黄色,一个暗,一个亮,当它们放在一起对比时,视觉除去分辨出它们的色相不同,还会明显地感觉到它们之间明暗的差异,这就是色彩的明度对比。由于视网膜杆体细胞中紫红质在明暗视觉中的代谢作用,眼睛会产生对明暗视觉的补偿,即在同时对比中对颜色明度认识的偏离。一个灰色,当它置于亮底之上时,看上去很重,置于暗底之上时,似乎变得比原来更亮了,以至于眼睛很难相信它们是同一个明度的灰色。在色彩的对
23、比中,也会发生明暗的错觉。例如,橙色在黄底上显得很重,但放在深红的底色上就变得非常明亮了,在两种颜色的边缘部分,这种对比非常明显。(图)明度对比与其它两种要素的对比一样,大体上也划分为三种对比关系。以孟谢尔色立体的明度色阶表作为划分明暗等级的参照标准。该表从黑至白共有11个等级,凡颜色明度差在三个级数差之内的为明度弱对比,在三至五个级数之内的为明度中间对比,在五度差以上,为明度强对比。(图)(四)、小结:明度对比的定义及其具体的三种对比关系。明度对比如何与其他对比形式共存,并展现出不同的特色。(五)、课后思考与练习:、明度对比练习选择明度强、中、弱等各种对比进行构成练习.(六)、课后反思:明度
24、对比在效果图中的运用.第四讲 纯度对比一、本次课主要内容: 对上堂课的一些问题进行复习 新课导入(提问) 新课内容 小 结 课后思考与练习二、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如下:(一)、对上堂课的一些问题进行复习:明度对比的定义及其具体的三种对比关系。明度对比如何与其他对比形式共存,并展现出不同的特色。(二)、 新课导入(提问)纯度对比和明度对比从字面上看有什么不同?如何产生纯度对比?(三)、 新课内容:纯度对比是指较鲜艳的色与含有各种比例的黑、白、灰的色彩,即模糊的浊色的对比。在孟氏色立体中,纵向与中心轴平行的同一行色,表示着不同明度同纯度系列;横向的与中心轴垂直的同一行色,表示着相同明度不同纯度系列。
25、色立体最表层的色是纯色,从表面层向内渐转灰直至无彩色系。目前我们现有染料、颜料和印刷油墨等色料纯度是很低的,因此纯度对比的范围实际上缩小了。可以用四种办法降低色彩纯度:(1)加白:纯色混合白色可以降低其纯度,提高明度,同时色性偏冷。曙红+白=紫青味的粉红;黄+白=冷色浅黄。各色混合白色以后会产生色相偏差。(2)加黑:纯色混合黑色,降低了纯度,又降低了明度。各色加黑色后,会失去原来的光亮感,而变得沉着、幽暗。(3)加灰:纯色加入灰色,会使色味变得浑浊;相同明度的纯色与灰色相混,可以得到相同明度而不同纯度的含灰色,具有柔和、软弱的特点。(4)加互补色:加互补色等于加深灰色(相当于5号灰),因为三原
26、色相混合得深灰色,而一种色如果加它的补色,其补色正是其他两种原色相混所得的间色,所以也就等于三原色相加。如果不是原色,在色轮上看,任何一种色具有两个对比色,而它的补色正是这两个对比色的间色,也就等于三个对比色相加,也就等于深灰色。所以,加补色也就等于加深灰,再加适量的白色可得出微妙的灰色。 我们可将一个纯色与同亮度无彩色灰等比例混合,建立一个9级纯度色标并据此划分三个纯度基调。(但在孟氏色立体中不一定是9级,如红色14级,青绿6级)(图)图低纯度基调,易产生脏灰、含混、无力等弊病;中纯度基调具有温和、柔软、沉静的特点;高纯度基调具有强烈、鲜明、色相感强的特点。纯色相组成的基调为全纯度基调,是极
27、强烈的配色;如果是对比色相的全纯度基调,则易产生眩目、杂乱和生硬的弊病。纯度对比强弱决定于纯度差,如:纯度弱对比是纯度相差比较小,大约在3级以内;纯度中对比是纯度差间隔在46级的对比;纯度强对比是纯度差最大的对比,如高纯度色与接近无彩色系的对比,是大于6级的对比。色彩的模糊与生动的纯色对比,也就是用灰色去对比纯色,使纯色更加生动,但要注意色阶。为了加强色彩的感染力,不一定依赖色相对比,有时一堆鲜艳的纯色堆在一起倒显得吵闹杂乱,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削弱,只有跳跃、喧闹的效果,而无突出某一主色的效果。若想突出某一主色,自然要用降低辅色的纯度去衬托主色,这样主次分明,主题突出。(图)(四)、小结:纯度
28、对比的定义及降低色彩纯度的四种办法。各种纯度对比的的特点。纯度对比如何与其他对比形式共存,并展现出不同的特色。(五)、课后思考与练习、纯度对比练习选择纯度强、中、弱等各种对比进行构成练习。(六)、课后反思:纯度对比适合用在室内设计中的哪些场合?第五讲 冷暖对比一、本次课主要内容: 对上堂课的一些问题进行复习 新课导入(提问) 新课内容 小 结 课后思考与练习二、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如下:(一)、对上堂课的一些问题进行复习:纯度对比的定义及降低色彩纯度的四种办法。各种纯度对比的的特点。纯度对比如何与其他对比形式共存,并展现出不同的特色。(二)、 新课导入(提问)冷暖各色各自会使任产生哪些感觉?冷色
29、与暖色出现在同一视觉平面会有什么效果?(三)、 新课内容:一、利用冷暖差别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二、色彩冷暖规划图:在色相环上把红、橙、黄称为暖色,把橙色称为暖极;把绿、青、蓝划为冷色,把天蓝色称为冷极。三、色彩冷暖的强、中、弱对比:(1) 冷暖极强对比:暖极和冷极色的对比(即橙、蓝色)(2) 冷暖的强对比:暖极与冷色,冷极与暖色的对比。(3) 冷暖的中对比:暖色与中性微冷色,冷色与中性微暖色的对比。(4) 冷暖的弱对比:暖色与暖极色,冷色与冷极色的对比。四、冷、暖色在运用上的心理感觉:(1)在温度上:冷暖本来是人们的皮肤对外界温度高低的感觉。太阳、炉火、火炬、烧红的铁块等本身温度很高,
30、他们反射出的红橙色光有导热的功能。大海、蓝天、远山、雪地等环境,是反射蓝色光最多的地方,所以这些地方总是冷的。因此在条件反射下,一看见红橙色光都会感到是热的,一看到蓝色,心里会产生冷的感觉。所以,夏天,我们关掉室内的白炽灯光,打开日光灯,就会有一种凉爽的感觉。在冷食或冷饮的包装上使用冷色,视觉上会引起对食物冰凉的感觉。冬天,把卧室的窗帘换成暖色,就会增加室内的暖和感。当人们走进卫生间,看到蓝色标志的水龙头自然就想到是凉水管,如果是红橙色标志,即想到的是热水管。 日本色彩学家大智浩曾举了个例子:将一个工作场地涂成灰青色,另一个工作场地涂成红橙色。这两个工作场地的客观温度条件是相同的,工人的劳动强
31、度也一样,但色彩影响人的心理与生理。在灰青色工作场的人于华氏59时感到冷,但在红橙色工作场地的人在温度从59降到52时仍感觉不到冷。这就证明了色彩的温度感对人的影响力。原因是蓝色能降低血压,血流变缓即有冷的感觉。相反,红橙色引起血压增高,血液循环加快,即有暖感。(2)在重量感、湿度感上: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干燥,冷色湿润。 冬天,为了使雪化得快些,可以在雪上撒些黑灰,撒过黑灰的雪化得快,未撒过灰的雪化得慢。夏天,刚铺好的沥青路面,阳光照射,不易凝固,所以人们往往在上面洒些白土,白土反光率高,沥青路面很快即可凝固。这都是深色吸光和浅色反光的作用。所以,在无彩色系中,把白色称为冷极,把黑色称为
32、暖极。(3)在空间感上:暖色有前近和扩张感,冷色有后退和收缩感。一般说来,在狭窄的空间,若想使它变得宽敞,应该使用明朗的冷调。(4)色彩的冷暖受明度、纯度的影响:在无彩色系中,把白色称为冷极,把黑色称为暖极。暖色加白变冷;冷色加白变暖。另一方面,纯度越高,冷暖感越强;纯度降低,冷暖感也随之降低。在夏天,人们习惯穿白色或浅色服装,原因之一是白色、浅色反光率高,所以有凉爽感。冬天人们习惯穿黑色及深色服装,原因是黑色、深色反光率低,吸光率高,故有暖和感觉。(四)、小结冷暖对比的概念,色彩冷暖规划图.色彩冷暖的强、中、弱对比及冷、暖色在运用上的心理感觉。冷暖对比中的冷暖各色面积的不同搭配会对整体效果产
33、生哪些影响?(五)、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目:用不同的冷色、暖色来表现春、夏、秋、冬。尺寸:20 x 20cm 颜色不限。(六)、课后反思:同一空间中该如何运用冷暖对比同时又要保持整体色调统一.第六讲 色彩调和的原理一、本次课主要内容: 对上堂课的一些问题进行复习 新课导入(提问) 新课内容: 小 结 课后思考与练习二、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如下:(一)、对上堂课的一些问题进行复习:冷暖对比的概念,色彩冷暖规划图.色彩冷暖的强、中、弱对比及冷、暖色在运用上的心理感觉。冷暖对比中的冷暖各色面积的不同搭配会对整体效果产生哪些影响?(二)、 新课导入(提问):什么叫类似调和?什么叫对比调和?(三)、 新课内
34、容:(一) 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类似调和对比调和。1、 类似调和类似调和强调色彩的要素中的一致性关系,追求色彩关系的统一,类似调和包括同一调和与近似和两种形式。(1) 同一调和在色相、明度、纯度中有某种要素完全相同,变化其它的要素,被称为同一调和;当三要素中有一种要素相同时,称为单性同一调和,有两种要素相同时称为双性统一调和。A、单性同一调和包括:同一明度调和(变化色相与纯度 );同一色相调和(变化明度与纯度)同一纯度调和(变化明度与色相)B、双性同一调和包括:同色相又同纯度调和(变化明度)同色相又同明度调和(变化纯度)同明度又同纯度调和(变化色相)虽然,双
35、性同一调和比单性同一调和更具有一致性,因此同一感极强,特别是在同色相又同明度的双性同一调和关系中,色彩近乎令人感到单调,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大纯度对比的等级,才能使它具有调和感。()近似调和在色相、明度、纯度三种要素中,有某种要素近似,变化其它的要素,被称为近似调和,由于统一的要素由同一变化为近似,因为近似调和比同一调和的色彩关系有更多的变化因素。如:近似色相调和(主要变化明度、纯度);近似明度调和(主要变化明度、纯度): 近似纯度调和(主要变化明度、色相);近似明度、色相调和(主要变化纯度);近似色度、纯度调和(主要变化明度)近似明度、纯度调和(主要变化色相)无论同一调和还是类似调和,都是追
36、求同一的变化,因此一定要依据这个原则来处理好二种对立统一的要素组合关系2对比调和对比调和是以强调变化而组合的和谐的色彩。在对比调和中,明度、色相、纯度三种要素可能都处于对比状态,因此色彩更富于活泼、生动、鲜明的效果。这样的色彩关系要达到某种既变化又统一和谐美,主要不是依赖要素的一致,而要靠某种组合秩序来实现。我们称为秩序调和。下面介绍几种秩序调和的形式。a、在对比强烈的两色中,置入相应的色彩的等差,等比的渐变系列,以此结构来使对比变得柔和,形成色彩调和的效果。b、通过面积的变化统一色彩。c、在对比各色中混入同一色,使各色具有和谐感。d、在对比各色的面积中,相互置放少面积的对比色,如在红绿对比中
37、,红面积加上小面积的绿色,绿面积中加上小面积的红色;或者在对比各色面积中都加入同一种小面积的它色,也可以增加调和感。e、在色环上确定某种变化的位置,这些位置以某种几何形出现,它们包括:三角形调和。又可称为补色单开叉关系,属于三色调和。根据开叉的宽窄,可以在色环上寻找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三种位置的三色对比。四角形调和。通过色环上正方形及长方形的位置,可寻找到四色对比的调和。可称为补色双开叉的色彩关系。五角形及六角形调和。色环上的五角形及六角形的位置,呈多色调和关系。随着角数的增加,色彩对比越加丰富变化。为了使之统一和谐,应注意利用各种秩序的形式。(四)、小结: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大
38、体可分为两个方面:类似调和对比调和. 如何在同一视觉平面上同时使用类似调和及对比调和并保持和谐与统一。(五)、课后思考与练习、题目:色彩调和练习。用类似调和或对比调和中选择一种秩序,完成一幅色彩调和的构图。 尺寸:20 x 20cm 颜色不限(六)、课后反思:各种色彩调和所产生的效果有什么不同?该如何运用各自的特点?第七讲 色彩混合一、本次课主要内容: 对上堂课的一些问题进行复习 新课导入(提问) 新课内容: 小 结 课后思考与练习二、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如下:(一)、对上堂课的一些问题进行复习: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类似调和对比调和. 如何在同一视觉平面上同时使用类似调和及对比
39、调和并保持和谐与统一。(二)、 新课导入(提问)色彩为什么要进行混合?有什么作用?(三)、 新课内容:由两种以上不同的色相混,会产生新的颜色,这两种现象经常发生,并在色彩的实践中发生很重要的作用。色彩可以在视觉外混合,而后进入视觉,这样的混合形式包括两种形式:加法混合与减法混合,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一)加法混合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混合色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各色光的亮度之总和,因此称为加法混合。色光混合中,三原色光是朱红、翠绿、蓝紫,这三个色光都不能用其它的色光相混合而产生。朱红色与翠绿相混得黄色光翠绿色光与蓝紫色光相混得蓝色
40、光 蓝紫色光与朱红色光相混得紫红色光黄色光、蓝色光、紫色光为间色光当三原色光按照一定量的比例相混时,所得的光是无彩色的白色光或灰色光。有彩色光可以被无彩色光冲淡并变亮,例如红光与白光相遇,所得的光是更加明亮的淡粉红色光。如果只通过两种色光相混就能产生白色光,那么这两种色光就是互补关系,例如:朱红色光与蓝色光;翠绿色光与紫红色光;蓝紫色光与黄色光都是互补关系。色光中的各色相混,如果比例不同、亮度不同、纯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 (二)减法混合减法混合主要指的是色料的混合。白色光线通过有色滤光玻璃片后,一部分光线被反射而吸收其余的光线,这样就减少一部分辐射功率,最后通过的光是两次减光的结果,因
41、此这样的色彩混合称为减法混合。 把有色的透明材料重叠起来之后,透过的光都有减法混合的效果,例如:彩色赛璐璐薄膜、有色玻璃、印刷油墨等在白底色上的重叠,都会比原有的色变暗。颜料的混合都属于色彩的减法混合,在颜料中,都有带色的颗粒,这些颗粒物质的表面在遇到白光的照射后,都会反射光谱一部分色光而吸收掉其余部分的色光,当两种颜料相混时,这两种颜色的颗粒都相当于微小的滤色器。我们可以用蓝色颜料和黄色颜料混合为例,在蓝色颜料中的颗粒主要反射蓝色光,同时它也反射邻近的绿色光,而把其余的光谱色光吸收掉。在黄色颜料中的颗粒主要反射黄色光同时也反射邻近的绿色光而把其余的光谱色光吸收掉,这两颗粒混合在一起时,他们都
42、反射绿色波长,而吸收了所有其他波长的波,因此两种颜料的混合产生的色彩减法混合效果。 一般来说,透明性强的染料混合后具有明显的减光作用。有些印刷油墨或美术颜料,如水彩和丙烯,因透明性强,相混的色也明显地降低光亮度,而有些涂料及颜料含有较多有色的粉状物质,透明度低,减色效果就不明确。如广告色,油画色,若用黄与紫调和混出的色比黄色重,但比紫色亮。 减法混合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的三原色的补色,即翠绿的补色红、蓝紫的补色黄,朱红的补色蓝,原色红为既不带紫味也不带橙味的品红,原色黄既不带绿味也不带橙味的淡黄,原色蓝既不带绿味也不带紫味的天蓝色。这三种原色是不能用其它的颜料混合出来的颜色。用两种颜色相混产生的
43、颜色为间色:红色与蓝色相混产生紫色黄色与红色相混产生橙色黄色与蓝色相混产生绿色如果两种颜色能产生灰色或黑色,这两种色就是互补色。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相混,所得的色可以是黑色或黑灰色,被三原色光照亮部分产生加法混合,由于圆盘的遮挡,投影部分产生减法混合。 在减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有所下降。在彩色印刷中,将三种不同颜色的油墨相叠地印在白纸上,由于油墨有透明度,因此大部分光能透过,只有少量的光,被直接反射出来,入射光穿过这些油墨层,经白纸反射后,在图中又一次穿过彩色油墨层,这时会产生富有层次感和透明度的色彩效果,相叠的部分是减法的混色的过程,我们还可以在水彩画或丙烯画中看到同样特
44、征的色彩效果。(三)空间混合空间混合是指各种颜色的反射光快速地先后刺激或同时刺激人眼。我们说的先后,是指光在人眼中留下的印象在视觉中混合,或同时或几乎同时将信息传入人的大脑皮层,因此人们的感觉是混合型的。其试验,可取一圆盘,一半红、一半绿,当高速旋转后,可以看到盘中色是金黄(图17)。若一半红、一半蓝,当盘高速旋转后,可得蓝紫,彩色电视就是这个原理,实际上荧屏上有许多比例不同的红、绿、蓝紫小色点,但因为过于细小,人眼不易分辨,待传到人的眼中时,印象已在空中混合了,故称空间混合。点彩派也是利用这种原理,电子分色套色印刷也是这个原理。空间混合,也可称并列混合、色彩的并置,其明度是被混合色的平均明度
45、,因此也称为中间混合、中性混合。色彩的空间混合有下列规律:1凡互补色关系的色彩按一定比例的空间混合,可得到无彩色系的灰和有彩色系的灰。如:红与青绿的混合可得到灰、红灰、绿灰;2非补色关系的色彩空间混合时,产生二色的中间色。如:红与青混合,可得到红紫、紫、青紫;3有彩色系色与无彩色系色混合时,也产生二色的中间色,如:红与白混合时,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浅红。红与灰的混合,得到不同程度的红灰;4色彩在空间混合时所得到的新色,其明度相当于所混合色的中间明度; 5色彩并置产生空间混合是有条件的。a、混合之色应是细点或细线,同时要求密集状,点与线愈密,混合的效果愈明显。色点的大小,必须在一定的视觉距离之外,才能产生混合。一般为1000倍以外,否则很难达到混合效果。(参见彩图2434)空间混合有三大特点:(1)近看色彩丰富,远看色调统一。在不同视觉距离中,可以看到不同的色彩效果;(2)色彩有颤动感、闪烁感,适于表现光感,印象派画家贯用这种手法;(3)如果变化各种色彩的比例,少套色可以得到多套色的效果,电子分色印刷就是利用这种原理。从以上理论可以看出,所谓减色混合,实际也是空间混合的一种形式,因为色料是由许多细小色微粒组成,只不过分子染料较颗粒颜料更细微些罢了。无论是染料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它们也都是由不同色料混合的颜色,只不过我们肉眼分辨不出,但在放大镜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60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