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通信经济学复习资料.doc
《[经济学]通信经济学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通信经济学复习资料.doc(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 通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通信经济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通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意义一、通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通信经济学的产生 电信经济学原理,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斯蒂芬李特查尔德 中国邮电经济,苏联,波德格罗捷斯基 邮电经济学,苏联,吉洪诺娃2、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通信经济理论诸幼侬,李国梁. 邮电通信经济学.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高斌. 通信经济学.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1999吴洪,黄秀清通信经济学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高斌. 通信经济学.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吴洪,黄秀清,苑春荟通信经济学(第2版)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
2、高斌. 通信经济学.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3、通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 研究对象:通信部门的经济运行规律,即通信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联系和发展趋势。 通信经济学研究问题的对象范围是整个通信部门,是狭义的通信业,但不是某一具体的通信专业和通信企业通信业范围的界定 广义的通信业 全社会所有的进行着通信工作的部门(企事业单位)。 狭义的通信业 专门从事通信工作,为全社会提供信息传递服务并从中获得收益的部门。 信息产业范围的界定 马克卢普1962年出版“美国知识生产和分布” ,第一次提出“知识产业和信息服务”概念。 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波拉特出版“信息经济:定义与测量”第
3、一次系统阐述关于信息产业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整体框架。第一次提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概念。 狭义的信息产业包括:一是信息技术和设备制造业,二是信息服务业。 按照2003国家统计局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文件(国统字200314号),信息产业包含的主要内容有四大部分:即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软件业、通信和信息传播业以及信息内容服务业。(1)信息源信息的创造(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社会言论、写作和文艺节目制作)、信息产品的生产和复制、信息处理(计算、系统化)。(2)信息服务建立各类数据库,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信息。(3)咨询业根据客户要求代客户手机信息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和方案(政治、经济、法律、其
4、他)。(4)信息中介信托业、经纪人产业及各种代理人产业。(5)互联网内容提供。(6)信息传递通信,一般为点对点(有时为一点对多点)、交互反馈方式。(7)信息传播宣传、教育、文艺、出版发行、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广告等。信息传播一般为一点对多点或点对面的形式(多数为单向无反馈)。(8)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处理设备(计算机)、通信设备、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9)软件研制与系统集成业。通信业变革历史 邮电部成立 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成立 联通成立 1994年,当时的电子部联合铁道部、电力部以及广电部成立了中国联通,但主要还是经营寻呼业务 邮电分营 邮电部于1997年1月年作出了在全国
5、实施邮电分营的重大决策。在重庆和海南进行邮电分营试点的基础上,1998年在全国全面推行 信息产业部成立 1998年3月,在原电子部和邮电部基础上组建了信息产业部 中国移动成立 1999年2月14日,国务院批准中国电信改革方案。根据该方案的要求,信息产业部决定组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00年4月20日正式成立 中国电信南北拆分 2001年11月,国务院批准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对固定电信企业进行重组整合,2002年5月16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挂牌成立 2008的重组 2008年5月23日,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
6、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2009年中国电信业3G元年移动通信发展1G-2G-3G二、通信经济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1、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2、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3、与产业经济学的关系4、和信息经济学的关系 两门学科的研究都与“信息”范畴有关 信息的定义:信源(信息发出者)向信宿(信息接受者)所发出的能够消除信宿在认识上的不确定性的东西,是使信宿对事物的认识由未知到已知转变的必要条件 信息经济学是研究市场信息如何帮助经济决策主体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的这样一门新兴学科 两者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信息经济学站在信息应用者的角度研究经济主体信息获得的低成本和信息
7、对资源配置和决策支持的高效率;通信经济学站在信息传递部门的角度,研究如何以经济高效的手段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5、和通信企业管理学及各通信专业课程的关系 宏观与微观或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专业基础课6、和通信技术类学科的关系三、通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意义1、研究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方法 动态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和数量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方法2、研究、学习通信经济学的意义 为国家管理通信经济提供理论基础 为通信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指导思想 为通信经济类、管理类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指运用统计方法、数学模型甚至几何图形对制度作出定量分析。 规范分析是指运用经济学的基本规范对
8、制度作定性分析,这种分析富有哲理,理论性较强. 第二章 通信业的地位和职能第一节 通信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通信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第三节 通信经济的职能第一节 通信的产生与发展一、什么是邮电通信1、构成条件 要有发信人和收信人 传递的是信息 信息传递要符合一定的时限要求 信息传递过程由邮电通信部门直接或间接组织并促使其完成2、邮政通信与电信通信的区别与联系区别: 传递的对象物不同 邮政:实物载体,是有形的。 电信:非实物载体,是无形的。 信息传递方式不同 邮政:主要借助于运输工具,使对象物完成从发方到收方空间位置的转换。应用邮政通信,对方受到的是信息或实物的原件 电信:传输手段是线路(有线和无
9、线) 信息传递过程:用户提交的原始信息的处理、传输、复制和还原 应用电信通信,对方收到的是信息的复制品 生产节奏快慢有别 生产要素密集的程度不同 邮政:劳动密集型产业 电信: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各有优势 电信:速度;即时交互性 邮政:安全保密;实物全息联系: 相互替代 相互补充和促进二、通信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p53)1、古代通信(BC13BC11) “烽可遥见,鼓可遥闻”,原始的光声通信2、邮驿通信(BC221AC1844) 有组织的通信3、现代邮电通信(AC18441940)4、信息社会通信(1940)通信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我国邮政通信的历史沿革古代邮驿近代邮政现代邮政(公元前140
10、0-公元1913)(1913-1954)(1953开始)v 古代邮驿:“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邸报,飞钱,海青站,急递铺,大清邮政(1896),中华邮政(1912)v 古代民间通信:民信局,乔批局,麻乡约v 近代中国邮政:客邮,海关兼办邮政v 共产党领导下的“赤色邮政”:v 建国以来人民邮政事业的发展:86年法2月邮政法,90、96、99三次调整邮政资费,98年邮电分营我国电信事业的发展沿革v 1949年以前: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的通信v 1949-1978年:落后美国50年的中国电信v 1979-1985年:国民经济最薄弱环节v 1986年至今:建成世界最大的通信网络由光缆及SDH传输设
11、备、程控交换机、多媒体网组成的完整、统一、先进的国家公用通信网。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和有线电视用户总量世界第一,互联网用户总量世界第一。电话普及率: 1949:007 1978:038 2003:41 2003年12月底总量达5.3亿,2004年6月底突破6亿 固话世界位次:1990年第十五位;1997年第二位;02年第一位 移动电话:03年12月底2.69亿;01年第一位 互联网:08年第一位信息社会通信(1940) 以信息技术革命作推动,以电子计算机在通信领域的广泛应用作为标志 信息技术革命的结果:3A(FA、OA、HA)和3C(Computer 、Control 、Communicatio
12、n);为信息社会通信提供物质技术基础 信息技术革命给信息社会通信带来的深刻影响(p60) 带来通信技术的创新 带来通信业务的创新 带来通信制度的创新通信技术的创新 、车轮、蒸气机,火车内燃机、发电机1831;、电报机1835;、电话机1876;、无线电1894马可尼;、电视机;、卫星1957;、移动电话1973;、微型计算机1981;光纤、数据通信、移动通信为通信个人化创造条件。IP电话使传统的电话受到威胁。移动高速数据、多媒体。随着GSM向3G的演进,移动通信市场已经进入了由彩屏、图像、MMS(多媒体信息服务)和Java推动的具有先进功能和服务的新纪元。网络的根本性变化邮政通信技术创新 邮政
13、营业窗口电子化 内部作业自动化 搬运装卸机械化 邮政运输智能化 邮政综合通信网建设:包括邮政电子化信息处理系统(接收、处理、传递用户的电子信息)和与邮政常规投递网相连接外部系统(将电子信息转化为常规邮件或者将常规邮件转化为电子信息)。技术进步的难题 信息技术进步太快,超过需求 一种新技术产生之后,不采用就会落后,采用则可能无法收回投资 2G到3G是否需要过渡阶段的争论(GSM与CDMA;CDMA1X与GPRS) 当前3G究竟有没有实用价值,在运动中看图像是危险的。 4G和WiMAX等技术对3G生命周期的压缩!通信业务的创新电信业务创新 由C2C到B2C 传统通信是C2C,即消费者到消费者 数据
14、业务是B2C,B不仅指电信运营商,还包括增值应用业务提供商(互联网内容提供商) 由P2P到M2M P2P即人到人 M2M即机器到机器各种业务的互相替代 广播电视曾经有替代报刊杂志的趋势,最近,互联网又有替代报刊杂志的趋势,报刊杂志通过努力重新定位找到出路 电视曾经有替代广播的趋势,广播的重新定位和新的增长点 通信业的趋势:电信替代邮政;移动替代固定;数据替代话音。 80年代后期,中国掀起修筑高速公路的浪潮,人们认为铁路将像美国一样过时了。但是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铁路重新崛起。制度创新1、 三网融合2、 通信业市场对内开放3、 通信业市场对外开放(加入WTO)4、 邮政通信与其它产业的联合发展
15、各种代办业务电子商务B2C邮政通信企业负责承担配送任务。5、虚拟运营商的出现6、各种类型的信息供应商 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相互渗透和交叉。 非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向人类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逐渐交汇在一起,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逐渐趋向统一。 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小结)从邮电通信产生、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看出: 通
16、信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水平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 随着通信产生、发展阶段的演变,通信对社会发展影响和作用的侧重点在变化: 与此同时,伴随着这种演变,从事通信的组织机构和部门,其在社会分工系列中的地位也在悄悄发生变化:三、影响通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p67) 影响通信发展的需求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产业结构 (三次产业各自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3对外关系4经济体制5人口城市化程度、人口集中程度和人口流动性6人均受教育程度7收入分配结构(差距适度;过大;过于平均)8其他因素GDP与电信业务量(2003年)GDP与电信用户(2003年) 影响通信发展的供给因素 人力资源、资
17、金、科学技术通信发展的动力第二节 通信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p13) 一、通信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农业社会:气候和土壤 工业社会:矿产资源 工业社会后期:交通条件 信息社会:信息和通信二、通信是国民经济和现代社会生活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社会上所有的为商品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基本服务的那部分结构或成分,是国民经济中工农业生产等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物质条件,是运输通信系统、动力系统、给水、排水系统以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的总称。1、通信是社会生产的一般条件2、通信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支撑系统三、通信部门是社会先行发展的经济部门之一美国等国家工业与电话发展比较(19491975) 美国等
18、国家GNP、工业、建筑业、邮政业及电信业增长率比较(%)(19501975) 我国邮电业务总量与GNP增长率比较(%)(19911995)四、通信业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规模和速度直接影响经济增长和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1信息产业是信息经济的主导性产业 物质型经济:社会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产品的主导成分是物质产品 信息型经济:社会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产品的主导成分是信息产品 信息经济的主导产业是信息产业(主导性产业的含义)(p44)2、邮电通信业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产业包括的具体行业和部门:九大重要分支(p9) 通信业与上下游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产业关联(p45)
19、前向关联:指某一产业的产品被其他产业利用而形成的产业关联(该产业作为上游产业为下游产业提供生产资料或中间产品) 后向关联:指某一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其他产业的产品所引起的产业关联(该产业作为下游产业为向它提供生产资料或中间产品的上游产业创造需求)通信业的产业关联(p46)案例一 日本NTT DoCoMo数据业务收入分配 NTT DoCoMo启动3G之后,其合作伙伴由7000家增加到70000家,在所提供的数据应用服务收入中, NTT DoCoMo一般只从中提取10的收入分成(通信费用另算)。宏观经济效益远远大于电信企业的微观经济效益。案例二 短信业务 中国移动 2002年短信业务大发展,
20、带动400家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的发展,直接导致新浪、网易和搜狐等网络公司扭亏为盈,在美国股市大幅升值。同时,中国移动的收入增加数十亿元,实现多赢。 新浪、网易和搜狐2003年股票价格由1.06美元、1.5美元、0.9美元上升到37美元、41美元、70美元。信息产业各行业之间的产业关联 2002中国电信业投资大幅度下降导致通信设备制造业效益随之滑坡 2003年手机国产化率50(世界总销量5.3亿中国手机产量1.51亿,世界第一)。加上其它产业,2003年国内消耗芯片500多亿块,国内生产124亿块,占20,进口400亿块,价值340亿美元。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销售。 大唐电信
21、的3G标准(TD-SCDMA)也需要电信通信业的支持,支持中国大唐标准既是支持了民族工业也是支持民族电信通信业3包括邮电通信业在内的信息产业是推动经济增长和提供就业机会的源泉4通信业在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的基本内涵 信息化: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发掘信息资源的潜力,形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主导地位的信息产业,推动经济和社会优质发展的过程。 信息作为超越传统资源概念的一种新的资源,在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产业高速发展,信息服务业高度发达与完善 信息化包括的两大主要内容 国民经济信息化:国民经济由以有形物质和能量为主要基
22、础的经济向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基础的经济转化的过程。 社会生活信息化 :人在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建立起各种各样的信息网络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生活质量的过程。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方法(p26) 信息化指数IDC信息社会指标体系美国IDC公司公布各国信息社会指数(ISI)(2002)瑞典连续三年拔得头筹 列举了55个国家地区依次为:瑞典、挪威、瑞士、美国、丹麦、荷兰、英国、芬兰、澳大利亚、台湾。日本为第12位,香港为第11位。中国信息社会指数名列第52位,排在埃及之后。中国以下的国家是: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 瑞典手机普及率世界第一,达74%;宽带接入月收费最低,宽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学 通信 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60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