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流派和经济学史的题目汇总.doc
《[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流派和经济学史的题目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流派和经济学史的题目汇总.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方经济学流派和经济学史概念题1卡塞尔购买力平价说。答:购买力平价说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汇率决定理论,其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6世纪,对之进行系统的阐述是由瑞典学者卡塞尔于1922年完成的。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说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其基本含义是: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它在该国国内具有对一般商品的购买力。同样,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也是因为它在本国具有购买力。因此,对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的评价主要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比较。卡塞尔购买力平价可以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说和相对购买力平价说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说认为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
2、买力之比,其公式是。相对购买力平价学说则将汇率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归因于两个国家在这段时期中的物价水平或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其一般形式是,它意味着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胀率的差异决定的,2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以及真实票据说。答:斯密认为,当个人盘算自己的利益,努力使自己的产品具有更高的价值时,他就不自觉地实现了社会利益,就像他受到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这就是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而实现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的机制,正是自由竞争。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市场上的每个厂商都力图用他的资本,生产最大的产量;每个消费者都力图用他的收入,达到最大的满足。他可能并不企图增
3、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增进的公共利益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和安乐。他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尽管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直接追求的。他在追逐自身利益的同时,也经常促进了社会的利益,且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还大。生产者在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时,需要首先考虑社会的需要,满足公共的利益,这是不需要有人督促的。亚当斯密在形成他的“看不见的手”经济理论之时,也不得不面对这一问题:“看不见的手”,在多元准备体系下,是否能够引导发银行之间自由竞争的过程呢?斯密觉得,只要银行严格依照他所说的“真实票据论”行事,多元准备体系就能有效运转,中央银行制度就无需存在。斯密
4、的银行业“真实票据理论”的定义是:银行应主要投资于短期商业票据(体现着实际生产的票据),并且,这一做法将使贸易能制约信用的供给,而不会引起通货的膨胀或是紧缩。斯密认为,为了银行自身的利益和安全,银行不能去贴现真实票据以外的票据。因此,真实票据论的效果在于:把银行的盈利资产限制为真实票据将使银行的负债量自动地被限制在尽人意的水平上;它将使负债的数量依“业务的需要”变动。根据真实票据理论,银行超量发行的纸币将被返还到发行的银行,这就是回流定理,过度发行会造成挤兑银行的危险。 简答题3一些经济学家对拉弗曲线的主要批评观点有哪些?答:“拉弗曲线”产生后,遭到了凯恩斯主义者和其他一些经济学家的纷纷批评。
5、主要批评观点如下:(1)怀疑“拉弗曲线”的形状。经济效应和会计效应的确切内容究竟有哪些?它们之间究竟如何互相影响?拉弗并未详细论证。有的经济学家根据美国历年统计资料考察税率和政府收入之间的关系,以曲线形态表示,却与“拉弗曲线”根本相悖,是一种无规则状态。因此,“拉弗曲线”的形状,实际上并不确切。 (2)减税主张是建筑在“美国处于禁区内”这一前提之上的,但供应学派和拉弗本人都没有证明这一点。根据“拉弗曲线”,假如美国不是处于禁区内,就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3)减税并不能刺激工作。当税率降低时人们的收入的确会提高,可是收入提高,人们可能不想增加工作,因为很多人认为只要有相当的收入就可以了。其原因在
6、于人的时间、精力均有限,不断增加工作,会使工作的机会成本很高,如失去休息、娱乐、接受文化、教育等机会。只有少数人例外,如刚参加工作的人或收入较低的人等,因为要养家糊口,对减税比较敏感。有些经济学家根据历史统计资料,证明税收的变动在总体上并不影响工作量。 (4)减税也不会刺激储蓄。人们的储蓄往往有预定目标,例如供子女上大学,或用于自己退休以后,补贴生活所用等。因此与税率的变动并无多大关系。(5)拉弗把整个宏观经济问题仅用一条曲线表示,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实际上,税收制度和经济活动是非常广泛、非常复杂的,其中存在着许多因素,例如经济所处的周期状态,财政赤字情况,负债情况,就业问题,利率和货币政策如
7、何等。而供应学派却只从供给方面片面地考虑减税的结果,这是把问题简单化了。相关重要概念回顾:拉弗曲线:指反映税收与税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供给学派主要代表之一的拉弗提出。拉弗认为,在增加生产的各种刺激中,最主要的是税收。税收的多少与税率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它可以用直角坐标曲线表示,即拉弗曲线。如图11.1所示。图中的横轴代表税收收入,纵轴代表税率。图11.1 拉弗曲线O点税率为0%,税收收入为零;B点税率为100%,税收收入也为零;在此税率区间,税收变化量呈OAB形,即为拉弗曲线。图中的阴影为课税“禁区”。“拉弗曲线”的中心意思是,税率存在一个最佳点,高于和低于最佳点都会减少税收收入。更应引起
8、注意的是,税率过高将会扼杀税源的正常增长,因而更应尽量避免。由于拉弗曲线是在1974年12月的一次午餐会上,拉弗向福特政府的助手切尼讲述其减税理论时在餐桌上画出来的,所以又称之为“餐桌曲线”。分析论述题4。简述供给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分歧。 答:供给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供给与需求哪个更重要?凯恩斯主义认为,有效需求不足,阻碍了生产,是需求决定供给;供给学派认为,“滞胀”在于供给不足,是过分刺激需求的结果,供给决定需求。实际上,正如马克思主义所认为的,生产和消费,供给和需求,是相互影响的,没有生产和供给,就没有消费和需求;反过来,没有消费和需求,也不会有生产和供给,只是
9、要看在某一时期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哪里。 第二,储蓄是抑制还是保障经济增长?凯恩斯主义把储蓄当成总需求力量中的“漏出”,是对消费需求和收入增长的制约。供给学派则认为,没有高的储蓄率,就没有强劲的资本形成能力,也就没有较高的投资率和较快的经济增长。实际上,储蓄确实是资本积累的源泉,但也确实形成对消费的制约。储蓄率应当多高为宜,还要由各国和各人的经济实力决定。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年龄结构等都会对储蓄率产生影响。 第三,税收和税率的影响该怎样认识?凯恩斯主义主张累进所得税制,因为高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低,实行累进所得税,不仅可使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下降不至太多,又可从高收入者那里取得税收用作
10、转移支付提高低收入者的消费支出水平,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不仅如此,大量政府财政支出也需要高额累进所得税来支撑。供给学派则认为,税率的提高会抑制经济的内在活力,阻碍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显然,他们双方的看法都从某一方面反映了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实际上,边际税率的高低也应当有个正确的“度”,这个“度”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以及各个国家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都应当有所区别,应当是个动态的概念,服从各个国家在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四,转移支付和就业该怎样安排?凯恩斯主义主张应由国家担负起提供就业和转移支付的责任,这就需要扩张政府的功能。供给学派则反对这样做。显然,这是两个学派对市场和政
11、府的作用有不同认识的结果。从实际情况看。如果经济完全让市场决定,恐怕不少社会问题确实难以解决。拿就业来说,许多失业的劳动者,不是不想工作,而是找不到工作,并不是救济金促使他们不肯劳动,而是社会难以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出场,不提供必要的就业机会,不提供起码的生活费用,是不行的。当然,政府转移支付的水平应当适当,要把失业和贫困救济与增强就业意愿适当结合起来。第五,政府干预规章制度是多些好,还是少些好?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包括制定制约经济行为的规章制度;而供给学派反对国家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主张经济自由些,规章制度精简些,让企业手脚放开些。实际上,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自
12、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政府不干预经济是不可能的,必要的规章制度也绝不可少。否则,市场中的经济主体将缺乏统一的行为规范和行为规则,市场秩序势必混乱。当然,规章制度的制定也要有利于生产力发展,规章制度不在数量多少,而在于是否合理。5试评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政策含义。答:(1)通货膨胀与失业的非交替性 后凯恩斯学派的价格形成理论表明,在制造业中,由于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型的,厂商在成本之上进行加成定价,这个定价机制意味着是大公司而不是政府当局在操纵价格,而且在企业就业人数不变的条件下,任何成本的上升或加价比例的提高都会导致价格上涨。这也意味着价格的上涨与失业之间没有主流经济学所说的替代
13、关系。在逻辑上,价格上涨完全可以在就业率或失业率不变的情况下出现,因而,政府采用扩大失业降低通货膨胀的办法是无效的。按照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治理通货膨胀的办法不是采用宏观的紧缩政策,而是微观的反垄断政策和价格管制政策等。这个分析及其政策含义对于因垄断原因而导致价格上涨的经济来说,尤为重要。 (2)收入分配格局影响总需求和经济增长 后凯恩斯学派的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理论表明,总需求水平与收入分配有密切的联系。经济体系若要保证实现充分就业水平下的产出,就必须有相应的总需求水平特别是投资需求水平。而较高的投资水平在均衡的条件下要求有相应的储蓄水平,由于来自利润的储蓄倾向大于来自工资的储蓄倾向,在逻辑上
14、要求利润在总产出或总收入中的份额上升,因此,收入分配的格局要求适应需求水平和经济增长。按照这个逻辑,如果投资需求下降而消费需求上升,为保持较高的总需求水平和充分就业,就需要扩大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换句话说,收入分配要向非财产收入者倾斜。如果要素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不能实现所要求的分配格局,政府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收入再分配政策以适应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要求。这一分析的政策含义对经济增长过程中伴随着收入差距拉大的经济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3)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导致经济过热和经济危机 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理论表明,货币的供给并不像主流经济学所说的完全由中央银行或货币政策当局来控制。按照
15、他们的理论。货币供给产生的逻辑是,经济的发展和投资者的预期都会导致扩大融资的需要,而银行从赢利性的角度考虑(或在其他体制下的考虑),必然会扩大贷款,而贷款又会增加存款和增加准备金的需求,结果导致货币存量和货币基数的扩大,货币供给由此而内生地扩大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会导致更多的项目融资,由此导致经济过热。但是,融资的主观需要并不意味着融资具有客观的合理性,因为融资的项目事后可能证明并不是有利可图的,来自项目的现金流量不足以偿还融资的资金和利息,一旦还款的链条中断,经济过热就会最终演变为金融危机。这一分析的政策含义是,不能简单地实行所谓的“单一规则”,即将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与国民收入的增长率挂钩,
16、那只是一个事后的结果,重要的是在事前完善银行贷款对融资者的资质审查、银行自有资本金和准备金数额以及银行保险等制度规定。这个分析和结论已被拉美和东亚金融危机的经验所证实,在有些采取赶超战略的国家中,融资的冲动更多地来源于各级政府而不是企业,由于政府与银行之间的密切关系,货币供给的扩张和经济过热的形成更容易,从而也更容易导致经济泡沫和金融危机。 (4)经济结构的动态变化也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波动 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增长理论表明,经济体系能否保证持续、稳定和均衡的增长,不仅需要有保持稳定的总需求水平和相应的收入分配格局,而且还需要有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的调整。因为在增长过程中,技术和需求都会随着经济的增长
17、而发生变动,也可以说,经济增长的实质就是结构的变动,没有结构的变动也就没有经济的持续增长,这是由技术变动的特征和需求演变的规律决定的。由此,后凯恩斯学派推出结论:经济结构如果不能适应经济增长的要求也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波动。因此,在政策含义上,为了保持经济增长,政府不应仅仅简单地盯着总需求水平,而应更多地关注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结构的经济政策同影响总量的经济政策一样重要,而当结构问题制约经济增长时,结构性政策就变得更重要。这个分析基于经济增长过程的一般规律,因此,对发展中国家同样重要。而且,经验证明,在人均收入由较低向中等水平发展的经济中,结构的变动会更剧烈,因此,制定结构政策对保持这些国家经济持
18、续和稳定增长更重要。相关知识点回顾:后凯恩斯学派后凯恩斯派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是在与新古典综合派的争论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凯恩斯的通论问世后,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对通论中若干论点的理解和现实问题的看法发生分歧,形成两个对立的学派:新古典综合派和后凯恩斯学派。前者以美国剑桥的麻省理工学院为中心,后者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中心。因此,两派之争又称为“两个剑桥之争”。后凯恩斯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尼古拉卡尔多、皮罗斯拉法、卢伊季帕西内蒂等人。(1)后凯恩斯学派理论的基本特点后凯恩斯主义反对新古典的微观经济理论,坚持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力图使两种理论进一步分裂。后凯恩斯学派在批判新古典综
19、合派的同时,积极阐明自己的论点。该学派在理论上基本特点为:将凯恩斯的短期、比较静态分析拓展为长期、动态化分析;后凯恩斯主义反对新古典综合派恢复传统经济学均衡分析方法;强调收入分配理论;批判边际生产力分配论;强调货币会导致资本主义经济不稳定;重视规范分析的方法。(2)经济政策主张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是依据其收入分配理论提出的。他们主张:改进先行税收制度,实现收入均等化。通过政府的福利措施,缓解“富裕中的贫困”的现象。对投资进行全面的社会管制,克服经济盲目增长,把经济社会纳入凯恩斯所设想的“长期充分就业增长”的轨道。6试述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和经济政策主张。答: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
20、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韦尔等人。由于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都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但他们的理论又是以叛离“剑桥学派”(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为特征的,所以称为“新剑桥学派”;又因其中斯拉法、帕西内蒂等人原籍属意大利,也被称为“英国意大利学派”。(1)新剑桥学派的理论渊源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凯恩斯的通论一书。新剑桥学派师承了凯恩斯的“投资储蓄分析”,强调投资对就业量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作用。他们十分强调,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本要点是通论第二十四章中关于社会哲学的论述,即论述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均,以及推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走向没有
21、食利者阶层的文明生活新阶段。 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对新剑桥学派的理论也有很大的影响。卡莱茨基在1933年发表的“商业循环理论大纲”这篇著名论文中,提出了几乎与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相同的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理论,并把不完全竞争、垄断价格等因素的作用引进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强调投资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琼罗宾逊对此十分推崇,认为“卡莱茨基所作的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比他(指凯恩斯)更富于逻辑上的一贯性”,因此,“卡莱茨基的论述在某些方面是比凯恩斯的通论更为真正的通论。” 对新剑桥学派理论有重大影响的经济学家是斯法拉。斯拉法于1960年发表了他近30年的研究成果用商品生产商品。在这本小册子中,斯拉法以其精练
22、的文字,严谨的逻辑重新恢复了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为新剑桥学派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提供了基础,也为批判新古典综合派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提供了武器。新剑桥学派宣称要通过斯拉法的理论返回到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学传统,“重建政治经济学”。所以,该学派也往往被人称为“新李嘉图主义”。 (2)经济政策主张 在经济政策主张方面,新剑桥学派既反对新古典综合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药方,也反对货币主义者减少国家干预的主张。他们认为,新古典综合派提出的调节社会总需求和实行工资物价管制的经济政策主张已经为实际经济生活证明是无效的;它们不但没有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反而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环境的污染和收入分配的
23、进一步失调。对于货币主义者提出的减少政府的干预,听任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调节经济的主张,新剑桥学派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已经证明,市场机制是一个效率极差的调节工具,因此,货币主义者的观点实质上是一种倒退。 新剑桥学派通过对收入分配、经济增长和停滞膨胀等问题的研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病症”得出了他们自己的看法。新剑桥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症结在于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和收入分配的失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分配是在一部分人占有生产资料,另一部分人未占有生产资料这一历史形成的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中进行的,现存社会的分配制度是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原因,因此不能指望在现行制度下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作
24、用来改变不合理的分配格局。并且,在现行制度下,经济增长本身是在收入分配失调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经济增长丝毫不能改变这一分配格局,反而只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程度。根据上述对资本主义社会“病症”的诊断,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得出结论,要医治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必须改革资本主义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所以,新剑桥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的重点就是收入分配政策。 基于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并不能改变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新剑桥学派提出,必须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实施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才能改变现行的分配制度和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格局。他们的主要政策主张有以下几项:实行累进的税收制度来改变社会各阶层收入分配不均等的状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流派 题目 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60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