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888西方经济学2003A西方经济学专业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888西方经济学2003A西方经济学专业doc.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3年招收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A卷专业:西方经济学 考试科目:西方经济学方向:西方经济学专业各方向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2. 吉芬物品3. 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4. 边际产品价值(value of marginal product)5. 名义国民生产总值6. IS曲线(IS curve)7. 凯恩斯陷阱8. 经济增长二、简答和计算题(每题15分,共60分)1. 试述寡头市场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2. 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是什么?它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有何关系?3. 简述影响LM曲线斜率的因素。4. 假设一经济中有如下关系: (消费)
2、i=50 (投资) (政府购买支出) tr=62.5 (政府转移支付)(以上单位都是10亿美元)t=0.25 (边际税率)试求均衡国民收入y和预算盈余BS。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请作图并分析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请作图并分析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进一步说明正常物品需求曲线的特征。2. 试述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观点。答案部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3年招收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A卷专业:西方经济学 考试科目:西方经济学方向:西方经济学专业各方向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1
3、)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2)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这里的其他因素变动是指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和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的变动等。在图中,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2. 吉芬物品:指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动违反了需求规律,即价格越低购买的越少,价格提高反而购买的更多,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成正比关系的商品。由于该理论是由英国人罗伯特吉芬首先
4、提出来的,故得此名。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商品。吉芬商品的需求量之所以同价格变动成正比关系,是因为:这种商品(如土豆)价格上升,意味着穷人实际收入减少了,穷人不得不多消费这种商品(人越穷,吃土豆越多),少消费其他商品(人越穷,吃肉越少),所以尽管该种商品价格上升,对它的需求量反而上升;反之,这种商品价格降低,意味着穷人实际收入增多,穷人少消费这种商品(穷人实际收入多了,就少吃土豆),多消费其他商品(穷人实际收入多了,就多吃一些肉)。所以,尽管该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它的需求量反而下降。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的斜率为正,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属于需求曲线的例外情况。3. 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1)
5、企业的经济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简称企业的利润。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就是最大的经济利润。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2)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正常利润是隐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马歇尔认为,当没有刺激而使运用中的资本变更数目,这时产业中的盈利是“正常”的。企业家的收入如果高出正常利润,就会有更多的企业家进入这个行业;如果低于正常利润,就会使有的企业家退出这个行业,结果只能使企业家收入维持在正常利润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正常利润是指让一个企业继续留在原有产业继续经营所必需获取的最低收入。有时也会把其视为某厂商为从事某行业而
6、得到的风险报酬。(3)由于厂商的经济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所以,当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时,即当总成本等于总收益的时候,厂商仍获得全部的正常利润。4. 边际产品价值(value of marginal product):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在生产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一个单位的投入所增加的产品的价值,等于边际物质产品(MP)与价格(P)的乘积,即VMP=MPP。因为存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随着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多,其边际实物产量递减,从而边际产品价值也逐渐下降,所以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为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收益(MR)等于平均收益(AR),也等于产品价格,从而边
7、际产品价值等于边际收益产品(MRP),即已知:MRP=MPMR,MRARP所以,VMP=MPP=MPMRMRP因此,这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与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互相重合,该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同时就是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从而也就是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该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MR、AR、P三者不全相等,厂商必须降低商品价格才能出售更多的产品,因此边际收益产品必然小于边际产品价值。VMP、MRP两条曲线不再重合,此时仅有厂商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代表了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5. 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
8、的市场价值。理解名义国民生产总值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是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相对应的概念,它包括了物价变化因素,所以并不衡量一个社会的真正产出水平;第二,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衡量的;第三,名义国民生产总值衡量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里面;第四,名义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流量而不是存量概念。6. IS曲线(IS curve):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联结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它是反映产品市场均衡状态的一幅简单图像。它表示的是任一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相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投资恰好等于储蓄。
9、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I(r)=S(y),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即商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剩的供给;位于IS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即商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度需求,只有位于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7. 凯恩斯陷阱: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经济状态。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
10、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但实际上,以经验为根据的论据从未证实过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而且流动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确地说明是如何形成的。8. 经济增长:指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增加,即按不变价格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测度,GNP的增长描述了一国整体生产能力
11、的扩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表示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具体理解有两层含义:(1)经济增长指一个经济体所产生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持续增长,即经济总产量的增长;(2)经济增长是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的持续增长,即人均产量的增长。经济增长的源泉最主要的因素是:劳动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即人力资本的增长)、资本存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是广义概念,包括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先进管理手段以及资源配置的高效率等)。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发达国家的问题。研究发达国家国民经济长期发展问题的理论。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三个阶段。二、简答和计算题(每题15分,
12、共60分)1. 试述寡头市场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答:寡头市场又成为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组织。寡头市场被认为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市场组织。按照产品特征,寡头市场分为纯粹寡头市场和差别寡头市场,按照厂商行动方式,分为有勾结行为的寡头市场和独立行动的寡头市场。寡头市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某些产品的生产必须在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上进行才能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第二,行业中几家企业对生产所需的基本生产资源的供给的控制;第三,政府的扶持和支持等等。寡头市场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厂商为数不多。每个厂商在市场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其产品价格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当厂商
13、数为两个时,叫双头垄断,是寡头垄断市场的极限;第二,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任一厂商进行决策时,必须把竞争者的反应考虑在内,因而既不是价格制定者,更不是价格接受者,而是价格的寻求者;第三,这种依存影响关系使寡头厂商产品的需求曲线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寡头厂商无法精确找到自己产品的需求曲线。2. 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是什么?它与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有何关系?答:(1)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它所使用的生产要素能够给他带来利润最大化。具体说来,就是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等于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即。也就是厂商把雇佣的劳动投入量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雇佣劳动总量下的最后一个单位劳动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边际
14、收益产品MRP),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一个单位劳动雇佣量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边际要素成本MFC)。理由是:假如MRPMFC,这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超过雇佣这个劳动单位引起的总成本增加量,也就意味着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增加的每单位劳动投入量都可获得些许利润,从而增加劳动投入可使总利润有所增加;反之,假如MRPMFC,这意味着最后增加雇佣的那个单位劳动反而造成损失,从而导致总利润较前减少。所以,如果厂商把投入要素如雇佣的劳动量作为选择变量,实现利润极大化的条件便是他雇佣的劳动量。(2)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如果厂商把产量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
15、成本进而总利润视为产量的函数,那么实现最大利润的条件是,厂商把产出量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产出量下的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所提供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边际收益MR)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引起总成本的增加量(边际收益MC)。(3)和这两个式子可以相互转换。由于,因此,同样,。这是因为,表示多使用1单位要素所多支出的成本,MP表示多使用1单位要素所多生产的产量,因而就表示多生产1单位产品所多使用的成本,即,于是从就得到。事实上,如果厂商把投入的生产要素(如劳动)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成本进而总利润视为投入要素的函数,那么实现最大限度利润就可以表述为MFC=MRP,即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厂商
16、要素使用原则决定了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3.简述影响LM曲线斜率的因素。答:(1)LM曲线是描述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假定m代表实际货币供给量,M代表名义货币供给量,P代表物价水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推导出LM曲线的表达式。以为横轴,为纵轴所画的LM曲线是由左下向右上倾斜的。(2)LM曲线的斜率。由可看出LM曲线的斜率为。LM曲线斜率的大小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系数,即货币的交易需求。一定时,越大,LM曲线的斜率越大,LM曲线越陡峭;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即货币的投资需求。一定时,越大,LM曲线的斜率越小,LM曲线越平缓。
17、一般来说,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是比较稳定的,因此LM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一般情况下,LM曲线斜率为正值,LM曲线由左下向右上倾斜,这一区域称为中间区域,当利率下降到很低时,货币投机需求将成为无限,即为无穷大,LM曲线斜率为零,LM曲线成为一水平线,这一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当货币的投机需求为零,即为零时,LM的斜率为无穷大,LM曲线为竖直线,此时被称为古典区域。4. 假设一经济中有如下关系: (消费)i=50 (投资) (政府购买支出) tr=62.5 (政府转移支付)(以上单位都是10亿美元)t=0.25 (边际税率)试求均衡国民收入y和
18、预算盈余BS。 解:国民经济均衡时解得 政府收入 (十亿元)政府支出为 (十亿元)预算盈余为 (十亿元)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请作图并分析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进一步说明正常物品需求曲线的特征。答:(1)替代效应指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引起消费者用该种商品去替代那些价格未下降或上升的商品。比如商品价格提高,而商品价格不变,这使两种商品比价发生变化,即商品的相对价格降低。由于商品与商品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就是进行商品购买的替代,增加商品的购买量,减少商品的购
19、买量,这就是替代效应。假设消费者实际收入不变,则价格变动使需求量改变可以看成纯粹是由替代效应引起。收入效应指种商品价格下降可能产生消费者实际收入提高的效应,因为消费者因价格下降而导致的购买力的提高使得他有可能改变商品的购买量。比如,X商品价格提高,消费者名义收入虽没有变化,但实际收入降低了。这样消费者将因为实际收入降低而改变对商品X和Y的购买,这就是收入效应。现用下图说明正常物品价格上涨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图中的横轴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其中,商品1是正常商品。在商品价格变化之前,消费者的预算线为,该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a点,a点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一个均衡点。在a均衡点上,相
20、应的商品1的需求量为。现假定商品1的价格上升使预算线的位置由移至。新的预算线与另一条代表较低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相切于b点,b点是商品1的价格上升以后的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在b均衡点上,相应的商品1的需求量为。比较a、b两个均衡点,商品1的需求量的增加量为,这便是商品1的价格上升所引起的总效应。这个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 X2 F A b c a u2 u1 O G B X1 图 正常物品价格上升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通过作与预算线平行且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补偿预算线FG,便可将总效应分解成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具体地看,上升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使消费者由均
21、衡点a运动到均衡点b,相应的需求减少量为,这就是替代效应,它是一个负值。而上升引起的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使消费者由均衡点运动到均衡点,需求量由减少到,这就是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是一个负值。这是因为, 当上升使得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降低时,消费者必定会减少对正常商品1的购买。这也就是说,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综上所述,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2. 试述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观点。答:理性预期学派是作为凯恩斯主义的对立物而出现
22、的,这个学派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70年代中期形成。由于这个学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与货币学派有密切联系或相近,因此又称它为激进的货币主义,或称它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卢卡斯、托马斯萨金特、罗伯特J巴罗和尼尔华莱士等。理性预期学派阐述其观点的三个依据:(1)理性预期假说。所谓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理性预期假说包含三个含义:第一,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第二,为了作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在作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第三,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的错误。
23、(2)自然率的假说。自然率主要指自然失业率,按照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而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3)市场出清。市场出清假说是说,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有了这个灵活性,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不会存在超额供给。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主要有:(1)宏观经济政策无效论。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经济在产期中会处于自然失业率的状态,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效果在于使经济社会脱离这个状态。这里姑且不管通过政策来造成这种脱离是否有必要,即使有必要,也不可
24、能达到目的,即政策是无效的。而政策无效论结论意味着:要想使政策有效,它必须具有欺骗性,即使人们得不到有关政策的真实的信息。然而,这一点在事实上又是做不到的,因为政策的真正内容和后果迟早要为公众所知悉。(2)适应性预期错误论。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仅仅根据过去而预测未来的说法。理性预期学派认为,适应性预期是错误的,因为人们预期未来时,除了以过去的事实作为依据,也要考虑事态在将来的变化。因此适应性预期不但不符合现实,而且违反了人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必然会利用一切信息,包括将来的信息,来寻找最精确的预期这一原则。(3)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斟酌使用”的或者对经济运行进行“微调”的政策。由于理性预期,
25、人们对将来的事态作出预期时,不仅考虑过去也要考虑未来,即他们估计当前的经济政策对将来事态的影响,并且按照估计的影响采取对策,即改变他们的行为以获得最大的利益,行为的改变会使经济模型的参数发生变化,而参数的变化又是难于衡量的,因此经济学者很难评价经济政策的效果。也就是说,“斟酌使用”或“微调”政策是靠不住的。(4)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理性预期学派的实际周期理论认为,宏观经济经常受到一些实际因素的冲击,虽然冲击的具体原因很多,但是它们引起经济波动的途径是有限的:要么使人们的偏好发生变动,要么改变技术状况(生产率),或者使可利用的资源发生变动等。实际周期理论认为其中最常见、最值得分析的是技术的冲击。而将技术冲击作为经济波动源泉。(5)公债中性论。凯恩斯主义不仅将公债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也是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理性能够预期学派认为,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用税收筹资,其效果是等价的或相同的,这就是“李嘉图等价定理”。政府的任何债券发行均体现着将来的偿还义务,因此在将来偿还时,会导致未来更高的税收,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会把相当于未来额外税收的一部分财富积蓄起来,结果此时人们可支配的财富数量与征税时的情况一样。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59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