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管理学控制.doc
《[管理学]管理学控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管理学控制.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控制第一节 控制活动一、控制的定义和意义1.控制的含义 计划提出了管理者追求的目标,组织提供了完成这些目标的结构、人员配备和责任,领导提供了影响、指挥、激励和沟通的环境,而控制提供了有关偏差的知识以及确保与计划相符的纠偏措施。 控制可以定义为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其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简单地说,控制就是用于确保结果和计划相一致的过程。2.控制的必要性 “尽管计划可以制定出来,组织结构可以调整得非常有效,员工的积极性也可以调动起来,但是这仍然不能保证所有的行动按计划执行,不能保证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斯蒂芬罗宾斯 管理控制的必要性主要是由下述原因决定的:l 环境的变化
2、企业外部的一切环境都在无时无刻发生着变化 l 管理权力的分散企业的分权程度越高,控制就越有必要l 工作能力的差异即使企业制定了全面完善的计划,经营环境在一定时期内也相对稳定,对经营活动的控制仍是必要的3. 管理控制的特点 (1)管理控制具有整体性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管理控制是组织全体成员的职责,二是控制的对象是组织的各方面;(2)管理控制具有动态性;标准、方法不能固定不变,应动态,提高适应性及有效性;(3)管理控制是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执行控制:首先是对人的控制,要靠人来完成执行;(4)管理控制是提高职工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不仅是监督,更重要的是指导和帮助。4.控制的作用和目的A.控制的作用(1)
3、检验作用(2)调节作用。B.控制的目的(1) “急症问题”,控制应随时将计划的执行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2) “慢性病症”,控制要内外环境变化,打破执行现状,重新修订计划。5.控制与计划控制和计划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控制就是强迫事件发生过程与既定计划相符合。控制与计划既是互相区别,又紧密相连的。计划为控制工作提供标准,没有计划,控制也就没有依据。但如果只编制计划,不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控制,计划目标就很难得到圆满实现。控制与计划两职能之间的关系不仅体现在计划提供控制标准,而控制确保计划实现这一“前提”与“手段”的关系上。6.控制和组织管理的控制职能是对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校正,以确保组
4、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订的计划得以实现。二、控制程序与控制类型(一)控制的基本程序1确定标准2对照标准衡量实际工作3采取纠正措施(二)选择关键控制点和标准 关键控制点:最反映组织目标的标准、对组织明显有利/有害的因素、组织活动中的限制因素等。 标准的种类三、控制的基本原理1. 任何系统都是由因果关系链连结在一起的元素的集合,元素之间的这种关系就叫耦合(控制论就是研究耦合运行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2. 为了控制耦合系统的运行,必须确定系统的控制标准Z(控制标准Z的值是不断变化的某个参数集的函数,即Zf(S)3. 通过对系统的调节来纠正系统输出与标准值Z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销售汽车车身底盘
5、发动机油漆热处理机加锻造铸造工艺装备厂房设备市场研究产品开发技术文件计划文件协作 件能 源原材 料汽车制造厂耦合系统示意图资金 人力四、控制类型(一)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将控制过程分类:(1)程序控制:控制标准Z是时间t的函数Z=f(t)自动控制以时间作为控制的主要参考参数(2)跟踪控制:控制标准Z是先行量W的函数Z=f(w)例如:军舰跟踪海岸线 反弹道导弹截击飞行目标 猎狗追赶兔子等 (3)自适应控制:没有明确的先行量,控制标准Z是过去时刻已达状态Kt的函数Z=f(Kt) 如工业机器人、自适应内圆磨等(4)最佳控制:标准Z值由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这种函数通常含有输入量X
6、,传递因子S和K及各种附加参数C,即:Z=max f(X、S、K、C)Z=min f(X、S、K、C)(二)根据时机、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可以将控制分为三类:1.前馈控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亦称预先控制或事前控制,是实际组织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前馈控制以未来为导向,在工作之前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预测和估计,采取防范措施,以便在实际偏差出现之前,管理者就能运用各种手段对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纠偏。A、前馈控制的显著优点 前馈控制是在工作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因而防患于未然,避免事后控制无能为力的弊端。 前馈控制是针对某项计划行动所依赖的条件进行的控制,不针对具体人员,不会造
7、成心理冲突,易于被员工接受并付诸实施。 B、前馈控制的困难在于:需要及时和准确的信息,并要求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前馈控制因素与计划工作的影响关系。C、其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当问题出现时再补救D、风险过时控制风险 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偏差只有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才能避免偏差的扩大,如果等到偏差已经非常明显,且对企业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后,反映偏差的信息才姗姗来迟,这时就产生了过时控制风险,这一风险是根本性的,是是否选择前馈控制的风险。预测偏差的产生,可以通过建立企业经营状况的预警系统来实现。必要时可借助计算机来辅助建立预警系统。过度控制风险过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超过了一定限度,以
8、至于控制失效或失败。过度控制可以分三种情况。1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适度的控制是这样的控制:既能满足对组织活动的监督和检查需要,又无需与被控制对象发生冲突。前者的失误属不足控制,后者的失误属控制过度。 2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既要全面控制,又要分清主次,对重点环节进行重点控制。3控制费用与控制收益失衡。前面的模型已分析过,前馈控制是有成本的,收集信息、进行预测、预先采取措施等都需要费用;同时,控制也能带来一定的收益,只有收益超出成本时,控制才有必要,否就会导致费用与收益的失衡。 主观控制风险控制工作应该针对组织的实际状况,采取必要的纠偏措施,客观的控制源于对企业经营活动状况及其变化的客观了解和评价
9、,否则,凭个人的主观臆断进行控制就是主观控制。钢性控制风险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可能遇到某种突发的、无力抗拒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企业计划与现实条件严重背离。有效的控制系统应在这样的情况下仍能发挥作用,即控制是有弹性的而不是钢性的,弹性体现在设立应急机制、设定参数以合理的区间而不是定值、设计合理的控制系统等,以防钢性控制风险。另外,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还应该有战略意义,抓住影响整个组织绩效的关键因子,把握组织发展的宏观动向,避免出现战略失误。2、同期控制:即现场控制,或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现场控制是指在某项活动或者工作过程中,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
10、动或行为给予必要的指导、监督,以保证活动和行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的管理活动。现场控制是一种主要为基层主管人员所采用的一种控制方法。a现场控制的条件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在现场控制中,管理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也很少有机会和他人一起分析讨论,常常依靠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甚至是“直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现场发生的问题常常是程序化的,多数操作性较强,注重问题的细枝末节。管理者在按照计划对下属实施控制过程中,必须多听取下属人员尤其是一线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适当的授权。在现场控制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应
11、当也不能事事都向上级请示,以免造成工作中断和贻误战机。所以,担负现场控制责任的管理人员应当拥有相应的职权。层层控制,各司其职。一般而言,现场控制是上级管理者对下级人员的直接控制。一个管理组织中,可能同时存在多个管理层级,有效的现场控制必然由最熟悉情况的管理人员实施,这样才能保证全面深入了解问题并提出最为切实可行的方案,这样还可以避免多头控制和越级管理。b现场控制的内容 下级指导恰当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过程。 监督下级的工作以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发现不合标准的偏差时,立即采取纠正措施。c同期控制的作用:可以指导下属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可以保证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实现。3.反馈控制:亦称成果控制或
12、事后控制,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a.反馈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以及组织成员绩效评定等。b.作用: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计划的控制和活动的安排提供借鉴。c.弊端:在实施纠正措施之前,偏差就已经产生。(三)按改进工作的方式不同来分:1.直接控制:着眼于工作中出现的偏差,追究责任,要求改进是相对于间接控制而言的,它是通过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领导水平,从而消除或减少由于管理不善造成偏差的一种控制。其指导思想认为,合格的主管人员出的差错最少,他能觉察到正在形成的问题,并能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所谓“合格”,就是指他们能熟
13、练地应用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技术,能以系统的观点来进行管理;因此,主管人员及其下属的素质越高,就越不需要进行间接控制。直接控制的优点有:管理人员的质量可以得到控制,在对个人委派任务时可有较大的准确性,从而使出现偏差的机会得到控制;可加速采取纠正偏差的措施并使其更加有效;由于提高了主管人员的质量,减少了偏差的发生,也就有可能减轻间接控制造成的负担,节约经费开支;直接控制的心理效果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主管人员的质量提高了,他们的威信也就得到了提高,下级人员对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也会增加,这样就有利于整个计划目标的顺利实现。2. 间接控制:着眼于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防止由于管理不当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14、观察管理人员的未来行动,跟踪和找出造成不良结果的原因,追究个人责任并使他们在实践中改正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在所定的标准是正确的前提下,产生偏差的原因常常有两种,即由于不肯定因素或是由于直接负责的管理人员缺乏知识和经验判断力。对于不肯定的因素是无法估计的,因而由此造成的管理失误也就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间接控制就不能起作用。方法:1)评价个别主管人员2)按主管人员的职务来评价3)管理审计结论:培养卓越的主管人员(四)按控制力量的来源来分类:1. 外在控制:是指一单位或个人的工作目标和标准的制订,以及为了保证目标和标准的顺利实现而开展的控制工作,是由其他的单位或个人来承担,自己只负责检测、发现
15、问题和报告偏差。例如,上级主管的行政命令监督、组织程序规则的制约等,都是外在强加的控制。2. 内在控制:不是“他人”控制(它既不是来自上级主管的“人治”,也不是来自程序规则的“法治”),而是一种自动控制或自我控制(称之为自治)。自我控制的单位或个人,不仅能自己检测、发现问题,还能自己订立标准并采取行动纠正偏差。例如,目标管理就是一种让低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上下协商确定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主安排(自己决定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自我控制(自己检查评价工作结果并主动采取处理措施)的一种管理制度和方法。目标管理通过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使人们更加热情、努力地去实现自己参与制定的
16、工作目标。当然,目标管理只有在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差异较小、员工素质普遍较高时采用才容易奏效。而在目标差异较大、员工素质较低时,较多外在强加控制则是需要的。(五)按问题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划分:1.任务控制:亦称运营控制,主要是针对基层生产作业和其他业务活动进行的。其控制的主要任务是确保按质、按量、按期和按成本完成工作任务,因此以负反馈控制为主。2. 管理控制:是一种财务控制,即利用财务数据来观测企业的经营活动状况,以此考评各责任中心的工作实绩,控制其经营行为。管理控制通称为责任预算控制。3. 战略控制:是对战略计划实现程度的控制。战略控制中不仅要进行负馈控制,更常需要进行正馈控制。也就是说,在战
17、略控制过程中常常可能引起战略计划重大修改或重新制订。因为这个缘故,人们倾向于将战略的计划与控制系统笼统地称作战略计划系统,而将任务的计划与控制系统称作是任务控制系统。同理,在较低层次的管理控制中以负馈为手段的常规控制占主要地位,随着组织层次的提高和管理责任的加重,正馈控制的成分就越来越大。从战略上安排控制。其一是在它们无法纠正(要么“通过”,要么“不通过”)之前,把控制安排在最可能探明情况的地方;其二是安排在对工作成败有重大影响的那些要点上。这就是要点(战略)控制一词的由来。 一般来说,这些要点是在一家公司业务范围的三大领域之内:1.财务状况。控制侧重于获取资本、资本结构、年度总收入、总支出以
18、及现金管理。2.经营状况。控制侧重于供应物资、存货盘存、生产进度表、生产标准、成本标准、产品及业务质量。3.人力资源。控制主要考虑职工人数、工资成本、缺勤与迟到、职工申诉以及职工工作表现。四、控制的轨迹1.预备控制,或预防控制。它们是在转化过程之前使用的。举例来说,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不至于延误,应该检查和清点原材料;审核资金,以保证手边有足够的现金随时付各种账单;检查机器。看看它仍是否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2.同步控制,或操舵控制。顾名思义,它们是在转化过程中使用的。检测设备中的温度与压力,使其符合规定的条件;在装配流水线上,检验生产中的部件;文件打印之前,在文字处理机上校对错别字。管理人员和操作
19、工一样,是否要采取纠正措施,取决于偏离标准多少(或者说差距)。有些同步控制,采用一种“肯定一否定”或“通过一不通过”的形式,要么生产程序可以继续下去、要么它必须停下来检修,直到它恢复正常。一个产品要么过关了,要么打发掉。另一些同步控制则是一种“操舵式的”变种。生产程序不必中断,而是根据偏差的程度,逐渐调整到正规上来。这有点像在大风呼啸的公路上驾驶一辆汽车,开车人不断地调整方位,让它沿着中道行驶。案例:情形:一家生产慢跑、网球等运动鞋的公司发现它的一些主要竞争对手在和它进行一场价格大战。为了弥补降低了的销售收入,公司经理安排了削减成本的计划,由三部分组成。主要目标是减少原材料成本的10、生产成本
20、的15以及销售成本的5。问题:公司打算用哪种控制手段来达到这些目标?答案:公司可能会采用下列的控制手段:1.预备控制,公司以降低原材料的进价(或称预算)为目标,因此,采购部门可能尽力以加大批量多得折扣来达到它。2.同步控制,提高生产部门的产量标准,降低它的成本标准;对销售部门来说,是增加销售的新标准(或称定额),紧缩广告费用,降低运输费用(或称预算)。对生产部门要每天监控,而对销售部门是每星期一次。3.反馈控制。为了向公司高层管理表明在那些选定的领域里实施的其他控制手段是否有效,或者最好是实施于别的例如设计规格上,或者换个思路,最好是提高销售水平从而在生产和销售上都获得规模效益对所有这些,反馈
21、控制总是非常有用的。*目标控制1. 预先控制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检查资源的筹备情况,预测其利用效果等。1、优点:1)可防患于未然;2)适用于一切领域所有工作;3)针对条件的控制,不对人,易于被接受并实施;2、缺点:1)大量准确信息;2)对过程了解;3)及时了解新情况及问题;2. 现场控制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対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a.作用:可以指导下属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可以保证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实现b.优点:有指导职能,可提高工作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c.缺点:1)受管理者时间、精力、业务水平的制约;2)现场控制的应用范围较短;3)易形成心理上的对
22、立;因此不可能成为日常性的控制办法,只能是其他方法补充。3. 成果控制事后控制。指在一个时期内的生存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a.成果控制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和职工成绩评定等内容b.优点:总结规律,为进一步实施创造条件,实现良性循环,提高效率; c.最大弊端:实施措施前,偏差已产生。第二节 控制过程实现组织目标控制衡量绩效纠正偏差确立标准一、确定标准(一)确定控制对象: 经营活动的成果是需要控制的重点对象 影响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主要因素有:l 关于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的假设l 资源投入(数量、质量、价格、投入、产出期。控制成本)l 组织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学 管理学管理学 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59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