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诊断学呼吸1ppt课件文档资料.ppt
《西医诊断学呼吸1ppt课件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医诊断学呼吸1ppt课件文档资料.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 容,概述检查方法及正常影像学表现基本病变表现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由于支气管、肺充满气体,而胸壁、纵隔、横膈的软组织、骨骼,对X线吸收具有较大的差异。在X线、CT图像上,胸部具有良好的自然对比,可显示各种正常的解剖结构和各种病变的不同影像,所以X线摄片和CT检查在胸部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支气管、肺的磁共振信号很弱,在气体中声波衰减明显,故在肺部疾病的检查中,磁共振、B超效果较差,应用较少。,概 述,概 述,随着技术的发展,放射学在心脏和大血管疾病中应用的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1.传统放射学主要是显示心脏大血管的外部轮廓和搏动。2.心血管造影可以显示腔内情况,但具创伤性,主要用于介入治疗以前进一
2、步明确诊断。3.CT、MRI技术对心脏大血管外形、壁、腔内解剖结构和运动的显示有了很大的进步。,检查方法及正常影像学表现,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胸廓 软组织(1)胸锁乳突肌及锁骨上皮肤皱褶(2)胸大肌,胸廓软组织(3)女性乳房及乳头,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乳头,胸 廓骨骼(1)肋骨;(2)肩胛骨;(3)锁骨;(4)胸骨;(5)胸椎,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胸 廓骨骼发育变异:颈肋、叉状肋、肋骨联合、肋骨短小、缺如等,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肺肺野:整个肺的区域。正常为透亮区,两侧对称,透亮度的高低与呼吸的程度有关。肺野的划分:上中下、内中外。,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肺肺门:构成:肺门影由肺动脉、肺
3、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组织构成的综合投影。以肺血管为 主。位置:中野内带,左侧略高于右侧12cm。右下肺动脉:构成右下肺门影,正常直径15 mm。肺门角:由右肺门上、下部相交形成钝的夹角。,侧位:两侧肺门大部分重叠。,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肺肺纹理: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淋巴管组成。自肺门向肺野延伸,呈放射状分布,干树支状,逐渐变细。,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肺肺叶:为解剖学概念。右肺上中下三叶,左肺上下两叶。各叶有叶间裂分隔。叶间裂:右侧斜裂和水平裂。左侧斜裂。正位胸片上部分肺叶前后重叠,侧位胸片上左右两侧肺叶、肺门重叠。故给肺内病变定位时应胸部正、侧位综合分析。,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肺肺段:肺叶由
4、肺段组成,各肺段有其单独的支气管,其名称与相应的支气管一致。正常情况下X线不能显示肺段界限,只有某一肺段单独、且完全受到侵犯时,才能显示肺段轮廓。,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肺肺小叶:每一个肺段由许多肺小叶组成。肺小叶的直径约1cm。有一小叶支气管和小叶动脉进入。肺叶肺段肺小叶腺泡(呼吸小叶)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肺:肺实质:为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包括肺泡与肺泡壁。肺间质:支气管和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及脏层胸膜下由结缔组织组成的支架和间隙。,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气管、支气管:气管:起源于环状软骨下缘(与喉相连);长11 13cm,宽1.52 cm;在
5、第5、6胸椎平面分为左、右支气管,分叉角为 600 850。,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气管、支气管:支气管(与肺叶、肺段相对应):右侧 左侧上叶 1.尖段 1+2.尖后段 2.后段 3.前段 3.前段 中间段支气管中叶 4.外段 4.上舌段 5.内段 5.下舌段下叶 6.背段 6.背段 7.内基底段 7+8.内前基底段 8.前基底段 9.外基底段 9.外基底段 10.后基底段 10.后基底段,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纵隔:位置:胸骨之后,胸椎之前介于两肺之间,略偏左。内容:心脏、大血管、气管、支气管、食管、胸腺、淋巴、神经、脂肪、结缔组织等。分区:九分区 五分区,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横膈:形态:
6、圆顶状,其顶部偏内前方。与胸壁、心脏形成肋(心)膈角,外、后深、锐于内、前。正常变异:膈局部发育较薄弱,向上隆起,称膈膨隆(升);深吸气时,膈顶可成波浪状,称波浪膈,肋骨牵引膈肌附着点所致。位置和运动:正常膈肌位于第9或10后肋水平,右膈较左膈高12cm。正常两膈运动对称,平静呼吸时运动范围13cm,深呼吸时达36cm。影响因素:(1)胸腹腔压力;(2)膈发育不良;(3)膈麻痹。,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胸膜:壁层、脏层胸膜。大部分正常不显影。胸膜反褶处可显影。,呼吸系统正常X线表现,支气管造影,呼吸系统正常X线造影表现,呼吸系统正常X线造影表现,肺动脉造影,气管、支气管结构:气管胸段的中下部分
7、,尤其在气管、支气管分叉部分的显示,明显优于其他检查方法。左右支气管能在同层面上显示。右上叶支气管及其分支包括前段开口,尖段、后段支气管多能清晰显示。左上叶支气管前段、尖后段、舌段、双下叶支气管及分支多能清晰显示。支气管腔外结构:隆突角显示优于任何其他方法。能清晰地观察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呼吸系统正常CT表现,血管结构:可直接观察到左右肺动脉在纵隔内的全程,以及主、肺动脉之间的关系。肺门结构:可直观地了解肺血管、支气管及其邻近淋巴结间的关系。显示双下肺动脉。周围肺野:可见呈树枝状分布的肺血管纹理。膈肌:可直接观察到膈肌上下的结构。,呼吸系统正常CT表现,呼吸系统正常CT表现,胸廓入口层面,平扫
8、纵隔窗,增强纵隔窗,普通肺窗,HRCT肺窗,呼吸系统正常CT表现,主动脉弓上层面,平扫纵隔窗,增强纵隔窗,普通肺窗,HRCT肺窗,呼吸系统正常CT表现,主动脉弓层面,平扫纵隔窗,增强纵隔窗,普通肺窗,HRCT肺窗,呼吸系统正常CT表现,主动脉弓下层面,平扫纵隔窗,增强纵隔窗,普通肺窗,HRCT肺窗,呼吸系统正常CT表现,肺动脉层面,平扫纵隔窗,增强纵隔窗,普通肺窗,HRCT肺窗,呼吸系统正常CT表现,左心房层面,平扫纵隔窗,增强纵隔窗,普通肺窗,HRCT肺窗,呼吸系统正常CT表现,心房心室层面,平扫纵隔窗,增强纵隔窗,普通肺窗,HRCT肺窗,呼吸系统正常CT表现,心室层面,平扫纵隔窗,增强纵隔
9、窗,普通肺窗,HRCT肺窗,呼吸系统正常CT表现,心尖层面,平扫纵隔窗,增强纵隔窗,普通肺窗,HRCT肺窗,呼吸系统正常CT表现,肋膈角层面,平扫纵隔窗,增强纵隔窗,普通肺窗,HRCT肺窗,CT多平面重建技术,肺血管三维重建技术MIP,CT仿真内镜技术,MR的成像原理:利用人体中某种质子(H)在磁场变化所释放的磁(共振)信号成像。特点:1.利用磁信号成像;2.一次检查可采用多个成像序列,组织结构(病变)在不同序列上信号会有所不同,有利于对病变性质的判断。3.流空效应可以很好地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结构。4.MRI检查无电离辐射。5.在MRI图像上钙化灶无信号,骨皮质、肺组织信号很弱。,呼吸系统正常M
10、RI表现,肺实质:由于肺泡气体中氢质子含量极少,故磁信号微弱。肺门结构:因为流空效应,MR容易区别肺门血管和肿块(包括淋巴结)。胸膜和膈肌多为低信号。纵隔:MR显示纵隔内结构有一定的优势。,呼吸系统正常MRI表现,MR在胸部的应用,肺门血管表现为流空,MR心脏横断面,MR心脏,冠状面扫描,矢状面扫描,MR心脏横断面长轴,MR心脏矢状面长轴,END,MR心脏短轴,第四节 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一、渗出(exudation):定义:肺泡及细支气管内的气体被渗出的液体、蛋白质、纤维素和细胞所取代,形成实变,累及范围可以是肺泡、小叶、肺段或肺叶。常见疾病:肺炎、浸润性肺结核(急性期)、肺出血、肺泡性肺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医 诊断 呼吸 ppt 课件 文档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59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