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药的药理药性文档资料.ppt
《止血药的药理药性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止血药的药理药性文档资料.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八章止血药概述:一定义: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治疗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二功效及分类:1功效:止血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温经止血本类药物均入血分,归心、肝、脾经药性有寒、温、敛、散不同,其作用因而有别,2分类:按功效不同可分为:凉血止血药-药性寒凉,用于血热出血。化瘀止血药-具止血与化瘀双重作用,用于瘀血阻滞,血不循经出血。收敛止血药-多具涩味,单图止血,用于多种出血。温经止血药-药性偏温,用于虚寒性出血。,三适应范围:各种出血病证,如咯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止血作用原理:1作用于凝血过程,缩短凝血时间,如白及,小蓟。2使局部血管收缩
2、,缩短出血时间,如三七、地榆。3增加血小板数目,增强血小板的功能,如紫珠。4促进纤维蛋白原或纤维蛋白的生成,抑制纤溶,如紫珠,四配伍:1血热妄行出血选择凉血止血药,并配伍清热泻火药和清热凉血药。2阴虚火旺出血选用凉血止血药,并配伍滋阴降火、滋阴潜阳药。(龟板、鳖甲)3瘀血内阻,血不循经出血选用化瘀止血药,并配伍行气活血之品。4虚寒性出血选用温经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并配益气健脾温阳药(白术、茯苓、续断),5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则需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益气固脱、益气摄血,即所谓“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一般止血、补血之品难以取效。(人参)五注意事项:1根据寒热虚实用药寒证出血(多见于
3、慢性出血,如阳虚不摄的便血、虚寒性崩漏)常选用艾叶等温性药。热证出血(多见于肺胃积热、小肠湿热、血热妄行及其他急性出血)常用侧柏叶、大蓟、小蓟等寒凉药。,2正确对待炒炭问题,“炒炭止血”“黑能胜赤”“红见黑则止”。前人经验认为止血药炒炭后止血作用更佳但不可一概而论,有些药以生品止血好,炒炭后反会影响止血效果(侧柏叶、地榆、小蓟),所以,是否要炒炭,应根据药性、病证性质而定,不可拘泥。3注意止血又不留瘀对出血兼瘀或出血初期,不宜单独使用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以免凉遏恋邪留瘀,4根据出血部位用药肺出血-白芨、藕节、茜草、白茅根、侧柏叶胃出血-三七、白茅根、血余炭便血-地榆、槐花尿血-蒲黄、小蓟鼻
4、衄-白茅根崩漏-血余炭、棕榈炭三七、仙鹤草作用较广,各部位出血均可用,第一节凉血止血药一性能特点:药性寒凉(或苦寒或甘寒)归经:心、肝、(脾)走血分,清泄血分之火热而止血。功效:凉血止血适应证:血热妄行出血证。血热出血症见:出血鲜红、较浓稠,伴发热或不发热,烦躁、面红目赤、口渴欲饮,舌红或降,脉数有力。,二注意事项1、应用本类药时,常配伍清热凉血药,增强止血作用;2、本类药物因性寒凉,易凉遏伤阳留瘀,应中病即止,不宜过量久服,或少佐活血止血药。本节重点药物:大蓟、白茅根、地榆 熟悉药物:小蓟、槐花、侧柏叶,大蓟,药材大蓟,蓟,刺儿菜,药材小蓟,小蓟,长叶地榆,地榆,药材地榆,地榆,药材槐花(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止血药 药理 药性 文档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59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