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中国六大国家级新区.doc
《[社会学]中国六大国家级新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中国六大国家级新区.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199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浦东新区以来,我国已设立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兰州新区和南沙新区共6个国家级新区。 1、上海浦东新区获批时间:1992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2005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定位及目标:围绕建设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战略定位,在强化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环境优势、创新优势和枢纽功能、服务功能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四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开放和
2、谐的生态区。 2、天津滨海新区获批时间: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滨海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之后,中国第二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3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原则同意这一方案,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改革、开发开放出现新的局面。定位及目标: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3、重庆两江新区获批时间:2010年5月5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
3、同意设立重庆两江新区的批复,批准设立重庆两江新区。2010年6月18日,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定位及目标: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根据国务院批复,中央赋予重庆两江新区五大功能定位: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4、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获批时间: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群岛新区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定位及目标: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发展目标:舟山群岛新区将建成中
4、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中国海洋海岛科学保护开发示范区、中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中国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5、兰州新区获批时间: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批复甘肃省关于设立兰州新区的请示,同意设立兰州新区,原则同意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定位及目标: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带动甘肃及周边地区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我国向西开放。发展目标:到2015年,兰州新区城市框架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交通及市政设施相对完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具备较强的
5、集聚效应和要素资源吸纳能力,产业集聚发展,初步探索形成以城带乡和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模式。到2020年,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产业新区。 6、南沙新区获批时间:2012年9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定位及目标:立足广州、依托珠三角、连接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建设成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和新型城市化典范、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验区,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一、滨海新区(1)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总体布局 “一轴、一带、三个城区、七个功能区 ”1、一轴:沿京津
6、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2、一带: 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3、三个城区:在轴和带的T型结构中,建设以塘沽城区为中心、大港城区和汉沽城区为两翼的宜居海滨新城4、七个功能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滨海化工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商业区、海港物流区、临空产业区(航空城)和海滨休闲旅游区以及若干现代农业基地。(2)滨海新区地域 天津滨海新区地处于华北平原北部,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交汇点上、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区的东面,渤海湾顶端,濒临渤海,北与河北省丰南县为邻,南与河北省黄骅市为界,紧紧依托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拥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潜力的
7、消费市场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以新区为中心,方圆500公里范围内还分布着11座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对外,滨海新区雄踞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位置,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直接面向东北亚和迅速崛起的亚太经济圈,置身于世界经济的整体之中,拥有无限的发展机遇。滨海新区自然资源丰富,这里有大量开发成本低廉的荒地和滩涂,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原盐、地势、海洋资源等,同时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国内外公认的发展现代化工业的理想区域。 滨海新区拥有海岸线153公里,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包括: 三个功能区: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全部; 三个行政区:
8、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城区部分; 海河下游冶金工业区:东丽区无瑕街、津南区葛沽镇。 (3)滨海新区的发展概况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的东部临海地区,由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三个功能去及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组成,面积2270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增长,外资大量进入,成为中国北方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1986年8月21日,小平同志在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时指出:“你们在港口和城市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并题词 “开发区大有希望”。 为落实小平同志指示,天津市在总结开发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1994年市人大十二
9、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的阶段性目标。其基本构想是,以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为骨架,现代工业为基础,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商贸、金融、旅游竞相发展,形成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齐全、面向新世纪的高度开放的现代化经济新区。 十年来,滨海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主动与国际经济接轨,不断完善投资条件,力争创造一流的投资环境。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94年的112.4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1500亿元,增长12.3倍,平均每年递增20.6%。十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36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24亿元。外贸出口由1994年的5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64
10、亿美元,增长31.8倍,年均递增33.8%。工业总产值由1994年的213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3750亿元,年均递增27%。十年累计批准三资企业项目6300多个,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87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70多家在新区投资。新区已成为外商投资汇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昔日的荒滩如今已初步建成了以外向型为主的经济新区。形成了电子通讯、石油开采与加工、海洋化工、现代冶金、机械制造、生物制药、食品加工等七大主导产业。建立起多层次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业基地,一大批国际知名的企业落户新区,一栋栋的高楼和工厂不断建成,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正在迅速完善,一个现代化海滨城市的面貌正在
11、展现。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区对外辐射和服务功能也不断增强。2005年,天津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2.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41.28亿元,可比增长29.3%,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1.02亿元,可比增长4.1%,二、三产业比例为84.3:15.7。全员劳动生产率24.11万元,可比增长13.2%。天津港200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4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80万标箱,近70%的货物和60%的集装箱来自全国各地。新区与国内各省市共签定经济合作协议2000项,吸引投资200多亿元。上千家企业为新区产业直接配套。滨海新区产业传递、对外服务和辐射
12、功能日益增强,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4)滨海新区未来发展规划通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推进滨功能定位和战略目标: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 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不仅对天津,而且对推动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新区具备了诸多发展优势和潜力。1、区位优势:滨海新区地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和欧亚大陆桥的东起点,是中国与蒙古共和国签约的出海口岸,也是哈萨克斯坦等内陆国家可利用的出海口,拥有“三北”辽阔的辐射空间。2
13、、交通优势:滨海新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是连接海内外、辐射“三北”的重要枢纽。同时拥有跻身世界20强深水大港的天津港,是中西部重要的海上大通道。滨海国际机场是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和北方航空货运中心。3、资源优势:在滨海地区有1199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建设的荒地、滩涂和少量低产农田。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98亿吨,其中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亿吨、天然气近2000亿立方米。4、工业基础优势:滨海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开采与加工基地。电子信息业名列全国前茅。海洋化工历史悠久,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世界知名、全国领先。石油套管产量跻身世界四强。5、体制创新优势:滨海新区拥有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海洋高新区
14、、出口加工区等一批功能经济区,已经建立了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政府管理体制和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在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了一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和通晓现代管理的外向型人才。 二、浦东新区(1)浦东新区开发开放总体布局 浦东新一轮发展的总体布局是:“一轴三带六区”。“一轴”:就是从虹桥机场到浦东国际机场的上海城市发展轴。“三带”:就是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核心的沿黄浦江发展带;以“一江三桥”(张江、金桥、外高桥、孙桥)等国家级开发区为主体的中部发展带;以外高桥港区和浦东国际机场为依托的滨江临海发展带。“六区”:一是以金融贸易为核心的陆家嘴功能区域;二是以科技
15、创新为主导的张江功能区域;三是以现代制造和出口加工为主导的金桥功能区域;四是以国际贸易和海港物流为主导的外高桥功能区域;五是以会展旅游为主导的三林(世博)功能区域;六是以航空枢纽、空港物流、文化旅游为主导的川沙功能区域。(2)浦东新区地域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东部,长江三角洲东缘。东濒长江口,南与南汇区,闵行区接壤,西和北分别与徐汇,卢湾,黄埔,虹口,杨浦,宝山6区隔江相望。浦东新区地处中国海岸的中点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紧靠基础雄厚的上海老市区,背依物阜民丰的长江三角洲。而整个长三角洲和长江沿岸地区的土地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强。浦东新区面对着太平洋,它的局形面正好对
16、着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这就使浦东新区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是各国投资者进入中国的大门。(3)浦东新区的发展概况2009年4月24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为国家战略拓展空间、增强动力,更好地发挥浦东在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加快建设“四个中心”中的核心功能作用。以此为起点,浦东开发开放进入了二次创业的新阶段。南汇划入浦东后,浦东新区区域面积达到1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2万人,均占上海市的五分之一左右;2008年合并后的生产总值3676亿元,占上海市的26.8%;0.8:47.4:51.8的三次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
17、导的发展格局。在新浦东区域内,集聚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洋山保税港区等5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国家级的临港装备产业基地,集聚了先进制造业、临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现代产业要素。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2100亿元,2008年的3100 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5%。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型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业总产值超过4200亿元,占全市近1/4,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49%左右。2005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4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00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372亿美元。截至20
18、05年底,浦东新区累计吸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0多家外资企业,合同外资超过300亿美元,吸引9300多家国内企业入驻浦东,累计金额超过600亿元。目前,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市的1/4,外贸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市的1/2,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约占全市的1/3,浦东新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作用进一步凸显。随着临港新城开发的深入,原南汇地区经济快速增长,2008年度、2009年度经济增长率在上海各区县中名列首位。(4)浦东新区未来发展规划浦东新一轮的发展目标:坚持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主线,以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举办2010年世博会为动力,到2010年基本建成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
19、。根据这一总体要就,浦东将在2010年力争实现“五个基本形成”:基本形成功能性、枢纽型、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适应国际通行规则、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人民群众较为满意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国家生态城区。今后五年浦东将全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率先建立高度市场化、国际化的商务环境;着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把社会领域的改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三、两江新区(1)两江新区开发开放总体布局“ 1心4带” 1、心 :金融商务中心。包括石马河、大石坝、观
20、音桥、华新街、五里店、江北城、龙溪、龙山、龙塔、天宫殿、人和等街镇。突出提升中央商务功能、国家级研发创新基地功能,重点发展创新金融、资讯研发、商贸商务3大核心产业,大力发展设计、创意、总部经济、产业楼宇等产业,重点打造江北嘴金融核心区、观音桥商贸核心区、人和总部基地、五里店研发设计中心,加快科技研发机构、科技服务平台、高端科技人才集聚,建成内陆地区现代服务业基地的主要载体、西部一流的总部产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研发创新中心和金融中心。2、4带:都市功能产业带。包括大竹林、礼嘉、鸳鸯、翠云、悦来、双龙湖、回兴等街镇。培育发展国际商务功能、新兴都市功能,重点发展商务会展、汽车、电子信息、仪器仪表、
21、生物医药等5大核心产业,重点打造悦来会展城、双龙湖国际商务新城、金山商务中心、大竹林高尚居住区,建设和谐宜居之城和现代都市新区。 高新技术产业带。包括蔡家、施家梁、水土、复兴等街镇。突出研发创新、绿色低碳、清洁制造功能,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仪器仪表、研发设计等5大核心产业,重点打造同兴工业园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适当发展高品质生态居住及休闲等产业。物流加工产业带。包括保税港区、铁山坪、玉峰山、两路、双凤桥、王家、木耳、古路等街镇。突出和完善保税物流、出口加工、临港临空功能,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仓储物流、保税加工等3大核心产业,大力发展电气机械等出口加工业,国际采购、转口贸易等服
22、务业,加快江北机场、寸滩港、果园港、重庆北站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寸滩港物流园区、石坪轻加工出口基地、江北机场物流园区、临空机电出口基地,建成内陆地区最具规模和实力的保税物流及出口加工产业集聚区。 先进制造产业带。包括郭家沱、鱼嘴、复盛、龙兴、石船等街镇。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平台功能,重点发展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产品等5大核心产业,以鱼复现代物流功能区、龙石先进制造功能区为载体,打造万亿工业基地,建成国内最具影响和实力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之一,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2)两江新区地域重庆地处中西结合部、是中国大陆版图的几何中心,承东启西、沟
23、通南北,拥有面向国际、连接南北、辐射西部的密集立体交通网络,将形成中国第四大国际机场、内河航运最大港口和8条铁路汇集等三大交通枢纽。长三角海运到达欧洲28天,重庆铁海联运到达欧洲27天,其次,两江新区创新的物流方式伴随新欧亚大陆桥和印度洋出海通道的打通,极大的降低了物流交易成本,为两江新区汇聚全球生产要素、搭建快速结转平台、发挥长江黄金水道、江北国际航空港枢纽、内陆唯一保税港区影响力、以流量经济服务、辐射中西部创造了优越的条件,由此可见两江新区已经处于中国内陆开放的最前沿。(3)两江新区的发展概况重庆两江新区于2010年6月18日,也就是重庆直辖13周年之际挂牌成立,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国家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学 中国 六大 国家级 新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59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