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基础知识]四核心架构介绍.doc
《[电脑基础知识]四核心架构介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脑基础知识]四核心架构介绍.doc(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核心架构介绍处理器性能的不同,最大的因素取决于其架构,就目前而言,四核产品大致分为两大阵营,一是Intel,二则是AMD。对于Intel而言,由于正处新旧交替之时,因此架构划分相对复杂,同时接口的选择也较为繁琐,不过虽然我们前面所列举的诸多产品都有着不同规格,但诸如酷睿四核Q9000系列和Q8000系列的架构基本相同,因此接口也均为LGA 775接口,其它的诸如LGA 1156接口的i5/i7也都是相同道理。而AMD的产品架构则相对单一,虽然同样在缓存的容量上有所区别,但目前市面上的四核产品也基本都是源自”Shanghai (上海)架构,同时伴随着内存控制器的跟新,几乎所有的Phenom I
2、I/Athlon II四核产品也都是采用了AM3接口设计(最早上市的Phenom II X4 940/920采用了AM2+接口设计,不支持DDR3内存)。四核心架构分析 LGA 1366接口的酷睿i7 900系列酷睿i7 900系列处理器是基于Nehalem架构的产品,其采用了原生四核心设计。同时还将三级缓存引入其中。其L1缓存的设计与酷睿微架构相同,而L2缓存则采用超低延迟的设计,不过容量大大降低,每个内核仅有256KB,新加入的L3缓存采用共享式设计。Nehalem架构缓存结构图上图为Nehalem架构缓存结构图,从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其三级缓存由四颗核心完全共享,它几乎可以处理所有的一致性
3、流量问题,同时不需要单独打扰每颗独立核心自己的L1、L2缓存。如果L3缓存没有命中,那么我们需要访问的数据也不在L1或者L2中,此时也不需要侦听所有核心。如果L3缓存命中成功,它还可以作为侦听过滤器。缓存结构图Nehalem的每个核心有64KB的L1和256KB的L2在L3缓存中保留数据,因此在总共的8MB L3中,有1MB-1.25MB的数据与前两级缓存相同。Nehalem架构将QPI和集成内存控制器引入后直接带来惊人的带宽,重新启动同步多线程技术毫无疑问不用再担心传输带宽所产生的瓶颈。Nehalem架构所采用的同步多线程技术基于2路设计,即每颗核心可以同时执行2个线程。在多任务情况下可以有
4、效提升性能,采用这种模拟的逻辑运算核心绝对比直接增加一颗物理运算核心成本低。Intel表示SMT技术可以在能耗增加不明显的情况下提升20-30%性能。除此之外,Nehalem还支持DDR3 三通道内存,更大的内存带宽使得酷睿i7 900系列处理器的性能由此而得到了质的提升。四核心架构分析 LGA 1156接口的Lynfield 酷睿i7/i5系列全新的Lynfield Core i7/i5处理器同LGA 1366接口的产品相比,架构基本保持一直,但在功能上还是略有不同。在08年11月发布的LGA1366接口Nehalem处理器虽然已经引入了先进的QPI总线概念,主板上用户依然可看到北桥身影。其
5、对PCIe总线的控制依然由北桥方面提供。但此时的QPI总线架构与原FSB架构的产品已经发生了至的变化,其总线高达25.6GB/s的带宽已经远远超越了FSB的频率限制。但即将发布的酷睿i5系列却采用了仅为2GB/s带宽的DMI总线。这样的数据带宽与25.6GB/s的数据带宽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Intel为何要选用这样低的DMI总线给大众消费者呢?Lynnfield Core i7/i5整合北桥部分功能实际上,LynnfieldCore i7/i5系列处理器采用仅为2GB/s带宽的DMI总线纯属误解,其实在Lynnfield Core i7/i5处理器内部,除了像i7那样整合了以往北桥的主要模块内
6、存控制器外,Intel连PCI-E控制器也整合进了Lynnfield Core i7/i5当中,因此英特尔过去的三芯片结构CPU + GMCH + ICH演变成为了CPU + PCH的双芯片结构。Lynnfield Core i7/i5整合PCI-E控制器在实际的运行当中,Lynnfield Core i7/i5内部仍是采用QPI总线来通讯,而外部与主板芯片组的通讯实际上就是以往与主板北桥与南桥之间的通讯,故而依旧采用DMI总线。Lynnfield Core i7/i5拥有了更高的集成度,在降低处理器功耗的同时也进一步的降低了整体平台的功耗。而对于全新的PCH芯片来说,其也有着不小的变化,除了
7、包含原来南桥(ICH)的IO功能外,以前北桥中的部分功能也集成到了PCH中。四核心架构分析LGA 775接口的酷睿Q9000/Q8000系列酷睿Q9000/Q8000系列采用的依旧是2006年3月英特尔在春季IDF大会宣布的Core微架构。Conroe是基于Core微架构的桌面平台级产品,Conroe处理器沿用了L1 Cache设计,L1数据Cache和L1指令Cache分别为32KB,两个核心共享4MB或2MB的L2 Cache,它结合了Pentium M高效率和NetBurst动态执行性能优越两方面的优点。Conroe处理器的数据流水线长度从Prescott的31级大幅度缩短至目前的14级
8、。其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数量由上代NetBurst微构架的2组提升至3组,同时在Cache构架上也经过了大幅度的改良,整体运算性能大大增加。酷睿微架构Core微架构构建了一个高效的双核心架构,采取共享式二级缓存设计,2个核心共享二级缓存。内核采用高效的14级有效流水线设计,每个核心内建4组指令解码单元,支持微指令融合与宏指令融合技术,每个时钟周期最多可以解码5条X86指令,并拥有改进的分支预测功能。每个核心内建5个执行单元,执行资源庞大。采用新的内存相关性预测技术。支持增强的电源管理功能。支持硬件虚拟化技术和硬件防病毒功能。内建数字温度传感器。还可提供功率报告和温度报告等,配合系统实现动态的
9、功耗控制和散热控制。微观电路图示酷睿Q9000/Q8000系列四核产品是把两颗双核心封装在一起,好处是Intel无需为四核心产品重新设计芯片,由于四核心现时市场占有率仍在5%以下,因此这个方法是最节省成本,并能提早问市时间。两颗双核心封装在一起,两者并没有直接的沟通桥梁,因此当要互相传取数据时,必需要经过 FSB ,延迟值将会略为提高。但据Intel表示,这个核心互相传取动作,比L2 Missed然后需要传取系统内存要快上 10 倍,而且 Intel Core微架构拥有加入了Memory Disambiguation设计,透过Out of Order过程分析内存读取次序,可令其读取提早执行 ,
10、降低处理器的等候时间,减少闲置及延迟值。四核心架构分析AM3接口的羿龙II X4/速龙 II X4系列目前,AMD采用了45nm的四核产品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旗舰级的Phenom II X4 900系列,二是定位于主流的Phenom II X4 800系列,再者则是最新发布的Athlon II X4系列,可以看出,AMD在各个不同的产品线都有不同产品分布,而且各自的规格并不相同,但综合来看,Phenom II X4 900系列产品与Phenom II X4 800系列的核心架构完全一致,Phenom II X4 800系列仅仅是屏蔽了部分的三级缓存而得。而对于Athlon II X4而言,虽
11、然在产品参数上有细微差距,也不能定论是否为原生四核,但就架构而言同样可以被看作是源于Shanghai(上海)架构。AMD Phenom II 架构图AMD全新的Shanghai(上海)架构采用了全新45nm SOI沉浸式光刻工艺,其最为明显的变化是核心面积和L3缓存的容量。其将L2+L3的缓存容量升级到了8MB大小,仅仅是L3缓存的容量,较上代产品便有了3倍的提升。虽然如此,但核心面积缩减到258平方毫米。L3缓存容量质的飞跃除工艺上的改进外,核心技术方面也做了许多改进。首先,Shanghai(上海)架构的三级缓存比65nm Phenom快2个时钟周期,处理器的四颗核心分别占用512KB L2
12、缓存,它们共享6MB L3缓存,从而为多线程环境提供独特的支持,有效的减少二级缓存存取延迟,快速的访问三级缓存内的共享数据。在程序运行时,L2缓存可以提高核效率和最小化延时,而L3缓存则更加方便了数据的传输并进一步的提高了性能。同时在某个核心进入关闭状态以降低频率、节省能耗的时候,可以将其对应的一级和二级缓存数据清空并转入共享的三级缓存。 凭借着改良的新架构,AMD全新的Phenom II处理器获得了质的飞跃。值得一提的是,AMD全新的Phenom II / Athlon II处理器采用了全新的Socket AM3接口设计,其能够支持DDR3内存的配备。同时由于处理器同时集成了DDR2/DDR
13、3内存控制器,因此亦可以实现对DDR2内存的支持。更为优秀的兼容性设计使得用户大大降低了平台的升级费用,玩家仅仅需要通过更新BIOS等方式就可以完美支持AM3处理器。四种不同接口 三大价位划分 入门级产品的降价加速了四核的普及,高端市场上新品频出,全新的架构也在进一步的提升旗舰产品的性能。同时随着45nm工艺制程的普及,全新的产品线交替更新,无论是Intel 亦或是AMD在高中低端市场上都有着非常丰富的产品可供选择。在前面我们已经就目前市售的四核处理器的架构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相信玩家也有了大致的了解,不过面对如此众多规格的四核产品,消费者该如何划分呢?其实我们虽然看见四核产品拥有众多的规格,
14、产品接口也不尽相同,但根据消费者们的需求而言,市场中的四核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价位,一是1600元以上的发烧级产品,二是1000元至1600元的主流价位选择,最后则是定位于千元之下的入门级四核产品。1.1600元以上价位:高端发烧玩家的极致选择高端处理器市场早已是四核处理器的天下,随着年初酷睿i7处理器的发布,具备了超线程技术的四核i7更是成为了玩家们的神器,在此价位选择的大多是硬件烧友或是对性能有着极致渴望的消费者,他们企图通过极致的硬件来满足对性能的渴求。2.1000元-1600元价位:主流游戏玩家的普遍选择此价位的产品相比而言性能略低,但平台组建成本也更具优势,因此而成为了高端主流游戏玩
15、家们的普遍选择。其实细心的玩家不难发现,相比于一年前,此价位的产品已经开始了过渡,曾经此价位主流的双核产品均都已经向四核产品平稳转换。3.1000元以下价位:入门级玩家的尝鲜选择曾几何时,千元价位的四核产品是可望而不可即,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Intel的酷睿四核产品价格日益走低,同时伴随着AMD速龙II四核的上市,千元下的产品有了更多的选择,此价位的产品大多集中在价格优势一面,不过仍然满足了用户多线程操作的需求,是注重体验的玩家们的不二选择。本次参与测试的产品纵览Intel方面,诸如价格优势较大的酷睿四核Q8000系列及近期刚上市的LGA 1156接口的酷睿i7/i5都是玩家们关注的焦点。而
16、AMD方面,四核产品也非常丰富,但由于早期的羿龙并非45nm产品,因此其45nm产品线的四核产品略少,产品线更为精简,不过其在近期上市的速龙II X4 620凭借着优秀的价格无疑是入门四核市场中的一大亮点。11 款 四 核 处 理 器 横 测 参 数 简 表品牌价格(元)产品型号主频总线规格缓存Intel1600 Core i7-975 Extreme Edition3.33GHz6.4GT/s8MB L3 Core i7-9202.66GHz4.8GT/s8MB L3 Core i7-8602.80GHz4.26GT/s8MB L3 Core 2 Extreme QX96503.00GHz1
17、333MHz12MB L21000-1600 Core i5-7502.66GHz4.26GT/s8MB L3 Core 2 Quad Q95502.83GHz1333MHz6MB L21000 Core 2 Quad Q83002.50GHz1333MHz4MB L2AMD1600 Phenom II X4 9653.40GHz4GT/s2MB L2/6MB L31000-1600 Phenom II X4 9453.00GHz4GT/s2MB L2/6MB L31000 Phenom II X4 8102.60GHz4GT/s2MB L2/4MB L3 Athlon II X4 6202.
18、60GHz4GT/s2MB L2 此次,我们一共选择了11款四核处理器产品,分别涉及不同的市场定位。可以看出,在Intel阵营中,酷睿i7/i5系列处理器已经构成了未来主流四核阵营的主力军,同时早期的酷睿四核产品也足以凭借完善的产品线划分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选择。AMD方面,我们则选用了全新的45nm羿龙II四核产品及新上市的速龙II四核处理器。在Intel 历来所奉行的tick tock(工艺年-构架年)战略的推进下,其处理器产品不断的提升着自我的价值,从06年发布酷睿架构,摆脱奔腾4时代Netburst架构因过长流水线所带来的高主频低效能的状态到07年全新的45nm产品上市并随后布局全线市场
19、,Intel 迅速的在架构与制程之间做出转换,一次次的提升了产品性能,为用户不断的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在Core架构经历了2年风光之后,全新一代的性能王者架构Nehalem也于去年11月盛世发布,全新的酷睿i7家族吸引了无数硬件爱好者的眼光,其性能不仅超越了其前代Core架构,更将竞争对手远远的甩在了身后。一瞬间酷睿i7变成为了追求极致性能的骨灰级玩家和大规模科学运算用户的首选产品。酷睿i7家族凭借着Nehalem架构拥有了强大的性能,但是其过高的价格让广大的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在发布近一年的时间里,LGA1366平台的市场占有率不足Intel 整体市场的百分之一。虽然LGA1366平台仅
20、仅是面向极限性能用户的产品,但Nehalem架构却并非Intel 设计出的仅面向高端人群的架构,因此一款能够主导主流用户的产品呼之欲出,在时隔10个月之后,面向大众消费者的LGA1156平台已经是箭在弦上,其不仅保留了LGA1366平台的极致性能,还将整体成本以及功耗降至了较低的水平上,这就是同为Nehalem的酷睿i5平台。2009年的9月8日,Intel 将对外正式发布全新LGA1156架构的酷睿i5/i7平台,与LGA1366平台相比,LGA1156平台进行了一些更改。除了表面上我们能够看到的接口不同之外,在其他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诸如三通道内存设计的取消,亦或Turbo Boost功
21、能的升级,更或是主板方面的变化,都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LGA 1156处理器产品。接下来我们就详细了解全新LGA1366接口的酷睿i7及i5处理器到底有着怎样的不同。代号Lynnfield 全新i7/i5产品分布定位虽然代号为Lynnfield的全新LGA1156接口的产品很早便有所曝光,但其具体的命名却是直到近期才最终确定了下来。在最初的新闻中,Intel 似乎要将全部的LGA1156接口的处理器命名为Core i5系列,然而不断曝光的测试成绩让Intel 自己也发现高端的LGA 1156接口产品若是称为i5似乎有点自掉身价,于是乎,i7、i5共同构成了LGA1156接口产品的布局。Inte
22、l Core i7/i5 处 理 器 参 数 简 表产品型号Core i7-975Extreme EditionCore i7-920 Core i7-870Core i7-860Core i5-750核心代号BloomfieldBloomfieldLynnfieldLynnfieldLynnfield默认频率3.33GHz2.66GHz2.93GHz2.8GHz2.66GHz三级缓存8MB8MB8MB8MB8MB超线程支持支持支持支持不支持接口LGA 1366LGA 1366LGA 1156LGA 1156LGA 1156内存运行模式三通道三通道双通道双通道双通道总线带宽6400MT/s48
23、00MT/s4260MT/s4260MT/s4260MT/sTurbo Boost支持/3.6GHz支持/2.93GHz支持/3.6GHz支持/3.46GHz支持/3.2GHzTDP功耗130W130W95W95W95W官方报价$999$284$562$284$196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批发布的LGA1156接口的处理器产品包括了Core i7及Core i5两大系列,他们的核心代号均为Lynnfield,不同的是,能够支持超线程技术的lynnfield产品被划分至Core i7系列,而不支持超线程技术的产品则归属于Core i5系列。当然,无论是i7亦或是i5,Lynnfield代号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脑基础知识 电脑 基础知识 核心 架构 介绍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58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