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基础知识]基于远程无限视觉系统的只能机器人遥控论文.doc
《[电脑基础知识]基于远程无限视觉系统的只能机器人遥控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脑基础知识]基于远程无限视觉系统的只能机器人遥控论文.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远程无线视觉系统的智能机器人遥控摘 要智能机器人作为最综合的创新与研究平台,是21世纪新的研究热点它融合了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嵌入式技术、图像识别技术、控制与规划技术、电子电气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通讯技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等等。基于无线视觉技术、无线通讯技术,通过远程客户端程序,控制机器人,并实时显示机器人在作业环境中采集、感知的环境信息,视觉信息。通过此课题相关技术的研究、设计及应用,达到学生将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际设计应用相结合的目的;实现学生在嵌入式技术设计、智能机器人控制、智能机器人软件编程设计、嵌入式图像识别技术及应用、电机驱动等方面的专业综合训练及专业能力培养。机器人通过
2、无线摄像头实时采集环境图像传回计算机,通过接收来自计算机的控制命令根据命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者是自主运动。并且具有远程遥控功能,这些功能都算是现在科技野外探索及星球探索常用的功能,最著名的运用便是美国对于火星探测时所运用的机器人。它的研究对于机器人的自主导航、人机交互以及视觉控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机器视觉,机器人,智能遥控ABSTRACTAs the most comprehensive study of innovation and Intelligent platform, robot is a 21st century research hotspot of new combi
3、nation of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embedded technology, control technology, image recognition and planning technology,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energy technology, materials technology, and so on. V
4、isual technology based on wireless technolog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hrough the remote client, controlling robots, and real-time display of robots in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 in the acquisition, per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Visual information. Through this research, design and app
5、lication of related technologies, reaches students solid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combination purpose design application; enabling students in the design of embedded technology, intelligent robot control, intelligent robot software design, embedded imag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program
6、ming, motor-driven, comprehensive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Robots through wireless camera acquisition environments in real time images back into your computer, by receiving control commands from the computer command to make the appropriate actions or are independent of motion. And with
7、remote control functions, these functions are now commonly used in exploration and planetary exploration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pabilities, the most famous is the use of United States exploring the use of robots for Mars. Its research for autonomous robot navigation, human-computer
8、 interaction and Visual control is of extremely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 words:machine vision,robot,Intelligent remote control目 录第1章 绪论11.1智能机器人研究现状21.2智能机器人的感官系统31.3智能机器人的未来发展4第2章 阈值分割介绍 82.1阈值分割的基本概念82.2 RGB介绍102.3 YUV介绍102.4 设计原理说明112.5 算法流程设计11第3章 MT-AR 编程知识准备123.1 MFC 概述123.2 MFC 应用程序的构成12第4章
9、 机器人运行调试174.1 总体结构设计174.2 运动控制194.3 图像采集224.4 网络传输23第5章 总结26参考文献28致 谢29 基于远程无线视觉系统的智能机器人遥控27第1章 绪论智能机器人作为最综合的创新与研究平台,是21世纪新的研究热点它融合了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嵌入式技术、图像识别技术、控制与规划技术、电子电气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通讯技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等等。基于无线视觉技术、无线通讯技术,通过远程客户端程序,控制机器人,并实时显示机器人在作业环境中采集、感知的环境信息,视觉信息。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的生产和管理进入了自动化、信息
10、化和智能化时代,智能化已成为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野外探索、外星球勘探等领域,当所需外部环境恶劣时,人工不能完成的任务如星球开发和地质勘测等,可采用远程视觉跟踪机器车完成相应的任务。基于生产现场和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研究和开发远策划能够视觉控制小车寻迹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器人目标跟踪是目前机器人的主要功能之一,在排雷、排爆、安检、交通、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所谓视觉跟踪,就是指对图像序列中的运动目标进行检测、提取和识别,从而获得运动目标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参数以及运动轨迹,并对所获信息进行进一步处理与分析,实现对运动目标行为的理解,从而引导机器人进行目标跟踪。它除了要求系统能
11、够对图像进行处理,找出目标位置外,还要求系统能够根据目标位置控制机器人运动。由于计算量较为繁重,现有的此类系统往往存在速度较慢、误识别率较高等缺点。国内外学者对基于视觉的机器人目标跟踪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法,主要有帧间差分方法,帧间差分方法是对相邻帧图像作相减运算之后,对结果图像取阙值并分割,提取运动目标。常用的帧差法只能根据帧间像素的强度变化来检测场景中目标是否运动,运动目标信号的帧间相关性和噪声的帧间相关性都很弱,难以区分。帧间方块高位比较法适当地牺牲了检测灵敏度而提高了抗噪度,但必须要有后处理,以减小误检率。光流分割法,光流分割法是通过目标和背景之间的不同速度来检测运动
12、目标。基于光流估计的方法都是基于以下假设:图像灰度分布的变化完全是由于目标或背景的运动引起的,即目标和背景的灰度不随时间变化。国外有人提出了光流计算,随即出现了光流的逐次逼近计算模型,通过位移预补偿方式减小了时域微分估计中的不准确性,极大地提高了光流计算的精度。基于图像区域匹配的方法,特征匹配即在提取特征后,对特征属性矢量(点、边缘、线段、小面或局部能量)作相关度计算,相关系数的峰值即为匹配位置。基于图像模型匹配的方法,由于目标在运动中会有旋转、大小的变化,固定的模板已经不能满足准确匹配的要求,因此出现了变形模型,变形模型分为自由式变形模型和参数式变形模型,其中主动轮廓模型是一种典型的自由式变
13、形模型,由控制平滑度的轮廓内部能量、吸引轮廓到特定的图像能量和外部约束能量的组合来控制和约束。能量最小化是目标分割和跟踪原则。基于图像特征匹配的方法,特征匹配即在提取特征后,对特征属性矢量(点、边缘、线段、小面或局部能量)作相关度计算,相关系数的峰值即为匹配位置。 基于图像频率域匹配的方法,频率域匹配是将视频图像变换到频率域,然后根据变换系数的幅值或相位检测目标的运动。傅立叶变换是常用的频率分析方法。其中,利用变换系数幅值的方法,是根据在等空间域的卷积等于在频率域相乘这个fourier变换性质,将图像中的模板相关转换到频率域实现,以增加运算效率。利用变换系数相位的方法根据空间域的平移对应于频率
14、域内的相移这个fourier变换性质来检测目标的运动。1.1 智能机器人研究现状人们通常把机器人划分为三代。第一代是可编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一般可以根据操作人员所编的程序,完成一些简单的重复性操作。这一代机器人是从60年代后半叶开始投入实际使用的,目前在工业界已得到广泛应用。第二代是“感知机器人”,又叫做自适应机器人,它在第一代机器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具有不同程度的“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这类利用感知信息以改善机器人性能的研究开始于70年代初期,到1982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为其装配线上的机器人装配了视觉系统,宣告了感知机器人的诞生,在80年代得到了广泛应用。第三代机器人将具有识别、推理
15、、规划和学习等智能机制,它可以把感知和行动智能化结合起来,因此能在非特定的环境下作业,称之为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的根本区别在于,智能机器人具有感知功能与识别、判断及规划功能。而感知本身,就是人类和动物所具有的低级智能。因此机器的智能分为两个层次:具有感觉、识别、理解和判断功能;具有总结经验和学习的功能。所以,人们通常所说的第二代机器人可以看作是第一代智能机器人。1.2智能机器人的感官系统(1)触觉传感器英国近几年在阵列触觉传感方面开展了相当广泛的研究。例如:Sussex大学和Shack-leton系统驱动公司研制的基于运动的介电电容传感的阵列;由威尔士大学和软件科学公司研制的采用
16、压强技术的装在机器人夹持器上的传感器。(2)视觉传感在机器人视觉方面,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有以下6类传感器:隔开物体的二维视觉:双态成像;隔开物体的二维视觉:灰度标成像;触觉或叠加物体的二维视觉;二维观察;二维线跟踪;使用透视、立体、结构图示或范围找寻技术从隔开物体中提取三维信息。在这类系统方面,它们只能做一些很简单的操作。例如:为了使机器人具有某种程度的人眼功能,已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向如下两类系统发展:从一维物体中提取三维信息;活动机器人导航、探路和躲避障碍物的现场三维分析。伦敦大学目前正在研究一种双目视觉机器人的实时图像处理机。还有正在研究机器人视觉系统的教育机构有:考文垂工业大学、爱丁堡大
17、学、格拉斯哥大学、格温特大学;而伯明翰大学则专门研究惯性传感器。另外,还有许多从事传感系统开发的单位,都进行了传感反馈研究。如米德尔塞克斯工业大学致力于使机器人能组织和使用来自不同类型传感器的数据。这种机器人能“看”、“感”和“听”,它更接近于人。(3)听觉传感目前用的最多的是麦克风与机器人的自然语言理解系统。(4)运动性能机器人通常是要在周围移动物体的,例如:机器人臂到轮子或脚的运载器已有许多结构在使用,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型号在研究之中。为在空间任意点以任意方式操作一个物体,机器人臂需要有6个自由度:左/右、前/后、上/下、投、卷和左右摆转。在工业中使用的坐标已有6个:圆柱形、球形、笛卡尔坐标
18、、旋转坐标、Scara type和并行坐标。在国际机器人市场上圆柱体坐标机器人现已有售;Unimate机器人系列为球形坐标系统,手臂可移进移出,绕其坐标移动,还可以做旋转的纵向移动。当前机器人臂的研制目标是通过现有系统的组合或利用完全不同的设计思想开发更灵活、更有适应能力的坐标系统。如伯明翰大学机械工程系研制的全交接左笛卡尔坐标系机器人Locoman,它是一种装配机器人。在该机器人上用控制设备来改进其刚性和精度。在控制装置方面,首先是完善从执行机构的元件中摄取信号以把这种信号传送给电子计算机(反馈)的装置;提高小型机械移动装置电动传感器的灵敏度、精确度和寿命;完善运动程序给定、贮存和计算及整个
19、数字程序控制的元件;研制小型而又可靠的有感知装置,主要是动力机构和执行机构等等。在机器人的计算逻辑装置和信息装置方面,首要问题是研制专业化的微处理机。1.3智能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智能机器人的开发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那么,未来智能机器人技术将如何发展呢?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对下一代机器人的发展进行了预测。提出智能机器人技术近期将沿着自主性、智能通信和适应性三个方向发展。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人工智能技术、操作器、移动技术、动力源和驱动器、仿生机构等。(1)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中的应用把传统的人工智能的符号处理技术应用到机器人中存在哪些困难呢?一般的工业机器人的控制器,本质是一个数值计算系统。如若把人
20、工智能系统(如专家系统)直接加到机器人控制器的顶层,能否得到一个很好的智能控制器?并不那么容易。因为符号处理与数值计算,在知识表示的抽象层次以及时间尺度上的重大差距,把两个系统直接结合起来,相互之间将存在通信和交互的问题,这就是组织智能控制系统的困难所在。这种困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感器所获取的反馈信息通常是数量很大的数值信息,符号层一般很难直接使用这些信息,需要经过压缩、变换、理解后把它转变为符号表示,这往往是一件很困难而又耗费时间的事。而信息来自分布在不同地点和不同类型的多个传感器。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测量方法得到不同的环境信息。这些信息受到干扰和各种非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难免存在畸变、信
21、息不完整等缺陷,因此使上述的处理、变换更加复杂和困难。二是从符号层形成的命令和动作意图,要变成控制级可执行的指令(数据),也要经过分解、转换等过程,这也是困难和费时的工作。它们同样受到控制动作和环境的非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由于这些困难,要把人工智能系统与传统机器人控制器直接结合起来就很难建立实时性和适应性很好的系统。为了解决机器人的智能化,组成智能机器人系统,研究者们将面临许多困难且需要做长期努力,进行若干课题的研究。例如:高级思维活动应以什么方式的机器人系统来模仿,是采取传统的人工智能符号推理的方法,还是采用别的方法?需不需要环境模型,需要怎样的环境模型;怎样建立环境模型,传统的人工智能主要依
22、据先验知识建立环境模型。由于环境和任务的复杂性,环境的不确定性,这种建模方式遇到了挑战,于是出现了依靠传感器建模的主张,这就引出一系列新的与传感技术有关的课题。人们为了探讨人工智能在机器人中近期的可用技术,暂时抛开人工智能中的各种带根本性的争论,如符号主义与连接主义、有推理和无推理智能等等,把着眼点放在人工智能技术中较成熟的技术上。对传统的人工智能来说,就是知识的符号表示和推理这部分技术,看一看它对当前的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会有什么贡献。其主要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于任务的传感技术,建立感知与动作的直接联系,基于传感器的规划和决策,复杂动作的协调等。(2)操作器工业机器人手臂的设计制造已趋于成
23、熟,因此在智能机器人操作器方面的研究,人们的兴趣主要集中在各种具有柔性和灵巧性的手爪和手臂上。机器人手臂结构要适应智能机器人高速、重载、高精度和轻质的发展趋势。其中轻质化是关键。新型高刚度、抗震结构和材料是目前国外研究的前沿。机器人的手、腕以及连接机构是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其中手腕机构的研究注重于快速、准确、灵活性、柔顺性和结构的紧凑性。与人协调作业关系密切的一类智能机器人如医用机器人、空间机器人、危险品处理机器人、打毛刺机器人等,它们都面临着如何快速、准确地把人的意志和人手的熟练操作传送到机器人执行机构的问题。目前,要让机器人作业一个小时,其软件编制需要60个小时,费时又费工。改善这种状况,
24、需要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着手。如多指多关节灵巧手是一种模拟人的通用手,它能比较逼真地记录和再现人手的熟练动作,受到研究者的青睐。由于它涉及到操作力学、结构学、基于传感器的控制、传感器融和等方面的问题,研制的难度很大,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成熟的产品投放市场。(3)移动技术移动功能是智能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显著的区别之一。附加了移动功能之后,机器人的作业范围大幅度增加,从而使移动机器人的概念也从陆地拓展到水下和空中。近几年来,在欧美国家的机器人研究计划中,移动技术占有重要的位置。例如在NASA空间站FREEDOM上搭载的机器人、NASA和NSF共同开发的南极Erebus活火山探测机器人、美国环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脑基础知识 电脑 基础知识 基于 远程 无限 视觉 系统 只能 机器人 遥控 论文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58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