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古诗文原文翻译注释整理.doc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古诗文原文翻译注释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古诗文原文翻译注释整理.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部编版九下语文全部古诗文原文翻译注释整理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
2、,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 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
3、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 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21)。(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
4、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词语解释:1、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2、兼:同时。3、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4、患:祸
5、患,灾难。5、 辟:通“避”,躲避。6、 如使:假如,假使。7、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8、勿丧:不丢掉。 9、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10、 豆:古代一种木制盛食物的器具。11、 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12、 蹴c:用脚踢。 13、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14、万钟,这里指高位俸禄。钟,古代的量器。15、辩,同“辨”,辨别。16、 何加:有什么益处。17、奉:侍奉。 18、
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19、 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从前。20、 已:停止,放弃。 21、 本心:天性,天良。送东阳马生序原文余幼时即嗜(sh)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yn)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f)之怠(di)。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 ji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gun),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q)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7、未尝稍降(jing)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咄(du),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曳(y)屣(x),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n)裂而不知。至舍(sh),四支僵劲(jng,多音字)不能动,媵(yng)人持汤沃灌,以衾(qn)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s),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sh)生皆被(p)绮(q)绣,戴朱缨(y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烨(y)然若神人;余则缊(yn)袍敝(b)衣处(ch)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
8、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mo)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zhu)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mi)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ln)稍(sho)之供(gng),父母岁有裘葛(g)之遗(wi),无冻馁(ni)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y)余,撰(zhun)长书
9、以为贽(zh),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h)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d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选自宋学士文集(又名文宪集)译文我年轻时就爱好读书。因为家里贫穷,所以没有办法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天气十分寒冷,砚里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懈怠。抄完后,赶紧跑去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就能够广泛地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交往求教,曾经
10、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和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稍微缓和自己的言辞脸色。我站着陪伴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脸色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解释;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学识。 当我跟从老师学习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巨谷中,隆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深达数尺,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却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冻僵得不能动弹,仆人用热水浇洗(我的手脚),拿被子围盖(我),过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同
11、屋的同学们都穿着绣花的丝绸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挂白玉环,左边佩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宛如神人;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大概我的勤奋而且艰苦就像这样。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现在这些学生在太学里学习,政府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这就)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
12、老师,没有问而不告诉,求知而得不到的;一切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这就)不必象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要是)他们学业有不精通,德行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就是用心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学习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称赞他贤能。去官之后进京朝见皇帝,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篇长信做见面礼,言辞很流畅通达。同他论辩,语言委婉、神色和悦。自称小时候学习用功、刻苦,是可以称得上爱好学习的人。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因此我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
13、道是了解我吗!注释1选自宋学士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东阳,地名,在今浙江东阳。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序:文体名,这是一篇赠序。 2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西北),明初文学家。 2余:我。 3嗜:喜欢、爱好。 4无从:没有办法。 5致书:得到书。致:得到。 6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每:常常。 假借:同义复词。 借。 假,借用。 于:向。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7弗之怠(di):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 弗:不。之:指代抄书。 8走:跑,赶快去。 9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10以是:因此。 11加冠(gun):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
14、加冠礼,表示已经成人。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12患:担心。. 13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 14游:交往。 15尝:曾经。 16趋:赶到。 17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叩,请教。 18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又作德高望重。 望,声望,名望。 隆:高。 19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门人、弟子,学生。 填,充。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20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辞色,言语和脸色。 21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提出。 质,询问。 22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15、表现尊敬而专心)。 23或:有时。 24叱(ch)咄(du):训斥,呵责。 25至:周到。 26复:这里指辩解。 27俟(s):等待。 28负箧(qi)曳屣(y x):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箧:书箱。 屣:鞋。 29穷冬:隆冬。 30皲(j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31舍:指学舍,书馆。 32支:通“肢”,肢体。 33媵(yng)人:婢仆。 34汤:热水。 35沃灌:浇洗。沃,浇水洗。 36衾(qn):被子。 37拥:盖着。 38而:表承接。 39乃:才。 40寓逆旅:寄居在旅店里。 寓,寄居。 逆,迎。 逆旅,旅店。 41被(p)绮(q)绣:穿着漂亮的丝绸衣服。 被,通“披
16、”,穿着。 42朱缨:红色的帽带。 43腰:挂在腰间。 腰,名词作动词。 44容臭(xi):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45烨(y)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46缊(yn)袍敝(b)衣:破旧的衣服。 缊,旧絮。敝,破旧 47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 略无:毫无。 慕、艳,羡慕。 48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中:内心。 口体之奉:指吃的和穿的。 奉:供养。 49盖:大概。 50道:说,讲。 55诸生:指太学生。 56太学:明代中央政府设立的教育士人的学校,称作太学或国子监。 57县官:这里指朝廷。 58廪(ln)稍:官家
17、给的粮食。当时政府免费供给的俸粮称“廪”或“稍”。 59裘(qi):皮衣。 60葛:葛布,指夏天穿的衣服。 61遗(wi):赠送,给予,这里指接济。 62司业、博士:分别为太学的次长官和教授。代指有学识的人。 63非天质之卑:如果不是由于天资太低下。 64流辈:同辈。 流:平。 65朝:旧时臣下朝见君主。宋濂写此文时,正值他从家乡到京城应天(南京)见朱元璋。 66以乡人子:以同乡之子的身份。 67谒(y):拜见。 68撰(zhun):同“撰”,写。 69长书:长信。 70贽(zh音至):初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礼物。 71夷:平和。唐雎不辱使命实词解释句子翻译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
18、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使:派 谓:对说 欲:想要 易:交换 许:答应秦始皇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加:给予 惠:恩惠 易:交换 善:好 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然:这样 受:接受 愿:愿意 守:守护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悦:高兴 使:派 使:出使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易:交换 听:听从秦王对
19、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凭借。 存:幸存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然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以:把长者:忠厚长者 错:通“措”,放置 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请:让 广:扩充 逆:违背 轻:轻视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是:这样。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封地并守护它。虽千里不敢易也,岂
20、直五百里哉?易:交换 直:只,仅仅 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就能交换)吗?”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怫然:盛怒的样子 尝:曾经。 闻:听说 秦王气势汹汹的发怒了,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布衣:平民。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免:摘掉 冠:帽子 徒:光着跣:脚 抢:撞秦王说:平民发怒,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
21、撞地罢了。”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庸夫:平庸无能的人 士: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袭:扫过 从前专诸 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贯:直冲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太阳;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击到宫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发:发作。 休:吉祥 祲:不详。休祲:吉凶的征兆。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 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上天就降下了征兆,现在,他们)连同我将
22、成为四个人了。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缟素:白色丝织品,这里是穿丧服挺:拔。如果有才能胆识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挠:屈服 谢:道歉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谕:明白,懂得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 我明白了: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徒:只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曹刿论战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
23、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徧 同:遍)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九年级 下册 语文 古诗文 原文 翻译 注释 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57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