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开题报告.doc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开题报告.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养成开 题 报 告许振民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1、现实的需要。西小王小学学生 98.%都是来自于农村,而学生的父母都不在家的“留守学生”达到了60%,父母中只有一人在家的学生也高达 32%。很多学生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代管,甚至根本无人看管。很多学生在学习上自由散漫,得过且过,无明确的读书目的,学习劲头不足,更无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差。 很多时候老师进教室开始讲课, 学生才慢条斯理地拿出课本; 老师在上面讲得眉飞色舞, 学生在下面玩得津津有味, 至于上课时应该养成的正确习惯,无论老师讲多少遍,也都收效甚微。通过调查了解, 不少学生由
2、于所处的环境和所受家庭的教育的局限性, 因而在课堂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 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上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 (2)、上课前没有准备好下一节课用具的习惯。(3)、没有做好笔记的正确习惯。 (4)、没有认真听讲,专心致志的习惯。 (5)、书写不规范,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 (6) 、早读课没有读书的习惯。 (7)、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生活中不爱清洁卫生的比比皆是, 或乱丢乱扔, 或蓬头垢面。 在思想方面虽继承了农民的朴实, 但也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和不良影视的影响,性格孤僻暴躁,遇事冲动不计后果。隔代教育的低效性和无人看管学生的随意性 ,严重制约着我校的教育、
3、教学事业的发展和提高。但我们的老师也注意到, 与大量学习习惯差导致成绩差、 表现差的学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少数学习习惯好的学生, 他们看起来并没有什么过人的天分, 甚至有的智商还赶不上那些成绩较差一点的学生, 但他们的学业成绩十分优秀, 表现也十分的令人满意, 使我们的老师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2、教育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的经济日新月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教育领域也在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荼的革命,素质教育大旗刚刚竖起,创新教育理论早已先行, 合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也呼之欲出,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
4、。 如果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依然我行我素, 墨守成规, 无动于衷必然会被时代淘汰。 “教不研则浅” ,我校领导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当机立断, 不失时机地提出要以“教研育人,以科研兴校”的方针,选择了这个困扰我校生存发展的课题,作为我校教育科研的主攻方向,应该说是为我校的生存、发展下了一场“及时雨” ,为我校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也为我校明天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从相关资料看,国内外有很多教育机构或教师,对小学生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研究已经有许多年了, 而且触及习惯培养的研究很多。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赫尔在其学习理论中就提出了学习过程是由内驱力和习惯或习惯强度
5、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用公式表示为:反应势能 =内驱力 习惯强度。该公式指学习是由内驱力和习惯强度的乘积所决定的, 尽管赫尔的观点也有不足之处, 但他重视习惯在学习中的作用,给予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 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开始, 人们开始重视研究元认知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目前, 大量的研究表明,学习习惯与元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威特罗克在其生成学习论中指出, 生成模式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 “人们倾向于生成与以前的学习相一致的知觉与意义” 。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 “教育是什么?简单的说, 只需一句话, 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
6、的习惯, 诸如虚心上进、 勤于操作、 专心阅读、 认真书写、 积极探究等习惯。 ”2002年 10 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申报的 “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 ,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即教育部规划课题。 2003 年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课题组出版了少年儿童发展蓝皮书 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当代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报告 (孙云晓 张梅玲主编) ,报告反映通过课题研究对习惯培养的内容、 与健全人格的关系, 习惯培养的途径、 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的四大块内容研究, 总结了行为习惯塑造与矫正十二种方法, 给家长的十七条建议, 给老
7、师的十一条建议, 四大原则即习惯培养教育的关键期、 一致性, 整体性、 差异性原则。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经验。 这些理论与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 这些理论与经验如果不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而这些理论与经验并不是用之四海皆准的, 我们的研究就是要应用教育理论与经验于我们的实际工作之中, 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应用与创新, 我们的研究旨在培养小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基础上, 探索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规律与方式方法和实践操作技术。 在理论上从纷杂的论述中认清培养学生良好课堂
8、学习习惯的外延与内涵, 在实践中创新实践操作技术, 使培养学生的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科学而规范。三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与研究价值。小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养成研究是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一些个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分析影响学生课堂良好学习习惯的主、 客观因素, 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并通过我们有目的性的指导和反复的训练, 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充分发挥习惯这一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和成才道路上的作用, 形成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评价和操作模式, 为我校优良班级的建设和良好校风的形成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形势下, 通过研究, 既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也能促
9、进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这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研究内容。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通过研究学生上课时的行为心理,通过对学生上课时学习的各个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通过反复的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矫正,以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研究总结归纳出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方法, 同时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较大提高。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研究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方法。(2)、研究培养学生科学
10、记忆习惯的方法。(3)、研究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的方法。(4)、研究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的途径。(5) 、研究培养学生总结归纳习惯的方法。(6)、研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的方法。(7)、研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方法。(8)、研究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的方法。(9)、研究培养学生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的方法。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我们的研究思路是先确定研究目标,然后找准研究内容,运用个案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全面系统的对本课题进行实地研究, 总之, 我们要通过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 让学生的思想观念、 行为、 举止
11、、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有明显的提高的改善,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 通过问卷、座谈观察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堂行为习惯现状, 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课堂良好行为习惯的归因分析, 在此基础上, 制订具体研究方案,力求科学、可行。 2、行动研究法。 用理论指导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三本课题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3 年 10 月 2013 年 12 月) 成立课题小组,确定主研人员,展开课题论证,申报立项,收集资料,整理归档。 2、展开研究:(2013 年 12 月 2014 年 8 月) 一是展开理论研究,
12、丰富、 提高、 完善对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认识,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深化实践活动,侧重对学生朗读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作笔记的习惯,大胆质疑的习惯,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的听讲的习惯等的研究。组织打印研究成果,在校区内推广。 3、总结阶段: (2014 年 8 月 12 月)主要成果是学生良好课堂习惯养成研究报告和相关的论文集。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 “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血肉, 养成永久的习惯,终生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 ”可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
13、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掌握及其终身学习,它起到了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的作用。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我的一种方式, 是在其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 逐渐自然习得的, 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更是促进学生面向未来主动发展的一种保证。3、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提出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仅仅包括一般的读写的习惯。新课程已赋予它更多的内涵,如提问的习惯;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独立钻研、
14、 积极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评判教师、 教材和他人意见的习惯;互相合作的习惯; 学会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等等。 这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也是新一轮课程实施的基础。二、课题研究的策略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的概念,是多层面的,它包括传统的学习习惯和创造性的学习习惯。传统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规范、书写整洁、集中精力、认真听讲、独立思考、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等常规习惯。而创造性的学习习惯,则包括诸如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注重实践、学会思考、掌握合作式开放式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严
15、格训练、长期积累、逐步上升的过程。随着学习习惯的逐渐形成、成熟、定型,最终成为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来提高其修养, 完善其人格, 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以后激烈的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终身学习服务。为确保实验活动达到预期目的,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1、组建一支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的实验团队。本课题组目前分为语文和数学两个实验小组,成员均由市、区骨干教师组成,都具有较丰富的教科研经验、 教学实践经验和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 具有较强的改革愿望和发展意识,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2、制定研究
16、计划,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在学期初我们分别制定各研究小组实验计划,并选定实验教师所教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根据学生特点,结合课标精神,分学段制定出了低、中、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目标、要求及具体操作方法。3、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对课题组而言,制度就是成员日常活动的规则,它的基本特征是“确定性” :定人、定时间、定活动主题、定活动方式、定活动程序步骤、定评价标准等。这些制度包括:(1)建立课题初期工作会议制度。每学期期初召开课题工作会议,交流上阶段课题研究经验和本学期课题工作安排。(2)建立课题组成员分工与合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构建协作互动的立
17、体平台,完善协作互动的研讨制度 ,建立民主和谐的伙伴关系,确立“真实、扎实、丰实、落实”的研究态度,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同时为了方便课题组内的实验教师相互交流,我们还专门建立了“霍小课堂教学实验组 QQ 群”,在群里谁有了好方法,会立刻分享给其他实验老师;同样,谁有了困惑,也会在群里一起交流解惑。(3)建立课题研究资料的管理制度。注意对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成功与失败的) ,按要求建立课题档案。课题材料多样化 ,有学生作品、教师案例、精彩片段、教学后记和反思以及教学经验交流论文等。一套完整的研究资料 ,不仅可以反映出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同时还可以为今后的课题研究提供操作方式 ,为今后的工作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生 学习 习惯 培养 开题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56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