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doc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 录第一部分 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我的徤康成长二、我的家庭生活三、我们的学校生活四、我们的社区生活五、我们的国家六、我们共同的世界第四部分 实施意见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第一部分 前言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 是公民素质的核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 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人的内在需求。 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要求基础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教育, 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 也是形成道德情感、 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 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 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 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 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 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一、课程性质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综合性 本课程设计体现社会环境、 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内在整合
3、; 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品德和规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 生命与安全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等;教学活动体现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的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从多角度、多层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质。实践性 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实现社会性发展。 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 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开放性 本课程内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学生身心
4、发展的需要, 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 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从课堂向学校、 家庭和社区扩展;课程评价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态度, 不以单一指标评价学生的发展, 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本课程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 丰富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 健全学生的人格, 使他们能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 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二)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本课程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 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
5、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 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 反映他们的需要, 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 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 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 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三)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本课程强调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教学要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学习环境, 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 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 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
6、。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是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社会环境、 社会活动、 社会关系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 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要素的交互作用实现的。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一条主线”即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 “点面结合”的“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 “面”是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 “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每一个生活领域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在不同年段层次不同,螺旋上升。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为学生
7、认识社会、 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本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律、乐观向上、勤劳朴素的态度。2、爱亲敬长,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3、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崇尚公平与公正。4、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5、具有关爱自然的情感,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能力与方法1、养成安全、健康、环保的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2、初步
8、认识自我,掌握一些调整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方法。3、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体会他人的心情和需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集体生活。4、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5、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选用恰当的工具和方法分析、说明问题。(三)知识1、理解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了解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规则、法律对于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生
9、产和生活的重要影响。3、知道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4、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了解一些我国历史常识,知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了解影响我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5、初步了解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事件,知道不同环境下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懂得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一、我的健康成长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建议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 (中)1、开展“我能行,你也行”等活
10、动。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荣誉感和知耻心。愿意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中高)2、结合实例,举行有关善恶、美丑、荣辱等是非的辨析活动。3、能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中高) 3、回忆自己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的想法和表现;讲一件自己或他人克服困难的实际事例,互相交流。4、理解做人要诚实守信,学习做有诚信的人。 (中高) 4、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并收集社会生活中关于诚信的事例,进行比较分析。5、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礼仪常识;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 (中高) 5、邀请家长参加以“感恩”为主题的亲子交流活动。开展“寻找身边同学的长处”
11、“我想感谢的人”的活动。6、体会生命来之不易。 知道应该爱护自己的身体和健康。 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安全意识和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 (中) 6、从防火、防盗、防触电、防中毒、防溺水、防雷电等方面, 查找有关安全的小常识和发生安全事故的案例, 以知识竞赛、 设置情境等方式,学习、演练自救自护方法。7、了解迷恋网络和电子游戏等不良嗜好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高) 7、讨论、交流沉迷电子游戏的危害以及抵制的方法。8、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高) 8、从报刊、展览、影视中了解因吸食毒品酿成的严重恶果,举行有关的主题活动。二、我的家庭生活课
12、程内容 教学活动建议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中) 1、向父母长辈了解他们养育自己成长的事例。可以结合有关的节日、 纪念日, 用写信或其他方式向父母长辈表达感激之情。 还可以讲一则自己印象深刻的爱亲敬长的故事。2、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中) 2、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选择一些自己可以承担的家务劳动,坚持去做。3、懂得邻里生活中要讲道德、守规则,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 (中)3、交流自家与邻里相处的情况,讨论邻里怎样才能和睦相
13、处。观察自家周边的公共设施,为合理使用和爱护它们提出建议,做力所能及的事。4、了解家庭经济来源和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途径和方法。 (中高)4、向父母了解他们从事的工作、家庭经济来源,通过诸如水电、电信等费用了解家庭日常开支。5、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和谅解,学习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矛盾的方法。 (高)5、组织“与父母长辈沟通”的主题活动,请父母长辈一起参加。讨论怎样用平和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处理与长辈之间的矛盾。三、我们的学校生活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建议1、能看懂学校和学校周边的平面图。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平面图以及上学路线图。(中) 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看平面图
14、、寻找学校设施或周边标志物的活动。2、了解学校主要部门的工作和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尊敬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 (中) 2、通过不同途径,了解并交流学校某一方面的发展变化。访问老师或学校其他工作人员,并向同学介绍他们是怎样为培养学生辛勤工作的。3、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作弊。(中) 3、通过游戏,体会时间的宝贵。尝试设计一周的课余或寒暑假的时间安排,并进行交流。收集关于时间的格言、谚语和故事。4、体会同学之间真诚相待、互相帮助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知道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友好交往。 (中高) 4、可以讲述同学互相关
15、心的事例和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针对同学中常出现的摩擦和冲突,设置情境,讨论解决的办法。5、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中) 5、尝试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事,并在班内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6、知道班级和学校中的有关规则,并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中) 6、通过游戏和学校、班级活动,体验规则的必要性,并尝试制订规则。7、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体会民主、平等在学校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高) 7、分析班级民主参与和管理的现状,提出积极建议。四、我们的社区生活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建议1、能够识读本地区
16、(区、县、市等) 、旅游景区等小区域的平面示意图。正确辨认区域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 (中高) 1、在地图上查找本地区(区、县、市、省)及省会城市的方位。开展认识地图的活动和查找地名的比赛。2、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中) 2、按主题分组查阅资料、调查访问、收集实物(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实地考察) ,并用报告、图片、实物展览等形式进行交流。3、关心了解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并感激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尊重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中) 3、观察或访问身边的劳
17、动者,了解他们的劳动情况,互相交流。4、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能够独立地购买简单物品,并明购物。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中) 4、观察和实地调查学校或家庭附近的商业场所, 比较价格变化情况。模拟或尝试实际购物活动,学习选择商品。5、了解本地区交通情况,知道有关的交通常识,自学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 (中)5、列举本地区人们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讨论为什么使用这种交通工具。通过观察、访问调查或知识竞赛,学习有关的交通常识、法规和安全小常识。6、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形成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的意识,能够自觉爱护公共设施。 (中) 6、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公共设施及其使用、维护情
18、况,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7、自学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中高) 7、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公共场所中公共秩序的情况和人们的言谈举止、行为表现,作出自己的评价。8、体会社会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关怀。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要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 (中高) 8、有条件的地方, 可以组织考察本地区的公益设施和福利机构。 了解发生在身边的关爱老年人和残疾人的事例。通过模拟活动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9、了解在公共生活中存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各种群体享有同等的公民权利,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19、不歧视,不抱有偏见。 (高) 9、可以选择班级、 学校和社会上对来自某些地域、行业、 生活处境的人有歧视或偏见的言行,或者不同群体之间发生摩擦、冲突的现象, 让学生展开辩论。10、了解本地区的民风、 民俗和文化活动,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能够识别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参与迷信活动。 (中高) 10、列举本地区有特色的民俗活动, 设计、 举办模拟民俗表演活动。列举本地区现实存在的陈规陋习、迷信现象,分析其对人们的不良影响。11、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中) 11、进行实地调查, 说明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通过板报、标语、广播等形式进行环境保护宣
20、传,并在校内开展诸如节水、节能等活动。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环境保护建议。五、我们的国家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建议1、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知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高) 1、进行查找地图竞赛或拼图游戏。2、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中高) 2、选择、列举代表民族文化的实例(如传统节日、歌曲、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服饰、建筑、饮食等) ,进行交流展示。3、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知道并理解这些差异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1、中高) 3、比较我国不同区域的气候、地形、资源等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生产和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的影响。4、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 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 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高) 4、列举一些能够代表中国的典型标志和象征,并说明理由。观看有关祖国风光的影视片;收集整理图片、诗文、风景点门票等资料,互相交流。5、了解我国曾经发生过的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知道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感受人们在灾害中团结互助的可贵精神。学习在自然灾害中自护与互助的方法。 (高) 5、收集有关地震、 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典型事例, 认识灾害的巨大破坏性。 开展逃生模拟活动。6、初步了解我国的工农业生产
22、,以及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工人、农民付出的辛勤劳动与智慧,尊重他们的劳动。 (中高) 6、了解当地一种农产品的来历,相互交流。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访问农户, 或参加农业劳动、参观农业科技园。以常见的生活用品为例,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这些产品的生产过程,相互交流。7、了解我国的交通发展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城乡交通存在的问题。(中高) 7、设置情境,对比古今到达同一目的地所采用的交通工具和所选择的交通路线的巨大差别。8、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体会现代传媒,尤其是网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在有效获取信息的同时, 增强对信息的辨别能力, 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网络道德、
23、法律规范, 做到文明上网。(中高) 8、分小组交流个人运用不同通信方式与人联系、沟通的经验,以及利用不同传媒获取或发布信息的体会;制订文明上网公约。9、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掌握应有的历史常识,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珍爱我国的文化遗产。 (高) 9、观看一些反映我国历史上重大发明或重要文化遗产的影视片; 或收集有关资料, 举行报告会。 或讲述体现我国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发明创造的故事。10、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 敬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辈, 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高) 10、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参观历史博物馆, 还可以观看有关影视片,学唱历史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品德 社会 课程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55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