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临床运用文档资料.ppt
《中成药临床运用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成药临床运用文档资料.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中成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成药概述,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辩证选药,或辨病辩证结合选药。中成药具有特定的名称和剂型,在标签和说明书上注明了批准文号、品名、规格、处方成份、功效和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生产批号、有效期等内容。相对于中药汤剂来说,中成药无需煎煮,可直接使用,尤其方便长期治疗的患者使用,且体积小,有特定的包装并携带方便。,中成药的处方,1、解表剂:辛温解表、辛
2、凉解表、扶正解表;2、泻下剂: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3、和解剂: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胃肠;4、清热剂: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退虚热、气血两清;5、祛暑剂:祛暑清热、祛暑解表、祛暑利湿、清暑益气;6、温里剂: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7、表里双解:解表攻里、解表清里、解表温里;8、补益剂: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双补;9、安神剂:重镇安神、滋养安神;10、开窍剂:凉开、温开;,中成药分类的方法较多,按中成药的功效可分为以下20类:,中成药分类,11、固涩剂:固表止汗、涩肠止泻固脱、涩精止遗、敛肺止血、固崩止带;12、理气剂:理气疏肝、疏肝散结
3、、理气和中、理气止痛、降气;13、理血剂:活血(活血化瘀、益气活血、温经活血、养血活血、凉血散瘀、化瘀消癓、散瘀止痛、活血通络、接筋续骨)、止血(凉血止血、收涩止血、化瘀止血、温经止血);14、治风剂:疏散外风、平熄内风;15、治燥剂:清宣润燥、滋阴润燥;16、祛湿剂:燥湿和中、清热祛湿、利水渗湿、温化水湿、祛风胜湿;17、祛痰剂:燥湿化瘀、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18、止咳平喘剂:清肺止咳、温肺止咳、补肺止咳、化痰止咳、温肺平喘、清肺平喘、补肺平喘、纳气平喘;19、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健脾消食;20、杀虫剂:驱虫止痛、杀虫止痒。,中成药分类,是以麻黄、桂枝、荆芥、防风、桑叶
4、、菊花、柴胡、薄荷、豆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中成药。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大类。临床以恶寒发热、舌苔薄白或黄、脉浮为辩证要点。,1、解表剂,中成药的应用,伤风感冒冲剂【主要成份】由防风、羌活、荆芥、白芷、紫苏、桔梗等十味组成。【功能主治】疏风散寒、祛痰止咳。主治外感内寒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咳嗽、痰稀白。常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症状的治疗。玉屏风颗粒【主要成份】由生黄芪、炒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功能主治】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晄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注意事项】服用本品期间忌生冷和辛
5、辣油腻食物。维C银翘片【主要成份】由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淡豆豉、荆芥、桔梗、甘草、芦根、维生素C、乙酰氨基酚等药。【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流行性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 嗽、口干、咽喉疼痛。【注意事项】饮食宜清淡,个别患者服用维C银翘片导致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死亡。,是以大黄、芒硝、火麻仁、牵牛子、甘遂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通利大便、泻下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的中成药。泻下剂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及攻补兼施五类。临床以大便秘结不通、少尿、无尿、胸水、腹水等为辩证要点。临床可用于治疗便秘、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幽门梗阻、胸
6、腔积液、腹水等见上述症状者。,2、泻下剂,麻仁丸【主要成份】由麻仁、制大黄、炒杏仁、郁李仁、当归、生白芍、厚朴、枳实组成。【功能主治】润肠通便、消食导滞。用于胃肠炽热所致的大便秘结、胸腹胀满、口苦尿黄。【注意事项】脾胃虚寒性便秘慎用。三黄片【主要成份】由黄芩浸膏、大黄、盐酸小檗碱组成。【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所致的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心烦口渴、尿黄、便秘,亦用于急性胃肠炎疾病。【注意事项】本药不可长期使用,易引起易激综合症:恶心、呕吐、头昏、腹绞痛。,是以柴胡、黄芩、青蒿、白芍、半夏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作用。用于治疗伤寒邪在
7、少阳、胃肠不和、肝脾不和等证的中成药。和解剂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三类,临床以寒热往来、胸胁满闷、呕吐下利等辩证要点,临床可用于治疗疟疾;感冒、各类肝炎、胆囊炎、慢性肠炎、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等见上述症状者。,3、和解剂,加味逍遥丸:【主要成份】由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组成。【功能主治】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是以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黄芩、黄连、黄柏、栀子、丹皮、桑白皮、紫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滋阴透热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中成药。清热剂分为清气分热(清热泻火)、清
8、营凉血、清热解毒、气血两清、清脏腑热、清虚热等六类。临床以发热、舌红苔黄、脉数等为辩证要点。临床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与非感染炎性疾病,如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牙龈炎、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各类肺炎、肝炎、胃肠炎、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等症状。,4、清热剂,上清丸:【主要成份】由菊花、黄芩、薄荷、连翘、黄柏、栀子、大黄、荆芥、防风、白芷、川芎、桔梗组成。【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风热火盛所致的头晕耳鸣、目赤、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秘结。板蓝根颗粒:【主要成份】板蓝根【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腮部肿胀;急性扁桃体炎、腮腺
9、炎。龙胆泻肝丸:【主要成份】由龙胆草、黄芩、焦栀子、车前子、泽泻、木通、当归、地黄、柴胡、炙甘草等药组成。【功能主治】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注意事项】脾胃虚弱者不宜久服,久服易伤脾胃;本药苦寒,易伤正气,体弱年迈者慎服,中病即止,不可久服。消炎利胆片:【主要成份】由穿心莲、溪黄草、苦木组成。【功能主治】清热、祛湿、利胆。主治肝胆湿热所致的右胁胀痛、口苦、厌食油腻、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用于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见上述证候者。【注意事项】本品药性苦寒,脾胃虚寒者慎用,不宜过量久服。,是以藿香、佩兰、香薷、银花、扁豆花、鲜花
10、叶、西瓜翠衣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祛除暑邪的作用,用于治疗暑病的中成药,祛暑剂分为祛暑解表、祛暑清热、祛暑利湿和清暑益气四类。临床以身热、面赤、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脉数或洪大为辩证要点。临床可用于治疗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小儿腹泻等症状者。,5、祛暑剂,藿香正气水【主要成份】藿香、紫苏、白芷、苍术、陈皮、茯苓、甘草、大腹皮、厚朴、生半夏组成。【功能主治】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暑湿感冒、头痛、身重胸闷,或恶寒发热、脘腹胀痛、呕吐泄泻。风油精【主要成份】由薄荷脑、香精油、丁香粉、液体石蜡等药组成。【功能主治】解毒镇痛、清凉驱风、止痒。用于伤风感冒的头痛、头晕、关节痛、牙痛、腹部胀痛、蚊虫叮咬、晕
11、车晕船、中暑等。【用法用量】外用,涂擦患处;口服一次4-6滴。,是以制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高良姜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寒证的中成药。温里剂分为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三大类。临床以畏寒肢凉、喜温蜷卧、面色苍白、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脉沉迟或缓为辩证要点。临床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痉挛、末稍循环障碍、血栓闭寒性脉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状者。,6、温里剂,附子理中丸【主要成份】由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炮附子组成。【功能主治】温阳祛寒、益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参附注射液【主要成份】由红参、附片组成。【功能主治】回阳救逆、益气固
12、脱。主要用于阳气暴脱的厥脱证(感染性、失血性、失液性休克等);也可用于阳虚(气虚)致的惊悸、怔忡、喘咳、胃痛、泄泻、痹证。参麦注射液【主要成份】由红参、麦冬组成。【功能主治】养阴生津、生脉,益气固脱。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能提高肿瘤病人的免疫机能,减少化疗药物所引起的毒副作用。,是以解表药与治里药为主组成,具有表里双解作用,用以治疗表里同病的中成药,表里双解剂分为解表攻里、解表清里、解表温里三类。临床以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实里虚、表虚里实为辩证要点。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痔疮、痢疾、胃肠型感冒、
13、急性胃炎等。,7、表里双解剂,防风通圣丸【主要成份】由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栀子、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组成。【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泻热通便。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并治疮疡肿毒、肠风痔漏、丹斑瘾疹等。,是以人参、黄芪、黄精、玉竹、当归、熟地,女贞子,鹿茸、肉苁蓉等药物为主组。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用以治疗各种虚证的中成药。补益剂分为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双补六种,临床以气、血、阴、阳虚损不足诸症表现为辩证要点,可用于治疗
14、慢性心力衰竭、贫血、休克、衰老、退行性病变、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出现气血阴阳虚损表现者。,8、补益剂,补中益气丸(补气):【主要成份】由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A:脾胃气虚、发热、自汗出、渴喜温饮、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晄白,大便 稀溏、脉洪而虚、舌质淡、苔薄白;B:气虚下陷、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以及清阳下陷诸证。归脾丸(补血):【主要成份】由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炒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组成。【功能主治】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A:心脾两虚、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不眠、盗汗虚热、食
15、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B:脾不统血、症见便血以及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或带下。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生脉饮。(补阴)乌鸡白凤丸(气血双补):【主要成份】由乌鸡(去毛、爪、肠)、人参、黄芪、山药、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丹参、桑螵蛸、牡蛎、甘草等20味组成。【功能主治】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又用于妇女经期腹痛、肢体水肿、产后体弱、虚汗低热等。妇女更年期的综合症、少 女青春期经期紊乱、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女子不孕等 均可用,男子性功能衰退也可用本品。金匮肾气丸:(补阳剂),是以磁石、龙齿、珍珠母、远志、酸枣
16、仁、柏子仁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安定神志作用,用以治疗各种神志不安疾患的中成药。安神剂分为重镇安神和滋养安神两类。临床以失眠、心悸、烦躁、惊狂等为辩证要点。可用于治疗睡眠异常(失眠)、神经官能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出现上述症状者。,9、安神剂,天王补心丸【主要成份】由生地、人参、丹参、元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柏子仁、炒枣仁组成。【功能主治】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主治:阴亏血少、虚烦少寐、心悸神疲、梦遗健忘、大便干结、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而数。柏子养心丸【主要成份】由炙黄芪、党参、当归、川芎、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五味子、肉桂、茯苓、半夏曲、朱砂、炙甘草组成。【功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成药 临床 运用 文档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54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