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指南(最全版).docx
《最新: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指南(最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指南(最全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最新: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指南(最全版)脑小血管病是指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脑小血管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神经影像学,其主要影像学表现为近期皮质下小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皮质下白质病变、皮质表面铁沉积、脑微出血和微梗死。根据病因可将其分为小动脉硬化、散发性或遗传性脑淀粉样血管病、其他遗传性脑小血管病、炎性或免疫介导性脑小血管病、静脉胶原化疾病和其他脑小血管病共6类。控制血压是预防年龄相关的脑小血管病发生和发展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证实抗血小板药物在治疗缺血性脑小血管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大血管病之间的疗效存在显著差异,但在
2、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前,应该进行脑出血的风险评估。近年,随着对人群和脑卒中患者的深入研究,对脑小血管病认识不断扩展,知识日新月异。自2015年第一个脑小血管病专家共识1I发布以来,很多知识已经加深和扩展。为此,我们在原有版本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现予以发布。脑小血管病定义脑小血管病是指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主要影像学表现为近期皮质下小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皮质下白质病变、皮质表面铁沉积、脑微出血和微梗死2,3。脑小血管病病因按照脑小血管病的病因可将其分为6大类:(1)小动脉硬化,也称年龄和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脑小血管
3、病;(2)散发性或遗传性脑淀粉样血管病;(3)其他遗传性脑小血管病;(4)炎性或免疫介导性脑小血管病;(5)静脉胶原化疾病;(6)其他脑小血管病4。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颈部脑血管和颅内大的血管狭窄也可以合并年龄相关或高血压相关的脑小血管病5,6。文中主要阐述第一和第二类脑小血管病。流行病学资料在我国,脑小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腔隙性梗死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5%50%,而脑出血占所有类型脑卒中的25%,显著高于西方国家7o脑小血管病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50岁人群中5%有脑白质病变;6070岁的人群中,87%存在皮质下白质改变,68%存在脑室周围白质改变;而在8090岁的人群中,10
4、0%存在皮质下白质改变,95%存在脑室周围改变8脑微出血在45-50岁的人群中发生率约为6%,而在80岁人群中发生率可达36%9。脑小血管病引起的脑卒中复发率较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脑卒中复发率略低,3年脑卒中复发率约为9.6%,其中1/3为脑出血,45%痴呆患者是由脑小血管病所致10。脑小血管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血压大于140/90mmHg(1mmHg=0.133kPa);其次是吸烟、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慢性肾病、分支性动脉粥样硬化伴皮质下卒中。淀粉样变性血管病在老年人中也是常见的原因。单基因病是少见的原因。最常见的是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
5、ra1.autosoma1.dominantarteriopathywithsubcortica1.infarctsand1.eukoencepha1.opathy,CADASI1.)o另外,比较常见的有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1.autosoma1.recessivearteriopathywithsubcortica1.infarctsand1.eukoencepha1.opathy,CARASI1.)、法布里病(Fabrydisease)等。发病机制脑小血管病常累及穿通动脉,病变血管直径小于Imm11。病理变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最后累及全脑1
6、2。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可以发现小血管病变导致的病理变化,穿过病变部位的白质纤维逆行坏死,导致远端皮质和脑干继发变性13,14高血压、血管炎症或者遗传缺陷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平滑肌增生、小血管壁的基底膜增厚,造成管腔狭窄、闭塞或者扩张。这些小血管病变也可以发生在没有高血压的个体。血管平滑肌细胞丢失和增生、血管壁变厚、血管管腔狭窄,引起慢性、进行性的局部甚至是弥漫性亚临床缺血,神经细胞脱髓鞘、少突胶质细胞丢失、轴索损伤,造成不完全性缺血。此阶段没有临床症状,核磁共振检查显示为脑白质病变,提示这些病变不仅仅是血管堵塞造成梗死,还有更加复杂的因素
7、参与。病灶可以超出小血管周围,内皮损伤后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管内物质外渗,引起血管及血管周围组织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少突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互相作用,这种机制在疾病的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5。疾病发展的下一步是血管壁损伤、微小动脉瘤形成或者淀粉样物质沉淀,局部发生炎性改变、血管壁破坏、血液成分渗出,显微镜下可见微出血,病灶大小为0.55.0mm,常为多发,无临床症状。与高血压和年龄相关的微出血多发生在基底节部位和脑桥,而与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的微出血则多分布于大脑和小脑的皮质区域。脑的小血管病进一步发展可破坏血脑屏障,造成局部炎性反应,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丧失,脑血流量下降,导
8、致严重局部缺血,灰白质完全坏死,临床表现出腔隙性脑梗死症状。梗死病灶通常20mm,称之为腔隙性脑梗死。表现为持久的白质高信号改变,表示脱髓鞘、轴索丢失、胶质化、坏死组织填充的腔隙状态。这些小血管病变变化可以是皱缩和消失或者增长16,17o这些病灶最常发生在穿支动脉,分布在基底节区或者脑干部位。微梗死在大体解剖中肉眼看不见,显微镜下可看到脑实质内微小的细胞丢失或组织坏死病灶,也可以观察到充满液体的空腔。脑小血管病急性发作的另一类型是小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与高血压相关的脑出血多位于内囊、外囊、脑桥或者小脑半球。而与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的小血管病出血则多分布在脑叶或小脑半球。脑小血管病引起的腔隙梗死、
9、脑出血、白质病变、微出血和微梗死可以共存在同一个体内。因此,脑小血管病患者同时具有易发缺血和出血两种趋势,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发生,也可以同时发生。比如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约30%同时在双侧大脑半球出现新鲜的微梗死灶。脑小血管病临床表现脑小血管病可以无临床症状。随着病变部位和范围扩大,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急性腔隙性梗死引起的运动和感觉综合征,包括纯运动轻偏瘫、纯偏身感觉障碍、共济失调轻偏瘫、感觉运动卒中、构音障碍笨手综合征。也可以表现为特殊部位的急性皮质下梗死,累及内囊后肢、丘脑、豆状核、侧脑室体部外侧白质、脑桥等。脑小血管病急性发作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或者脑实质出血18。同时,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复
10、发风险增加,脑出血血肿容易扩大19。慢性脑小血管病变主要依靠神经影像学诊断,表现为脑白质病变或者脑微出血。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甚至没有症状。严重的脑白质病变可以引起认知功能下降以至血管性痴呆、抑郁、步态障碍、吞咽和排尿功能异常20。认知功能障碍以执行和注意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记忆功能相对完整。近年一些研究结果显示脑小血管病变是老年性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21。脑核磁共振检查发现脑白质高信号、微量出血、腔隙性梗死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异常,20%50%完全没有临床症状22。但是,5年内有18%20%会发生认知功能下降23o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检查脑小血管病
11、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起病形式可急可缓,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靠实验室检查,包括脑小血管结构和功能检查。一、MRIMRI是目前检测脑小血管病最重要的工具。常规MR1.检查序列应当包括:轴位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x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1.uidattenuatedinversionrecovery,F1.AIR)、T2*加权梯度回波(gradient-reca1.1.edecho,GRE)或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1.ityweightedimaging,SWI)、T1.WI和T2WIo1.5TMRI可以满足临床检查需要,3.0T
12、MRI更优,可以显示微小梗死。MRI的标志性改变为新发小的皮质下梗死(recentsma1.1.subcortica1.infarct)x腔隙、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perivascu1.arspace)s微出血(microb1.eeds)以及微梗死。此外,脑萎缩也被认为与脑小血管病有关。(-)新发小的皮质下微梗死显示穿支动脉供血区的新发腔隙性梗死,引起相关临床症状。轴位切面显示急性期梗死直径小于20mm冠状位或矢状位可以超过20mmoDWI对很小的病变也非常敏感,病灶直径没有下限。缺点是发病2周以上信号消退时间分辨率有限。少数病例的DW1.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在近期(3个月)脑出血患者中,
13、23%41%患者中可以检查到小的DW1.病变。淀粉样血管病有15%出现DW1.微小病变。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中有14%,认知障碍或痴呆患者中有14%DWI显示微小病变。阅读MRI时应该注意病变的部位、大小、形状、数目、与症状是否相关以及进行影像学检查距发病的时间。轴位结合冠状位和矢状位评估有助于了解病变大小。纹状体内囊部位常常出现多支穿通动脉区同时梗死,直径通常超过20mm,这一病变原因目前倾向于上一级大血管斑块浸润穿支口而不应被分类为新发小的皮质下梗死。同样,脉络膜前动脉闭塞所致的尾状核头梗死由于其病因上的明确性,其病因多为动脉粥样硬化,但通常也将其纳入本类疾病。(二)可能为血管起源的腔隙
14、(IaCUneofpresumedvascu1.arorigin)可能为血管起源的腔隙定义为:圆形或卵圆形,直径20mm,分布于皮质下白质和深部灰质或者脑干,充满与脑脊液相同的信号,与穿支动脉供血区陈旧梗死或者出血相关,可以继发于小的皮质下梗死。在T2F1.AIR表现为中心脑脊液样低信号,周边绕以胶质化的高信号环。在T2F1.AIR上也可以表现为高信号,但是在T1.WIxT2WI和其他序列显示为脑脊液样信号。在阅读MR1.时要注意其部位、大小、形状和数目。需要与血管周围间隙相鉴别,后者直径小于3mmo(三)可能为血管起源的白质高信号(whitematterhypertensityofpresu
15、medvascu1.arorigin)可能为血管起源的白质高信号定义为:脑白质异常信号,病变范围可以大小不等,在T2WI或T2F1.AIR序列上呈高信号,T1.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取决于序列参数和病变的严重程度,其内无空腔,与脑脊液信号不同。在阅读MR1.时,要注意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分布是否包括了深部灰质和脑干。常用的人工阅片定性或半定量分析包括FaZekaS直观评分量表表1)24.Sche1.tens量表(表2)25以及年龄相关脑白质改变(age-re1.atedwhitematterchangeszARWMC)量表(表3)263种方法。ARWMC量表可结合病变部位进行分析,提供更多的有效
16、信息。表1FaZekaS白质高信号评分系统Tab1.e1TheFazekasscoringsystemusedtoassesstheseverityofwhitematterhyperIntensity2 =.KS3 至W至二至三:SQI五;.运交王国亶信三谍BteJS言值号0无iwmt2 瞭tFsS台3 大懿美“注:惘3律分表2SChe1.tenS白质高信号半定量视觉评分量表Tab1.e2Sche1.tenssemi-quantitativeeva1.uationusedtodetectthedamagedegreeofwhitematter脑室周国高f号(06分)-优用0/1/20:无联角
17、0/1/21分:5mmMSXffQ/1/2汾:25mm及4IOmmJS叶白IS高信号(24分)霞叶0/1/2/3/A/5/6W0/1/2/3/4/5/6WH-0/1/2/3/4/5/6羲叶01.23V56基底由S信号(030分)0:无尾状噎0/1/2/3/4/5/61分:3mm.5充候0/1/2/3/4/5/62分:65S0/1/2/3/-V5/63i:4*v1.0vn,50/1/2/3W5/64分:4*10mm,6内事0/1/2/3/4/5/65分:10mm.j1.萼下用三号病灶(“2粉)6:融合d8S0/1/2/3/4/5/6间脑Q/1/2/3/4/5/6花桥0/1/2/3/4/5/6廷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中国 血管病 诊治 指南 最全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50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