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十四光学实验测折射率测光的波长.doc
《模块十四光学实验测折射率测光的波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块十四光学实验测折射率测光的波长.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实验 测折射率 测光的波长【考点透视】一、考纲指要1测定玻璃折射率。(I) 2用双缝干涉测定光的波长。(I) 二、命题落点1、实验过程中,操作规范的考查。比如:玻璃砖移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如例1。2、实验步骤的是否操作正确、是否有疏漏。如例2。3、液体折射率的测定。如例3。4、插针法作图的准确性。如例4。5、双缝干涉实验测波长,有关波长的计算、游标卡尺或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如例5。【典例精析】例1: 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已画好玻璃砖界面两直线aa与bb后,不小心误将玻璃砖向上稍平移了一点,如图141(1)所示,若其它操作正确,则测得的折射率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变
2、大、变小均有可能解析 要解决本题,一是需要对测折射率的原理有透彻的理解,二是要善于画光路图。图141(1)(2)设P1、P2、P3、P4是正确操作所得到的四枚大头针的位置,画出光路图后可知,即使玻璃砖向上平移一些,如图141(2)所示,实际的入射角没有改变。实际的折射光线是O1O1,而现在误把O2O2作为折射光线,由于O1O1平行于O2O2,所以折射角没有改变,因此折射率不变。答案:C例2:在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1)某同学实验插针的步骤如下:A.在表示入射光线的AO上插上大头针P1、P2;B.通过玻璃砖观察P2、P1,调整视线,直到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C.在观察一侧插上大头针P3、P
3、4,记下P3、P4的位置。这位同学在操作中有什么重要漏? 。(2)以通过P1、P2的直线与玻璃砖的交点O为圆心,以某一适当长度R为半径画圆,与OA交与P,与OO的延长线交与Q,如图示,从P、Q分别作玻璃砖界面的法线NN的垂线,图中P、Q分别为垂足,用刻度尺量得PP=45mm,QQ=30mm,求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解析 解决此类的问题就是要熟练掌握实验的步骤与操作规范、表述一定要准确。 答案.(1)插针时应使P3挡住P2、P1的像,P4挡住P3、P2和P1的像。 (2)1.5图14-2例3:如图142所示,两块相同的玻璃三棱镜ABC,两者的AC面是互相平行放置的,在它们之间是均匀的未知介质,一单
4、色细光束O垂直于AB面入射,在图中的出射光线中 ( )A1、2、3(彼此平行)中的任何一条都有可能B4、5、6(彼此平行)中的任何一条都有可能C7、8、9(彼此平行)中的任何一条都有可能D只能是4、6中的某一条解析 垂直AB面射入左棱镜的入射光线,在此三棱镜中不会改变方向,由AC面出射到两棱镜间的均匀未知介质中时,则可能有三种情况:若介质的折射率与棱镜的折射率相同,则不改变方向,最后沿着第五条光线射出,相当于一整块玻璃砖,垂直AB面射入(即治法线射入)不会发生偏折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在右三棱镜内折射光线必定与CB边平行,即与BA边垂直,对于他们之间的介质而言,发生了侧移,而从右三棱镜中出射到空气
5、中的折射光线不会改变方向若介质的折射率大于三棱镜的折射率,侧沿着光路“6”出射所以只有选项B正确。答案:B。例4: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对一块两面平行的玻璃砖,用“插针法”找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出射光线现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做出如图143所示的四组插针结果。(1)从图上看,肯定把针插错了的同学是 (2)从图上看,测量结果准确度最高的同学是 丁甲乙丙 图14-3解析 光线透过平行玻璃时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且从空气射入玻璃砖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因而光线透出时相对于入射光线向右下侧发生偏移。另外,插针确定光路时,入射角稍大些,且插针相距稍远些,由上图可知,乙图中出射光线向左上偏移不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块 十四 光学 实验 折射率 测光 波长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46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