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医院儿科临床操作技术规范2023版.docx
《人民医院儿科临床操作技术规范2023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医院儿科临床操作技术规范2023版.docx(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人民医院医院资料仅供参考第1章儿科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一、儿科病史采集.二、儿科体格检查第2章儿科用药一、药物选择原则二、给药方法三、药量计算方法.第3章儿科液体疗法一、小儿体液平衡特点.二、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三、液体疗法常用溶液.四、液体疗法第4章新生儿疾病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疗法第二节新生儿光疗第三节新生儿连续气道正压给氧第四节新生儿胃管留置术第五节新生儿经幽门插管术第六节脐动脉插管术第七节脐静脉插管术第5章呼吸系统疾病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胸膜腔穿刺抽液第二节胸膜腔穿刺抽气第三节胸膜腔闭式引流第四节给氧疗法.第五节压缩雾化吸入疗法.第六节
2、超声雾化吸入.第6章心血管系统疾病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静脉压测定.第二节中心静脉压测定.第三节心包穿刺.第四节心内注射.第7章血液系统疾病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胸骨穿刺.第二节胫骨穿刺.第三节棘突穿刺.第四节骼前上棘穿刺.第五节骼后上棘穿剌.第8章泌尿系统疾病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第二节血液透析.第三节腹膜透析.第9章神经系统疾病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腰椎穿刺.第二节硬膜下穿刺.第三节侧脑室穿剌及引流.第四节小脑延髓池穿刺.第10章儿科急救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气管插管术.第二节骨髓腔内输液第三节挠动脉穿剌术第四节洗胃法.第五节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第11章儿科内镜检查技术操作规范.第一
3、节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第二节乙状结肠镜检查第三节支气管镜检查第12章儿科皮肤试验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青霉素皮试第二节破伤风抗毒衮皮试.第三节结核菌素皮试第13章各种穿刺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颈外静脉穿刺第二节股静脉穿刺.第三节后因门穿剌第四节腹腔穿刺第五节肝脏穿刺.第六节脾脏穿刺.第七节淋巴结穿刺.第14章其他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导尿.第二节静脉切开.第三节胆汁(十二指肠)引流.第1章儿科病史米集和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简称体检)是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儿科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的内容、方法及所得材料临床意义的判断等方面有其特点,掌握这些特点有助于正确地进行儿科临床工作。一、儿科病史采集病
4、史采集既反映医师的医疗作凤,也反映医师的医疗质量、学术水平。医务人员要以极端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病史采集。(一)询问内容1.一般记录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人院日期、病历陈述者及其可靠性、家长姓名及职业、年龄、住址(包括电话号码)等项。其中年龄一项患儿愈小愈应询问确切:新生儿要求记录到天数;婴儿要求记录到月数;较大儿童记录到几岁几个月。了解患儿的实际年龄对判断其生长发育是否正常,计算体重、饮食量、用药量、输液量以及对疾病的诊断都有重要意义。2 .主诉即来院诊治的主要原因(症状)及其变化过程。询问及记录方法与内科基本相同。3 .现病史为病历的主要部分。应确切地描述各症状的起因、
5、发展情况、轻重程度,以及起病后全身情况的改变、治疗经过等。儿科应注意以下特点:(1)起病时间往往不易弄清,尤其是起病缓慢、症状不明显者,如低热、苍白、黄疸、轻微疼痛、腹内肿物等,不易被及时发现,故家长陈述的起病时间可能和实际情况出人很大,须加以注意。(2)婴幼儿不会诉说自觉症状,应向家长仔细询问患儿有无特殊行为。例如要了解有无头痛,可问“是否用手打头或摇头”;要了解有无剧烈腹痛,可问“有无喜俯卧位、阵发性屈腿、哭闹、打滚”等表现。(3)小儿缺乏限制能力,疾病症状常泛化,因而一个系统的疾病常表现有几个系统的症状。询问时要善于分清主次,把主要症状问清,也要把伴随症状问全。一般根据主诉先问清一个系统
6、的症状,再问其他有关系统的症状。例如呼吸道感染,常先后出现发热、流涕、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同时也常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重症病例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因此,询问内容既要有重点,又要全面,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资料也要询间和记录D(4)小儿常同口寸患有几种疾病,且互相影响,须同时或先后加以询问。例如患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的婴幼儿可同时伴有营养缺乏症(如佝偻病、营养不良、营养性贫血等),而这些慢性疾病常被家长忽视,因此发现有这些疾病的症状或体征时,还应追问有关病史。(5)小儿各系统疾病都能影响全身情况(食欲、睡眠、精神状况、体力活动等),而全身情况的改变常能反映病情的轻重。因此,
7、对任何疾病都应详细询问并记录这些情况。(6)小儿易患传染病,应问清近期传染病接触史,必要时隔离观察,这有助于及时珍断处于潜伏期和发病早期的急性传染病患儿,以便早期隔离,避免交叉感染。(7)与现病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应注意询问。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患儿在发病前13周有病毒性感染史,这有助于急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的诊断。又如癫痫患儿过去有颅脑损伤、脑炎或脑膜炎等病史,则有助于病因诊断。4 .个人史主要包括以下各项。询问时根据不同年龄及不同疾病各有侧重。(1)出生史:包括胎次、产次、是否足月顺产、出生体重、生后情况如有无窒息、发钳,Apgar评分,病理性黄疽)等。对于新生儿这些内容可记录在现病史中。
8、必要时应详细询问患儿母亲妊娠、分娩时的情况。(2)喂养史:婴幼儿以及有营养缺乏症或消化功能紊乱者,应详细询问喂养史,包括喂奶的种类和方法,何时添加何种辅食,何时断奶及断奶后食物种类,年长儿则应了解有无偏食、贪食等不良习惯。(3)生长发育史:了解患儿以往生长发育情况,重点询问有关体格及精神神经发育的几项重要指标,例如,何时开始会笑、抬头、认人、独坐、爬、站、走、说话等,了解目前体格生长指标,如体重、身长(高)、头围增长情况等。以往在托幼机构的定期记录也可作为参考。对学龄儿童还应了解其学习成绩,智能落后者更应详细询问。(4)预防接种史:应询问何时接种过何种疫苗及接种次数、接种效果。视患儿的年龄大小
9、将应该接种的疫苗逐项询问。5 .既往史应重点询问以下内容。(1)既往患病情况:了解出生至今患过何种疾病,特别是与现患疾病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如现病主诉为过敏性疾病,应了解过去有无类似发作史;现病有高热、惊厥症状,应了解过去有无高热惊厥史等。(2)急性传染病史:应问清何口寸患过何种传染病,并按顺序记录其患病经过和并发症。有些传染病可获长期免疫,这对现病的诊断很有帮助。例如过去曾患过麻疹,现虽有发热、出疹等症状,般很少再考虑麻疹的诊断。(3)药物过敏史:问清何时对何种药物过敏及具体表现,以便决定药物的选择,避免再次发生过敏。6 .家族史询问家庭成员的年龄及健康情况。如已死亡,应记录当时年龄及死亡原因
10、。询问父母是否近亲结婚,有无家族性或遗传性疾病的历史。7 .社会史包括父母的职业、经济情况、居住环境和条件,对小儿的期望和教养情况。(二)询问方法小儿往往不能自述病史,须由家长代述。他们所述的资料是否可靠及其可靠程度如何,与其观察小儿的能力、接触小儿的密切程度以及受教育程度有关,对此应予注意井在记录中说明。询问病史时应注意态度要和蔼,语言要温和,充分体谅家长因子女患病而引起的焦急心情,给予必要的安慰。一般先尽量让家长详细叙述病情经过,耐心听取,不要轻易打断,再根据需要加以必要的引导,但切忌抱有成见,以暗示的语气引导家长提供所希望的材料,以免导致错误的结论。年龄较大的患儿如能陈述病情,可让其直接
11、补充叙述一些有关病情的细节,但应注意其记忆及表达的准确性(尤其是对T时间概念表述的准确性h要注意有些患儿因惧怕接受各种治疗、住院而不肯实说病情,有些患儿因不肯上学、去幼儿园而谎说症状(如发热、腹痛、头晕等),刚会说话的小儿往往把不痛说成痛,对迭些均须加以分析判断。此外,当病情危急时可先重点询问现病史,最好边体检边询问,以便及时进行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详细询问全面病史,切不可为了完成病历而延误治疗。二、儿科体格检查(一)注意事项1.检查室要光线充足,室温适宜,冬天要有取暖设备,以便检查时尽量暴露检查部位,避免漏检重要体征.检查中应尽量减少不良刺激,手和用具要温暖,手法要轻柔,动作要快。8 .检查
12、时,患儿体位可因年龄太小而不同。婴幼儿可让家长抱着检查,有些胆怯的孩子在看不见医生时尚安静,可让家长直抱小儿伏在肩上,医生从其背后进行检查。9 .态度和蔼,尽量取得患儿合作。要善于接近患儿,尤其对婴幼儿,在开始检查前应先与其交谈几句,或用玩具、听诊器等哄逗片刻,以“真听话、真乖”等话语表扬、鼓励患儿,解除其恐惧心理及紧张情绪,使之愿意接受检查。偶遇少数不合作的患儿,要取得父母配合,加以约束后检查,以免延误诊治。10 应注意隔离保护。检查前应洗手,必要时还要戴口罩。室温较低时仅暴露需要检查的部位,且不宜过久,随时注意穿衣、盖被,以免着凉。对婴幼儿尚须注意预防意外,务必于离开前拉好床栏,以防小儿坠
13、地;检查用具(如压舌板、叩诊锤、手电筒等)应随手拿走,以免小儿玩耍时误伤自己。11 检查顺序应视小儿病情、当时情绪及配合情况灵活掌握。原则上是将容易受哭闹影响的项目趁小儿安静时最先检查,如数呼吸、脉搏次数,心脏听诊,腹部触诊等,而皮肤、淋巴结、骨骼等项无论哭闹与否随时均能检查。对小儿刺激较大的项目如口腔、咽部、眼部检查可稍后进行。(二)检查方法12 一般外表与小儿刚一见面,即应开始观察,尤其是当小儿尚未注意时观察所见更为可靠。望诊的内容包括营养发育情况、体位、精神状态、呼吸(呼吸型、速率、规律、深浅)、哭声强弱、有无发绢、脱水或水肿,反应情况等。根据这些可大致判断小儿神志状况、病情轻重等,对诊
14、断很有帮助。13 一般测量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体重、身长、头围、胸围、腹围等项,可根据年龄、病情选测必要的项目。(1)体温:口表仅适用于能配合的年长儿童。腋表试法简单,易为小儿接受。试表时间不应少于5min,较胖婴儿也可在腹股沟处试表。肛表较准确,且需时较短,但对小儿有定刺激,并应注意消毒。半导体体温计于颈动脉处试表,约O.5min即可得结果。正常小儿的腋表体温为36-37摄氏度,肛表为36.5-37.5摄氏度.体温差别除与试表方法有关外,还与小儿的年龄、活动量、穿衣多少及外界温度等有关。年龄愈小体温相对愈高些。一日间的体温波动在年龄较大者较为明显,1个月龄约0.25摄氏度,6个月龄约
15、0.5摄氏度,3岁后约为1.1摄氏度。(2)呼吸、脉搏:应在小儿安静时测量,活动、哭闹、兴奋时均可影响结果。小儿年龄愈小,呼吸、脉搏愈快(表2-1检查脉搏时除注意脉搏次数外,还应注意节律、血管充盈度和紧张度。表2-1各年龄小儿呼吸、脉搏次数(3)血压:不同年龄小儿所用血压计的袖带宽度不一样,应为上臂长度新生儿4045120-1401:31岁以下3040110-1301:3423岁2530100-1201:3447岁20-2580-IOO1:4814岁182070901:4的2/3O袖带过宽时测得值较实际为低,过窄则较实际为高。小儿年龄愈小血压愈低。不同年龄小儿血压的正常值可用公式大致推算:收缩
16、压(mmHg)=80+(年龄X2)舒张压(mmHg)=收缩压X2/3(注:ImmHg=O.133kPa)小婴儿和新生儿可用监听式超声波多普勒(Dopp1.er)诊断仪测量或用较简易的潮红法测定。方法是:使小儿仰卧,将血压计袖带松绑在手腕上部,紧握袖带远端的手掌和手背,使之发白,迅速充气到80mmHg以上,移去局部握压,徐徐放气,当受压处皮肤由白转红时,血压计上的读数即为收缩压的近似值(介于听诊法测得的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测下肢血压时,将袖带绑在踝上部,方法同上。14 皮肤及皮下组织应尽可能在明亮的自然光线下望诊,注意观察皮肤颜色(苍白、红润、青紫、黄染等)、色素沉着、脱屑、皮疹、癣点、发钳、
17、椒痕、干燥、角化、温度、弹性、皮下脂肪、毛发质量(疏、密、粗、细、颜色和光泽)。15 淋巴结检查头颈部、枕部、耳后、腋窝、腹股洵等处浅层淋巴结的数量,大小、硬度、红热、压痛、活动性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正常小儿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可摸到单个、质软的淋巴结,不超过黄豆大小,可移动,无粘连,无压痛。16 头部(1)头颅及面部:观察大小、形状。小婴儿应触摸颅骨有无缺损和软化。婴幼儿注意检查前囱是否闭合,并测量其大小(量对边的距离),注意其紧张度,是否膨隆或凹陷。此外,视不同年龄和病情注意有无肿块,有无特殊面容及畸形。(2)眼、耳、鼻:注意眼险有无肿胀,眼球有无突出、斜视及震颤,结膜有无充血、分泌
18、物、干燥斑(见于维生素A缺乏病)、疱疹性结膜炎(见于结核病)及角膜浑浊或溃疡等。检查瞳孔大小、形状及对光反应。耳部应检查外耳道有无分泌物(性质、颜色、气味),提拉耳郭是否引起啼哭,必要时应用耳镜检查鼓膜。鼻部检查注意有无鼻翼扇动、分泌物性质、鼻黏膜情况等。(3)口腔:由外向内检查。观察唇色是否苍白、发钳,口角有无庖疹、糜烂,颊黏膜有无充血、溃疡、黏膜斑、鹅口疮等,牙的数目及有无踽齿,牙龈有无感染。观察舌质、舌苔情况。正常小儿舌质为淡红色,有薄白苔。小儿鼻塞时常张口呼吸,致使唇舌干燥,应与脱水相鉴别。哺乳儿可有乳白苔,糖果、药物可使舌苔染色,须与病苔鉴别。最后检查咽部、检查者用一只手将小儿头部固
19、定,使之面对光线,同时由家长或助手固定小儿双手,另一只手持压舌板压舌根部使小儿反射性地张嘴,利用此短暂时间观察咽部,注意有无充血、溃疡,注意腭扁桃体大小,有无充血、伪膜、渗出物等。6.颈部注意是否强直、后仰,有无淋巴结或甲状腺肿大,颈静脉充盈及搏动情况,甲状腺及气管位置。7,胸部(1)胸廓:注意拆尤鸡胸、肋骨串珠、郝氏沟(HarriSon沟)、肋缘外翻等佝倭病表现。注意左右胸廓是杏对称,有无心前区膨隆提示心脏长期扩大)或肋间隙饱满、凹陷、增宽、变窄及其他畸形(如漏斗胸、桶状胸等)。(2)肺:望诊包括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改变以及有无呼吸困难的表现。有呼吸困难时呼吸加快,呼气性呼吸困难表现呼气延
20、长,可有喘息声;吸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吸气费力,有二凹征(即胸骨上窝、肋间隙及剑突下于吸气时凹陷)。呼吸中枢衰竭时呼吸节律不整。触诊主要检查语颤及触觉震颤是否正常,可让小儿说话或在小儿啼哭时进行触诊。叩诊时须注意以下两点:用力要轻,婴儿一般常用直接叩诊法,即用一二个手指直接叩打胸壁;叩诊声音较成人“清”,判断结果时须对比两侧相应部位(注意体位要对称)。听诊要注意以下特点:婴幼儿因胸壁较薄,呼吸音较成人响,且呼气音能明显听到,很倬成人的支气管肺泡呼吸音,不要误认为异常;小儿啼哭可影响听诊,可趁哭后深吸气时注意听诊;应注意听肺底、腋下、肩胛间区几个部位,早期肺炎易在这些部位听到湿啰音。(3)心脏:望
21、诊注意观察心前区是否膨隆;心尖搏动的强弱、部位及范围(一般不超过23cm),肥胖婴幼儿不易看到。触诊主要检查:心尖搏动的位置,婴幼儿大都在第肋间乳线内,少数及新生儿可在乳线外;有无震颤及其发生的口寸期(收缩期、舒张期或连续性)和部位(尤应注意触摸胸骨左缘,因先天性心脏病的震颤多于此部位触到。叩诊的目的是叩心界大小。叩诊时应注意:用力耍轻,对婴儿可用一个手指直接叩诊。如用力过重,则声音变化不易听清,所测心界往往比实际为小。小儿一般只叩左右界。叩左界时应在心尖搏动点水平自左向右叩,听到轻度浊音改变即为左界,以左乳线为标准记录在外或内几厘米;叩右界时应在肝脏浊音界上一肋间的水平自右向左叩,有浊音改变
22、时即为右界,以右胸骨线(即胸骨右缘)为标准记录在外几厘米(表2-2)O判断检查结果的意义时须结合年龄特点、心脏听诊应注意:宜趁小儿安静时听诊。特别注意在胸骨左缘听诊,先天性心脏病的杂音多在此咳最明显。小儿胸壁较薄,故心音较成人响亮,小婴儿心尖第一音和第二音的响度几乎相等。除此年龄外,心尖第一音均比第二音响,心底部第二音总是比第一音响,小儿年龄阶段肺动脉瓣区第二音(P2)常比主动脉瓣区第二音(六2)响,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小儿常下肺动脉瓣区或心尖部听到功能性收缩期杂音。表2-2小儿各年龄的心界年龄左界右界1岁以内左乳线外H2cm沿右胸骨旁线2-5岁左乳线外Iem右胸骨旁线与右胸骨W5-12岁左乳线上
23、或乳线内0.5S1.Cm接近右胸骨线12岁以后左乳线内0、5Icm右胸背线8.腹部(1)检查项目:除一般内科要求的项目外,对新生儿还应检查脐部,观察有无出血、炎症、渗出物或胳疝等。(2)检查方法:小儿哭闹时影响腹部扪诊,故扪诊应在小儿安静或在婴儿哺乳时进行。不能制止哭闹时可趁吸气时的短暂时间进行扪诊。检查者的手应温暖,手法轻柔,以避免因刺激引起哭闹。检查有无压痛时要观察小儿表情反应。(3)判断结果时应注意年龄特点:新生儿因腹壁薄,正常时亦可有肠型及肠蠕动波。婴儿期仰卧时腹部可高于胸部。正常婴幼儿肝脏可在肋缘下12cm触及,柔软而无压痛。67岁后即不应触到。在婴儿期偶可触及脾脏边缘。9 .脊柱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民医院 儿科 临床 操作 技术规范 2023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44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