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识别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docx
《202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识别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识别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识别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由于患病率高、病程长、病死率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之一。慢阻肺居全球死亡原因第3位,其死亡人数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6%o根据我国最新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达到3.7%,约有1亿例慢阻肺患者。慢阻肺是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重点防治疾病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exacerbationofchronicobstructivepu1.monarydiseasezAECOPD)是慢阻肺患者疾病进程的重
2、要组成部分,对患者生活质量、疾病进展和社会经济负担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也是加速慢阻肺早期死亡的关键因素。准确识别AECOPD重要意义包括:(1)及时发现AECOPD高风险人群;(2)为患者准确分组提供客观根据,从而可以合理选择降低未来AECOPD风险的稳定期维持药物治疗;(3)有助于AECOPD早期干预;(4)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所以,准确识别AECOPD是临床上慢阻肺管理关键问题。然而RECORD涉及多维异质性,包括触发因素、严重程度、患者感知、对疾病的态度、医疗资源可及性等;再加上我国目前医疗信息管理可溯源性”不充分,导致AECOPD识别存在明显不足,而未报告(未识别)A
3、ECOPD对患者的疾病进展存在类似的不良影响。目前而言,临床医师,尤其是基层医师对AECOPD风险重视尚不足,急性加重风险评估意识薄弱,急性加重事件存在大量漏诊、漏报,急性加重的预防及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规范行为。因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阻肺工作委员会专家共同编写了本共识,期望可以提高一线基层医务人员对AECOPD的重视,以及识别和评估能力,为实现降低AECOPD为导向的个体化预防与管理策略提供支持。1 AECOPD的管理现状1.1 AECOPD流行病学与危害文献报道我国慢阻肺患者平均每年会发生0.53.5次急性加重。首次发生重度急性加重事件后,急性加
4、重将越来越频繁,即使仅发生一次中度急性加重事件,未来急性加重风险也会增加70%o这不仅会导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恶化、生活质量下降、合并症增多、生存期缩短,而且会大大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慢阻肺患者25%肺功能下降可归因于AECOPD,并且可显著加速慢阻肺进展。首次急性加重发生后,肺功能会快速下降,且部分患者在急性加重8周后肺功能仍然处于受损状态,难以完全恢复。AECOPD不仅会影响肺功能,还会增加心肌梗死、肺栓塞、卒中等合并症发生风险。中度急性加重后,5d内心肌梗死风险增加1倍,1Od内卒中风险增加40%o频繁中度或重度急性加重均会增加慢阻肺死亡风险。2次中度急性加重死亡风险增加80%,1次重度急
5、性加重未来住院风险增加21%oAECOPD医疗费用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2011年中国4个城市横断面研究发现,每个慢阻肺患者平均年度直接医疗费用为11968元人民币。尤其因AECoPD死亡的病例在末次住院期间医疗费用明显增加,这与生命支持等诊治措施费用明显增高有关。总之,AECoPD是慢阻肺临床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对患者疾病进展、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负担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提高临床医师对AECOPD的重视、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和正确识别急性加重、规范预防和管理是临床上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1.2 AECOPD临床识别和管理的现状与未被满足的需求在我国,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高风险比例高,
6、临床实践中对AECoPD识别与管理存在不足,特别是对轻中度急性加重认知存在严重不足。对3个不同级别57家公立医院的研究显示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对慢阻肺及急性加重相关问题认识方面,三级医院医师明显优于一级医院医师。仅19.4%全科医师知晓慢阻肺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在慢阻肺诊断能力方面,我国18个地市慢阻肺诊疗能力现状调查显示,三级医院80%配备了简易肺功能仪,82.5%配备了大肺功能仪,而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配备率明显低下,一级医院仅13.8%配备了简易肺功能仪,0.8%配备了大肺功能仪。然而近几年来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中国医师
7、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共同发起基层呼吸规建项目,推动基层呼吸疾病规范化防治,提升呼吸疾病规范化照护能力,促进人人享有呼吸初级保健呼吸小康。2020年抗疫国债支持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项目中设立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明确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肺功能仪的配备数量、质量、招标采购过程及经费使用等评估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较既往明显提高了肺功能仪的配备率。但在不同肺功能检查项目开展方面,三级医院中有82.5%可开展用力肺活量检测,二级医院中开展肺活量试验比例为51.9%,一级医院中仅14.1%可进行用力肺活量检测。这也许是我国仅有1/3慢阻肺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的原因之一。在
8、慢阻肺治疗方面,吸入药物配备率在三级医院为100%,二级医院为91.4%,而一级医院仅35.5%且均为短效吸入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茶碱类、抗感染药物和祛痰药物在各级医疗机构的配备率均在85%以上,受到药物可及性、价格、患者偏好、医保政策等多因素的影响。对上海基层医院的研究显示,仅55.3%的医师认为在慢阻肺稳定期需要治疗,部分医师对药物治疗的方案和吸入装置的使用并不清楚,无法正确对患者进行吸入装置教学。可见,我国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慢阻肺诊治能力差异巨大,尽管多数慢阻肺患者是在基层医疗机构中长期管理,但一线基层医师对AECOPD的认识不足,吸入药物配备率低,肺功能检查的开展率低下,是影响慢阻
9、肺规范化诊治的重要因素,基层慢阻肺防治能力亟待提高。我国慢阻肺负担重,到医院就诊的患者症状严重。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约85.7%的慢阻肺患者慢阻肺评估测试(COPDAssessmentTest,CAT)评分10,68.5%的患者改良的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u1.tip1.eMye1.omaResearchConsortium1.mMRC)评分2但是,现阶段我国慢阻肺相关知识普及度不高,公众对慢阻肺缺乏相应了解。在社区人群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国只有不到1%的人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不至U6%的人曾经做过肺功能检查。关于AECOPD的认知,一项多国的横断面研究显示,仅1.6%的患者理解急性加重
10、的含义,还有约1/3的人并不知道急性加重的发生。我国AECOPD未报告比例高达53%,患者常常到症状无法忍受时才去医院就诊,入院前近一半患者未使用稳定期维持治疗药物。如何提高社会和患者对AECOPD的认知,合理防治,是优化慢阻肺长期管理策略中的重要问题。推荐意见1:AEcOPD是加速慢阻肺进展并导致早期死亡的重要因素,临床实践中需要重视全面准确评估急性加重,是慢阻肺患者个体化评估与管理策略的关键(证据等级:IA)。2、AECoPD的定义和诱发因素2.1 定义和病理生理学变化AECoPD是指:慢阻肺患者呼吸道症状急性恶化,导致需要增加或额外的治疗。典型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加剧、痰量增多和(
11、或)痰液呈脓性。额外的治疗包括患者发生因症状加重需要改变治疗方案和(或)至医院就诊及需住院治疗。慢阻肺主要病理生理学改变包括气流受限、气体陷闭和气体交换异常。AECOPD时气道炎症增加,气道中炎症细胞大量激活,释放多种炎性介质,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引起气道黏液高分泌会导致气道炎症阻力增加、气道狭窄及气流受限加重;气流受限致肺过度充气、气体陷闭;呼吸负荷增加会导致呼吸肌疲劳,通气驱动力减弱,使肺泡通气量进一步明显下降,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肺实质也会发生广泛破坏,肺毛细血管床减少,使通气/血流比值失衡增加,气体交换异常。这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在AECOPD时会进一步紊乱临床会出现咳嗽、咳痰、严重呼吸困难
12、,及活动耐力、肺功能下降。首次重度急性加重发生后,患者急性加重会越来越频繁。反复发生的急性加重会导致疾病进程加速,最终引起患者心脑血管合并症、呼吸衰竭及死亡风险增加。2.2 AECOPD的诱发因素AECOPD最常见诱因包括呼吸道感染、吸烟和空气污染、吸入过敏原、环境理化因素(如气温变化等)、不规范稳定期维持治疗、痰液清除障碍等。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其感染的病原体复杂,包括呼吸道病毒、细菌、非典型病原体和特殊病原体(例如:真菌等)等。也可能存在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例如: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继发细菌感染,偶有继发真菌感染等。常见诱发AECOPD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分枝杆菌、鲍曼
13、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诱发AECOPD的病毒有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偏肺病毒等,鼻病毒仍是最常见引起AECOPD的病毒,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0VID-19)疫情背景下,新型冠状病毒诱发的AECOPD受到重视,易诱发高龄、有合并症和并发症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感染诱发的急性加重通常更加严重,住院时间更长,肺功能损害更明显。其次,室内外空气污染物会引发或加剧气道炎症,并增加对病原微生物易感性,高浓度污染物促进AECOPD发生。此外,慢阻肺稳定期吸入治疗不规范、吸入装置使用不当或停用吸入治疗、痰液清除障碍是我国AECOPD常见原因,误吸
14、/隐源性误吸等也是高龄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也有部分患者临床上找不到明确的诱发因素。对过去一年间有2次及以上中重度急性加重或1次及以上因急性加重住院的慢阻肺病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应尽量避免诱发因素,减少急性加重。3AECOPD的诊断与鉴别3.1 诊断和鉴别诊断目前AECOPD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判断,判断患者症状呼吸困难和(或)咳嗽、咳痰短期内突然变化超过日常变异和导致需要额外治疗。因此,排查其他原因导致的症状变化也很重要。对AECoPD的诊断与鉴别应该是一个整合的流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进行炎症标志物、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损伤标志物、D-二聚体、下
15、肢加压超声等检查,以排查肺炎、自发性气胸、胸腔积液、肺栓塞、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现阶段已有学者开发出一些简易临床工具来帮助临床医师或患者识别急性加重。例如:慢阻肺急性加重识别工具(COPDExacerbationRecognitionToo1.,CERT)、慢阻肺急性加重诊断临床预测模型(Deve1.opmentofAECOPDidentificationtoo1.zDETECT)等。CERT包含咳嗽恶化、痰量增加、呼吸短促、呼吸困难和运动受限5个症状条目,每个症状条目分4个严重等级(表1)。表1慢阻肺急性加重识别工具住状短量增加明量吸进去的空气不8用M气费力活动受IK产款程度口与平M一4
16、口与平时口与平时一株口与平时一岸口与平时一徉*OfS口中度口中度口中度口中度口青度口申度口*度口度口度注,谛在产心度栏标记用反映强斗时情比的选项.并在上面1J.打个何题只篮标记1个速项研究显示,5个症状条目中有2个及以上中度或重度加重,提示该患者已经发生比较严重的急性加重事件,其敏感度、特异度较好,便于医师和患者快速识别急性加重事件,及时治疗。DETECT研究是由中国专家发起,旨在探索通过构建临床预测模型,以开发一个可识别AECOPD的临床评估工具。该研究共有7家全国不同地理位置的三级医院参与,共计纳入患者299例。在构建识别AECOPD模型中相关模型变量包括:性别、年龄、GO1.D分级、近1
17、年急性加重病史、近1年导致住院的急性加重事件、痰的颜色、呼吸频率、胸闷程度。在构建识别重度AECOPD模型中相关模型变量包括:性别、年龄、近1年急性加重病史、近1年导致住院的急性加重事件、活动受限程度以及症状出现的主要时间。2个构建的模型均表现良好,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有利于基层医师或患者快速识别与评估患者急性加重情况。3.2 评估AECOPD常规评估是对严重程度的评估,未来更详细的评估可能需要包括诱发因素、炎症表型等。3.2.1 AECOPD严重程度评估AECOPD严重程度受到基础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目前缺乏理想的分级标准。为了快速评估慢阻肺患者过去1年急性加重严重程度,准
18、确判断患者当前慢阻肺严重程度,确定患者ABCD分组情况,AECOPD严重程度通常分为:轻度:单独使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治疗;中度:使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和抗生素,加用或不加用口服糖皮质激素;重度:患者需要住院或急诊、ICU治疗。这种严重程度的划分是基于事件来进行界定,重度急性加重患者比较容易发现,但是轻度和中度的往往就无法识别。3.2.2 临床分级根据其临床表现推荐以下临床分级方法,相应的特征和判读标准如下。(DI级:轻度急性加重合并症较少,慢阻肺程度为轻中度,血流动力学稳定,不需要呼吸机辅助治疗,吸氧后状态改善,无神智改变,一般在门诊即可治疗。(2)II级:中度急性加重存在合并症,慢阻肺程度为中
19、重度,血流动力学稳定,可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吸氧后状态可改善,通常无神智改变,需要普通病房住院治疗。(3)m级:重度急性加重存在合并症,慢阻肺程度多为重度,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吸氧后状态改善不佳,可存在神智改变,有生命危险,需要入住ICU治疗。3.3 既往AECOPD的回顾评估多项大型队列研究结果显示,既往1年AECOPD发生频率是预测未来发生AECOPD的重要因素也是疾病进展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指标。3.3.1 基于门诊病史询问的评估对于每一个就诊慢阻肺患者,都应该询问过去1年中发生AECOPD次数和目前属于稳定期还是急性加重期。然而,当前由于医师对急性加重病史认知和询
20、问不够,患者往往也不能准确回忆过去1年症状加重情况,准确获取既往1年AECOPD次数是临床上极具挑战的问题。据估计,所有急性加重只有约50%被医师知晓。在临床实践中,建议采用分层询问办法。3.3.1.1急诊和住院史详细询问患者近1年因AEcOPD而急诊和住院次数、入院时间、入院时相关检查结果、治疗药物和措施、住院后恢复情况等。当患者难以记述准确时,应考虑询问患者家属提供相关信息。33.1.2非计划门诊史非计划门诊是指慢阻肺患者除了按时定期复诊外,因症状加重的非计划就医,是轻中度AECOPD主要就医行为。由于患者常常难以准确回忆,可尝试采用时间分段方法,分别询问近1个月、近3个月和近1年的非计划
21、门诊次数,包括因呼吸症状急性恶化在社区卫生院等初级卫生保健机构、急诊、门诊、乡村卫生室或居家接受或者调整药物治疗(如氨茶碱、多索茶碱、中药复合制剂平喘治疗、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口服或静脉点滴)。如果患者无法回忆既往情况,可询问患者是否保留既往就诊资料(包括病史记录、实验室检查、药物处方等),可以从患者既往就诊资料中判断患者既往是否发生急性加重,以及急性加重的严重程度。33.2基于医疗保健数据的评估如果患者有详细医疗保健记录,通过数据回顾分析,可以客观判断过去就医和用药情况,为AECOPD历史判断提供客观证据。美国一项研究利用患者既往药物使用情况(如抗生素/全身糖皮质激素相关的门诊/急诊处方)识
22、别患者既往中度或以上急性加重,保险公司记录可能显示的住院诊断包括但不限于AECOPD,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持续性哮喘、急性呼吸衰竭等;治疗药物包括抗菌药物、茶碱(静脉注射)或氨茶碱(静脉注射)或全身糖皮质激素或以下任何抗生素阿莫西林(单独或联合)、B-内酰胺酶抑制剂、第二代至第四代头胞菌素、大环内酯类、强力霉素或嗟诺酮类药物;其阳性预测值高达98.3%和96%,可以很好地评估患者既往急性加重情况,减少急性加重漏报率,有助于准确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英国一项回顾性研究根据初级保健电子医疗记录来判断患者急性加重情况,研究发现结合患者症状情况、抗生素和口服糖皮质激素处方可以很好地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慢性 阻塞 疾病 急性 加重 风险 患者 识别 管理 中国 专家 共识 最全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43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