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修订版).docx
《2022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修订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修订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修订版)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是曲霉过敏引起的一种变应性肺部疾病,表现为支气管哮喘和反复出现的肺部阴影,可伴有支气管扩张。该病并不少见,但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多样,诊断标准不一,且需要特殊的实验室检查,临床上存在诊断不及时、治疗不规范等情况。为了提高ABPA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推动相关领域的临床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有关专家于2017年制定了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第一版共识发表后,引起了国内同行的关注,对于提高ABPA的诊治水平发挥了作用。近5年来有关ABPA的研究和诊治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进展,包括对发病机制的新认识,对
2、诊断标准的探讨,以及有关糖皮质激素、抗真菌药物和生物制剂治疗的研究证据;专家组在充分掌握上述新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对共识进行了修订。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1.1.ergicbronchopu1.monaryaspergi1.1.osis,ABPA)是烟曲霉过敏引起的一种变应性肺部疾病,表现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反复出现的肺部阴影,可伴有支气管扩张。该病并不少见,但临床上常被误诊或漏诊I】;而早期诊断、及时给予恰当治疗,可控制病情,防止不可逆性支气管肺部损害的发生2,3。事实上,其他真菌也可引起与ABPA相似的表现,统称变应性支气管肺真菌病(a1.1.ergicbroncho
3、pu1.monarymycosis,ABPM)o近年来,针对因气道内真菌定植诱导的IgE相关的嗜酸性粒细胞肺部浸润性疾病,有人提出了一个涵盖范围更广的疾病概念,即变应性真菌性气道疾病(a1.1.ergicfunga1.airwaysdisease,AFAD),其中包括ABPAABPMx真菌致敏性重症哮喘(SeVereasthmawithfunga1.sensitization,SAFS)等4。多年来,ABPA逐步引起我国临床医师的重视,病例资料不断见诸报道5,6,7,8,9,但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多样,诊断标准不一,且需要特殊的实验室检查,临床上存在诊断不及时、治疗不规范等情况。为了提高ABPA的
4、诊断和治疗水平,推动相关领域的临床研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有关专家于2017年制定了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I。】。第一版共识发表后,引起了国内同行的关注,对于提高ABPA的诊治水平发挥了作用。近5年来有关ABPA的研究和诊治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进展,包括对发病机制的新认识,对诊断标准的探讨,以及有关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抗真菌药物和生物制剂治疗的研究证据;专家组在充分掌握上述新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临床实践,对共识进行了修订。一、发病机制ABPA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相关研究涉及个体易感性、病原特点及病原-宿主相互作用几个方面。即使具有相同的环境暴露,也仅有一
5、部分哮喘患者会发生ABPA,提示宿主的遗传易感性在ABPA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11。曲霉定植有很强的遗传基础12;有关研究提示,人类白细胞抗原(H1.A)DR-2、H1.ADR-5为ABPA人群的易感基因113,14。此外,表面活性蛋白A2基因多态性、白细胞介素(I1.)-101082GA启动子多态性、I1.-4链受体多态性、ToI1.样受体(T1.R)3基因多态性5,317、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器(CFTR)基因突变18和rs35699176】9等,也与ABPA的发病相关。烟曲霉分生泡子进入气道后,生长繁殖,发出菌丝,表面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与宿主上皮细胞上的模式识别受体如T1.R,C型凝集
6、素(CT1.)等结合20r从而激活信号级联放大反应,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前列腺素和活性氧21。另外,真菌产生的初级和次级代谢产物、外蛋白酶等22,导致真菌清除受损,气道上皮细胞破坏,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被激活。肺泡巨噬细胞介导固有免疫应答,可吞噬吸入的分生袍子并阻止其萌发为菌丝。肺树突状细胞是抗曲霉分生抱子和菌丝的早期效应细胞,可激活适应性免疫反应23。曲霉特异性Ig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和特异性IgG介导的HI型超敏反应在ABPA的发病机制中起核心作用24。致敏的CD4T淋巴细胞激活Th2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释放白细胞介素I1.-4、I1.-5、I1.13等25,26,诱导多种趋化因子释放
7、27;B细胞产生大量IgE和IgG抗体,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后续级联效应进一步促进抗体的产生和气道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管腔内的嗜酸性粒细胞直接与烟曲霉抱子相互作用,产生嗜酸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细胞死亡、细胞外陷阱(ETosis/ETs),从而介导气道黏液嵌塞28、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支气管扩张以及气道重塑等病理过程29。二、临床表现ABPA较常发生于哮喘患者,研究显示ABPA在哮喘中所占比例为1.0%-3.5%3o国内研究发现在连续就诊的哮喘患者中2.5%为ABPA31。一项系统性综述结果显示,在就诊于呼吸专科或哮喘专科的哮喘患者中,ABPA的比例可达12.9%3
8、2o除哮喘外,ABPA还可见于其他疾病。在欧美国家,肺囊性纤维化并发ABPA相对多见,病例汇总后所得患病率为8.9%33。此外,ABPA还可发生于其他肺部疾病患者,例如支气管扩张症3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等35,36,37oABPA常表现为控制不佳的哮喘、中央性支气管扩张或肺部反复感染。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患者可无典型的哮喘样症状。由于临床对该病认识不足,易被漏诊或误诊,往往发展至晚期出现不可逆性结构改变才得以确诊。与其他过敏性疾病常见于儿童不同,ABPA发病率在成年人更高2Io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喘息、胸闷等,痰可为胶冻样黏痰或伴棕褐色黏冻样痰栓,还可见低热、消瘦、乏力或胸痛
9、等。存在支气管扩张时,可有不同程度的咯血或血性痰。急性加重时出现较明显的咳嗽、喘息、咯血、咳大量黄黏痰等。缓解期上述症状可消失或明显减轻。体检时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哮鸣音。由于黏液嵌塞可引起肺不张,体格检查可发现呼吸音减弱或闻及管状呼吸音。肺部浸润累及肺外周时,可发生胸膜炎,吸气时可伴胸壁活动受限和胸膜摩擦音。晚期患者可出现杵状指和发绢。三、实验室检查(-)皮肤试验皮肤试验是诊断烟曲霉致敏的传统方法,检测方法简单、快速,包括点刺试验和皮内试验,皮内试验比点刺试验更敏感。对烟曲霉抗原的皮肤超敏反应提示患者体内存在烟曲霉特异性IgE抗体。皮肤试验的局限性在于质控要求高、患者耐受性较差、存在一定的过敏
10、反应风险等。单独采用皮肤试验作为筛查工具亦存在漏诊的风险,建议同时进行血清特异性IgE(S1.gE)测定。(二)血清学检查1.血清总IgE测定:血清总IgE水平升高是ABPA诊断的主要标准之一,也是随访中观察治疗效果和疾病复发的关键指标。就诊前接受治疗、尤其是全身激素治疗,可导致血清总IgE下降。因此,一旦怀疑ABPA应尽早在治疗前进行总IgE测定,在治疗过程中应动态监测总IgE的变化以指导药物调整。关于诊断ABPA的血清总IgE界值,目前大多数学者建议为1OooUm1.(1Um1.=2.4ng/m1.)口,38。ABPA经治疗后,血清总IgE水平可降低,但在大多数患者不会降至正常范围,因此需
11、要多次随访并确定其个人的基线值。如果总IgE水平出现明显回升,提示疾病复发。如果在未经全身激素治疗时血清总IgE处于正常水平,一般可除外活动性ABPAo2.特异性IgE测定:血清曲霉S1.gE是ABPA的特异性诊断指标,用于诊断曲霉致敏和ABPA的界值为0.35kAUA为变应原JI1.1.目前可用于检测S1.gE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以ImmUnoCAP系统的荧光免疫法最为可靠,推荐使用该方法同时检测血清总IgE、烟曲霉S1.gE和(或)其他变应原S1.gEe3.烟曲霉特异性IgG(S1.gG)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荧光免疫法等均可检测血清S1.gGo50%90%的ABPA患者可出现曲霉S1.gG
12、阳性U,39,S1.gG虽然对于ABPA的诊断特异度不高,但作为辅助诊断指标之一,有助于提高ABPA的诊断率139。用于诊断ABPA的血清S1.gG界值因不同检测方法而异1.ImmunoCAP荧光免疫法检测的界值为27mgA/1.(A为变应原),敏感度高且重复性好,也可用于治疗过程中S1.gG水平的动态监测【I】。如果ABPA患者出现高滴度的曲霉S1.gG抗体,同时伴有胸膜纤维化或持续性肺部空洞形成,则提示合并慢性肺曲霉病。传统的琼脂凝胶双扩散法检测血清沉淀素已不常用。(三)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ABPA患者常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但对于诊断ABP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不高21;由于外周血嗜酸
13、性粒细胞与肺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并不平行,即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正常,亦不能排除ABPAo目前建议将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作为ABPA辅助诊断指标,诊断界值为0.5x109个/1.U】。(四)痰液检查痰液(特别是痰栓)显微镜检查可发现曲霉菌丝,偶而可见到分生抱子,嗜酸性粒细胞常见,有时可见夏科-莱登(Charco1.-1.eyden)结晶。ABPA患者痰曲霉培养阳性率为39%60%i口,考虑到痰培养中曲霉易于造成污染,需重复进行,多次出现同一真菌才有意义。虽然曲霉培养阳性对于ABPA的诊断并非必需,但考虑到耐药问题,建议在使用抗曲霉药物前进行痰培养,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五)胸部影像
14、学表现ABPA的影像学表现为肺部浸润影和实变影,肺浸润呈均质性斑片状、片状或点片状,不伴叶间隙移位,上中下肺部均可分布。可以表现为一过性、反复性、游走性异常及永久性异常(图1.2,3)。在急性加重期可表现为一过性影像学异常,而疾病缓解或控制后肺部浸润图11例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患者胸部CT表现IA:双肺片状渗出影、树芽征,右上肺为著;IB:左下肺黏液嵌塞征(指套征或牙膏征)图2ABPA患者胸部CT的支气管扩张表现2A:左上叶舌段和左下叶黏液栓;2B:右中叶中央性支气管扩张;2C:右上叶指套征;2D:右下叶囊状支气管扩张和左下叶黏液栓图3ABPA患者胸部CT的气道黏液栓表现3A:胸部
15、CT纵隔窗表现为高密度影的黏液栓;3B:同一层面肺窗显示右下肺黏液嵌塞征,左肺支气管扩张图4ABPA患者肺组织病理学表现(病理组织图片由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病理科顾莹莹主任医师提供)4A:肺组织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HE中倍放大;4B:夏科-雷登结晶HE高倍放大(箭头所示);4C:烟曲霉菌丝六镀银染色高倍放大(箭头所示);4D:烟曲霉菌丝过碘酸雪夫染色高倍放大(箭头所示)图51例ABPA患者口服激素治疗前后肺部CT影像学变化5A:治疗前黏液嵌塞征;5B:另一层面显示治疗前黏液嵌塞征;5C:口服泼尼松治疗8周后显示黏液嵌塞征消失,遗留局部支气管扩张;5D:另一层面显示治疗后黏液嵌塞征消失ABPA
16、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其他影像学表现,包括黏液嵌塞(图1)、支气管扩张(图2)、小叶中心结节、马赛克征等。气道黏液嵌塞在ABPA很常见,在胸部高分辨率CT(HRCT)BT表现为牙膏征”或指套征3或树芽征(图1,图2C)。当黏液嵌塞发生在扭曲的支气管中,呈现出的阴影称为牙膏征;指套征的形成是由于支气管扩张并远端闭塞,扩张支气管腔内充满黏液导致的4。;外周细支气管黏液嵌塞可导致树芽征。气道黏液栓通常为低密度影,但约20%可表现为高密度影3。,即气道内黏液栓密度高于脊柱旁肌肉的HRCT值(图3A、3B)o高密度的气道黏液栓对于诊断ABPA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并且已经被证实与初始免疫反应的严重性以及急性加重的
17、频率相关Mi。高密度黏液栓不同于钙化,需注意鉴别。中心性支气管扩张曾作为ABPA的诊断标准之一,但其敏感度仅为37%,鉴别诊断价值有限42。支气管扩张常见于肺上叶,约在1/3患者可延伸至周围支气管,因此认为支气管扩张只是ABPA的表现之-,而非诊断所必需。但是在临床上表现为支气管扩张症的患者,需进行ABPA的排除诊断。个别ABPA患者在疾病后期可合并慢性肺曲霉病,影像学表现为胸膜纤维化、肺部空腔、曲霉球形成,部分可出现上肺纤维化。(六)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测定有助于ABPA的诊断及评估肺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常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在轻度或早期ABPA中,部分可逆性气流阻塞是常见的表现,不可逆性气
18、流阻塞和肺容量降低常提示疾病的进展。典型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FEVFVC70%,FEVi占预计值80%。伴有肺纤维化、严重的支气管扩张,合并空腔性病变及慢性肺曲霉病等,可表现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七)病理学检查ABPA的诊断一般不需要进行肺组织活检,但对于不典型的病例,肺活检有助于除外其他疾病例如肺结核、肺部肿瘤等。ABPA的病理学特征包括:(1)支气管腔内黏液嵌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图4A),可见夏科-莱登结晶(图4B);(2)富含嗜酸性粒细胞的非干酪性肉芽肿,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包围的组织细胞组成,伴或不伴有真菌菌丝,主要累及支气管和细支气管;(3)嗜酸性粒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变应性 支气管 曲霉 诊治 专家 共识 修订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43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