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土地管理学 总复习.doc
《[理学]土地管理学 总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学]土地管理学 总复习.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前言一、土地问题 农村农用地问题,核心是土地的质量和产出。 城市建设用地问题,核心是土地的区位。 农用地与建设用地的协调二、土地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土地与人口发展的关系 土地与生产建设的关系 土地与环境生态的关系三、城市土地管理在房地产业中的重要作用 城市土地的稀缺性对房地产供给的影响 土地的位置、用途等对房地产投资行为影响极大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土地概念及特性一、定义 指地球表面陆地和水面的总称,同时,土地还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了人类活动的成果,即土地是自然与社会经济的综合体。土地内涵的变化过程(增加为示意图) 在土地这个综合
2、体中,土地质量和用途取决于全部构成要素的综合影响,离开了整体,各个单独的组成要素都不能理解为土地。土壤地球表面的陆地内陆水域陆地、内陆水域和海洋不断向空间拓展 土地与国土 土地和土壤从本质特征看,土地生产力,土壤肥力。从形态结构看,土地是地上层、地表层和地下层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土壤只是地表层的一部分。二、相似概念的区别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生产植物的疏松表层。而土地的含义更广。国土是指一国主权管辖内的版图,包括领土、领海和领空,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包括资源与环境两部分。 土地与景观 景观是土壤、风化壳、大陆沉积物、潜水和地表水、植被、近地表大气和物理化学作用紧密联系
3、的综合体,其基本特征是大气候和地理地质条件的统一。 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景观只考虑自然地理因素的作用,极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土地资产三、土地的二重性 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有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性)意义。 土地资源 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土地资源,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即使现在无利用价值的土地,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需求的多样化,将来可能会有用,可能变为宝贵资源。因此,土地资源也可理解为,经过投入,可获得收益的土地。 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
4、的土地,具有明确的权属关系(有其物主)和排他性,并具有经济价值的土地资源。它是土地的经济形态,其重要属性是有限性、有用性、可占用性和具有价值。 土地作为不动产,是土地实体与权利的有机结合,它既包括有形的土地实体,也包括寓于土地实体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和由此形成的产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出租权、抵押权等)。因此,土地管理所研究的土地,是有形的土地实体与无形的土地权利的统一体。土地自然形成的各种景观,如群山、大海、瀑布、清泉等,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风景资源。 提供景观的功能四、土地的功能 负载功能土地能将生物与非生物负载其上,成为地球一切生物与非生物的安身之所。 养育功能土地具有肥力,具备
5、适宜生命生存的氧气、温度、湿度和各种营养物质,使各种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仓储功能土地蕴藏着丰富的金、银、铜、铁等矿产资源,石油、煤、天然气、水力等能源资源,沙、石、土等建材资源。为人类生产、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五、土地的基本特性土地作为资产,随着对土地需求的不断扩大,其价格呈上升趋势,因此,投资于土地,能获得储蓄和增殖的功效。 储蓄和增殖的功能 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 土地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存在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而其他生产资料几乎都是人类劳动创造的。 自然特性 土地是自然的产物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土地,作为生产资料,与其他生产资料相比,有自然、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基
6、本特性。 土地的面积为地球表面积所限定,地质活动和人类活动可能使水域变成陆地,山地化为平地,坡地变为梯田,不断改变着地球表面的形态,但土地的总面积始终未变。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人力不可能创造土地、消灭土地,或用其他生产资料代替。 经济特性 土地是自然的产物,不是人类按统一标准制作的,不同土地单元具有不同的自然、区位条件。因此,土地利用要因地制宜。 土地的绝对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地块之间也不能互相调换位置,这使土地利用受到很大限制;但土地的相对位置是可变的,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的区位状况可以改变,这对土地利用及地价具有重要影响。 土地是可更新资源,在农业利用中,通过施肥、灌溉、轮作等措施,可
7、使土地肥力处于周而复始的动态平衡中;在非农业利用中,不会磨损、陈旧、丧失有效性,在维持土地功能的前提下,可以永续地利用。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土地经济供给具有弹性 土地的经济供给,指在土地自然供给与某些自然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某种用途土地的供给量能够随着土地利用效益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土地的经济供给是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变化的,所以是有弹性的。 土地用途的多样性 此特性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于某种土地用途而言的,即用于某种用途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因此,应节约、集约地利用土地。 土地用途包括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一块土地可同时适用于几种用途,也可从一种用途转换到另一用途,但应
8、坚持最佳用途和最大经济效益原则。例:美国一个城市建筑规模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块价值150万美元的土地上建造不同楼层的建筑,获得的投资利润率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先增后减(如右图)。 土地用途变更的困难性农用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变更是单向、不可逆的; 农用地、建设用地内部的用途变更,要受地质条件、土地质量、利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土地增殖性 在土地上追加投资的效益具有持续性,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折旧、报废。 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对土地的投入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产生报酬递减的后果。见下例 社会属性 人类在利用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分配)的过程中,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某种生产关系,这是进
9、行土地产权管理、调整土地关系的基本出发点。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土地与人口的辨证关系主要表现为土地的供求关系1、人类需要土地能满足其生产、生活的需求。2、人类生产、生活对土地产生重要影响人类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要以一定数量、密度和质量的人为前提。3、人地矛盾人口增加,对土地数量、种类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土地供给是有限的。我国确定18亿亩耕地的底线,保证粮食的基本供给二、人地比例关系的变化与环境问题人口增加、城市扩张、耕地锐减粮食环境问题 因此,在土地利用中要协调好耕地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从而实现“吃饭”与“建设”的协调。要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的科技水平,提高土地的承载能力,缓解人地
10、矛盾,避免土地利用对环境的破坏。表现为土地承载力问题 将土地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内在化 实现土地、人口、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 建立土地、人口、环境组合运作模式三、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使经济增长与恶化环境的土地投入脱钩 实行以预防为主的环境政策 人们利用土地从中获益,但由此造成的资源退化、破坏、环境污染,转嫁给了社会、未来和自然界,而乱垦滥用的责任人却不承担任何损失,这种外部性是造成土地、人口、环境系统失调的基本动因。外部性内在化,要将破坏土地资源与环境的代价由责任人承担,从而使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与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贫困使穷人不得不掠夺式地开发资源,致使环境
11、恶化,从而又导致贫困地区更加贫困,形成恶性循环。 实行有控制的人口转变 消除贫困 要使人口规模和增长率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均社会福利最大化相适应。贫困是人类环境系统恶化的重要动力。 实现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供求平衡,使各区域的耕地总量不减少四、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措施建立土地数量、质量的调查、监测、预警制度实行土地资源资产化管理第三节 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一、管理 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为有效地实现既定目标,运用一定的方式,所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活动。二、土地管理 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
12、,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管理的主体国家 管理的客体土地及土地利用中的各种关系 基本任务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利用。 方法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 职能计划、组织与控制 环境条件社会制度和土地制度 目标提高土地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土地管理的目标必须是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能实现的;管理的技术手段也必须与当前的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因此,土地管理活动必须符合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 我国的土地制度规定: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只有通过国家出让的土地,才能进入房地产领域进行
13、开发、建设,否则其地上的房地产产品不受法律保护。三、我国土地管理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游牧时期定居时期标记(最原始的土地统计)土地作为财产,按土色、质地和水分划分等级(是我国最早的土地调查、分类和评价的记录)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井田规划,土地管理包括了土地调查、分类和地籍簿册的编制,以初税亩的实施为代表土地国君所有封建社会土地的数量作为划分贵族、平民等级和决定其兵役、租税义务的标准,土地管理包括了土地调查、登记和调整土地关系,通过土地改革得以体现。形成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著名的明代鱼鳞图册土地私有制民国时期维护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地主的利益,土地管理包括了土地立法、地籍整理新中国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
14、游牧时期土地公有制土地国君所有封建社会土地的数量作为划分贵族、平民等级和决定其兵役、租税义务的标准,土地管理包括了土地调查、登记和调整土地关系,通过土地改革得以体现。形成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著名的明代鱼鳞图册民国时期新中国土地公有制原始社会游牧时期土地公有制土地国君所有封建社会土地的数量作为划分贵族、平民等级和决定其兵役、租税义务的标准,土地管理包括了土地调查、登记和调整土地关系,通过土地改革得以体现。形成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著名的明代鱼鳞图册民国时期维护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地主的利益,土地管理包括了土地立法、地籍整理原始社会游牧时期土地公有制土地国君所有封建社会土地的数量作为划分贵族、平
15、民等级和决定其兵役、租税义务的标准,土地管理包括了土地调查、登记和调整土地关系,通过土地改革得以体现。形成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著名的明代鱼鳞图册民国时期初税亩:春秋时期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是承认私有土地合法化的开始。春秋时期,由于牛耕和铁农具的普及和应用,农业生产力提高,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后,隐瞒在私人手中,成为私有财产;同时贵族之间通过转让、互相劫夺、赏赐等途径转化的私有土地也急剧增加。 实行“初税亩”田赋制度之前,鲁国实行按井田征收田赋的制度,私田不向国家纳税,因此国家财政收入占全部农业产量的比重不断下降。 实行初税亩,即履亩而税,按田亩征税,不分公
16、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按土地面积纳税,税率为产量的10。初税亩的实行增加了财政收入,适应和促进了新生的封建土地占有关系。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使齐国强盛,齐桓公确立霸业。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特权,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国家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王莽改制:公元8年改制:王田私属,不许买卖;多次改变币制。改制失败,激化了社会矛盾。 后周周世宗改革:采取措施开垦荒田,取消苛捐杂税,重视兴修水利,整顿军队,严格纪律。后周力量增强,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 王安石变法: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
17、均税法、保甲法。兴修水利,发展了农业,政府的收入也增加了一些,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而失败。 金世宗改革:提倡开荒,利用黄河故道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种,遇到荒歉年,减免租税。改革使北方经济得到发展。 鱼鳞图册 为征派赋役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以所绘田亩状如鱼鳞而得名,简称鱼鳞册。据文献记载,南宋绍熙元年(1190)漳州等地即开始编制这种图册,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始于明洪武二年(1369),进入清代后渐废。 明太祖朱元璋针对两浙富民诡寄田产、逃避赋税之弊,派遣周铸等一百六十四人往浙西核实田亩,全面清丈土地,查实田亩,编造土地清册,即鱼鳞图册。具体办法:根据
18、各县税粮多少,将一县分为若干区,每区又按土地的自然形态分为若干地段,以田地为主,编排字号,详列土地面积地形、四至、土质优劣及上中下等税则。各州、县、都、里将所辖境内的田地图编在一起,栉比排列,制成鱼鳞总图册。各州县年终统一造册解府汇编成一府总册。图册一式四份,分存于县、府、布政使司、户部。意义:明代鱼鳞图册的编制,使赋役的征收具备了确实根据,多少防止了产去税存或有产无税的弊端,使政府税收有了保证,耕地及税额也有所增长。据洪武十四年统计,全国土地面积是三百六十六万七千七百多顷。到二十四年,增至三百八十七万四千七百多顷;赋税收入仅米麦一项,也由洪武十四年的两千六百一十万余石,增至二十四年的三千二百
19、二十七万余石。鱼鳞图册的编制,对于巩固高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经济基础,曾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但明代中叶后,鱼鳞图册与实际逐渐不相符合,而流为具文。清朝建立后,已名存实亡。第四节 土地管理学概述一、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是作为自然经济综合体的土地的利用和土地关系的管理,这一完整的、综合的、具体的社会现象的规律性。 土地管理学是研究土地管理以及管理过程中的一切职能、经济、法律、技术、行政等各要素的整体运动规律的学科,研究的是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结合。 从学科性质上讲,土地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介于土地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门交叉学科,具有经济、工程技术和法律三方面的性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
20、。二、学科任务和内容 基本任务应用相关原理和方法,研究调整土地关系和土地利用的规律性,以平衡土地供需矛盾,取得尽可能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学科的内容体系 土地管理相关原理 土地管理学内容地籍管理基础手段三、研究方法 综合分析法 系统分析法 比较研究法 模拟研究法 定性定量法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市场管理核心 日本编制土地利用计划,实行土地交易许可证和劝告制度,重视资源调查,加强教育 港台地区及国外土地管理的主要经验 香港 台湾农地保护,实施土地管制香港行政图,香港地貌图台湾地形图,台湾交通图土地两权,分离管理所有权香港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投资兴建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公共福利性住房使用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学 理学土地管理学 总复习 土地 管理学 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43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