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法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doc
《[法学]法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学]法学概论复习资料docx.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法学概论绪论法学的概念;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体系;法学历史;法学研究方法一、法学的概念(一)法学的词源及其演变1、西文中的法学 拉丁文: Jurisprudentia Jus Providere 公元前451-450罗马公布十二表法 公元前254年平民僧侣戈伦卡留斯讲授。 公元前198年罗马执政官阿埃利乌斯讲授,并著书。形成世俗学问-法学。 公元2世纪,法学一词在罗马广泛流传,13世纪前后,开始在欧洲流传,出现罗马法的复兴。 英文:Jurisprudence Science of law2、汉语言中的法学 “刑名法术之学” “刑名之学” 形名:指事物的形体和名称,后引申为法令。 法术:法:法律
2、,术:权术、计谋。(二)法学的定义1、西方法学定义的演变古代:法学是神事和人事之知识,正与不正之学问。(乌尔比安 公元160-228)近代:法学者,从正义而生活之学科也。(格劳秀斯1583-1645)法学者,权利之学也。(莱布尼兹1646-1716)现代:法学是以法为研究对象的各种学问的总称。 2、 中国关于法学定义的演变 1)旧中国法学定义 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之学。 法学者,研究关于权利义务之系统的、一般的及合理的学科也 。 法律科学者,非指对于纯理的学问之经验的科学,益不外乎以现行法之解释为主要耳。 2)新中国关于法学的定义 法学是专门研究国家和法的科学 。 法学是专门以法律现象及
3、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知识和学科的总称。 二、法学研究对象(一)法学以法律现象为表层研究对象 法律现象的内容:法的产生、存在和运作的各种表现形式。 1、静态现象:1)法的产生现象(起源、创制) 2)法如何存在:宏观方式 、微观方式 2、动态现象:法制定后的作用即:法的适用、遵守、监督以及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二)法学以研究法规律为深层对象三、法学体系(一)法学体系的概念法学体系,亦称法律科学体系或法学理论体系,他是在一定法学思想和原则指导下,由所属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或系统。(二)法学体系结构1、理论法学 :一般原理、价值、运行、法治国家2、应用法学:国内部门法
4、学、国际交往中的法、外国法学 3、法律史学:法律思想史、法律制度史 4、比较法学 :对不同国家的法进行研究5、边缘法学:交叉法学四、法学历史(一)西方法学历史1、西方法学历史发展过程(个阶段)古希腊罗马时期(Roman Law)中世纪神学统治下的时期13-14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学17世纪开始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法学 18世纪末、19世纪初资产阶级制度确立时期的法学20世纪的法学:社会法学派出现20世纪中后期(西方法学的振兴时期)(1)王政时期(前8世纪-前6世纪)氏族的习惯(习惯法)(2)共和国前期(前世纪-前3世纪)由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转变(12表法) (3)共和国后期(前3世纪-前1世纪
5、)罗马市民法与万民法形成时期(4)帝国前期(前1世纪-公元3世纪)法学家活动日益加强时期(5)帝国后期和查士丁尼法典编纂时期(公元3世纪-6世纪中叶) 五大法学家:盖尤斯(法学阶梯)(约130-180)帕比尼安(约140-212)乌尔比安(约170-228)保罗(-222)莫迪斯蒂努斯(-224) 公元528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进行了系统的、大规模的法典编纂。组成以特里波尼为首的十人编纂委员会,主要有: 查士丁尼法典(敕令) 学说汇编 法学阶梯 查士丁尼新律、有关西方法学流派的介绍)实证法学派:规律不能被认识,只承认经验事实或经验现象。社会法学派分析法学派)自然法学派古代自然法学派 中世
6、纪自然法(托马斯阿奎那) 古典自然法学派新自然法学派马里旦罗尔斯自然法学派主要观点:政治、法律乃至经济的发展应遵循一定的价值原则,强调法的价值取向;法的公平、正义、理性;实在法(人定法)应服从自然法(应然法),服从公平、正义等根本理念。实证法学派主要观点:研究“确实存在的”东西,追求“确实存在”的知识。否认有先验的理念存在。严格分开“实际上是这样的法律”和“应当是这样的法律”;否认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必然联系。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斯主义法学与以往法学的原则区别首先,以往法学都在不同程度上以唯心史观为基础,马克思主义则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认为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并由社会物质生活
7、条件所决定。其次,以往的思想家、法学家尽管对法的本质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是一个共同点是,都以不同形式否认法的阶级性,或认为法是超阶级的“公共意志”的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法不是超阶级的,是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的。第三,以往法学大都认为,法是超历史的,永恒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列宁社会主义法制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丰富了马克思法学的理论宝库,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的法学理论。五、法学的研究方法(一)价值分析方法(二)社会调查方法(三)逻辑分析方法(四)历史研究方法(五)比较方法(一) 根据一定的价
8、值标准对特定的研究对象进行价值分析,设立法的理想模式或提供改革方案。 确立各种利益在价值序列中的位置,当发生冲突时提供取舍。价值分析方法n 举例:关于小排气量汽车上路的规定” n 正面价值:n 负面价值:(二)社会调查的方法 一位波兰社会学家问人们红灯时,周围没有汽车,他们是否会过马路。50%说他们从来不,32%说他们只是偶尔这样做。该社会学家然后问人们为什么服从,3%说他们怕罚款,36%说他们喜欢秩序,其余认为是习惯。n 该国制定的法律应该严厉还是相反?(三)逻辑研究的方法 从原有的概念或规则中推导出新的规则,从法律自身去研究。举例:禁止堕胎讨论题:羚羊与人哪个更重要野生动物保护法就该案及法
9、律的相关规定分别采用价值的与逻辑的方法分析(四)历史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历史的纵向考察,划出一个曲线,为立法者提供一个参考。(五)比较的方法思考题1、法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2、法学体系的概念及体系结构3、法学研究方法第一章 法的概念第一节 法的词源一、西文法的词源 法 法律Latin : Lus 权利 Lex French: Droit 正义 Loi 规则German: Recht 公平 Qusetz 二、中文法的词源 刑 - 法 -律 夏朝:禹刑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罪名:昏、墨、贼 五刑:墨、劓、剕、宫、大辟商朝:汤刑 刑罚: 炮烙刑、醢刑、脯刑、流刑、徒刑 民事法律制度: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10、一夫一妻制 西周:殷彝、遗训、礼、吕刑礼:抽象的精神原则:父慈 子孝 兄友 弟恭 夫义 妇从 具体的礼仪规范:吉 凶 军 宾 嘉 夏、商、西周的法律的适用处于秘密状态下,“刑不可知,威不可测” 。并且在西周时,礼有差等,刑有差别。春秋中后期,新兴地主阶级提出用平之如水的法取代深不可测的刑。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成文法典法经李悝编写,其体例为:盗、贼、网、捕、杂、具 商鞅改法为律:均布,调音的工具。范天下不一而归于一。意义:废除贵族特权,世卿世禄制清末民初,法律一词被合用。刑:杀头、惩罚 法:公平、罚罪 律:普遍约束 、规范三、中西文法的比较相同点:公正、正义不同点:中国 刑 西文 权利 规
11、则原因:观念的形成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密不可分。权利:是一种可能的利益、好处、资格。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责任范围内的支配力量。第二节 法的特征一、法是调整行为的规范 对行为的概括性调整、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二、法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普遍拘束力。三、法采取权利义务双向调整机制四、法具有程序性五、法的实施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第三节 法的本质一、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阶级性) 意志-立法者的意志-统治阶级整体意志二、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国家意志性)三、法以物质生活条件为基础(物质制约性) 生产方式权利要求社会认可习惯权利国家认可注意:法的主观性与客观性法的阶级性与社会性法的概
12、念法是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的,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并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调整行为关系的规则。它是意志与规律的结合,是统治阶级统治和管理社会的手段,它应该是通过利益调整从而实现社会正义的手段。法与法律的区别法律:广义:与法相同;狭义:国家立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人大制定)第四节法的作用一、概念与分类法对人( 行为)以及最终对社会(关系)的影响。1、整体作用与局部作用(作用的范围)2、预期作用与实际作用(立法的预期目的与实际效果)3、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作用的正、负面影响)4、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对人的行为的作用和社会关系的作用)1、整体作用与局部作用整体作用:指法作为一个
13、整体的作用。局部作用:指某一部门法或某一规范性法律文件,某一法律规范的作用。对法的作用作一般性探讨时着眼于整体作用。 2、预期作用与实际作用 法的实际作用又称为法的效果。 1 )法律效果与实效 法律效果是一个相对于立法目的而言的法学范畴,它是指法律为了实现其目的而通过调整社会关系所产生的结果对整个社会所发生的客观影响或效应。 法律实效,是指具有法律效力的制定法在实际社会生活中被执行、适用和遵守的状况,即法律的实质有效性。 影响法的实效的主要原因: 法本身的原因缺乏可操作性;实施力度不够;本土文化对外来法的抵触3、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 :指法对人及社会的正面影响。消极作用:指法对社会的负
14、面影响。有实效的法既可能产生积极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作用。二、规范作用指法对人的作用,属于手段性质的作用。(一)指引作用(二)评价作用(三)预测作用(四)教育作用(五)强制作用(一)指引作用1、个别指引与规范指引2、确定的指引与有选择的指引 特点:公正、客观、稳定3、法律发挥指引作用的条件内容明确;可操作性强;连续性与稳定性;良好的法制环境(二)法的评价作用法律规范中后果的存在,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种评价标准,具有判断、衡量人们行为的作用。 特点:客观;公平;权威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更大的合理性)(三)预测作用由于法律的存在,人们可以预先知道人们相互间将如何行为。对自己和相对人行为的预
15、测。否定性后果的预测;肯定性后果的预测条件:法律的稳定性、实效性强(四)教育作用指法作为一种权威的价值判断对人们所起到的是非善恶的教育作用。教育作用是对一般人的。 (五)强制作用 指对于违法者所采取的强制措施。 三、社会作用(一)法的政治统治作用 保障本阶级的统治,调整本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及其与同盟者之间的关系。 法律如何通过其规范作用实现政治统治的作用?规范社会各阶级的地位;引导各阶级谨遵其位;评价各阶级行为的合法性;对不安其位者予以惩罚 (二)社会公共职能 法维护人类基本生活条件、确认技术规范等方面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作用。 1、维护人类基本生存条件 2、确认技术规范 3、一般文化事务 4、
16、直接促进生产力发展 四、法的作用的局限性(一)对法的作用的错误认识1、法律虚无主义2、法律万能论(二)法的作用的局限性1、作用领域的局限性2、法律本身具有抽象性3、法的实施需要外在的环境思考题:1、法的概念、基本特征、本质2、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第二章 法律规范与法律体系第一节 法的要素一、法的要素含义及构成 法的要素是指法律作为一个系统,其基本的组成部分或因素。 规则、原则、概念二、法律规则(一)法律规则的概念 法律中明确赋予一种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的一般性规定。(二)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假定:适用规则的前提条件。处理(行为模式):具体要求人们作什么或禁止作什么。法律后果:遵守或违反行为模式的
17、法律反应。肯定后果、否定后果 刑法:航空人员违反规章制度,致使发生重大飞行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造成飞机坠毁或人员死亡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担保法(23条) 保证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的,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保证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的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注意区别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 1、法律条文是一种事实存在,规则是一种逻辑存在; 2、一个法律条文不一定包括一个完整的法律规则。(三)法律规则的种类1、权利规则、义务规则、复合规则2、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3、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准用性规则4、调整性规则与构成性规则已经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有权
18、向债务人追偿,或者要求承担连带责任的其他保证人清偿其应当承担的份额。(要求他人作什么)财产抵押后,该财产的价值大于所担保债权的余额部分,可以再次抵押。(本人可以作什么)(本人可以不作什么)抵押人的行为足以使抵押物价值减少的,抵押权人有权要求抵押人停止其行为。(禁止他人作什么)同一债务有两个以上保证人的,保证人应当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保证人都负有担保全部债权实现的义务(作为义务)第四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三 法律原则与法律概念(一)法律原则概念:可以作为众多法律规
19、则之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准则。法律原则的种类:基本原则与具体原则、 公理性原则与政策性原则、 实体性原则与程序性原则。功能:法律制定与实施中的指导作用。例如:准确理解规则、补充法律规则的不足,发展法律。(二)法律概念1、含义:在法律上对各种事实进行概括,抽象出他们的共同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例如:担保法第六条:本法所称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功能:通过对各种事实因素区分归类,为法律规则和原则的适用提供了可能。使法律适用更为准确。第二节 法律体系与法律部门一、法律体系 (一)概念、特征 一国现行法律规范分类而成
20、的有机整体。 特征:地域性、时间性、体系化、完整性。(二)法律体系与相近概念的关系 1、与法学体系 2、与法制体系 3、与法系二、法律部门(一) 法律部门的概念 按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二)我国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 按照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对象)和调整方式按调整对象划分的法律部门 私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 公法:行政法、财政法、行政诉讼法 社会法:经济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按调整方法划分的法律部门 刑法、宪法三、法律体系的组合方式宪法确立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按调整对象划分的法律门对社会关系的不同方面做具体调整 刑法、刑诉法保障法第三节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一、当代中国主要法律部
21、门概述 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劳动法、自然资源和环境法、刑法、诉讼法、军事法等。二、国内法体系与国际法体系的关系 国际法一经国内接受,即成为国内法的一部分,具有了法律上的效力。 三、一国两制下的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特点(一)在统一的中国法律体系中有两种不同性质法律制度存在(二)由于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存在,两种制度是相互并存关系而不是并行、并列或并重关系 以宪法为龙头;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纽带;大陆法为主干;特别行政区法为支干 。思考题:法律规范的概念、逻辑结构、分类法律体系的概念、特征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法律体系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第三章 法的形式与效力第一节 法的渊源一、法的渊源的概念 法的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法学 概论 复习资料 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42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