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第8章 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预报.doc
《[文学]第8章 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预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第8章 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预报.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预报目录引言28.1 天气形势预报的基本方法2天气形势预报的基本方法28.1.1 趋势法28.1.2 涡度观点的应用38.1.3 位涡思想的应用78.1.4 经验预报法108.2 气象要素预报11气象要素预报118.2.1 几种主要气象要素形成的宏观条件118.2.2 垂直运动的定性判断178.2.3 用天气学方法制作气象要素预报的一般思路和方法238.2.4 数值预报产品的统计释用258.3 卫星、雷达探测资料的应用278.3.1 气象卫星探测资料的应用278.3.2 雷达探测资料的应用298.4 天气预报业务现代化系统简介30习题31参考文献31引言天气变化与人们
2、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军事活动以及日常生活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开和预防不利的天气,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获得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探)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准确的天气预报一直是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天气预报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从单站预报阶段到目前的综合应用数值预报、卫星、雷达、风廓线仪等先进技术的阶段。目前常用的天气预报技术方法主要有:天气学预报方法、统计学预报方法和动力学预报方法,以及由这三种基本预报方法相互结合形成
3、的天气统计预报方法、动力统计预报方法(MOS法和PP法)和天气动力预报方法等。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等先进探测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如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天气预报。面对不断膨胀的气象信息资料,借助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发展起来的人机交互式的预报工作平台在预报业务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天气预报正朝着客观化、自动化、定量化、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然而,值得指出的是,天气预报技术作为“科学与艺术的混合体”,预报员在整个预报自动化系统中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为此,学好包括天气学在内的大气科学理论和方法,对于做好天气预报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天气预
4、报的种类按预报时效可大致分为,临近预报(02小时)、甚短期预报(212小时)、短期预报(1248小时)、中期预报(310天)、长期预报(10天以上)等;按服务对象可划分为,日常天气预报和专业天气预报(如航空天气预报等);按预报范围可大致划分为区域预报和站点预报等。由于服务对象不同,在预报项目、预报时效、预报用语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章重点讨论短期天气预报问题。8.1 天气形势预报的基本方法天气形势预报的基本方法天气预报分为天气形势预报和气象要素预报两部分。所谓天气形势预报,就是预报各种天气系统的生消、移动和强度的变化,它是气象要素预报的基础。形势预报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数值预报方法,
5、另一类是天气学方法,本节主要讨论利用天气学方法制作天气形势预报的常用方法。天气学方法是一种定性的、经验性的预报方法。虽然目前天气形势的预报主要依靠数值预报方法,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天气学方法仍然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常用方法,本节主要对天气形势预报方法的基本思路作一介绍。8.1.1 趋势法根据最近一段时间内天气系统演变的趋势,预报未来短时间内天气系统强度变化及移动,这种方法叫做趋势法。趋势法通常分为外推法和运动学方法两种。1.外推法根据最近一段时间内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和强度变化的规律,顺时外延,预报出系统未来的移动速度和强度变化,这种方法叫做外推法。外推法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系统的移动速度或强度变
6、化基本上不随时间而改变,按这种规律外推,叫做直线外推;另一种是当系统的移动速度或强度变化接近“等加速”状态时,外推时要考虑它们的“加速”情况,按这种规律外推,叫做曲线外推。应用外推法可以对高、低压系统和槽、脊的移动和强度作出预报。直线外推时只需要根据当时和上一时次的两张天气图即可进行,而曲线外推需要利用三张(或以上)天气图进行比较。显然,曲线外推要比直线外推更全面些,但是由于实际天气过程的复杂性,曲线外推并不一定比直线外推更准确,因此,使用外推法时必须结合其它预报方法灵活使用。2.运动学方法利用气压系统过去移动和强度变化所造成的变高(或变压)的分布特点,通过运动学公式导出的一系列定性预报规则,
7、来预报系统未来的移动速度和强度变化的方法,叫做运动学方法。下面给出一些常用的定性预报规则:(1)槽线沿着变压或变高梯度方向移动,脊线沿变压或变高升度方向移动。(2)槽线(脊线)移动速度的大小与变压或变高梯度(升度)成正比,与槽线(脊线)的强度成反比,即在变压或变高梯度(升度)相同的情况下,强槽(脊)比弱槽(脊)移动得慢。(3)正圆形的低压(高压)沿变压梯度(升度)方向移动,移动速度的大小与变压梯度(升度)成正比,与系统中心强度成反比。(4)椭圆形高压(低压)的移动方向介于变压升度(梯度)与长轴之间;长轴越长,移动方向越接近于长轴。移动速度的大小与变压升度(梯度)成正比,与系统中心强度成反比。(
8、5)从原则上说,当低压中心或槽线上出现负变压(正变压)时,低压或槽将加深(填塞);当高压中心或脊线上出现正变压(负变压)时,高压或脊线将加强(减弱)。以上介绍的预报规则,是指瞬时的情形。实际工作中,常用三小时变压和24小时变高(变压)代替,因此有必要对这些规则作适当的修改。根据分析和实际经验,对于3小时变压来说,若系统移动比较缓慢且系统中心有较宽广的均压区时,以上的定性规则仍可应用。对于24小时变压(变高),移动规则同上,强度规则可修改成:如果槽线(脊线)的平均位置处于24小时变高零线附近,则槽线(脊线)强度变化不大;当平均槽线(脊线)位置上出现负的(正的)24小时变高时,槽线(脊线)加强;反
9、之,槽线(脊线)减弱。总之,当天气系统的移动和强度无突然变化或无天气系统的新生、消亡时,应用上述趋势法的较果较好;反之,预报往往与实际不相符合。8.1.2 涡度观点的应用依据涡度观点,可以将各种天气系统看作是流场中的涡旋运动。对于高空槽、脊系统而言,气旋性涡度增大,槽加深;反气旋性涡度增大,脊加强。同样,对于地面系统而言,气旋性涡度增大的地方,有利于地面气旋的发生和发展,反气旋性涡度增大的地方,有利于地面反气旋的发生和发展。在第四章中,为了简化所讨论的问题,我们介绍了考虑大气斜压性的平均层涡度方程,作为讨论高空形势预报的基本方程。根据这个方程可知,平均层上的涡度局地变化主要由四个因子引起,即:
10、平均层上的相对涡度平流,热成风涡度平流,地转涡度平流和地形作用。同时,我们还给出了地面气旋(反气旋)发展方程式。下面将简要地讨论一下在天气图上定性判断相对涡度平流和热成风涡度平流的方法,以及引导气流原理的应用问题。1.相对涡度平流的定性讨论 图8.1 等高线分布形状与涡度局地变化 根据实际计算,(8.1c)式中右端三项中疏密项作用较小,只在高空急流两侧附近较重要。等高线散合项和曲率项作用一般同时存在,两项之和的数值约为疏密项的25倍。在很多情况下,一般着重考虑前两项。因为在槽(脊)线上曲率最大(小),故曲率项为零,其作用只是使槽(脊)线东移。因此,槽(脊)线的发展主要是由散合项所决定的。由上面
11、的讨论可以得到以下几条定性规则:(1)疏散槽(疏散脊)是发展的;汇合槽(汇合脊)是减弱的(如图8.2所示)。(2)对称性的槽(脊)没有发展,当槽(脊)前疏散,槽(脊)后汇合时,槽(脊)移动迅速;当槽(脊)前汇合,槽(脊)后疏散时,槽(脊)移动缓慢(如图8.3所示)。图8.2 非对称槽脊线的强度变化 图8.3 对称槽脊线的移动快慢 2.热成风涡度平流的定性讨论 图8.4 中纬度地区斜压槽的温压场结构示意图,图中带箭头的实线为500hPa流场,虚线为 1000-500hPa等厚度线。 3.引导气流原理的应用空中冷平流地区地面加压,空中暖平流地区地面减压。在地面系统生成之前,温度平流一般表现得较为微
12、弱,但在地面闭合流型出现后,温度平流就迅速变得明显了。在气旋中心或反气旋中心,风速为零,上空的地转风等于气层的热成风,温度平流为零,即温度平流零线通过气旋中心。气旋前部(反气旋后部)为暖平流地区,地面降压,局地气旋性涡度随时间增大;气旋后部(反气旋前部)为冷平流地区,地面加压,局地反气旋性涡度随时间增大。所以温度平流的作用主要是使气旋、反气旋向前移动(参见第四章)。可以证明,地面高、低压中心的移动速度与系统中心上空平均层上的地转风一致。实际工作中可利用700hPa或 500hPa等压面上的地转风加以适当订正以预报地面系统中心的移动,这就是所谓的“引导气流原理”(如图8.5所示)。在一般情况下,
13、地面气旋和反气旋大致以平均层引导气流的方向移动,稍有偏差,气旋常偏于预报时引导气流的右侧,反气旋常偏于预报时引导气流的左侧。引导气流越强,偏差角度越小。引导速度的大小比平均层风速小一些,根据统计,地面气压系统中心的移动速度为其上空500hPa风速的0.5-0.7倍,700hPa风速的0.8-1.0倍。通常夏季引导层较高,常用500hPa等压面作引导层,冬季引导层较低,常用700hPa等压面作引导层。图8.5 引导气流原理示意图 8.1.3 位涡思想的应用1.位涡及其分析方法 图8.6为经向剖面上100hPa以下气层中大气位涡和位温的气候分布示意图。图中=315K等位温面的分布呈现出自热带地区对
14、流层低层向中纬度地区对流层顶方向倾斜上升,然后在平流层中开始变平的现象。位涡向上和向极地方向增大,在对流层中位涡一般小于1.5个PVU,而平流层中的位涡大于4个PVU。图中很清楚地显示出,在对流层顶附近位涡从1.5PVU突然增大到4PVU,然后在平流层中位涡随高度迅速增大。图8.6经向剖面上100hpa以下气层中位涡和位温分布示意图。细实线为等位温线,间隔30K,粗实线为等位涡线,分别为0.5,1,2,4,10 PVU,圆圈表示对流层顶(取自Hoskins,1997)。 根据实际天气分析预报工作需要,通常有三种位涡分析方法,即在等位温面上分析等位涡线,亦称等熵位涡分析(IPV分析);在等位涡面
15、上分析等位温线,亦称等位涡位温分析(iso-PV分析);以及分析等位涡面的位势高度,亦称动力对流层顶(dynamic tropopause)分析。由于PV和在绝热条件下的守恒性,前两种分析方法对于诊断某一时段内模式大气或实际大气的运动状况是比较理想的。在作IPV分析时,一般选取与极锋地区对流层顶相重合的等位温面,在北半球冬季可取=315K,夏季取=325K。在这两个特殊的面上,PV=2(或3)的等值线可以被看作是来自低纬地区对流层低值PV大气与来自高纬地区平流层高值PV大气之间的边界。通常称在很高纬度地区能够发现的平流层大气为平流层大气库(stratospheric reservoir)。显然
16、,在绝热、无摩擦条件下,等PV线将在这两个面上作平流运动。等熵位涡分析中经常可以见到,高值位涡区伸向南方的正位涡异常区和低值位涡区指向北方的负位涡异常区,这些位涡异常区随空中气流作平流运动,其形状发生改变,有时甚至从源地被切断。因此,利用位涡异常区的这种物质守恒性质可以识别和追踪大气扰动的演变过程。在作等位涡位温分析和动力对流层顶分析时,通常选取PV=2这个特殊的等位涡面。这是由于PV=2介于平流层大气PV和对流层大气PV数值之间,在副热带急流以北地区PV=2的等位涡面接近于实际大气的对流层顶,一般称之为动力对流层顶。因此在这个位涡面上作分析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在PV=2的面上,数值较低的大气
17、对应于高纬地区大气,而 数值较高的大气对应于低纬大气。在绝热条件下,等线也将作平流运动。分析PV面的位势高度具有两个优点,一是它可以直接反映正的位涡异常对低空大气的影响程度,当对流层顶(局地正的位涡异常)下降时(例如处于一个发展着的气旋后部),相应地,PV=2的等位涡面的高度下降,对地面系统发展的影响加大;二是PV=2的等位涡面高度与业务工作中常用的对流层顶高度图的关系密切,两者的图形十分相似,而且在PV=2面上的特征更为明显。图8.7所示为一次500 hPa冷槽形势下的三种位涡分析图实例。对应于500 hPa高度槽区,在315K面上表现为来自高纬平流层大气的高PV区,在PV=2面上表现为来自
18、高纬大气的低值区,在PV=2高度图上则显示出动力性对流层顶降低的特征。注意,在位涡分析图上显示出比等压面图上更为精细的特征。图8.7 1994年2月26日1200UTC 500 hPa高度场与三种位涡分析图对比实例。(a)315K等位温面PV分析,等值线间隔1PVU;(b)PV=2面上的位温分析 ,等值线间隔5K;(c)500 hPa 高度场分析,等值线间隔60位势米 ;(d)PV=2面的高度分析,等值线间隔70位势米 (取自Mansfield,1996)。 2.等熵位涡思想的基本要点及其应用位涡具有两个基本性质:一是守恒性,即在绝热无摩擦条件下,运动大气的位涡保持不变;二是反演性,在给定位涡
19、的分布及适当的边界条件,并假定运动是平衡的(地转平衡,梯度风平衡)情况下,可以反演出同一时刻的风、温度、位势高度、垂直运动的分布。利用等熵面上位涡的守恒性和反演性原理可以解释准平衡大气运动的动力学特征,Hoskins等人(1985)称这种方法为“等熵位涡思想(IPV thinking)”。其基本要点是:(1) 将大气结构看成是由基本气流及高空正、负位涡异常迭加在地面正、负位温异常之上所组成。而在涡度观点中,将大气结构看成是由高空移动性的槽、脊迭加在地面气旋、反气旋之上所组成的。(2) 围绕高空正位涡异常(即位涡比周围地区高的地区)中心及周围地区出现气旋性风场,围绕高空负位涡异常(即位涡比周围地
20、区低的地区)中心及周围地区出现反气旋性风场;对于近地面层而言,当有正温度异常出现时,对应一个气旋性风场,而负温度异常对应一个反气旋性风场。上述各异常所诱生的风场之和组成了总的风场。在中纬度地区,对于典型的(水平尺度为1000 km)IPV异常,其诱生风场的垂直尺度至少可以达到对流层的平均厚度。(3) 假设大气运动是绝热无摩擦的,位涡在等熵面上作平流运动,由此引起位涡的局地变化。(4) 各异常区所诱生的风场将改变IPV的分布。(5) 由此造成的新的IPV分布又与新的诱生风场相联系。上述(4)和(5)的连续相互作用就是等熵位涡思想的核心所在。天气系统的强烈发展过程往往发生在当对流层顶附近正的位涡异
21、常区东移迭加在低空原先已经存在的锋区之上,气压、风、质量之间原来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以后。由高空正位涡异常区诱生的气旋性环流,造成在高空正位涡异常区前方有暖空气向北平流,结果在地面形成明显的正位温异常区(它稍位于高空异常区的前方),该异常区亦将相应地诱生出一个气旋性环流。上述两个高、低空异常区的同位相迭加,使得它们各自所诱生的气旋性环流将进一步发展。只要低空异常区保持位于高空异常区之前,与高空异常区相联系的、位于其后方的、向赤道方向运动的气流将使高值IPV空气向南方平流,从而加强了高空正位涡异常。这就是一种所谓的“自我发展(self-development)”过程。这种过程直至上下两个异常区的轴
22、线垂直,新的平衡建立为止。上述过程恰好就是天气系统(地面气旋)发生、发展的过程。利用IPV思想,还可以解释地面气旋的移动,高空系统的形成和移动,地形对地面气旋和反气旋移动的影响,以及高空波动的侧向和垂直传播等,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Bluestein(1993)所著的中纬度天气动力气象学中的有关章节。IPV思想的主要优点是,它能够识别出具有重要动力学意义的,且比等压面上所显示的更为精细的高空形势特征,估计潜在的发展趋势,追踪高空系统的演变等。IPV思想将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于实际天气预报业务工作中去。在自由大气中,非绝热加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前面已经提到,在凝结加热区下方,大气的位涡增大,而在其上
23、方位涡减小,变化量可达到每天一个PVU。因此,中纬度地区低压系统中的潜热释放将导致低空气旋性环流的显著增强,并且使位于其前方的高空高压脊得到显著的发展。另外,在实际业务预报工作实践中,人们发现,在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在极锋附近及其以北地区),位涡特征与卫星水汽图像特征之间存在着一种良好的对应关系,即水汽图像上狭长的干区(dry slot)往往与位涡“槽”底和位涡大值区前缘相对应,最干区域一般对应于位涡梯度最强区或等位涡线最大的弯曲处。利用这种对应关系,可以检测数值预报模式预报结果的误差,特别是在卫星红外云图或可见光云图上的无云区或当云层尚未出现时,通过比较位涡图和水汽图像上的特征,可以发现模式结
24、果的误差。同样,当位涡特征与水汽图特征配合良好时,表明模式结果是好的,可信的,至少在对流层高层是这样。位涡的形状分布特征对于天气系统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如果模式出现差错,水汽图像上的特征形状往往是反映实际大气运动状况的,因而对预报有指示意义。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远离极锋,特别是在其暖区,上述对应关系不成立。8.1.4 经验预报法一般来说,在不同时间的天气图上的天气形势和天气过程是没有完全相同的。但是,如果只考虑其主要方面,忽略次要方面,在大量的历史天气图中,总可以归纳出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天气形势和天气过程,以此作为预报模式。在预报天气形势时,如果当时的天气形势和过程与某一模式的前期情况相似,我们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 文学第8章 天气形势和气象要素预报 天气 形势 气象要素 预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42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