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病变普放论课文档资料.ppt
《关节病变普放论课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节病变普放论课文档资料.ppt(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感染途径1、血行感染。2、附近软组织炎症或骨髓炎的蔓延。3、外伤或穿刺直接感染。,病理滑膜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和关节内浆液渗出 滑膜坏死,关节腔内为脓性渗液 白细胞分解释放出大量蛋白酶 它能溶解软骨和软骨下骨质。愈合期:纤维性强直或骨性强直。,临床症状关节肿胀。周围软组织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全身中毒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1、关节肿胀。2、局部骨质疏松。,3、关节间隙变窄。4、软骨下骨破坏,以持重面为重。5、可出现死骨。6、可继发病理脱位。儿童还可引起骨骺分离。7、晚期多出现骨性强直。,骨性强直,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进行诊断。关节内抽出脓性液体经镜检
2、及细菌培养可确立诊断。应与关节结核鉴别,后者病程长,无急性症状及体征,关节边缘性侵蚀破坏和骨质疏松为其特征,晚期可出现纤维性强直,很少出现骨性强直。,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多发性、非特异性慢性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以对称性侵犯手足小关节为特征。国人患病率约03叽,男比女为回:3,高发年龄为4554岁。【临床与病理 病因不明。多认为是在遗传易患素质的基础上加上环境因素而致病。遗传因素可能与白细胞表面相关抗原一D民(human leukOCyt ant一n D出,HLA、D凡)有关;环境因素主要为病毒或细菌感染。主要病理变化为关节滑膜的非特异
3、性慢性炎症。初期以渗出为主,随后滑膜血管毁形成,并侵蚀软骨及骨等关节结构。病人常有滑囊炎、肌腺炎和健鞘炎。临床上发病隐匿,对称性地侵犯周围关节,以手(足)小关节为主,中轴骨受累少见。表现为手指关节梭形肿胀、疼痛,僵硬以晨起为重(晨僵),活动后好转。815病例为急性发病,有发热、不适、乏力和肝脾肿大等症状与体征,多见于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小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JRA)(指科岁以下发病者)。晚期由于腕、指等关节的滑膜炎侵蚀骨质并使韧带拉长和撕裂,表现为多关节畸形,如手指“尺侧偏移”、指间关节屈曲和过伸畸形,并常伴有肌肉萎缩。关节外表现:1525的病例有类风湿结节,
4、好发于肘关节附近。本病可累及动脉、心包、心肌、心内膜等,还可引起胸膜病变、肺问质性纤维化等。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加快等。,(二)类风湿性关节炎 是以多发性、非特异性慢性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以对称性侵犯手足小关节为特征。临床与病理 主要病理变化为关节滑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初期以渗出为主,随后滑膜血管形成,并侵蚀软骨及骨等关节结构。病人常有滑囊炎、肌腱炎和腱鞘炎。,二、类风湿性关节炎(RA)类风湿性关节炎 是以多发性、非特异性慢性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以对称性侵犯手足小关节为特征。好发于4554岁性。,【病因】不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白细胞表面相关抗原-DR4
5、,病毒或细菌感染,病理变化 关节滑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初期以渗出为主。随后滑膜血管翳形成,并侵蚀软骨及骨等关节结构。病人常有滑囊炎、肌腱炎和腱鞘炎。,临床表现1、发病隐匿,对称性地侵犯周围关节,以手 小关节为主。2、表现为手指关节梭形肿胀、疼痛,僵硬以 晨起为重(晨僵),活动后好转。3、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加快等。4、幼年类风湿关节炎(16岁以下发病者):发病急,发热、不适、乏力、肝脾肿大等。,X线表现 早期:(1)手足小关节软组织肿胀:多发对称性。(2)骨质疏松。(3)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软骨破坏所致。,进展期:(1)关节间隙变窄。(2)关节边缘性骨质破坏,关节面下小囊样破坏。(3)伸側腕尺
6、腱鞘炎:常引起茎突外缘特征侵蚀。(在茎突有时早期只表现为骨质疏松,而临床上已有明显疼痛)。,晚 期:关节纤维性强直。骨性强直少见。,【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表现、类风湿因子阳性和X线表现为主要诊断依据,而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MRI有可能成为早期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MRI表现:1、滑膜增厚,长T1T2长,有强化。2、骨内侵蚀灶长T1T2长,有强化,与滑膜 血管翳相延续。3、动态观察滑膜、骨内侵蚀灶改变对判断 病变活动性有价值。,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诊断标准:(1)晨僵至少1小时(6周)。(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6周)。(3)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6周)。(4)对称性关节肿
7、(6周)。(5)皮下结节。(6)手X线片改变。(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 1:32)。,鉴别诊断 1、关节结核:2、牛皮癣性关节炎:多有皮肤牛皮癣病病史。好发于手足的远侧指(趾)间关节。以病变不对称和指(趾)骨的肌腱、韧带附着部骨质增生为特征。,3、Reiter综合征:病变不对称,肌腱、韧带附着部骨质增生为特征。伴有尿道炎、结膜炎。4、痛风性关节炎:呈间歇性发作,以男性多见,半数以上先侵犯第一跖趾关节。早期关节间隙不变窄,发作高峰期高血尿酸为特点,晚期形成痛风结节。,三、强直性脊柱炎(AS)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疾病。原因不明。几乎骶髂关节全部受累,常导致脊柱韧带广泛骨化而致骨性强直。以
8、前国内命名:类风湿性脊柱炎。,好发年龄本病发生于10-40岁。以20岁左右发病率最高。男比女约为5:1。,临床下腰痛、不适为本病最常见症状,晨僵,活动后缓解。幼年性强直性脊柱炎:14岁以前发病,容易侵犯周围关节,甚至首发症状为外周关节炎。患者弯腰受限。,实验室检查1、急性期,部分可有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加快。2、90HLA-B27(白细胞表面相关抗原B27)阳性。因此,HIA-B27出阳性可供参考,但无确诊价值。3、类风湿因子多为阴性,故本病属于血清阴性脊椎关节病。,病理学检查为非特异性炎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1、AS浆细胞浸润以IgG、IgA型为主。2、RA则以lgM型为主。可资鉴别。,X线
9、表现1、骶髂关节改变:几乎100被累及。常最早受累。特征:双侧对称性发病(是诊断的主要依据)骨质破坏以髂骨侧为主。,规律性:髂侧关节面模糊 侵蚀破坏,呈鼠咬状,边缘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假增宽”关节间隙变窄 骨性强直。1966年于纽约制定的诊断标准将骶髂关节炎分为五级:,级:可疑异常。级:轻度异常,可见局限侵蚀,硬化,但关节间隙无改变。级:明显异常,为中度或重度骶髂关节炎,有以下一项或一项以上改变: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部分强直。级:严重异常,关节完全骨性强直。,2、脊柱改变:开始病变侵蚀椎体前缘上、下角(Romanus病灶)及骨突关节。形成“方椎”:Romanus病灶加重则椎体前面的
10、凹面变平直,甚至凸起。,3、“竹节状脊柱”形成:脊柱呈竹节外观。炎症使纤维环及前纵韧带深层的骨化。,4、晚期:骨突关节囊、黄韧带、棘间和棘上韧带均可骨化。,5、周围关节改变:髋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表现:多双侧对称,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囊变、反应性骨硬化。髋臼和股骨头外缘骨赘、骨性强直。,周围关节改变不单独存在。伴有骶髂关节改变。,诊断 主要依靠临床病史、体征和X线发现双侧对称性骶髂关节炎进行诊断。当临床高度怀疑本病,而平片正常时,可以选用CT和MRI检查。,MRI:早期T1WI上信号减低,T2WI上信号增高。进展关节间隙血管翳、骨内侵蚀灶呈长T1 长T2,有强化互相延续。动态观察对
11、判断病变活动性有价值。晚期T1WI上信号减低,T2WI上信号减低。,四、创伤性关节炎1、急性创伤性滑膜炎:(1)关节积液:伤后2小时常有。(2)肿胀:50%病例在15分钟内出现。(3)伤后24小时一般就见不到血性关节积液。2、创伤引起关节软骨损伤:关节退行性变。,五、退行性骨关节病也称骨性关节炎。是以动关节关节软骨退变、关节面和其边缘形成新骨为特征的一组非炎症性病变。以放射学检查为依据,45岁以上者约 1430患有此病。,病理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1、原发性:最多见,无明显原因,是随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退变的结果。与衰老、多次轻微外伤、关节结构失稳、内分泌失调有关。2、继发性:为任何原因引起的关节
12、软骨破坏所致。晚期可见关节内游离体。,好发部位 髋关节、膝关节、指间关节、脊椎等关节。临床原发性者发病缓慢。以关节活动不灵、疼痛为主要症状。,X线表现1、关节间隙变窄。2、软骨下骨质硬化。3、骨赘形成。4、后期:关节面下囊性变、畸形、游离体、关节失稳等。关节间隙变窄是最常见的早期征象。,六、髌股关节对合关系异常主要指膝关节曲伸过程中髌骨在股骨髁间沟中上下滑动的对合关系异常,继发性引起髌软骨的变性改变。既往称为髌骨软化症。,临床与病理劳累性膝关节疼痛,尤其是持重情况下曲伸运动时明显,如上下楼梯、跑步、跳跃和蹲坐等。膝关节内侧韧带紧张和外侧松弛可以引起髌股关节对合关系异常。,X线表现摄膝关节屈曲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节 病变 普放论 课文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41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