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说课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比数列说课PPT.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等比数列(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二、教法分析,三、学法指导,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六、教学评价,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二)知识结构(三)教学目标(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等比数列是人教A版必修五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共分两个课时,本节是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等差数列等相关知识和类比、函数方程等思想方法,对这些知识也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通过类比等差数列得出等比数列的相关概念也就水到渠成.,等比数列的研究和解决集中体现了研究数列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对提高学生猜想、分析、归纳等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习等比数列,为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做了相应知
2、识的储备,并为今后学习基本不等式及其与数列的联系作铺垫,此外,它还为高三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二)知识结构,等比数列是一个简单常见的数列,本节课为第一课时.研究其内容可与等差数列进行类比,首先归纳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公比的概念,明确等比数列的限定条件,之后推导出通项公式,类比得出通项公式的推广,进而研究其图象,再类比给出等比中项的定义,最后运用通项公式及其变形、推广等解决实际问题.,第二课时的内容,(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1)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明确等比数列的限定条件,会根据定义判断等比数列,以及
3、了解等比中项的概念;(2)理解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其通项公式,会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比数列的首项、公比、项数等;(3)会运用通项公式解决某些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过程中,结合例题与练习,进一步熟练理解及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2)通过探索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学会猜想、分析、归纳等能力,并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并灵活运用数列的等比关系;(3)通过体会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等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运用类比、函数方程等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生活实例,充分感受等比数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体会等比数列是来源于生活实践,并应用于生活实践的,从而提高学习兴
4、趣;(2)在等比数列的探索和证明过程中,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养成既善于大胆猜想又严谨求实的科学的态度.,(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等比数列的定义,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难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运用通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由于等比数列的定义是基础,而等比数列的性质等相关内容都是根据定义与通项公式得出的,由此,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所以我把等比数列的定义与通项公式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虽然在等差数列的学习中已接触过不完全归纳法,但学生对不完全归纳法仍然不熟悉,而对于叠乘法,学生第一次接触,更是不熟悉,因而在推导过程中,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分析、猜想、探索、归纳等能力.,此外
5、,在推导证明过程中,推导证明出的通项公式的适用范围是,因而 时通项公式是否成立还须补充说明,这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易解的问题,所以通项公式的推导是难点.,由于对等比数列的综合研究离不开通项公式,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广泛,且与函数、三角、几何、不等式等都有广泛的联系,也因此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研究难度就加深,学生要学会灵活运用它来解决问题实非易事,所以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教法分析,以等比数列定义和通项公式为主线,采用启发式、合作式、探究式及讲练结合的课堂教学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以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等比数列定义及通项公式为基本内容,通过观察问题得出猜想
6、,进而对其探究分析,最后得出证明.通过提问题及例题讲解与练习巩固的结合,激发学生求知欲,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并在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学法指导,采取个人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观察、猜想、分析、类比、归纳与证明,让学生自己发现等比数列的相关内容与特性,通过提问、讲解及练习的方式培养数学逻辑思维,使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落到实处.,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新课导入,形成概念,循序渐进,例题讲解,练习巩固,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分钟,3分钟,10分钟,12分钟,10分钟,5分钟,3分钟,1分钟,(一)创设情境(2分钟),问题1 细胞分裂模型,
7、细胞分裂个数可以组成哪个数列?,图2.4-1,问题2“一尺之锤”,我国古代学者提出:“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如果把一尺之锤看成单位“1”,那么可以得到一个怎样的数列?,问题3 计算机病毒,一种计算机病毒可通过邮件进行传播,若把病毒制造者发送病毒称为第一轮,邮件接收者发送病毒为第二轮,依此类推.假设每一轮每台计算机都感染20台计算机,则在不重复的情况下,病毒每一轮感染的计算机构成一个什么数列?,问题4 银行利息问题,某人存入银行10000元钱,年利率是1.98%,按照复利,5年内他在各年末得到的本利和所组成的数列是什么?,由实例引入,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探索热情,引导学生发
8、现问题,以数列形式写出上述问题的结果,为新课的引入做了铺垫.,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列模型,(二)新课导入(3分钟),提问:这些数列有何共同特点?,由实际问题迁移到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学习重点.,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引导学生发现以上数列的共同特点,之后教师进行分析,使学生对等比数列有一个模糊的印象,为学习本节内容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三)形成概念(10分钟),由以上数列的共同特点,形成等比数列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 表示.,回顾:以上
9、四个数列共同特点的引导过程,思考:数学语言如何描述?,思考,教师提问学生小组讨论,归纳,等比数列定义的限定条件:,学生对完整的定义有了初步的认识,练习,判别下列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是,请给出公比;不是说明理由.,防止学生片面理解公比只能为正数,强化巩固学生对等比数列定义的理解与掌握;复习回顾之前所学的各种数列,温故而知新.,既是等比数列又是等差数列,当 时,为常数列,(四)循序渐进(12分钟),回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类比,已知首项和公比,怎样写出通项公式?,猜想,推导,证明,和积乘方(运算升级),.,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不完全归纳法,叠乘法,熟悉叠乘法,化解教学难点,回顾等差数列小组完成
10、推导,通项公式,不完全归纳法,通项公式的推导,当 时,上述式子仍然成立.因而,对于等比数列的第一项必须补充说明,从而得出通项公式,提问:这种方法是否严密?,通项公式的证明,叠乘法,当 时,上式仍然成立.得出通项公式,思考:还有其它证明方法吗?,问题1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是否有更一般的形式?,通项公式推广,类比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广:,猜想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广:,证明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广:,问题2 怎么证明,问题2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可提示学生,运用通项公式及方程思想来进行证明即可得出.,通项公式的图象,你能观察出它们的图象特征吗,请给出说明.,过程:1.学生动手画图象;2.教师利用几
11、何画板作出数列图象;3.学生观察图象,探究通项公式与函数的关系.,函数观点:等比数列是一类特殊的函数,是建立在定义域为正整数集上的函数.,等比中项,问题4 你能通过类比等差中项猜想等比中项吗?,回顾 等差中项:,猜想 等比中项:,证明 等比中项:根据等比数列定义.,再次强调类比思想,(五)例题讲解(10分钟),例1 若一个等比数列的第3项和第4项分 别是12和18,求它的第1项和第2项.,例1 方程思想:公式变形:例2 公式推广:等比中项:,一题多解,设计意图:增强对通项公式及其推广、变形和等比中项的理解与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解题的思想方法:,(2)先化简变形,后代值计算.,(4)
12、若已知等比数列的第m-1项和第m+1项,要求 第m项,可以由等比中项立即得出.,(六)练习巩固(5分钟),2、已知一个等比数列的第2项是10,第3项是20,求它的第1项与第4项.,学生动手做题,在例题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所学.学生独立完成为主,教师个别指导为辅.,考查内容: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本题采用等比中项解题是最迅速最简便的方法.,(七)课堂小结(3分钟),1.本节课研究了等比数列定义,得到了通项公式;2.注意在研究内容与方法上,与等差数列相类比;3.用函数观点与方程思想认识通项公式,加以应用.,(八)布置作业(1分钟),必做题:习题2.4 A组第1,7,8题及B组第1题.,等比数列定义,通项
13、公式推广证明,题1是对补充题的深入,成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题2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下一节内容).,等比中项,巩固例题所用知识,板书设计,三、例题应用1.方程思想2.公式运用四、练习巩固五、课堂小结1.重点内容2.思想方法六、作业布置,浓缩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形成知识脉络,教学评价,1.评价教学目标达成度 通过具体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经历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并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以“定义通项公式公式推广图象等比中项”为知识脉络,渗透“类比、方程思想、函数观点”等思想方法,以启发性强的提问层层深入,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完成前半节课的学习.教学目标达成度也与预期效果较为接近.,2.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教学效果 后半节课中,有针对性地给出两道典型例题,涉及本节课几乎所有知识点;在讲解例题过程中,注意与学生互动,并观察学生的掌握程度;在讲解完例题后,大部分学生都能独立自主地完成练习,有需要的进行个别指导.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并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此期间,教师进一步观察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变化,从而适当加以改变调整,提高其学习效果.,谢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38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