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doc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doc(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主 题:数据收集整理课 时:共 3 课时 第一课时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设 计 者; 郎芝若 孝义二中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思考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2.教材分析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
2、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3.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
3、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目标1、 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2、 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 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评价任务任务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怎样收集数据和注意事项任务2:根据调查结果填简单的统计表任务3:根据统计表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
4、点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出示例1中的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会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环节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学生自由发言,说出收集数据的方式,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认识统计表,根据表中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1、收集数据。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2、整理数据。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
5、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4、 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填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环节三巩固练习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2、完成练习一的第2小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再次经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完成统计表后,会独立解决问题环节四归纳总结学生交流,然后尝试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还知道收
6、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的表格叫做统计表。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至少能说出一方面的收获。第二课时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主 题:数据收集整理课 时:共 3 课时 第二课时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设 计 者; 郎芝若 孝义二中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思考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2.教材
7、分析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3.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
8、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目标1、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2、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评价任务任务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怎样收集数据和注意事项任务2:根据调查结果填简单的统计表任务3:根据统计表分析
9、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点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谁能简单上节课我们都学习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中数据统计的方法。揭示课题【统计数据的方法】结合实例简要说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环节二提出问题探究方法1、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喜欢用哪种方法统计投票的数据2、 参与一起统计投票数据的过程。3、 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说出自己是怎么做的4、 分析统计表,回答问题出示教材第3页的例21、理解题意。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师:该选谁参加比赛,就要先确定选举方法,再选
10、记录结果的方法。2、选举方法。师:我们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由谁参加比赛。参加投票的同学只能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写在纸上,再找几个同学统计谁得到的票数多,谁就参加讲故事大赛。3、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4、整理数据。师: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王明明得到15票,陈小菲得到22票。你是怎么知道的?5、完成统计表。6、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能说出统计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环节三巩固练习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1、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2、完成第4页练习一的第3小题3、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4小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再次
11、经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方法和过程,完成统计表后,会独立解决问题环节四归纳总结学生交流,然后尝试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数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同时统计表可以帮我们分析和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至少能说出一方面的收获。第三课时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主 题:数据收集整理课 时:共 3 课时 第三课时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设 计 者; 郎芝若 孝义二中目标
12、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思考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2.教材分析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3.学情分析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
13、,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目标1、进一
14、步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2、能根据统计表熟练地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评价任务任务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怎样统计数据和注意事项任务2:根据调查结果填简单的统计表任务3:根据统计表熟练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价要点环节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生: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
15、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1、简单的统计表师: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统计表的作用又是什么吗?2、收集和整理数据。师: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熟练说出统计数据的方法环节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5、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6、 学生先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吃的一种水果后再进行调查,再完成统计表并解决问题。对于第(3)小题班里要开联欢会,请你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7、 学生独立完成第(1)、(2)和第(3)小题。再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1、完成第5页练
16、习一的第5小题。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第(1)、(2)和第(3)小题。对于第(3)小题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小题。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小题。师: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仔细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环节三归纳总结学生交流,然后尝试总结。同学们,经过你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还想调查生活中的哪些问题?至少能说出一方面的收获。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1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主 题: 表内除法课 时:共十
17、课时 第一课时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设 计 者; 郎芝若 孝义二中目标确定的依据1.程标准相关要求“在动手操作中,感受乘、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会能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的内容。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
18、,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3、学生调查分析课前,对6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调查项目对除法有些了解知道什么时候用除法解决问题知道平均分的具体含义会平均分物体人数4840645由上表可见,绝大部分学生对除法有些了解,大部分学生知道什么时候用除法解决问题,不少同学都有平均分物体的经验,但只有少部分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具体含义。因此要开展猜想、动手、验证、应用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去经历“探究”,体会“转化”,学会“应用”。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9、2、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3、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任务任务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数任务2:根据调查结果填简单的平均数任务3:根据所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会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环节二亲历平均分过程,体会新知1、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1)出示教科书第8页例
20、1。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分成3份,是什么意思。”(2)让学生用6根小棒代替糖果,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3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学生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3)说一说哪种分法叫做平均分,为什么叫做平均分。2尝试平均分物品。(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学生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
21、果。)3独立进行平均分。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独立完成把10瓶酸奶平均分成2份的任务。学生通过操作明白什么是平均数。怎么进行平均分环节三巩固练习练习二的第1题。(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练习二的第2题。练习二的第3题。(用小棒代替风车,动手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是平均数环节四归纳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学生交流,然后尝试总结。)至少能说出一方面的收获。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
22、案2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主 题: 表内除法课 时:共十 课时 第二课时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设 计 者; 郎芝若 孝义二中目标确定的依据1.程标准相关要求“在动手操作中,感受乘、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会能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的内容。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材设计了各种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数学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37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