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九单元教案(2014春).doc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九单元教案(2014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九单元教案(2014春).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九单元教案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同
2、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
3、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课时安排】4课时1认识克和千克1课时2解决问题1课时3练习二十1课时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100103页例1、例2,完成练习二十第15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
4、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教学准备: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10袋味精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多重,现在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130克。生2:一根火腿肠是40克。生3:一袋茶叶是400克。生4:一袋面粉重25千克。小结:同学们在说物体有多重时,有的用“千克”作单位,有的用“克”用单位。
5、在称物体轻重时,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用单位。【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物品导入新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无形中初步建立质量的感知,为下一步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二、探究体验1、介绍表示轻重的单位。师: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轻重,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板书课题,多媒体课件出示:2、认识感知1千克。(1)掂一掂。师: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请同学们掂一掂1千克的洗衣粉,感受一下1千
6、克有多重。(2)找一找。每个小组有这几样物品:一袋绿豆、一袋大米、一包鸡精、一袋水果和一筒面。找出约重1千克的物品。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将五样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掂一掂。找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其他同学说一说。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好。(3)请每个小组汇报。小组1:这筒面约重1千克。小组2:这袋水果约重1千克。师: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筒面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包装纸上有提示。师:你们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1千克,它又没有标记,你是怎么知道它大约是1千克?生:我一手拎着1千克的洗衣粉,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差不多重。师:要想知道你们掂得准不
7、准,就用盘秤来帮忙。(教师出示盘秤)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用千克作单位)【设计意图:学生在汇报交流对1千克的感知情况时,教师及时增加学习内容,以学生自己看到和体验到的有关“克和千克”的知识为起点进行教学,顺应了学生的认知需求。】(4)认识盘秤。师: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1千克,指针指向2就表示重2千克。学生在盘秤上称出课前老师准备的柚子有多重,柚子大约是1千克。其他小组分别称出筒面和水果有多重,它们大约也是1千克。学生认为大米重2千克,比1千克重,感觉一袋绿豆比1千克轻。教师建议把这些物品称一称,证明学生的感觉。【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验,在自由讨论中,把自己的体验和感知无拘无
8、束地表达出来,知识在交流中赿来赿清晰。】3、认识感知1克。(1)感受1克有多重。师:每个同学拿一个2分的硬币掂一掂、试一试,感受它有多重。告诉学生:1个2分硬币约重1克。教师拿出天平秤,简介天平秤的使用,示范称出1个硬币的质量。学生举例说出大约重1克的物品。生1:像这样大的一块橡皮大约是1克。生2:校徽大约重1克。生3:3粒玉米大约重1克。生4:还有可能是4粒玉米重1克,因为有的玉米粒大,有的玉米粒小。师:1克与1千克有什么不同感觉?生:1克非常轻,1千克重,相差很远。师: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2)找一找。学生在准备的盘子里找大约是1克的
9、物体,可以采用比一比、掂一掂的方法进行判断。生1:一包药大约是1克。生2:一包茶大约是1克。4、建立克与千克的关系。教师出示一袋味精,上面标注100克。师:一袋味精重100克,你认为有多少袋这样的味精是1000克?学生思考后认为10袋味精是1000克。教师逐一出示10袋相同的味精,学生进行口算,得到1000克。教师又出示1袋洗衣粉,让学生观察上面的标注,学生清楚地看到是1千克。师:这10袋味精和这1袋洗衣粉哪个重?学生发生争议,意见不统一,向教师提出建议在天平秤上称重比一比。教师演示,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什么位置?(正中间)那说明什么?学生发现两边的东西一样重。生:这10小袋味精和
10、这1大袋洗衣粉一样重,说明1千克和1000克相等。师:对,你们回答太精彩了!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1000克就用一个更大的单位“千克”来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请大家跟我读:1千克=1000克。【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亲手掂一掂,可以借住某个物体,用对比的方法形容自己感受到的物体轻重,说明学生真正有了一定的质量观念,形成了初步的能力。】5、知识拓展。(1)大自然中的质量。多媒体出示: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大 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约只有2克重。 约有100千克重。它的一个蛋就重1500克。(2)认识秤。秤是一个很大的家族,这个家族中有各种各样的秤。秤家族中你还认识谁?在哪儿见过它?给大家
11、介绍一下。学生边介绍教师边用多媒体展示出各种秤。学生明确:要知道物体的轻重,可以用秤称。【设计意图: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亲身经历掂一掂、比一比、想一想、找一找等有思维价值的学习活动,自主建立起“克”和“千克”的关系,明确在称比较重的物品时用“千克”作单位,在称比较轻的物品时用“克”作单位,了解“克”和“千克”的使用价值。】三、巩固练习1、说说下面的物品有多重。完成教材第103页第2题,第105页练习二十第3题,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读的。2、说出它们的质量。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1题。3、连一连。完成教材第106页练习二十第5题。4、课后调查。课后小调查:“克”和“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处
12、?完成教材第105页练习二十第4题。四、全课总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克和千克的认识 g kg轻:克 重:千克1 个2分的硬币重约1克每小袋大米100克 10袋1000克=1千克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第二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104页例3,完成练习二十第9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
13、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估测物体质量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盘秤、苹果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经验汇报师:这一阶段我们一起认识了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上节课布置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一些物品的轻重,谁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生1:一个苹果大约重200克。生2:一块香皂重125克。生3:一袋鸡精重100克。生4:一袋面粉大约重25千克。教师小结:看来大家对物体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感受。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东
14、西吗?出示袋子让学生猜一猜。打开袋子验证。(苹果)师:想知道一些什么?生:1千克苹果有几个?袋子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这些苹果大约有多少千克?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联系上节课的课后小调查,从生活情境引入,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二、动手实践,对比探究1、问:想知道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怎么办?(称一称)(课件出示称苹果)你们知道称的苹果是多少千克吗?(1千克)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图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2、分组活动称苹果。活动:各小组称1千克并数出数量,
15、然后填写表格。交流: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称的结果。师:看着表格里的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生:从数量上发现规律。3、对比探究。师:如果老师带来的苹果比你们刚刚称的苹果大,你能估计老师这样的苹果1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吗?为什么?生:我们刚才称出的1千克苹果有5个的,也有6个的,老师的苹果比我们的要大一些,估计4个就是1千克了。师生共同称一称验证。师:同样都是1千克苹果,为什么称出的数量会不一样呢?引导学生理解:都是1千克苹果,但是大小不一样,所以个数就不一样。每个苹果大,称出的1千克个数就少,每个苹果小,称出的1千克个数就多。【设计意图:“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已成为共识,但如何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有一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教版二 年级 下册 数学 第八 单元 教案 2014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36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