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龚小斌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改变传统的单纯性传授知识,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已逐步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培养兴趣,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兴趣是学好数学的灵丹妙药,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增长知识,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体会到数学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与探究意识。 、结合史话
2、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上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实数与数轴”一节中的无理数时,可向学生介绍有关圆面积计算公式中常用到的圆周率的一些史实,使学生了解到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一名杰出的数学家,他对圆周率的推算比德国数学家奥托的记录(1573年)早了一千多年。 又如上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时,可先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材料”-勾股定理史话:西方国家把这个定理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在公元前六世纪完成了勾股定理的证明并在西方国家广为流传,得到承认。而据周髀算经记载,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商高有一段问答,其中谈到:“勾广三、股四、径隅五”,可见我国古代对勾股定理的认识和应用早于西方国家足有个世纪
3、。 这样,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联系一些数学发展的史话,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联系应用事例,引导学生探究。例如上八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一节时,可向学生介绍下面一个故事:古希腊有一位哲学家叫泰勒斯,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游览了一个金字塔。他问陪同的神殿司祭长,这个金字塔有多高?祭长为难地说,古书没有记载,而以目前的知识还不可能测定金字塔究竟有多高,泰勒斯惊讶地说:“这是可以马上测出来的啊!我可根据我的身高,测得金字塔的高度。”说完,他在助手的帮助下,测得金字塔的高度为131米。泰勒斯是怎样测得塔高呢? 这时可向学生说明他采用的原理是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等学完这一节后,你们
4、也可测一测我们东山的最高山峰苏峰的高度了。又如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材料:数学与艺术的美妙结合分形、美丽的勾股树等等。 这样通过引进数学应用事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到:学好数学,用处有多大啊! 3、提出问题思考,引导学生探究。 九年级数学“实践与探索”问题2举出了“增长率”的计算问题的应用事例,教师在引导学生学完了这个问题后,可进一步提出如下问题:按同样的增长率计算,3年后、5年后、10年后的财政净收入又是如何?教师此时可与学生一起探究得到如下结论,一般地原产量为m,平均增长率为x,经过n 次增长后的产量表示为m(1x),有了这个结论,你们就可解决有关我国目前遇
5、到的人口控制问题中的计算问题了。如我国2000年的人口总量约为13亿,根据科学家分析,至2010年,我国人口总量控制在不超过14亿。请问:我国应制定怎样的人口发展政策,从而控制人口的过量增长?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提示学生可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探究;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应用意识,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渗透学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素质教育旨在于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使学生发展自己的本能和创造潜力,让学生“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存”和“学会发展”。而课堂教学仍然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里,教师不单纯关注的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数学 课堂教学 中学生 自主 学习 能力 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36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