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doc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流地貌的发育 学习目标 1.了解河流地貌类型及其发育位置。2.掌握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河流侵蚀地貌三种侵蚀方式;过程“V”字形河湾“U”型河流堆积地貌山前洪积冲积平原、中下游河漫滩平原、入海口为三角洲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影响聚落规模和位置【要点梳理】一、河流地貌的分类1.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 地貌和 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与 作用有关。二、河流侵蚀地貌的发育2.河流侵蚀地貌是由 、 和 共同作用形成的。3.河谷的发育过程: 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是由 发育而来。降 水冰雪融水地表径流汇集沟谷流水量加大,流速快
2、,能量集中,常形成下蚀和溯源侵蚀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稳定的 补给 河谷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侵蚀作用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最终将河谷展宽,河谷内泥沙堆积 河谷 4.发育初期的河谷与成熟期的河谷的差异 发育初期的河谷的 面积比较 ,横剖面呈 字形,河湾不断向两侧扩展最终将 ,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 ,这时河谷发育进入 。河谷比较 ,横剖面呈 形。三、河流堆积地貌 5.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 能力 的情况下,会 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6.冲积平原的类型及形成过程(1)类型: 冲积平原由 、 、 组成。(2)形成过程: 的洪水或河流
3、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 速度放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 侵蚀, 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 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四、河流地貌对聚落形态的影响7.在河流地貌中, 、 、 、 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均有明显的影响。8.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呈 ,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 上。9.山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 、 和 上。由于洪积扇、冲积扇分布于 ,河漫滩平原沿 发育,所以,山区的聚落形成明显的 。10.平原地区的聚落沿 和 发展形成聚落带。【重点知识】一、图解河流侵蚀地貌河流的侵蚀方式主要
4、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不同河段,河流所受的侵蚀方式不尽相同,地貌各有差异。如下图所示:1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如下表所示:形式概念影响河段时段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河源、上游河谷发育初期(沟谷前期)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上中游河谷发育初期(沟谷后期)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中下游河谷发育中后期(“U”型期)2.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由沟谷发育而成,其形成过程如下:3.河流不同位置的形成过程和地貌特点组成部分分布形成地貌特点洪积平原山前水流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
5、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多个洪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河流到达海洋入海口时,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的有利作用(1)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流 地貌 发育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36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