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I指导书.doc
《[工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I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I指导书.doc(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动控制原理实验(II)指导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I)实验指导书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控制与系统工程系2009-04-01自动控制原理实验(II)指导书目 录前 言III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1实验二 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6实验三 线性定常系统的稳态误差9实验四 线性定常系统的串联校正13实验五 典型非线性环节的静态特性20实验六 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法24实验七 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法30实验九 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35实验十 采样控制系统的动态校正38THSSC-4型实验箱使用说明书前 言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是配合自动控制原理()的实验必修基础课,通过实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经典
2、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巩固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一般有两种方法:1. 物理仿真方法:利用电子器件组成的电路板进行实验。此方法较为直观,并较全面的保持了物理现象,易于建立自动控制系统的感性认识,但针对不同的对象需要建立不同的物理系统,代价高、不方便,且部分控制系统难以在小规模电路板上构建,仿真能力有限。2. 计算机仿真方法:利用Matlab等工具进行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具有较好的图形界面,仿真实现方便、成本低、功能强大。因此为使本实验更好的发挥作用,保障实验水平,我们采用物理仿真与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方法,使其互相补充,丰
3、富实验内容,保障各个实验环节。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仿真实验和基于THSSC-4型控制理论实验箱的动手实验。本实验指导书,由于编写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疏漏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实验指导老师与学生们能提出宝贵意见,谢谢!IV自动控制原理实验(II)指导书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一、实验目的1.熟悉THSSC-4型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及上位机软件的使用;2.熟悉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特性及其电路模拟;3.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并了解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二、实验设备1.THSSC-4型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2.PC
4、机一台(含上位机软件)、USB数据采集卡、37针通信线1根、16芯数据排线、USB接口线;3.双踪慢扫描示波器一台(可选);三、实验内容1.设计并组建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2.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其输出响应的影响;3.在上位机仿真界面上,填入各典型环节数学模型的实际参数,据此完成它们对阶跃响应的软件仿真,并与模拟电路测试的结果相比较。四、实验原理自控系统是由比例、积分、微分、惯性等环节按一定的关系组建而成。熟悉这些典型环节的结构及其对阶跃输入的响应,将对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是十分有益的。本实验中的典型环节都是以运放为核心元件构成,其原理框图如图1-1所示。图中Z1和Z2表示由
5、R、C构成的复数阻抗。1.比例(P)环节 图1-1比例环节的特点是输出不失真、不延迟、成比例地复现输出信号的变化。它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当Ui(S)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且比例系数为K时的响应曲线如图1-2所示。图1-22.积分(I)环节积分环节的输出量与其输入量对时间的积分成正比。它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设Ui(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当积分系数为T时的响应曲线如图1-3所示。图1-33.比例积分(PI)环节比例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其中T=R2C,K=R2/R1设Ui(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图1-4示出了比例系数(K)为1、积分系数为T时的PI输出响应曲线。图1-
6、44.比例微分(PD)环节比例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 其中设Ui(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图1-5示出了比例系数(K)为2、微分系数为TD时PD的输出响应曲线。图1-55.比例积分微分(PID)环节比例积分微分(PID)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其中, 设Ui(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图1-6示出了比例系数(K)为1、微分系数为TD、积分系数为TI时PID的输出。图1-66. 惯性环节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当Ui(S)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且放大系数(K)为1、时间常数为T时响应曲线如图1-7所示。图1-7五、实验步骤1.比例(P)环节根据比例环节的方框图,选择实
7、验箱上的通用单元电路设计并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下图所示。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0=200K。若比例系数K=1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可选“通用单元电路五”)若比例系数K=2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200K。(可选“通用单元电路九”)问题:K=?当ui为一单位阶跃信号时,用上位软件观测并记录相应K值时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另外R2还可使用可变电位器,以实现比例系数为任意值。注:实验操作前必须先熟悉“THSSC-4 使用说明书”部分。2.积分(I)环节根据积分环节的方框图,选择实验箱上的通用单元电路设计并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下图
8、所示。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0=200K。若积分时间常数T=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00K,C=10uF(T=RC=100K10uF=1);(可选“通用单元电路六”)若积分时间常数T=0.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00K,C=1uF(T=RC=100K1uF=0.1);(可“选通用单元电路六”)当ui为一单位阶跃信号时,用上位机软件观测并记录相应T值时的输出响应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3.比例积分(PI)环节根据比例积分环节的方框图,选择实验箱上的通用单元电路设计并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下图所示。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0=200K。若取比例系数K=1、积分时间常数T
9、=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0uF(K= R2/R1=1,T=R1C=100K10uF=1);(可选“通用单元电路五”,其中R2 、C可从“无源元件单元”连)若取比例系数K=1、积分时间常数T=0.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uF(K= R2/ R1=1,T=R1C=100K1uF=0.1S)。(可选“通用单元电路五”,其中R2 、C可从“无源元件单元连”)通过改变R2、R1、C的值可改变比例积分环节的放大系数K和积分时间常数T。当ui为一单位阶跃信号时,用上位软件观测并记录不同K及T值时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4.
10、比例微分(PD)环节根据比例微分环节的方框图,选择实验箱上的通用单元电路设计并组建其模拟电路,如下图所示。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0=200K。若比例系数K=1、微分时间常数T=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0uF(K= R2/ R1=1,T=R1C=100K10uF=1S);(可选“通用单元电路六”,其中C可从“无源元件单元”连)若比例系数K=0.5、微分时间常数T=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200K,R2=100K,C=10uF(K= R2/ R1=0.5,T=R1C=100K10uF=1S);(可选“通用单元电路六”,其中C可从“无源元件单元”连
11、)通过改变R2、R1、C的值可改变比例微分环节的放大系数K和微分时间常数T。当ui为一单位阶跃信号时,用上位软件观测并记录不同K及T值时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5.比例积分微分(PID)环节根据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方框图,选择实验箱上的通用单元电路设计并组建其相应的模拟电路,如下图所示。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0=200K。若比例系数K=2、积分时间常数TI =0.1S、微分时间常数TD =0.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1uF、C2=1uF (K= (R1 C1+ R2 C2)/ R1 C2=2,TI=R1C2=100K1uF=0.1,TD=R2
12、C1=100K1uF=0.1)。(可选“通用单元电路九”,其中C1可从“通用单元电路八”连;R2 、C2可从“无源元件单元”连)若比例系数K=1.1、积分时间常数TI =1S、微分时间常数TD =0.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1uF、C2=10uF (K= (R1 C1+ R2 C2)/ R1 C2=1.1,TI=R1C2=100K10uF=1,TD=R2C1=100K1uF=0.1)。(可选“通用单元电路九”,其中C1可从“通用单元电路八”连;R2 、C2可从“无源元件单元”连)通过改变R2、R1、C1、C2的值可改变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放大系数K、积分时间
13、常数TI、微分时间常数TD。当ui为一单位阶跃信号时,用上位软件观测并记录不同K、TI、TD值时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6.惯性环节根据惯性环节的方框图,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单元电路设计并组建其相应的模拟电路,如下图所示。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0=200K。若比例系数K=1、时间常数T=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0uF(K= R2/ R1=1,T=R2C=100K10uF=1)。(可选“通用单元电路六”)若比例系数K=1、时间常数T=2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200K,C=10uF(K= R2/ R1=2,T=R2C=200
14、K10uF=2)。(可选“通用单元电路九”)通过改变R2、R1、C的值可改变惯性环节的放大系数K和时间常数T。当ui为一单位阶跃信号时,用上位软件观测并记录不同K及T值时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7.实验仿真点击上位机软件工具栏上的“仿真平台”按钮,在仿真窗口中根据典型环节的实际传递函数,在“传递函数”栏中填入该环节的相关参数,如比例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则在“传递函数”栏的分子中填入“0.1,1”,分母中填入“0.1,0”,然后点击“仿真”按钮,即可观测到该环节的仿真曲线,并可与实验观察到的波形相比较。注意:仿真实验只针对传递函数的分子阶数小于等于分母阶数的情况。8.根据实验时存储的波
15、形及记录的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六、实验报告要求1.根据各典型环节的实验电路图,推导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并说明各环节中关键参数的由来。2.在matlab中仿真各典型环节。3.根据测得的典型环节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分析参数变化对动态特性的影响。七、实验思考题1.用运放模拟典型环节时,其传递函数是在什么假设条件下近似导出的?2.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主要差别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惯性环节可以近似地视为积分环节?而又在什么条件下,惯性环节可以近似地视为比例环节?3.在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实验中,如何根据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波形,确定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实验二 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一、实验目的1. 通
16、过实验了解参数(阻尼比)、(阻尼自然频率)的变化对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2. 掌握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测试方法。二、实验设备同实验一三、实验内容1. 观测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分别在01三种情况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2. 调节二阶系统的开环增益K,使系统的阻尼比,测量此时系统的超调量、调节时间ts(= 0.05);3. 为一定时,观测系统在不同时的响应曲线。四、实验原理1. 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用二阶常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二阶系统,其标准形式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2-1)闭环特征方程:其解 ,针对不同的值,特征根会出现下列三种情况:1)01(欠阻尼),此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呈振荡衰减形式,其曲线如
17、图2-1的(a)所示。它的数学表达式为:式中,。2)(临界阻尼)此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是一条单调上升的指数曲线,如图2-1中的(b)所示。3)(过阻尼),此时系统有二个相异实根,它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2-1的(c)所示。(a) 欠阻尼(01时,系统的阶跃响应无超调产生,但这种响应的动态过程太缓慢,故控制工程上常采用欠阻尼的二阶系统,一般取=0.60.7,此时系统的动态响应过程不仅快速,而且超调量也小。2. 二阶系统的典型结构典型的二阶系统结构方框图和模拟电路图如2-2、如2-3所示。图2-2 二阶系统的方框图图2-3 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图2-3中最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由图2-2可得其开环
18、传递函数为: ,其中:, (,)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与式2-1相比较,可得 , 划线部分请大家注意推导过程,合理选择电路参数,以期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五、实验步骤根据图2-3,选择实验箱上的通用电路单元设计并组建模拟电路。1. ,Rx阻值可调范围为0470K。系统输入一单位阶跃信号,在下列几种情况下,用上位软件观测并记录不同值时的实验曲线。(第1个单元可选“通用单元电路十二”;第2个单元可选“通用单元电路十一”;第3个单元可选“通用单元电路六”)1.1当可调电位器使=0.2,系统处于欠阻尼状态,其超调量为53%左右;1.2若可调电位器使=0.707,系统处于欠阻尼状态,其超调量为4.3%左右;1
19、.3若可调电位器使=1,系统处于临界阻尼状态;1.4若可调电位器使=2,系统处于过阻尼状态。2. =0.2,系统输入一单位阶跃信号,在下列几种情况下,用上位软件观测并记录不同值时的实验曲线。2.1若取(第1个单元可选“通用单元电路十二”;第2个单元可选“通用单元电路九”;第3个单元可选“通用单元电路六”)2.2若取(第1个单元可选“通用单元电路十二”;第2个单元可选“通用单元电路十一”,第3个单元可选“通用单元电路九”)六、实验报告要求1. 画出二阶系统线性定常系统的实验电路,并推导出闭环传递函数,表明电路中的各参数;2. 使用MATLAB仿真各个情况下的实验曲线3. 根据测得系统的单位阶跃响
20、应曲线,分析开环增益K和时间常数T对系统的动态性能的影响。七、实验思考题1. 如果阶跃输入信号的幅值过大,会在实验中产生什么后果?2. 在电路模拟系统中,如何实现负反馈和单位负反馈?3. 为什么本实验中二阶系统对阶跃输入信号的稳态误差为零?实验三 线性定常系统的稳态误差一、实验目的1. 通过本实验,理解系统的跟踪误差与其结构、参数与输入信号的形式、幅值大小之间的关系;2. 研究系统的开环增益K对稳态误差的影响。二、实验设备同实验一。三、实验内容1. 观测0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和单位斜坡响应,并实测它们的稳态误差;2. 观测I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和单位斜坡响应,并实测它们的稳态误差;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学 自动控制 原理 实验 指导书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33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