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血管病变.pptx
《糖尿病与血管病变.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与血管病变.pptx(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糖尿病与血管病变,2004年第64届ADA Banting奖获得者Brownlee博士,糖尿病如果没有血管并发症,将不再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健康难题,冠心病的危险性高2 5倍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3 4倍中国50岁以上,25%糖尿病患者患PAD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主要内容,血管的分类及特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分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机理糖尿病血管发症的内科治疗,血管的分类及特点,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病理特征,视网膜和肾小球:周/足细胞损伤和丢失微血管瘤基底膜增厚,微血管病变发病机理,高血糖相关的葡萄糖毒性产物形成多元醇通路氧化应激增加已糖通路加强及AGE
2、s形成葡萄糖毒性产物对细胞信号的影响PKC通路MAPK通路炎症信号级联通路C肽缺乏其它:血糖波动等,多元醇通路,己糖通路,GFAT:谷胺酰氨:6磷酸果糖转氨酶,HBP:能量感受器,HBP正常情况下只占整个糖代谢的1%3%GFAT为限速酶,使整个反应在能量过荷时又不至于反应太剧烈GFAT活性受底物激活和产物抑制,HBP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己糖胺通路与胰岛素抵抗:HBP抑制胰岛素的促糖原合成酶活化作用,抑制GLUT4转位,FFA可激活HBP己糖胺通路与T2DM:肝HBP激活,能量节俭,脂肪肝 胰岛素抵抗,肥胖及DM发生己糖胺通路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激活TNF-a,TGF-b,PAL-1及N
3、F-Kb,参与并发症的发生,AGEs(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是以蛋白质、脂肪及核酸的氨基和还原糖(葡萄糖、果糖、戊糖等)为原料,在生理环境中发生非酶催化反应,AGEs形成,AGRs的清除,C肽与微血管并发症,C肽的生物学作用C肽引起微血管并发症的机理C肽在微血管并发症中的治疗作用,C肽的生物学作用,加强胰岛素信号系统的功能:通过激活MAPK系统而加强胰岛素信号传导C 肽受体学说与Na+-K+-ATPase 活性:C 肽的羧基端与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激活GPCR,开放Ca2+通道,激活NOS 和PP2B,继而激活Na+-K+-ATPase增强内皮细胞
4、NOS 合成酶活性:激活PP2B后 可激活细胞的NO 合酶,C 肽与DM 微血管病变,C 肽与DM肾脏病变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及肾小球高灌注及高滤过状态改善肾脏储备能力缩小增大的肾脏体积,减轻肾小球肥厚和系膜区扩张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改善高血糖状态,C 肽与DM 微血管病变,C 肽与DM视网膜病变:C 肽能够预防和逆转DM诱发的血管功能障碍,而且与胰岛素有很强的协同效应C 肽与血管内皮障碍:C 肽可激活内皮细胞的NO 合成酶C 肽与DM 神经病变:激活NO 系统及Na+-K+-ATPase,改善神经血供及营养,纠正代谢异常改善高血糖状态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减轻神经细胞凋亡,C肽在血管并发症中的
5、治疗,补充C肽促泌剂应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理改变,血管壁的炎性反应内皮细胞损伤异常的白细胞黏附脂质沉积病理性的VSMC增生,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机理,糖代谢直接相关:IR、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及糖基化终末产物、血糖波动等糖代谢无关的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吸烟、不良生活方式、高血压、高血脂、高凝状态及肥胖等。,血TG升高高糖促进TG合成胰岛素缺乏或/和抵抗脂肪细胞TG分解,肝合成TG原料增多apoCIII抑制减弱,LPL活性抑制,TG分解减少低血清HDL-C dsLDL升高,糖尿病患者血脂谱特点总结,HDL,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VLDLLDL,TG,CHE,HPL,dsLDL,血脂
6、异常与大血管并发症,Strong Heart studyLDL-C每升高2.6mmol/L,CVD增加12%HDL-C每下降2.6mmol/L,CVD增加22%,血压与血管并发症,UKPDS study收缩压每下降10mmHg.心梗下降11%;糖尿病相关死亡下降15%,吸烟与血管并发症,吸烟是T2DM 患者脑梗死、冠心病和外周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对外周血管损害高于冠状动脉80%PAD是吸烟或曾经吸烟者吸烟可致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增加,吸烟致血管病变的机制,长期吸烟导致胰岛素的清除率降低,引起高胰岛素血症尼古丁可直接损害胰岛B 细胞,影响胰岛素受体功能,导致IR吸烟可致内皮细胞损害吸
7、烟导致血小板活化和黏附活性增加吸烟可致低度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尼古丁促进血管收缩剂,血压升高吸烟可促进AGEs的形成(烟草中含有糖基化蛋白的组成部分),糖尿病血管发症的内科治疗,危险因素评估全面达标基于发病机理的微血管并发症的治疗PAD的治疗,DM患者应进行大血管风险评估,减重,蛋白尿,体力活动,大血管风险综合管理,全面干预和达标1-降血糖,降血糖(A):微血管病变强调胰岛素治疗,大血管病变强调抗高血糖治疗强化降糖与血管并发症:UKPDS及DCCT强调早期干预,减少代谢记忆效应:早期强化,中期稳定,晚期个体化降糖,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DeFronzo RA.Diabetes.2009:58;7
8、73-795,N重奏,常用口服降糖药物的优势和劣势,Inzucchi SE,et al.Diabetes Care.2012 Jun;35(6):1364-79.,常用口服降糖药物的优势和劣势,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SGLT2抑制剂,促进葡萄糖从尿液排出,作用不依赖胰岛素,泌尿系感染,不同降糖药物对体重的不同影响,肠道,脂肪组织,肌肉,肝脏,脑,肾脏,胰腺细胞,胃肠道,瘦素,人胰淀素,抑制食欲药物,减轻体重,减轻体重,SGLT2抑制剂,二甲双胍,磺脲类,格列奈类,体重增加,体重增加,胰岛素,体重增加,格列酮,胰岛素,减轻体重,体重减轻,体重中性,减轻体重,体重中性,糖苷酶抑制剂,酯酶抑制
9、剂,Scheen AJ.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2014 Nov;2(11):911-22.,Garber AJ,et al.EndocrPract.2013,19:327-36.,常用口服降糖药对心血管的影响,2013AACE指南:SU对心血管风险的影响没有定论,早期强化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性,DCCT研究/EDIC 研究 UKPDS及其后续研究ACCORD研究ADVANCE研究VADT研究,DCCT(糖尿病控制与慢性并发症试验19831993):1441名1型糖尿病 英国糖尿病前瞻研究(UKPDS19771997)5102名2型糖尿病患者结论:以HbA1c水平低于
10、7%为目标的强化降糖治疗能够显著减少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强化降糖治疗使心肌梗死、卒中等大血管事件有减少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EDIC 研究:,EDIC(The Epidemiology of Diabetes Interventions and Complications)EDIC是在DCCT结束后,对参加DCCT的两组受试者继续每年进行1次随访共8年。EDIC研究目的:比较在DCCT中血糖水平的差异对两组受试者心血管疾病以及微血管病变的长期影响。,DCCT/EDIC研究提示:,以血糖控制接近正常为目标的强化治疗不仅降低T1DM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性,而且使心血管疾病总死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糖尿病 血管 病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33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