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课件原核PPT课件.pptx
《微生物课件原核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课件原核PPT课件.pptx(1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第二节 放线菌,第四节 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目录,第一节 细菌,第三节 蓝细菌,3,微生物,非细胞微生物(病毒和亚病毒因子),细胞结构,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细菌(Bacteria),古生菌(Archaea),又称真细菌(eubacteria),主要包括普通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6种类型,古生菌在进化谱系上与真细菌及真核生物相互并列,且与后者关系更近,而其细胞构造却与真细菌较为接近,同属于原核生物。,第一节 细菌,4,定义狭义上:一类细胞细短(直径约0.5m,长度0.55m)、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
2、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广义上:所有原核生物。,一、细菌的形态、构造及其功能,5,球状 杆状 螺旋状 其他形态(如丝状、三角形、方形等),6,1.球菌,7,球菌根据其分裂的方向及随后相互间的连接方式可分为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8,细胞分裂后,新个体分散而单独存在,是单球菌,如尿素微球菌(Micrococcus ureae)。,9,Streptococuus(链球菌),肺炎链球菌,10,金黄色葡萄球菌,11,淋病奈瑟氏球菌,12,2.杆菌,13,14,杆菌的细胞外形较为复杂,常用短杆状、棒杆状、梭状、梭杆状、分枝状等,并且杆状细菌的生长方式随着细菌的生长状态和培养
3、条件会发生变化,一般不作为分类依据。,圆杆菌,链杆菌,圆杆菌 链杆菌,15,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16,结核分枝杆菌,17,炭疽病的病原菌-炭疽杆菌,18,3.螺旋菌的3种类型,19,螺旋不足一环的螺旋状细菌,为弧菌,满2 6环的小型、坚硬的螺旋状细菌,为螺菌,旋转周数多(多于6环),体长而柔软的螺旋状细菌为螺旋体,20,弧菌,螺旋菌,螺旋体,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其程度不足一圈,形似“C”字或逗号,鞭毛偏端生。,(寄生性弧菌-蛭弧菌),霍乱弧菌,21,22,23,螺旋菌,螺旋体菌,24,梅毒密螺旋体,4、其它形状,1),柄杆菌,细胞上有柄(stalk)、菌丝(hyphae)、附器(a
4、ppendages)等细胞质伸出物,细胞呈杆状或梭状,并有特征性的细柄。一般生活在淡水中固形物的表面,其异常形态使得菌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增加,能有效地吸收有限的营养物;,25,2)丝状细菌,26,4.其他形态,27,3)方形细菌4)星形细菌,二、细菌的大小,28,细菌的大小一般用m衡量,而其亚细胞结构则用nm作单位。一般,球菌的直径为0.5 1.0 m,杆菌为(0.5 1.0)m(1.0 3.0)m.螺旋菌0.3 1 mm(直径)1 50 mm(长度)(长度是菌体两端点之间的距离,而非实际长度)一般用大肠杆菌作为代表,它的细胞平均长度约2m,宽度约0.5m。,29,一些原核细胞的大小和体积,
5、较大 的细菌,30,1985年发现费氏刺骨鱼菌(0.08 mm x 0.6 mm)(Epulopiscium fishelsoni)比大肠杆菌大100万倍,31,最大的细菌:德国 H N Schulz等发现 硫细菌(sulfur bacterium):0.321mm 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纳米比亚嗜硫株菌,32,最小的细菌,来自劳伦斯贝克利国家实验室和加州大学贝克利分校的科学家第一次捕捉到了一种“极小细菌”的显微成像,科学家相信这些生物代表了地球生命可能的最小尺寸极限。,科学家分析原核生物理论最小直径100nm,小于该直径的可能不具有繁殖能力。,基于综合电子显微镜
6、成像以及对该细菌的DNA描述,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细菌非常微小,它的体积平均为0.009立方微米,意味着150个极小细菌相才当于一个大肠杆菌。,最大和最小细菌的个体大小,33,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纳米比亚嗜硫株菌(0.75mm),Nanobacteria,纳米细菌(100nm),三、细菌的细胞结构,34,细菌细胞的结构图,35,36,1、细胞壁,定义:在细胞最外层、多孔性的、具有一定屏障作用的外壁,水和某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但对大分子物质有阻拦作用化学组成:肽聚糖等,37,怎样证实细胞壁的存在?,(1)细菌超薄切片的电镜直接观察;(2)适当的质、壁染色,可以在光学显
7、微镜下看到细胞壁;(3)机械法破裂细胞后,分离得到纯的细胞壁;(4)制备原生质体,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38,细胞壁的功能怎样?,(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2)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3)渗透屏障,阻拦酶蛋白和某些抗生素等大分子物质(分子量大于800)进入细胞,保护细胞免受溶菌酶、消化酶等有害物质的损伤;,(4)细菌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的物质基础;,有报道说大肠杆菌的膨压(turgor)可达2个大气压(相当于汽车内胎的压力),革兰氏染色,C.Gram(革兰)于1884年发明的一种鉴别不同类型细菌的染色方法。,39,革兰氏染色原理,40,(
8、1)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41,厚度大,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含60%95%的肽聚糖和10%30%的磷壁酸。,肽聚糖,又称黏肽、胞壁质或黏质复合物,是真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由肽和聚糖两部分组成,其中的肽包括四肽尾和肽桥两种,而聚糖则是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两种单糖相互间隔连成的单链。,42,43,肽聚糖分子中的4种主要的肽桥类型,44,结合在G 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磷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通过负电荷浓缩阳离子,以提高细胞膜上合成酶的活力;储藏元素;调节细胞内自溶素的活力,防止细胞自溶而死亡;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赋予细菌特有的表面抗原,以用来
9、菌种的鉴别。,磷壁酸,(2)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45,厚度薄,层次多,成分复杂。机械强度较G弱。,G 细菌的典型代表是大肠杆菌,其肽聚糖层埋藏在外膜脂多糖层(LPS)之内。,46,G 细菌肽聚糖单体结构与G 细菌基本相同,仅两点有差异:四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不是L-Lys,而是被m-DAP所代替;没有特殊的肽桥,前后两单体间的连接通过甲肽尾的第四氨基酸(D-Ala)与乙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m-DAP)的氨基直接相连。,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47,外膜,外膜,又称“外壁”,是G细菌细胞壁特有的结构,化学成分为脂多糖、磷脂和若干外膜蛋白。脂多糖,是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8 10mm)的类脂多糖类物
10、质;外膜蛋白,指嵌合在脂多糖层和磷脂层外膜上的蛋白。,脂多糖的结构如下:,LPS,核心多糖,类脂A:2个N-乙酰葡糖胺+5个不同的长链脂肪酸,O-特异侧链:多个己糖单位,内含葡萄糖、半乳糖等,内核心区,外核心区:5个己糖(包括葡糖胺、半乳糖、葡萄糖),3个2-酮-3-脱氧辛糖酸(KDO),3个L-甘油-D-甘露庚糖(Hep),革兰氏阳性菌:,肽聚糖层次多、厚,机械抗性强,对溶菌酶、青霉素敏感,不含类脂和脂蛋白,不形成内毒素,革兰氏染色阳性,革兰色阳性菌和阴性菌对比,48,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层次少、薄,机械抗性差,对溶菌酶、青霉素不敏感,类脂、脂蛋白组成外膜,内毒素,革兰氏染色阴性,革兰色阳
11、性菌和阴性菌对比,49,50,(3)抗酸细菌的细胞壁,抗酸细菌是一类细胞壁中含大量分枝菌酸等蜡质的特殊G细菌。因其被酸性复红染色后,不能像其他G细菌被盐酸乙醇脱色,故称抗酸细菌。,在抗酸细菌细胞壁的外层,是一层厚实、无定形的蜡质,使营养物质、染料、抗菌药物难以进入,故其生长缓慢,对药物的抵抗力高。,抗酸细菌细胞壁的类脂含量可达60%,而肽聚糖的含量则很低,故反应在染色反应上虽呈G特性,但在壁的构造上类似G-细菌(其类脂外壁层相当于G-细菌的LPS层)。,古生菌又称古细菌(Archaebacteria)或称古菌,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
12、型的原核生物,其细胞壁中都不含真正的肽聚糖,而含假肽聚糖、糖蛋白或蛋白质。,51,(4)古生菌的细胞壁,假肽聚糖pseudopeptidoglycan)的结构虽与肽聚糖相似,但其多糖骨架则是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塔罗糖胺糖醛酸(N-acetyltalosaminouronic acid)以-1,3-糖苷键(不被溶菌酶水解)交替连接而成,连在后一氨基糖上的肽尾由L-Glu、L-Ala 和L-Lys 3 个L 型氨基酸组成,肽桥则由L-Glu 1 个氨基酸组成。,虽然细胞壁是一切原核生物的最基本构造,但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和在实验室菌种的自发突变中都会产生少数缺细胞壁的种类;此外,在实验室中,还
13、可用人为方法通过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或对现成细胞壁进行酶解而获得人工缺壁细菌。,52,(5)缺壁细菌,实验室中形成,部分去除:球状体,彻底除尽:原生质体,缺壁细菌,人工方法去壁,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53,L 型细菌(L-form of bacteria):由英国李斯特(Lister)研究所的学者于1935 年发现,故称“L”型细菌。当时发现一株杆状细菌Streptobacillus moniliformis(念珠状链杆菌)发生自发突变,成为细胞膨大、对渗透敏感、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似的小菌落,经研究,它是一种细胞壁缺损细菌。原生质体(protoplas
14、t):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球状体(sphaeroplast):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细菌外膜层)的原生质体。支原体(Mycoplasma):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因为它的细胞膜中含有一般原核生物所没有的甾醇,故即使缺乏细胞壁,其细胞膜仍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缺壁细菌,2.细胞膜,54,细胞膜(cell membrane)又称细胞质膜(cytoplasmic membrane)、是一层紧贴在细胞壁内侧,包围着细胞质的柔软、脆弱、富有弹性
15、的半透性薄膜,厚约78 nm。成分:由磷脂(占20%30%)和蛋白质(占50%70%)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而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整齐地对称排列而成的。其中每一个磷脂分子由极性头(磷酸端)和非极性尾(烃端)所构成。两个极性头分别朝向内外两表面,呈亲水性,而两个非极性端的疏水尾则埋入膜的内层,于是形成了一个磷脂双分子层。结构:流动镶嵌模型,55,磷脂双分子层,56,细胞膜的磷脂,在极性头的甘油3C上,不同种微生物具有不同的R基,如磷脂酸、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丝氨酸或磷脂酰肌醇等。,非极性尾则由长链脂肪酸通过酯键连接在甘油的C1和C2位上组成,其链长和饱和度因细菌种类
16、和生长温度而异。,57,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有关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的解释,较多的学者仍倾向于1972 年由J.S.Singer 和G.L.Nicolson 所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其要点为:膜的主体是脂质双分子层;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整合蛋白因其表面呈疏水性,故可“溶”于脂质双分子层的疏水性内层中;周边蛋白表面含有亲水基团,故可通过静电引力与脂质双分子层表面的极性头相连;脂质分子间或脂质与蛋白质分子间无共价结合;脂质双分子层犹如“海洋”,周边蛋白可在其上作“漂浮”运动,而整合蛋白则似“冰山”沉浸在其中作横向移动。,58,细胞膜的功能,控制内外物质运输
17、 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 合成细胞壁和糖被有关成分的场所 产能基地 鞭毛的着生部位,不同种类细菌的膜在其结构和功能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非常巨大且具有特征性,因此膜化学可被用于 对细菌进行鉴定。,59,间体它是一种由细胞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内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多见于G+细菌。每个细胞含一至数个。着生部位可在表层或深层,前者可能与某些酶如青霉素酶的分泌有关,后者可能与DNA 复制、分配及细胞分裂有关。,间体(mesosome,或中体),古生菌的细胞膜,疏水尾由长链烃组成亲水头与疏水尾通过醚键连接独特的单分子层或单、双分子混合层在甘油分子的C3位上,可连接磷酸酯基、硫酸酯基、糖基等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 课件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32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