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生态环境变化对高校教师的深度影响.ppt
《高等教育生态环境变化对高校教师的深度影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生态环境变化对高校教师的深度影响.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等教育生态环境变化 对高校教师的深度影响,引言:,大学,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能力本位”的社会:社会越进步,越凸显“能力”的价值与作用。科层制社会的四大操控力量:血统(家族);权力(政府);金钱(银行);能力(大学)。“知识依赖型社会”(或称“技术依赖型”社会)的能力法则。必须拥有社会认可的知识和技能。据此,大学走向了社会前台和中心位置,一、高等教育外部环境的变化,(一)世界的全球化走向1.知识革命兴起,工具制造革命(250万年前),农业革命(1万年前),工业革命(200年前),知识革命(20多年前),第一次是工具制造革命,发生在大约250万年前,它使人区别于动物,人类从此进入原始文
2、化发展阶段。第二次是农业革命,发生在大约1万年前,它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生产者,人类随后进入农业文明发展阶段。第三次是工业革命,发生在200多年前,它使人类生产方式从手工业生产变成机器生产,人类从此进入工业文明发展阶段。第四次是知识革命,发生在约20多年前,它使人类消费模式从物质消费型转向知识消费型,人类从此进入知识文明发展阶段。,2.人类活动重心-经济活动转移以人的知识为基础,以人的智力为资源,以人掌握的科学技术为核心。,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3.科技竞争激烈21世纪的技术革命将以知识、信息和传播为特征,以3D打印技术为代表,科技快速发展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
3、方式、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经济竞争主要是高科技的竞争,即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纳米技术、互联网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竞争。具有代表性的3D打印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最具标志性的生产工具之一。利润主要来自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知识和技术创新”关系民族生死存亡。“2011计划”的时代背景。,4.全球化加速全球化:资本、信息、知识、观念、人员、商品等跨境流动及其带来的时间和空间的压缩。高等教育全球化(国际化):全球化院校出现:一所学校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营运作(教学、科研、创收),建立分校或学习中心、与当地院校组建联合大学(新加坡麻省理工联盟、上海纽约大学)。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
4、将剧增。市场的效用及竞争的压力将加大,政府鼓励竞争的导向:已经催生了一个由不同类型院校构成的庞大的高等教育市场:公立的、私立的、营利性的;大学、学院、技术学院、企业大学;在线的、传统的课堂,或混合型;国内的或国外的。,5.新自由主义的市场取向无边界的市场与竞争:全球范围的高等教育改革都呈现出市场化特征。市场作为一个概念,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决定了高等教育在新的生态环境中的新属性服务商品。高等教育传统的合法性基础被动摇,需要在市场化生存的背景下做出新的解释。靠政府经费支撑的高校不可能达到国际优异水准的,必须设立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计划和教育形式。高校只有面对市场,才能向社会和公众展示自己的
5、质量可靠和优异,才能获得更多的经费和资助。市场取向是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功能确立的必然结果,也是大学取得自己合法性地位的基础。一个全球性的高等教育服务市场已经形成,出现了“无边界高等教育”。只有发达的高等教育系统和优质的高等教育产品,才具有跨国贸易和全球竞争的优势。,美、英、日、德、法、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取得了市场的支配权。生源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年出国留学近40万人。政府或政治家希望将市场力量作为管理高等教育的一种方式,以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高校之间盛行的一套充满竞争性及市场导向的新标准。这是一场全面的竞争:学生、教师、科研拨款、大学及学科排行榜上的排名、收入、体育竞赛的
6、名次等。市场化的运作,市场对高等教育的日益渗透,已经使得昔日对真理的追求让位于今日对收入的贪求,高等教育的传统的“公益性质”正在消失。被迫追求收入和排名,否则“入口”和“出口”的“品牌效应”将不再。纷纷加强精英大学建设。德国重点资助9所“未来构想”大学;37个“卓越集群”;39个研究生院。,(二)中国社会跨越式发展战略1.后发型国家、外压式发展的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知识社会,2.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需要大批拔尖的科学和技术人才。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工程: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人才培养和引进:各级人才工程:百千万激励机制:官位与钱。,3.政
7、府高等教育政策的变化一流大学与学科建设工程。市场化导向:政府减少公共拨款(降低或消减经费);实行学费政策,增加学费在高校收入中的比例。举办私立高校,扩大私立高等教育规模;改变对高校的经费拨款方式,按学生数量计算,引入竞争机制。激励高校进行技术转让,推动知识商品化;高校拓宽经费渠道。高效开展培训、网络教育和其他有偿服务。招收自费留学生,拓宽海外教育市场,留学教育产业化。,4.政府和社会向高校“问责”关注效率和效益,注重结果和产出。政府对高校签署“强迫契约”。国际与国内大学排行榜的“名次”目标;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等。采用一套量化的绩效考核标准。教学评估;质量报告;学科排名。忽视人才培养效益的滞
8、后性特点。,(三)高等教育内部环境的变化1.学校发展的战略定位定位:水平定位:世界知名,国内一流;国内著名,国内知名;省内、区域内一流、著名或知名等。特色定位:与其他院校相比表现出的办学内涵与特色。定型: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定性:单科(专业)性;多科(专业)性;综合性。定向:为谁服务?用什么来服务?怎样服务?定力:工作的着力点。,2.大学发展的模式选择国际大学发展的四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学者的自治社团(传统的欧洲大学)。构成逻辑:自由探求,探寻真理,追求理性,专业知识技术。第二种大学模式:大学是国家的政策执行机构(极权国家的大学)。构成逻辑:行政管理:执行既定的政治目标。第
9、三种大学模式:大学是民主的代表(北欧部分国家试点)。构成逻辑:利益代表、选举、讨价还价、少数服从多数。第四种模式:大学是竞争性市场的服务型企业(美国的大学)。构成逻辑:社区服务、市场变换和价格体系的一部分。评判标准:满足社区需求,经济、效率、灵活、生存。,第四种大学的特点:,第一,教学与科研明确分开(纯研究型大学与纯教学型大学)。第二,提供不同的服务。研究型大学:优秀的研究人员;热衷于学术研究的学术型学生;新教授的任命主要考虑其研究方向;主要目标不是追求“优质的教学”。教学型大学:教学优于科研;学生的学习多元化;教授是优秀的教师,报酬丰厚;教学和教师发展是学校生存的关键,追求“教学卓越中心”,
10、就业导向,技能优先,通识专才。第三,不注重教师发展及培训,靠品牌、待遇和环境,竞争大师级人物,招聘优秀教师(与职业俱乐部高薪买球员相似)。第四,大学组织:学术中心或教学培训中心;大学权力:自治程度高。,3.大学学术组织的创新系到学院,再到学部。跨学科、跨学院的矩阵式研究机构:科研平台团队、基地、中心、实验室等。大学管理组织创新:发展规划处、学科建设办、科技处、社科处等。大学组织属性、学术体制化、学术组织创新等对教师学术职业及其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4.学术体制化学术体制化的含义:现代学术最具决定意义的特点就是其制度化,即随着现代的劳动分工和职业分化,学术是以职业化、专业化、制度化的形态存在的,
11、包括知识生产的专业化、学科化、职业化以及知识产出的学术成果的发表(出版)机构、资助评估机构等等。这是现代学术和前现代学术的一个根本区别。现在的大学、研究机构、专业化的学术评价制度、发表制度、基金制度等等,都是学术研究制度化的重要标志。(陶东风),表现及其特征:(1)“课题指导的知识生产机制大行其道,国家行政权力重新强有力地介入”(何怀宏)“问题意识”就是“课题意识”。学者个人、学术机构、机构的领导,精于此道者大获全胜。课题滚雪球式再生产。课题带来经费,还能带来课题,课题是继续申报的条件。(2)知识生产的企业化模式学术产业集群模式,示范性、优势、特色、竞争力学科等。(3)“集体性知识生产机器”“
12、基地”、“中心”、“团队”日益强势,基地、中心等知识生产作坊鳞次栉比,滥竽充数。(4)“学术带头人”(“包工头”)领军样态专家所谓“学者型领导”(其实多是“领导型学者”)对课题和经费的垄断,转包或发包现象普遍。,(5)学术活动的行政化逻辑学科(国家级、省级重点)、学术组织(国家或省级基地、中心、团队)、学术刊物和出版社(国家级、省级、市级)、学术课程(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学术作品和学术思想(国家、省级、市级)等等,都有“行政级别”。(6)学术评价机制量化挣工分的教授、填表教授、公关教授、满天飞教授。(7)科研、学术管理体制照搬自然科学知识产出的评价取向和管理模式追求量化,强调实用性(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等教育 生态环境 变化 高校教师 深度 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32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