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项目背景.doc
《[工作计划]项目背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计划]项目背景.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项目背景宾阳县位于广西中部偏南,东邻贵港市,南偏东与横县接壤,西南部与邕宁区接界,西部与武鸣县连接,西北部与上林县相衔,东北部与来宾市毗邻,桂海高速公路与南梧二级公路、322国道、324国道于境内交汇。湘桂铁路纵贯全境,黎湛铁路、黎钦铁路都以黎塘为首发站。 蔡氏书香古宅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至今已有近500年历史,这里风水绝佳,人杰地灵,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岭南风俗情调。故有“五百年的村落、五百年的文化、五百年的书香”美誉。古宅占地面积约50000m2,建筑面积15000m2,有房189间。古宅群规模庞大、气势恢弘,建筑艺术极具岭南特色。景区位于广西宾阳县古辣镇的蔡村,距南柳高速公
2、路古辣出口3km,距在建宾横二级公路1km,从高速公路直达首府南宁76km,距南宁吴圩机场100km,直达柳州132km,从在建宾横二级公路直达宾阳县城24km,景区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景区属于大南宁旅游圈上的一个节点景区,同时也是环大明山历史文化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旅游节点景区,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和旅游经济区位优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当地群众支持,旅游资源独特,文化品位高,为开发书香文化体验、古宅游赏、农业观光等提供充分的有利因素。 一、现状分析 .1区域环境条件 (1)地理位置 蔡氏书香古宅位于广西宾阳县古辣镇的蔡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83210915,北纬22542337,处
3、在北回归线南缘。 (2)交通区位 景区所在的宾阳县交通便捷,桂海高速公路与南梧二级公路、322国道、324国道于境内交汇。湘桂铁路纵贯全境,黎湛铁路、黎钦铁路都以黎塘为首发站,黎塘火车站是广西第二大货运编组站和一级客运站,距华南第三大内河港口贵港港口仅80 km,距中国通往东南亚重要港口钦州港180km。距南柳高速公路古辣出口3km,距在建宾横二级公路1km,从高速公路直达首府南宁76km,距南宁吴圩机场100km,直达柳州132km,从在建宾横二级公路直达宾阳县城24km,景区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 (3)旅游经济区位 景区所在的宾阳县是广西重要的交通咽喉,是大西南与东南亚经济联
4、系的枢纽地域,具有接受首府南宁经济、科技、文化、物流的辐射优势。自从横县、宾阳、上林、马山、隆安五县划归南宁市管辖后,大大丰富了南宁市的旅游资源,而景区是宾阳历史人文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大南宁旅游圈上的一个节点景区,同时也是环大明山历史文化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旅游节点景区,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和旅游经济区位优势。 (4)社会经济条件 景区所在的宾阳县面积2314 km2,辖15镇l乡。全县总人口98万,主要有汉、壮、瑶、苗、侗、回、满、傣、仫佬、傈僳等10多个民族,以汉族为多数,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0%左右。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51.53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
5、年均增长6.4%,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6.1%,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2.11%。财政收入达到3.5亿万元。产业结构闩趋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26.8:37.9:35.3,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业领域不断拓宽,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 古辣镇现辖2个社区居委会,9个村委会,88个自然村,53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9万,其中壮族人口0.98万人,区域面积为11274hm2,耕地面积为3255hm2,其中水田2640hm2,旱地615 hm2。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18296万元,财政收入862.9万元,第一产业15083万元,占82.4%;第二产业1210万元,占6.6%,第三产业2003万元,占1
6、1%。2005年居民人均纯收入2650元,比上年增加382元。主导产业主要以种植优质谷、甘蔗、桑蚕为主,桑蚕产量均居全县之首,形成优质谷、桑蚕、优质西瓜等56个专业村,创建了万亩桑园、不丈垌优质谷、平底村养牛小区等28个农业示范基地。 二、现状分析 .自然环境条件 (1)地形地貌。景区内地势平坦,地形以平地为主,旅游景区北面紧临古辣镇城区,其余三面为水田所包围。 (2)气候。景区境内受海洋暖湿气流调节,高温多雨,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为28.8,日照1566.6小时,雨量1589.2mm,蒸发量1569mm,相对湿度81%,霜日5天,为南亚热带气候区,又富有中亚热带气候性,气候宜人。 (3)水文
7、。景区内无大的江河,在古宅周围有7口环村池塘,水域面积4.5 hm2;一条环绕田园的水仁河,河床宽约5m,水流不大,却常年不枯。 (4)土壤。景区境内大部分土壤为第四系全新统亚砂土、亚粘土。 (5)生态环境质量。景区内及周边无大的工厂、矿区,污染源主要来自村民的生产生活污水、垃圾等。景区境内空气清新、水质一般,总体环境质量良好。 1.2.3 基础设施 (1)交通。景区古宅距离南宁市区76km,距离宾阳县城24km,距南柳高速公路古辣入口处仅有3km。一条宽约3m的水泥路横贯景区,通往古辣镇城区;一条宽约4m的笔直机耕路连接景区与在建的宾横二级公路,对外交通便捷。 (2)供电。景区农村电网改造早
8、已完成,各景点及道路、公用场地所有供电线路畅通安全,村民生活、生产及旅游接待各项用电均有可靠保障。 (3)通信。景区内已开通数字程控电话,可直拨国内外。移动、联通的通信信号已覆盖景区全境。 (4)供水。目前古宅内各用水点的供水水源为就地打井取水。古宅周边新农村居民由古辣镇水厂统一供水。 二、现状分析 .2 建设条件综合分析 2.2.3.1 有利条件 (1)对外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古宅位于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古辣镇虞李蔡村,与古辣镇毗邻,距南柳高速公路古辣出口3km,距在建宾横二级公路1km,从高速公路直达首府南宁76km,从宾横二级公路直达宾阳县城24km,从高速公路至广西交通枢纽兼工业重镇黎
9、塘20km,景区地理位置优越,对外交通十分便捷。相关部门已规划将长约1km的机耕路改造为三级碎石柏油路,这将是进入景区的交通要道。 (2)旅游资源具有区域垄断性 蔡氏书香古宅建筑群以明清古建筑为特色,布局精巧,清雅幽深,建筑风格独特,创意新颖,数量众多且保存相对完好,其世传的书香文风、凝重的文化氛围,使之成为区别于其他古村落、古镇,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 (3)当地经济较发达,客源市场潜力大 宾阳是广西的富裕县城之一,当地经济较发达、居民收入较高,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比率较大,而且景区所依托的南宁市人口众多,人民生活富裕,每年有将近208万人次出游,作为南宁市周边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蔡氏古宅
10、及书香气息浓厚的蔡氏书院,蔡氏书香古宅吸引力巨大。随着景区宣传促销力度的加大,知名度的提高,景区将迎来越来越多的游客。 (4)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当地群众支持。 广西区党委、区人民政府的相关领导多次到达宾阳蔡氏书香古宅考察,南宁市委、市政府,以及宾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把景区作为旅游开发的重点,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网上积极宣传,招商引资。蔡氏家族及周边的居民也积极要求开发书香古宅的旅游,增加收入,提高就业机会。 2.2.3.2制约条件 (1)目前景区内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开发的无序性、资金投入的不足等原因,导致景区受到人为影响和破坏较大;部分具有较高价值的古建筑受到
11、不同程度的破坏。 (2)在景区内一些当地居民随意改、扩、增建民居,布局混乱、体量过大、风格与环境不相协调等,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周边新建建筑物与古宅景观不相协调,村旁屋后绿化率低,沼气池普及率不高,污水任意排放,严重影响古宅风貌。 (3)目前,景区社会上知名度还不高;同时,管理人才的匮乏及管理经验不足也急需解决,旅游管理的机制还不完善,服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滞后等因素影响了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三、旅游资源构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分类系统,对蔡氏书香古宅群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划分,景区的旅游资源共有7
12、个主类,13个亚类,21个基本类型,48个主要旅游资源单体。 主要旅游资源概述 3.1水域景观 (1)环村水系。景区内环村水系由7口环村池塘组成,水域面积达1.97hm2,水质优良,潋滟生辉,在古村落、绿树、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下,波光粼粼,异彩纷呈。黄昏时分,金色的余辉染尽湖面,形成一幅优美岭南乡村画面。 (2)福寿泉。福寿灵泉有着悠久而美丽的传说,泉井深约4m,井下有泉眼,旱而不沽,涝而不溢,其水位保持高于外面的池塘尺余,井水冬暖夏凉,清冽爽口。蔡家世代喝福寿泉水,便多出才子,多有寿星。 (3)钟井。位于环村水系中的钟井塘,钟井坐落在塘中间,由五合土浇筑建成,呈圆锥状,顶部上有一座钟,钟的动
13、力依靠井里水位升降所带动。目前钟井已在文革的时候被破坏,现剩下部分井壁,现井水清澈可口,一些村民还在饮用。 3.2 生物景观 (1)古榕。位于守更屋旁边,树龄约500年,胸径1.8m,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一片阴凉。也使得蔡氏书香古宅更显得古老、悠久。 (2)田园景观。景区内的农业种植区田园风光秀美,四季景观各异。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村民在耙田、播种、插秧,一片繁忙的景色,绿油油的秧苗让人心情愉快,对未来充满希望;到了万物生长的夏日,轻风拂面,蜻蜓轻飞,小鸟翱翔,稻花飘香四溢。秋日,果实压枝,稻穗金黄,一片丰收的景象。 3.3遗址遗迹 (1)功名石。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蔡家才子蔡凌霄参
14、加广西乡试,荣获第四名,秋闱摘桂,一举成名之时,铭刻此石,以彰功名。 (2)旧县界。寨村旧属永淳县,与一墙之隔的大陈村则隶属宾阳县,蔡村与大陈村 的分界即旧县界。永淳县于1953年4月23日撤销,古辣乡全部划归宾阳县管辖,旧县界仍然保存下来,被称为“广西第一墙”。 3.4 建筑与设施 (1)蔡氏古村大门。古村门于明朝正德年间造村所建,是蔡氏古宅的总门,墙体用五合土(由黄泥、石灰、猪血、红糖、鸡蛋清等混合搅拌)夯筑。粘性强,历经日晒、风吹、雨淋数百年仍然屹立不倒。 (2)向明门。此门名原为清代举人蔡凌霄题写,“向明”二字出自于周易“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意为在天将亮未亮之时开始劳作,蔡家
15、祖先以“向明”名大宅第一道门,有勉励蔡家发奋作为,创业兴家或预示蔡氏家族迎着阳光,前程远大之意。 (3)古围墙与迎宾道。古围墙基础用黄泥、石灰、粘塘搅拌的三合土夯筑,虽历经数百年的塘水浸泡及风雨侵蚀,但依然坚实。青砖铺设的迎宾道,宾客迎来送往时,中间的主道是留给贵宾走的,主人要走两旁陪客。 (4)炮楼。古宅内共有炮楼三座,分别屹立于古宅的外围,形成鼎足之势。楼上设有瞭望窗口及枪眼,守护者在楼上可将整个村庄的动静尽收眼底,有失火及盗贼入侵等情况发生便得以及时发出警报。 (5)太学第。明朝正德年间,蔡家第三世祖蔡子首开攻读诗书之先河,就读于国子监而成为蔡家第一名太学生。此后有蔡天泽、蔡天纵(贡生)
16、、蔡光宗、蔡光烈、蔡凌霄、蔡佐治、蔡钦孔(贡生)等八名弟子成为太学生。蔡家府第故取名为“太学第”。 (6)蔡氏书院。蔡氏书院由圣人宫、大讲堂、小讲堂、受戒处等处所构成。这里自古是蔡家子弟启蒙读书的地方。蔡家信奉“棍棒打出聪明仔”的遗训,子弟们在这里接受“涂眼加戒尺”式的极其严格近乎残酷的私塾教育。明清两朝出了八名就渎于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太学生,清朝道光二十九年蔡凌霄参加广西乡试获第四名而秋闱摘桂,一举成名。蔡氏家族代有才人出而各领风骚,成了闻名遐迩的书香门第,正是从蔡氏书院走出去的。 (7)大夫第。“大夫第”为蔡家古宅三大建筑群之一,大约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占地面积约3000m2,为四进式格局,正
17、厅最高,二厅、三厅、四厅渐次递减,体现正殿至高无上的地位:各厅之间左右均有首廊连接,中间有天井,形成“四水归堂”的建筑格局,体现“四方聚财”的民间建筑理念。外围绕以包廊,形成抱护之势。 (8)经元第。蔡家最古老的府第,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占地面积约3000m2。现存建筑为清代举人蔡凌霄于咸丰九年重修,为三进式结构,正厅最高,二厅、三厅渐次递减,体现正殿至高无上的地位:各厅之间左右均有首廊连接,中间有天井,形成“四水归堂”的建筑格局,体现“四方聚财”的民间建筑理念,现仍保留有结婚房、待嫁房等。外围绕以包廊,形成抱护之势。墙体为双层双砖结构,即外墙为青砖,内墙为泥砖,这种结构起到恒温作用,保证室内
18、冬暖夏凉。 (9)小金洋楼。小金洋楼为民国初年蔡钦孔(字小金)建造,故以其字命名。此座建筑为砖木结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既有中国传统建筑的方正结构,又大量运用圆拱建筑艺术,鲜明体现西洋古典的建筑风格。圆拱的窗户镶嵌的彩色玻璃呈放射状,像太阳光芒四射,又是吸收了哥特式的建筑风格。墙体的水磨石米和西洋进口的彩色地砖显现出洋楼的豪华与气派。 (10)洋房。蔡鸿异设计建造,仿西洋建筑。此座建筑落脚很深,柱子很粗壮,计划要建高层,因故只建了一层,于1948年封顶。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用作宾阳县第十二区人民政府办公用房。 (11)蔡氏新第。又名太学新第,为蔡氏古宅的“新屋”主要部分,蔡氏新第建于清末宣统年间
19、,占地面积约3000m2。建筑亦为三进式结构,三厅排列整齐有序,严整的对称艺术显得尤为突出,更体现出屋宇的庄严与威势。 3.5 旅游商品 (1)宾阳酸粉。酸粉是宾阳县的传统名小吃,始于北宋皇祐五年。用精选上好的晚稻大米,经24小时浸泡并淘洗,用土制的石磨磨成浆蒸制,酸粉爽滑可口、酸甜适中、柔嫩香脆,具有提神、消暑、止渴、开胃、祛湿除热功效。宾州酸粉成了当地一种奇特的小吃,代代相传,经久不衰。1995年和2000年,宾阳酸粉连续荣获广西“优秀小吃”和“名小吃”称号。 (2)白切狗。宾阳白切狗属广西名菜,已有百余年历史。白切狗的做法是将狗杀死后去毛剔骨,清洗干净,吊干沥水约30分钟,放入锅中用中火
20、煮之,至筷条插入无血丝冒出为宜,捞起即浸入凉开水约3分钟。作料:以生姜丝、柠檬、酸荞头、生葱、香菜、香料、味精、炒花生仁和用20多种中草药精熬制而成的料汁,配适量生抽和上等花生油。夹肉蘸作料细嚼慢咽,满口醇香。菜色白净发亮,肉嫩皮脆醇香,食之不油腻,强身壮阳,驱除疲劳。 (3)古辣香米。古辣香米中所含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蛋白质等成分明显高于普通大米。煮成的米饭油光亮泽,入口纯厚微甜,回味浓香悠长,剩饭不回生,不变味儿,口感如初。 (4)壮锦。壮锦工艺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人文背景、丰富的文化内涵、极高的审美价值、浓厚的民族特色,是广西当代旅游发展和广西民族文化特色的的象征。利用广西少数民族的
21、故事传说、人物、图腾、代表物中的题材,借鉴古代骆越区域文化的优特点,吸取广西历史、文化、宗教、特色材料、传统图案、织绣工艺等健康元素,集织绣、印染、美术、装饰与实用审美于一体,将传统的民族织绣工艺与现代艺术及加工艺术揉合,研制出富有民族文化魅力和特色的壮锦背包、手提袋、壮锦壁挂、民族床毯、被面等10个以上不同产品的织绣工艺品。 (5)竹编。宾阳素称“竹编之乡”,生产历史悠久,在宋朝时就已传遍大江南,宾阳竹编以竹子或以竹为主兼杂木、藤、丝、草等辅助原料编制成的各种精美大方、造型雅致、品种繁多的日常生活用品,如花篮、花盘、花托、箱子以及各种家居装饰品。宾阳竹编,花色品种繁多,美观大方,实用细腻,精
22、巧雅致,乡土味十足,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拥有较高的声誉。 2.2.4.6 人文活动 (1)蔡子。大约生活在明正德年间。广西宾阳古辣蔡家第三世祖,蔡家书香鼻祖,蔡村的缔造者之一。蔡子深得家传,学有所成,成为蔡家第一个太学生(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学生)。 (2)蔡天泽。又名蔡兆燕,蔡家第八世祖,太学生。为承传蔡家太学门第,创造蔡家书香世家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家教有方,子孙屡有功名,为开创蔡家基业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 (3)蔡凌霄。又名良谟,字伯高,十一世祖光烈公长子,蔡家书香门第的代表人物。清朝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在科举考试乡试中,荣获广西第四名,一举成名。取得举人资格后三年,进行“大
23、挑”选官,评级一等,加封同时升衔,先后任安定、澄海、澄遇、英德、揭阳等县知县,为广东一定历史时期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4)炮龙节。舞炮龙是宾阳县独有的一种传统舞龙形式,已有几百年历史。每年农历正月十一夜举行。炮龙长30至40m,用彩色布料、铁丝、竹篾扎制装裱而成,炮龙起舞前,先行“开光”仪式,然后由“龙牌”、锣鼓、八音开路,举火篮、火把相随,按“龙路”行进。舞龙者分几套人马,轮流举舞,头戴藤帽,赤膊上阵,任由鞭炮爆灼,各家各户,均备爆竹夹道相迎,一条条金光闪闪的蛟龙在鞭炮火焰中起舞、翻滚,热闹非凡。 目前,舞炮龙渐渐名声远扬。2005年,宾阳县炮龙节吸引的游客多达10多万,外地自驾车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作计划 项目 背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31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