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第3课 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ppt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第3课 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第3课 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四大经济区的形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2,区域经济是指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在特定区域内所生产的产品,经营模式和地方特色基本相同的经济。经济重心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是看该地区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农耕经济重心,3,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划分标准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2、四大经济区,4,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探究学习一,结论:汉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全国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鲁冀豫
2、(崤函分界),黄河流域关中河西、巴蜀,长江以南,山东、山西以北(塞内、塞外),农业区,经济实力较强(山东最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原始森林覆盖经济实力较弱,畜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经济实力有限,自然条件优越,开发早,人烟稠密。,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气候寒冷,土地贫瘠。,5,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它们分别描述的是哪个经济区?,关中“膏壤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风吹草低现牛羊,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6,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7,材料一:中国古代南北人口变化表材料二: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永
3、嘉行材料三:(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晋书食货志 表中人口数目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材料二、三说明原因?并具体说明变化的详细情况。北民南移;原因:天灾人祸;,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8,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农耕经济重心的南移,9,1.过程(结合小字了解具体表现):两汉以前,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1)孙吴、东晋南朝初步开发;(2)中唐以后逐渐超过北方;(3)南宋重心南移完成;2.原因:思考:人口南移给南方提供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因素?(1)中原人口的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第3课 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高中历史 必修 经济 区域经济 重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4531559.html